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

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

大軍抵達易水,正是二月初旬。

雖說還是春寒料峭,但對冰天雪地長大的遼東子弟來說,已經是暖和得不得了的天氣了。軍營中到處嚷嚷着“好野(熱)!好野(熱)!”“到了齊國,不得野(熱)個蒸鴨子!”樂毅便下令全軍休整,半月之後進軍南皮與聯軍會師。這正是樂毅用兵之明澈處:旬日之內兼程進入易水休整,讓將士們逐步習慣中原的“野(熱)春”,保得大軍入齊有充盈戰力。

倏忽之間,春暖冰消。

在耕牛遍野的時節,四國大軍相繼開到了南皮周圍百里之地。

趙軍最先開到,步騎兩軍六萬,領兵大將趙莊。大軍駐定,趙莊帶着趙王特使,飛車來見樂毅。特使宣讀趙王詔書:賜樂毅兼領趙國丞相,合力誅滅暴齊。

戰國以來,趙國與燕國是兩個摩擦不斷的老對手。其中根本,是老燕國對這個取代老晉國而暴發立國的南鄰橫豎看不順眼,但有機會,便在後邊抽冷子來一下。加上西面的中山國也經常抽冷子偷襲,趙國分外頭疼。趙國軍力強大,歷來對燕國中山國不屑一顧,然則要吞滅燕國以絕後患,卻也實在力有不逮。更有一點,趙國從來都是志在中原,實在不想與這兩個老窮鄰糾纏。自蘇秦合縱,燕國君臣總算漸漸明白了,趙國是抵抗中原風暴的南長城,與趙國爲敵並非上策。與齊國結仇之後,燕國更是不想與趙國長期齟齬了。趙國也深知,燕國對齊國是山海血仇,支持燕國對抗強齊,既能削弱爭霸對手,又能消弭燕國這隻老黃雀後患。如此一石二鳥,趙國自然是第一個響應燕國合縱攻齊。非但出兵,趙王還要效法蘇秦合縱之成例,賜樂毅趙國相印,足見此心之誠也。說起來,樂毅在燕國還不是丞相,卻要兼領趙國丞相,這在戰國實在也是第一遭。

樂毅拜領相印之時,趙國特使湊近低聲道:“趙王叮囑:將軍但有不測,趙國便是一窟。”樂毅一怔,旋即接手相印哈哈大笑:“多謝趙王信得樂毅也。”帳中將士自然都以爲這是樂毅拜謝相印,誰也不會想到,這片刻之間竟埋下了日後燕趙無窮糾纏的種子。

第二路開到的是魏國,大軍八萬,領兵大將新垣衍。

要從根子上說,魏國對齊國的仇恨比燕國有過之而無不及。魏國霸主地位的衰落,直接起因於對齊國的兩次大敗——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自魏文侯到魏武侯直至魏惠王前期,魏國積兩代半之長期努力積累的強大戰力,在這兩次大敗中轟然崩潰。其後又在合縱抗秦中被秦國襲擊了敖倉,巨大的糧食財貨儲備,被大火洪水一掃而空。再次追隨齊國抗秦復仇,又被齊國狠狠地閃了個嘴啃泥。齊國非但揹着盟國聯軍私自吞滅了宋國,而且在秦國大軍潮水般殺來時,丟下聯軍秘密逃出了戰場。凡此等等,魏國朝野無不對齊國咬牙切齒。正欲對齊國復仇,偏偏老對頭秦國又大舉攻佔河內,使魏國又一次遭受重創。在一東一西兩個老冤家的夾擊下,魏國由八面威風的中原霸主,變成了敗仗最多、失地最多、衰落最快、目下又最憋氣的夕陽大國。單獨出戰,既不敢對秦,也不敢對齊。窩囊得幾年,襄王魏嗣竟是活活給憋悶死了。太子魏遫即位,這便是魏昭王。遫者,蹙蹙之侷促不安也。這個魏昭王如同他的名字,即位後整日愁眉苦臉,悶頭思慮如何復仇如何再度恢復霸業。此次燕國合縱攻齊,魏昭王大是振作,與丞相魏齊一商議,立即拍案決斷,派出八萬主力大軍參戰,統帥則是對齊國恨得咬牙切齒的新垣衍。

樂毅聽新垣衍一報軍力,心中便是一沉。魏王當初只答應出兵五萬,而今卻是八萬,完全打破了魏國合縱出兵不逾六萬的定規,分明是想在此戰大得利市,以振朝野萎靡之氣。思忖之間樂毅慨然拍案:“魏王如此果決,聯軍定然教魏國遂心了。”新垣衍頗顯神秘地湊近了帥案:“上將軍本是魏人,若對魏國特加照拂,魏王定當厚報。”

樂毅哈哈大笑:“魏國是襁褓小兒麼?文侯武侯開國創業,靠誰個照拂?”

“也是也是。”新垣衍尷尬地笑笑,“畢竟父母之邦,總歸上將軍不會吃虧也。”

樂毅眼睛一亮:“魏王究竟要甚?說明白。”

“老宋國。”新垣衍壓低了聲音,“不能教秦國吞了宋國。”

“稟報上將軍,”正在此時,中軍司馬大步進帳,“秦韓兩軍到!”

樂毅迎出帳外,只見四員大將赳赳而來,頭前兩將黑色鐵甲一齊拱手:“秦軍主將胡傷、副將斯離,參見上將軍!”後行兩將紅衣紅甲,也是拱手一禮:“韓軍主將韓舉、副將暴鳶,參見上將軍!”答禮完畢,樂毅請四將進帳匯聚軍情。

秦國五萬人馬全數鐵騎,主將胡傷與副將斯離都是秦軍的赫赫猛將。樂毅事先心中有底,自是放心不問。韓國雖然大衰,卻也派出了五萬步騎,這卻是樂毅沒有料到的。若按照當年合縱抗秦的慣例,韓國每次都只是兩三萬人馬,這次攻齊卻是五萬,分明也是大有所圖。樂毅心下明白,也不多說,只吩咐中軍司馬傳來燕軍大將秦開、騎劫,立即與四國將軍會商進軍方略。便在此時,突聞帳外馬蹄聲疾,前軍斥候急報:楚軍十萬北上救援齊國,已經抵達鉅野澤南岸!

“鳥!定是魯仲連攛掇捏合!”新垣衍狠狠罵了一句。

“何人爲將?”樂毅不動聲色。

“上柱國淖齒!”

“好,隨探隨報。”樂毅轉身道,“楚軍北來,我自有處置,目下但會商破齊之策。”諸將第一次會聚,自然要先從各軍戰力說起。樂毅深知,聯軍之難,難在“合衆”二字。當年六國合縱抗秦,每次都出人意料地慘敗,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聯軍諸將歧見百出而無法統屬於一。若得不重蹈覆轍,便要敬重這些“部將”。最要緊處,是耐心聽每個將領說出自己的謀略來,從中仔細揣摩其言外之意,甚至是國君的秘密授命。如此做法,自然是耗時費力。然則樂毅寧肯在此時費力,也不願在戰場掣肘費力。及至議出了大體方略,已經是日落西山了。於是,一場接風大宴在中軍大帳擺開,直到刁斗打了三更,將軍們纔在一片笑聲中辭別回營去了。

“備馬。”樂毅望着將軍們遠去的背影,轉身一聲命令。

秦開笑道:“軍營如常,我去巡查。”

“不。我要去楚軍大營,你在中軍等我。”樂毅低聲對秦開耳語了一句。

“這如何使得?”秦開大驚,“楚軍爲敵,上將軍不能涉險!”

“明日午時我便回來。”一言落點,樂毅已經飛身上馬,帶着三騎風馳電掣般去了。

遼東調兵之前,樂毅已接到燕國商人秘密義報:魯仲連再下壽郢,聯合春申君說動楚王,楚國答應與齊國結盟。剛到遼東,樂毅又接到臨淄秘密斥候急報:楚國特使淖齒會見齊王田地,提出援助齊國抗衡五國合縱,但卻要在戰後分得舊宋一半土地並琅邪郡南部;齊王大怒,將淖齒亂棒打出。到此爲止,齊楚聯盟便該當散夥了,如何楚國突然又發兵北上?更令人不可思議處在於:樂毅當初秘密合縱六國時,答應了舊宋全部歸於楚國,新君羋橫與老令尹昭雎,也都欣然允諾加盟攻齊。後來魯仲連說動楚國與齊

國結盟,是舊宋之外再加了琅邪郡大半,丟失舊都並南郡三十餘城而急於有所作爲的楚國君臣,在此時背棄與燕國合縱之盟,尚算有個由頭。可是,在齊湣王拒絕楚國條件並粗暴凌辱淖齒後,楚國仍然發兵救援,就悖逆得令人咋舌了。

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因。

一番思慮揣摩,樂毅終是理清了這團亂麻。

楚齊兩大國,又是一對生死糾纏的老對手。整個春秋三百餘年,楚吳越三國要北上中原稱霸,對手便是兩個,一個晉國,一個齊國。戰國之世,情勢爲之一變:楚並吳越而田氏代齊,囊括吳越後的大楚國與新齊國接壤千餘里(原先是吳越兩國與齊國接壤),兩個大國驟然正面相撞了。秦國崛起之前,楚國與齊國大戰小戰不斷,既有邊界爭奪,又有對薛魯宋鄒等小國的爭奪,數十年之間相互視若仇讎。秦國崛起,六國合縱抗秦,楚齊之間相對緩和了下來。後來齊國日益強大,楚國卻萎靡不振,既面臨魏國在淮北的壓力,更面臨秦國在江漢地帶的壓力,於是只有與強大的齊國結盟修好以抗衡秦魏。作爲齊國,也需要楚國大力牽制秦國魏國,從而削弱自己西進爭霸的阻力。兩廂各有需求,自是一拍即合,楚齊兩國便結成了穩定同盟,雖然還是小齟齬不斷,卻也從來沒有發生過三晉(魏趙韓)之間的那般大血戰。齊國權臣孟嘗君與楚國權臣春申君之間的私人情誼,更是天下皆知。秦國白起大軍攻破郢都後,楚懷王倉皇北遷,將太子羋橫派到齊國做了人質。顢頇昏聵的楚懷王此時卻是清醒:楚國動盪不寧,權臣虎視眈眈,太子入齊做人質,一則可保護太子在即位前平安無事,二則可保秦國攻楚時齊國出兵救援。

冥冥之中彷彿有得定數。羋橫剛剛做了人質,楚懷王便在秦國做了階下囚。楚國朝野大爲震驚,老令尹昭雎、春申君黃歇皆與太子交好,一致主張立即迎回太子即位。特使到了臨淄,齊湣王卻拿不定主意,召集朝臣商議。上大夫觸子搶先道:“此乃大好時機也!我王當扣留羋橫,逼迫楚國以淮北沃野三百里交換。”

“此言大謬也!”孟嘗君大是不悅,“若楚國不受要挾,另立新王,齊國徒然落得一個無用人質。非但兩國反目成仇,齊國也落得背棄盟邦不仁不義之惡名,談何大好時機?”

觸子深得齊湣王信任,素來不將已經失勢的孟嘗君放在眼裡,針鋒相對道:“孟嘗君大謬也!若郢都另立新王,齊國便與新王立約:割淮北之地,我便殺了羋橫,消除新王后患。若新王不識大體,我便與秦國結盟,擁戴羋橫回楚即位,驅逐這個新王!”

“秦國是你手中玩物了?”孟嘗君冷冷一笑,“大邦之盟如此兒戲,齊國有何面目立於天下!”鐵青着臉色不再說話。

“孟嘗君言之有理。”驕橫狂暴的齊湣王破天荒地贊同了孟嘗君,接下來的話卻教孟嘗君啼笑皆非,“送回羋橫,不戰而控楚,無異得地千萬裡也,豈是區區三百里可以比擬?”轉身下令宣來羋橫,要這個楚國儲君當場立下血盟:終身以齊國爲“父邦”,以齊湣王爲“王父”,年年納貢,自稱“臣下”。也是事有蹊蹺,剛烈血性的羋橫,聽完後二話不說,一劍剁下右手食指,在白絹上寫下了令齊國大臣們瞠目結舌的血誓,雙手恭恭敬敬地呈給了齊湣王。

“孺子可教也!”齊湣王哈哈大笑,“自今日起,羋橫是田橫,本王的大兒子。”

羋橫毫無顏色,反倒深深一躬:“兒臣田橫,參見父王。”舉殿大笑,齊呼萬歲不止。孟嘗君卻驟然一身雞皮疙瘩,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

這個羋橫,便是當今的楚傾襄王。燕國君臣都說,楚人有奴性,不要楚國加盟也罷。上大夫劇辛更是大笑嘲諷:“唯有如此一個楚王,方做得出此等‘忠孝仁義’之舉,當真國奴也!”樂毅雖然沒有與劇辛當殿爭辯,卻始終不相信這個羋橫會甘當齊湣王國奴。合縱之時,樂毅曾經與楚傾襄王密談過整整三個時辰,但說到中興大楚,年輕的羋橫那深沉憂鬱的目光頓時兩團烈火,每每將嘴脣咬得出血。樂毅一眼認定:羋橫極有城府,此人可失之於陰鷙,絕不會失之於奴性。然則,這畢竟是一己之評判,邦交行徑赫然擺在那裡,僅靠昔日評判是不能作爲應對根基的,必須真實摸清,楚軍之圖謀究竟何在?

這便是樂毅星夜來見淖齒的因由所在。

楚國大軍駐紮在鉅野澤南岸,依山傍水連綿展開方圓三十餘里,除了時而飄來的隱隱號角,營地一片整肅寂靜。在兵家眼裡,這分明一支勁旅。齊軍未曾出動,楚國便先有十萬精兵駐屯邊境準備救援,實在是蹊蹺不合常理。然則,正是這種不合常理,樂毅的心倒是輕鬆起來。

“請稟報淖齒將軍:燕山老友求見。”樂毅下馬,從容走近幕府大帳。

不消片刻,一陣沉重急促的腳步聲在兀自嘟噥中砸出帳門:“荒山野水,哪來的燕山老友?像誰,還非得本將軍出來?”突然之間嘟噥聲頓住了,接着一聲長長地驚呼,“噫呀呀呀!大鬍子麼?快快快,快進了!”

樂毅哈哈大笑:“大鬍子有你大了?吃飯都得用夾子。”

“不消說得,一對鬍子兄弟。”淖齒的嘎嘎笑聲活像刺耳的老鴰。

進得大帳,淖齒立即從帥案後邊的大鐵鉤子上拿下一個鼓鼓囊囊的皮袋道:“春寒忒個冷,來,先灌他一通了。”樂毅笑道:“你這軍帳倒是灑脫,還能飲酒,好,灌一通。”說罷接過酒囊咕咚咚一陣大飲,放下酒囊已滿臉漲紅。淖齒不禁一陣大笑:“你呀,酒量還是不見長。我這酒將軍是出了名的,楚王特許日每三袋,只是太少。”嘖嘖嘖,樂毅一聲感嘆:“三袋十斤酒還少?當真上蔡酒徒也。”淖齒又是一陣大笑,汩汩飲幹了酒囊剩餘一半,長滿黑毛的大手在嘴邊一抹一甩:“行伍老卒沒虛話,樂兄夜半趕來何事?只實打實說!”樂毅悠然一笑道:“只要討你個實打實,不許打圈子。”

淖齒啪地一拍長案:“誰個打圈子,出帳陷馬坑!”

“人說淖齒猛火油,沒錯。”樂毅笑過一句,突然壓低了聲音,“楚軍當真要救援齊國?”淖齒嘎嘎大笑:“怪哉怪哉!大軍出動還得有真假,糟蹋糧草麼?”樂毅冷冷一笑:“這便是行伍老卒實打實麼?我只一句:楚若他圖,燕助一臂之力,若真心救齊,樂毅當即告辭。”說罷站起身來要走。“你個樂兄,”淖齒一把扯住樂毅,“酒話莫當真。你只說,真救如何?假救又如何?”樂毅轉身一笑:“真救,戰場見。假救麼,你得先說想吞多大一坨,我得點點府庫存貨。”

“嘿嘿,痛快!”淖齒晃着酒囊向帳口大喝一聲,“帳外千長,不許任何人進帳!”只聽帳外嗨的一聲,淖齒轉身低聲道,“老宋加琅邪如何?”樂毅思忖片刻道:“老宋卻難,淮北五百里加琅邪,如何?”淖齒兀自嘟噥着:“老宋三百里,淮北五百里,大是大些,卻沒老宋那般富庶。”樂毅揶揄笑道:“虧了你還是上柱國。老宋是富庶,可與你接壤麼?一塊飛地,楚國守得住麼?”淖齒恍然拍掌:“對!是這個理,楚王想來也能受得。”樂毅笑道:“莫擔心,楚王比你我精明。”

“那是!”淖齒一臉欽佩,“若非楚王勵精圖治,能有這十萬精兵

?”樂毅目光炯炯地看着言猶未盡的淖齒,一臉肅然道:“你有無秘密使命?大軍協同,可不得二心掣肘。”

“哪裡話來?”淖齒又是嘎嘎大笑,“我只一句:楚王之命與打仗無關。”

樂毅笑道:“只要打仗不掣肘,餘事不消問。來,說說這仗如何打法?你要釘在哪裡?”

就着淖齒帥案的一幅羊皮圖,兩人直說了一個時辰。五更時分,大風颳得一片嘯叫。淖齒要樂毅睡兩個時辰再走。樂毅笑道:“顧得睡覺麼,我得走。”淖齒瞄一眼帳外獵獵翻卷的大纛旗道:“好在順風,我不留你了。”樂毅一聲告辭,大步出帳飛身上馬去了。

堪堪午時,樂毅趕回了漳水大營,先吩咐中軍司馬派出快馬軍吏,傳令四國大將申時來幕府議事,然後就着大案,邊吃冷飯邊給匆匆趕來的秦開敘說經過。秦開聽罷興奮得連連拍案:“好好好,去了一大塊心病!目下我守住幕府,無論如何,上將軍得歇息一個時辰。”樂毅道:“夜來再歇不遲。四大將到來之前,要畫好五幅進兵圖。”秦開驚訝道:“打仗只憑將令行事,畫圖豈非蛇足?”樂毅搖頭道:“聯軍多將,要立約立信,免得戰場自行其是,日後也會少了諸多麻煩,少不得。”秦開道:“你只說路徑,我看着軍務司馬畫。”樂毅又是搖搖頭:“此事關涉甚多,還是我自動手。你只督察大軍備戰,那纔是頭等大事。”

“與上將軍打仗,長學問也!”秦開喟然一嘆,匆匆去了。

秦開一走,樂毅進了幕府起居間。幕府者,大軍主將營帳也。究其實,是臨時夯起幾道土牆,用大木隔開成一個大廳與幾個房間,頂部覆蓋牛皮大帳,形同府邸一般。大廳是大將發號施令的聚將場所,周圍是軍務司馬們處置日常軍務的房間,視大軍規模可多可少。聚將廳後是主將的起居室,即通常說的後帳。樂毅的幕府起居室小而簡樸,沒有專門侍奉起居的軍僕或侍女,只有一張軍榻、一隻甲冑木箱、一副劍架、一個三尺深的碩大木盆與兩隻盛滿清水的大桶。進了起居室,樂毅卸去了一身皮甲冑,提起木桶向自己赤裸裸的身子猛澆了一通。冷水一衝,疲憊之氣頓時消失,擦乾身子換上一身乾爽布衣,樂毅精神大振,立即到隔間軍令室拿出五張大羊皮紙,埋頭畫起圖來。

出身名將世家,樂毅自幼熟讀兵書通曉文案。十五歲時,他曾別出心裁地將歷代大戰繪成了一本圖譜,族中老軍旅們無不嘖嘖稱奇。這次聯軍攻齊,是燕國長期籌劃的雪恥大戰,成敗關乎燕國興亡,實在是國命繫於一戰,絲毫大意不得。鑑於戰國以來合縱聯軍從無勝戰的痛心教訓,樂毅給自己定下了十六字規矩——敬將納言,衡平戰利,有分有合,進軍立約。

敬將納言,是基於以往聯軍統帥的頤指氣使而不孚衆望說的,是諸將同心的重要一環,看似表面文章,在講究實力大小的聯軍中,實在是極難做到。衡平戰利,是對本戰可能得到的利市要公平分配,更要儘可能地立即兌現,這是聯軍要害所在。有分有合,則是聯軍戰法準則:各軍統爲一戰(合),但又有各自的進攻路線(分),既可明白顯示各軍戰果,又不至於發生大的混亂與內訌。正是基於這樣一個戰法,纔有了最後的“進軍立約”。

進軍立約,是樂毅統帥聯軍的獨特方略。事先將各軍的進攻路徑畫成圖式,圖下具名蓋印以爲憑信。如此一來,各軍從不同路徑獨立攻齊,既可免爭相搶奪肥地富城,又可免失利之時爭相奪路。更要緊者,是戰後對各國朝野能有個明白交代。畢竟,既往的六國合縱,每次戰後都吵得不可開交,使盟邦反目成仇,其中因由之一,便是對戰場與戰果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

畫好五張進軍圖,四國大將也陸續飛騎趕到了。樂毅沒有使用升帳發令的軍中儀式,而是請諸將入座案前,自己先將此戰方略說了一遍,末了只是一句話:“會戰先滅齊軍主力,再五路進兵深入齊地。”魏趙韓三將均無異議,唯獨秦國主將胡傷問道:“楚國十萬大軍進駐鉅野澤,聯軍深入之時,楚軍若在側後襲擊,上將軍如何應對?”樂毅笑道:“楚軍之事,諸將毋憂。燕軍方位在南,正好爲全軍掩護,諸位全力赴戰便了。”胡傷慨然拱手:“白起上將軍有令:但以樂毅上將軍軍令是從!末將再無異議。”

“好!”樂毅拿出了五張圖,“這是會戰之後的五國進軍路徑圖,諸位先看。若有異議,再行商討。若無異議,各自具名蓋印,以爲憑信。”

“上將軍真信人也!”魏國主將新垣衍一瞄圖線,看自己大軍正指向老宋國,頓時笑着讚歎了一句。

“好!便是這般!”趙莊也慨然拍案。會戰之後,趙軍是奪取齊國大河西岸的河間地區。此地正與趙國接壤,原本便是趙國長期覬覦的肥美之地,自然沒有二話。

韓國兵力最弱,輔助魏國一起奪宋,戰後分給韓國兩縣之地。韓國主將韓舉也是拍案贊同。秦國原本說好不分地利財貨,會戰後自然班師回秦。胡傷看完圖哈哈大笑一陣,突然黑着臉道:“上將軍公心可鑑,誰個不服,秦軍找他說話!”

“利害交關,不敢言公。”樂毅搖搖手笑道,“諸位有話但說。”

“並無異議!”四位主將異口同聲。

“好!”樂毅拍案高聲道,“上筆墨,具名蓋印!”

四員主將各自將腰間大帶凸起的一個皮盒打開,摳出一方銅印或玉印,在燕國軍吏捧來的硃砂印泥盤裡一沾,結結實實摁在了各自的進軍圖上,再提起銅管大筆鄭重地寫下自己名字,一一交給了樂毅。樂毅對中軍司馬一聲吩咐,上印。中軍司馬便將樂毅的“燕國上將軍樂”的陽文大印一一蓋在進軍圖上。樂毅提筆在已經上印的圖上工整地寫下“樂毅”兩個大字。如此妥當,中軍司馬再將進軍圖一一發到了五位主將手中。正在此時,幕府外馬蹄如雨,隨着一聲“軍情急報——”的宣呼,風塵僕僕的斥候已經大步衝了進來,“稟報上將軍,齊國四十萬大軍已經抵達濟水西岸,聲言滅我聯軍於濟西!”

“主將何人?”

“上大夫觸子擢升上將軍,統率大軍!”

“觸子,何許人也?”幾位大將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問了一句。

樂毅笑道:“這個觸子,原本是上將軍田軫的中軍司馬,因籌劃王宮校武有功,深得齊王田地寵信,先一舉擢升上大夫,不想這次竟做了上將軍。”

“鳥!如此宵小之輩,酒囊飯袋無疑。”秦將胡傷輕蔑之極地罵了一句。

“不可大意。”樂毅正色道,“此人久在軍旅,經歷過幾次聯軍合縱,也單獨打過幾場小仗,頗有謀劃,諸位斷不可存輕敵之心。”

“嗨!”將軍們心下敬服,齊齊一吼。

樂毅走到帥案前拔出一支令箭肅然道:“五軍一令:今夜整軍,明晨向濟西開進!兩日之後,依照進軍圖,各軍在聊城以東山塬紮營待命!”

次日清晨,五國大軍共四十四萬,從漳水南岸浩浩蕩蕩地向濟水進發了。一路不疾不徐,井然有序地常行推進。進入齊國境內,卻突然兼程疾進,號角動地煙塵瀰漫,聲勢大是驚人。不需齊軍斥候,便是齊國百姓庶民,也是連聲驚呼着給大軍報信去了。

(本章完)

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三 天計寓三傑聚酒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五 渭城白露秋蕭蕭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五 清一色的少壯將士使秦國大軍煥然一新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二 百騎揚威 震懾草原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經典大戰_秦滅六國之戰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大事年表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四 點點漁火不同眠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諸子百家_名家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二 司馬錯講述的軍旅故事戰國七雄_韓國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一 弭兵論戰 嬴子楚聲名鵲起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大事年表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四章 暴亂潮水_六 彌散的反秦勢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復辟軸心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大秦帝國第四部下卷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五 媚上荒政殺無赦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二 神農大山的墨家城堡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四章 鏖兵中原_六 蒼蒼五丈塬 師徒夜談兵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大秦帝國第四部中卷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諸子百家_兵家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秦風_秦國兵器秦風_秦軍服飾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三 門客大盜開齊國僵局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
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三 天計寓三傑聚酒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五 渭城白露秋蕭蕭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五 清一色的少壯將士使秦國大軍煥然一新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二 百騎揚威 震懾草原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經典大戰_秦滅六國之戰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大事年表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四 點點漁火不同眠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諸子百家_名家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二 司馬錯講述的軍旅故事戰國七雄_韓國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一 弭兵論戰 嬴子楚聲名鵲起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大事年表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四章 暴亂潮水_六 彌散的反秦勢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復辟軸心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大秦帝國第四部下卷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五 媚上荒政殺無赦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二 神農大山的墨家城堡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四章 鏖兵中原_六 蒼蒼五丈塬 師徒夜談兵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大秦帝國第四部中卷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諸子百家_兵家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秦風_秦國兵器秦風_秦軍服飾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三 門客大盜開齊國僵局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