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陰差陽錯(四千字大章)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霸先望江興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陳郎當年,峨眉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白城盤膝坐在舟楫之中,面對滔滔江水,口中放聲歌吟。

這首詞本是他前世在地球時所學,由北宋一代文豪蘇東坡遊赤壁所做,慷慨激昂,技壓千古!

這方世界的歷史與地球完全不同,白城也不是照搬原詞,將其中幾處稍作改動,將原詞中提及周公瑾的幾處詞句,俱都換成陳國開國皇帝陳霸先!

這首詞的上半闋講的是南陳開國皇帝陳霸先起兵之初的事情。

當年,陳霸先不忍神州陸沉,率領陳族上下三千子弟在長興郡起兵,一時之間,應者雲集。他收攏豪傑十萬,與北魏開國皇帝拓跋宏接連三戰,雖然期間偶佔上風,但終究難敵北魏百萬猛士,最終只得率軍南渡,在江南打下一片基業。

陳霸先渡江之時,曾在長江邊上灑下血淚,聲言有朝一日,必要打過長江,只可惜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他雖一世英雄,卻再無渡江之日。

下半闕卻講的是陳霸先平生最爲珍愛的皇后孫峨眉!

陳霸先當日渡江南下之後,人困馬乏,糧草不濟,前有豪強堵截,後有北魏追兵,幾萬大軍眼看就要潰散。在這關鍵時刻,一名奇女子孤身來到陳軍大營,連向陳霸先獻出三大奇謀,討糧草、破豪強、伏追兵,這才解了幾萬大軍燃眉之急。

這名奇女子便是日後陳國皇后孫峨眉,稚川真人當年在江邊見過孫峨眉一面,對其大加推崇,言起乃是“天下第一奇女子”!

北方拓跋宏曾指揮大軍與她隔江交手三次,都未能佔取分毫便宜,對其亦是十分佩服,稱“峨眉一出,六宮女子無顏色”!

啪、啪、啪!

白城一闋新詞尚未唱完,便有清脆的拍掌聲從前方重重濃霧中傳來。

大江之上,霧氣昭昭,縱然眼力再好,也瞧不出多遠去,只能隱約看到遠處似乎有舟楫緩緩駛來。

隨着清脆的拍掌聲音,一葉輕舟從前方緩緩駛來,輕舟之上只有三人,其中兩人站在舟前,一人蹲在後方。

爲首的一位是一名錦袍中年人,年紀約在四十歲上下,錦衣一襲,金環束髮,氣質雍容,溫潤如玉。

在他身後是一名黑衣人,此人面色枯槁,猶如多年老農,緊緊站在錦袍人之後,雙眼不錯眼珠,緊緊盯着錦袍人背心,神情茫然發呆,似乎除了錦袍人之外,世間再無一人能引起他的興趣。

除了這兩人之人,輕舟後端蹲着一名老者,雖然頭髮花白,一身筋肉卻極爲強健,身高約在九尺以上,雖然是蹲在船後,卻比尋常人站着更高。

錦袍人面上含笑,朗聲說道:“來者可是楚統領否?區區只知楚統領乃是天下豪傑,卻不知楚統領文采橫溢,這闋新詞可謂盡顯風流,天下無雙!”

白城瞧見這錦袍人面貌極爲熟悉,與陳國皇帝陳曜有八九分相似,確有有些不但細微的不同之處,當下心中明瞭,朗聲說道:“來者莫非琅琊王?”

琅琊王陳道子乃是陳曜一母同胞的兄弟,自幼便極受陳曜信任,如今更是陳國朝中第一權臣。他此時出現在此處,不問可知,必是陳曜的安排。

見到此人出場,白城心中頓時一定。

陳道子拱手含笑,說道:“不才正是陳道子!”

白城急忙拱手說道:“琅琊王大駕光臨,楚某有失遠迎,還請王爺恕罪!”

陳道子呵呵笑道:“明明是小王來的冒昧,豈敢怪罪楚統領?只是不知楚統領乘舟北去,卻是有何打算?”

白城輕嘆一聲,說道:“不過青燈古佛、終了殘生罷了,還能有何打算?”

陳道子似是一驚,問道:“楚統領乃是當世豪傑,如何早早便要退隱林泉?豈不是可惜嗎?”

白城長嘆說道:“楚某無能,未能抵擋逆賊反撲,連累樑總管殞命當場,以至於九曜列島一敗塗地.一來有負陛下厚望,二來連累門徒殉國,豈有面目再立足朝堂之上?”

陳道子眉間紋起,擺手說道:“楚統領此言差矣!”

白城面上露出驚訝之色,卻未出言反駁。

陳道子見白城不語,接着說道:“九曜列島之失,實是樑九功妄自尊大釀成的苦果,豈能與楚統領扯上關係?”

白城輕輕哦了一聲,嘴脣微微張開,似是有話要說。

陳道子不等他張口,便已說道:“樑九功罪責在二,其一,陛下對他一向多有信任,將九曜列島全權交於他維持,他卻不知進退,一味粉飾太平,明知有大敵在側,列島危若累卵,卻失口否認,報喜不報憂。其二,陛下對他恩澤深厚,不惜耗費萬千資源,將他一身修爲推到煉神境界,他卻自持修爲高深,一味養尊處優,從不與人實戰,以至於數次與人交手,全都落在下風,竟無絲毫用處。”

白城聽到這裡,微微點了點頭。只是他表面雖然在附和陳道子的說法,心中卻是微微冷笑。

樑九功固守九曜列島,固然不是上策,但也絕非下策。有風諾道長這等大敵在外,任是誰做主帥,也不敢輕易拋棄島嶼,率領船隊北歸,否則被風諾道長追上,便是船毀人亡的下場。就算白城帶領衆人北歸,也是先告訴衆人,他已將風諾道長打傷,一時之間無力追擊,這纔打消衆人疑慮。

至於樑九功戰力不足,輕易被人殺死,就更不是他自身的問題了。樑九功本是宮中宦官,雖然自有習武,但既沒有經歷江湖廝殺,又未從上陣殺敵,一身用資源堆起來的修爲在紙面上雖然好看,但真打起來全不是這麼回事。

話說回來,難道陳國朝中沒有精於格殺的高手麼?那自然不是,莫說朝中高手無數,就算是白虎外營也有不少高手,至少沈崇天手下幾位統領都是一等一的搏殺好手。只不過這些人都不受陳曜信任罷了,換句話說,受他信任的都不是有用之人,有用之人卻不受他信任,九曜列島之敗又能怪誰?

白城心中雖然這麼想,嘴裡卻不能這麼說,沉吟片刻,說道:“這麼說陛下無意怪罪楚某?”

陳道子輕嘆一聲,說道:“楚統領不辭辛苦,由北方借來佛門至寶,雖然未能成功,但也只有功績,如何來的罪責?”

白城輕輕嘖了一聲,試探問道:“不知這是琅琊王的意思,還是陛下的意思?”

陳道子聽到這裡,知道白城已然意動,當即說道:“小王的意思就是陛下的意思,陛下的意思也是小王的意思。”

白城雙目微閉,再次沉吟許久,方纔說道:“陛下寬宏大量,真令楚某慚愧。”

陳道子面上笑容更盛,說道:“楚統領何愧之有?此事只有朝廷對不起楚統領之處,卻無楚統領對不起朝廷之處。”

白城聞言,長長嘆息一聲,說道:“陛下果然是仁德之君,楚某…唉…”

陳道子不等白城繼續往下說,接着說道:“當今朝廷內憂外患,情勢可謂險惡至極,陛下身邊無人扶持,正是用人之際,楚統領如何能夠一走了之?依小王之見楚統領還是重歸朝堂的好,一來可以建立一番功業,以此慰藉平生,二來也可以扶持陛下,度過這一番危難。”

兩人說到這裡,陳道子再不掩飾今日來意,終於將話語說的通透。

白城沉思許久,方纔說道:“陛下與琅琊王的美意,楚某已然知曉,只是還請琅琊王恕罪,楚某還是無法重歸朝堂。”

陳道子不由一怔,他本以爲說得到此處,白城必然會答應此事,卻沒想到白城居然會一口回絕,不由脫口問道:“卻是爲何?”

白城輕嘆一聲,說道:“自古未聞大敗而不加責罰之臣,楚某若是重歸朝堂,只怕天下人皆以爲陛下賞罰不明,恐怕陳國並非好事。”

陳道子聽到這裡,忽然放聲大笑,說道:“小王還以爲是何緣故?楚統領豈不聞‘誹滿天下,譽滿天下’一語?陛下豈會爲區區流言所動?”

白城搖頭說道:“陛下雖然仁德,但恐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陳道子略一沉吟,說道:“楚統領若是執意如此,小王倒有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白城眉頭一挑,說道:“楚某恭聽王爺教誨。”

陳道子笑道:“不知楚統領有沒有聽說過一個叫做‘潛龍’的組織?”

白城心中一動,說道:“楚某略知一二。”

陳道子微微一笑,說道:“不知楚統領對這個組織知道多少?”

白城捋了捋思路,說道:“據楚某所知,‘潛龍’雖然勢大,但卻隱秘的緊,只是略有耳聞,與皇室有些關聯,卻不知真實情況是否如此。”

陳道子笑道:“楚統領所聞不虛,小王實話實說,‘潛龍’乃是當今陛下所創,如今執掌潛龍之人便是小王!”

白城聞言,心中不由一驚,臉色驟然一變,好懸沒有卸去周身力道,恢復本來面目。

此事不由白城不驚,“潛龍”與他之間的糾纏可謂極深,授業恩師白鐵寒之死便與“潛龍”有關,飛星門前任掌門柳青山亦被潛龍控制,現任長老程世明更是身中“潛龍”劇毒鎖心丹。

他自柳青山事變之後,便在全力追查潛龍之事,只是種種緣由之下,一直未能查到結果。不料,他今日竟在此處獲悉“潛龍”之中最爲核心的秘密,不由得面色大變,幾乎難以自持。

陳道子瞧見白城面色變化,似是有些奇怪,問道:“楚統領爲何如此驚訝?”

白城輕咳一聲,心如電轉,說道:“楚某隻是奇怪,陛下乃是一國之君,琅琊王亦是諸王之首,手下高手如雲,謀士如雨,忠勇之士更是數不勝數,爲何還要在暗中建立‘潛龍’?”

陳道子苦笑一聲,說道:“此事也不必瞞楚統領,陛下雖然尊貴,小王也有幾分權勢,卻都不是江南至尊,無論是北方三國,還是江南四國都可謂天外有天。”

說到這裡,他朝天上微微指了一指。

白城心中明白,陳道子說的是北方佛門與南方道門,這兩大門派實力驚人,橫壓在七國之上,便微微點了點頭。

陳道子接着說道:“故此,無論是朝廷還是江湖,都有許多人都仰仗這天外天的勢力,不把陛下放在眼裡,只顧自家利益。”

白城冷冷說道:“都是些國之蛀蟲!”

陳道子接着說道:“只是因爲天外有天的緣故,陛下不便在明面上對付這些人,只能在暗中另起爐竈,尋覓高手逐一剪出這些蛀蟲。”

白城心中暗暗冷笑,只怕陳曜要對付並不是這些所謂的蛀蟲,要對付的是道門本身,只是陳曜不敢講這話宣之於口罷了。

聽到這裡,白城點了點頭,試探問道:“不知琅琊王忽然說起‘潛龍’,卻是有何用意?”

陳道子輕嘆一聲,說道:“陛下雖然建立‘潛龍’,小王也在勉力維持,只可惜‘潛龍’之中並無高手坐鎮,這些年來屢次遭受各方面勢力反撲,縱容有些戰果,也都旋即失去。”

白城故作不解,問道:“琅琊王的意思是?”

陳道子沉下聲音,說道:“小王今日前來,懇請楚統領以供奉身份坐鎮‘潛龍’,爲陛下分憂解難,爲小王施以援手!”

白城心中一震,不由得目瞪口呆,他今日只是想以退爲進,以此得到陳曜的信任,萬沒想到竟然被陳道子邀請加入“潛龍”!

事情發展到這一地步,當真是出乎意料,簡直令他難以置信!

陳道子見白城沉吟不語,還以爲白城瞧不上這種秘密組織,連忙說道:“楚統領在‘潛龍’之中也是暫且棲身,只要日後立下功勞,陛下便可順理成章,扶楚統領重登高位!”

白城聽到這裡,早已是心花怒放,強忍着沒有笑出聲,淡淡說道:“既然是陛下的意思,又有琅琊王親自來請,楚某又豈是不知輕重之人,單憑琅琊王吩咐便是!”

第九章 麻衣相士第十七章 烈火玉符第八十六章 誤闖第二十三章 恐怖強敵第九十章 測字第六十一章 考覈(四千字大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殺不得第三十七章 風雲鏢局第四十七章 九曜列島第十九章 遇襲第三十八章 山雨第二十一章 交談第六十五章 軍略奧義第一百三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七十六章 突然發難第三十六章 旋渦第一百零二章 七殺堂第七十九章 幽靈莊第二十八章 擒拿第七十六章 斬殺海獸第四十四章 退縮第一百一十章 山谷敵蹤第九十八章 丹王洞第七十六章 夜宴第一百三十七章 翻臉無情第五章 三階九境第五十一章 白虎堂(上)第一百三十章 酒桌談話第一百零八章 黑袍人第八十六章 誤闖第一百二十三章 設計第二十三章 恐怖強敵第二十章 五萬生靈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風漫卷第三十九章 議定第二十章 冒險第五十八章 千萬小心第六十一章 考覈(四千字大章)第十七章 烈火玉符第七十九章 五雷天心正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翻臉無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約會第七十一章 金色符文第二十章 冒險第一百三十四章 劫後餘生第一百一十章 山谷敵蹤第二十一章 挑撥第六十三章 帕卡道長(四千字大章)第七十九章 歸途偶遇第三章 煉丹第二十七章 接近第九十七章 各自盤算第八十一章 禁鞭第一百零三章 七星海棠第十九章 殺虎第十九章 樂空陰陽法第四十六章 直上九霄第四章 濃霧第一百四十七章 星君序章第二十八章 隔岸觀火第一百三十三章 計劃之中第八十五章 風雨欲來(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九章 修羅念土戰衣第一百零五章 同行第一百四十章 就任第十二章 屍變第二章 徭役第九十章 說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夜戰第十三章 離開第十七章 議定第三十九章 議定第五十八章 結盟第五十九章 形勢突變第五十章 淵源第五十二章 白虎堂(下)第二十一章 交談第三十一章 約定第三章 鐵箭頭第九十六章 水龍第五十一章 偶遇第六章 計劃第八十二章 算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費九宮第三十二章 同行第一百十四章 鬥劍第一百二十章 挑明第一百四十八章 逃遁第二十七章 接近第二十三章 恐怖強敵第六十章 百般試探第一百零七章 殺心第二十二章 交手第四十四章 退縮第二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後安排第五章 三階九境
第九章 麻衣相士第十七章 烈火玉符第八十六章 誤闖第二十三章 恐怖強敵第九十章 測字第六十一章 考覈(四千字大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殺不得第三十七章 風雲鏢局第四十七章 九曜列島第十九章 遇襲第三十八章 山雨第二十一章 交談第六十五章 軍略奧義第一百三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七十六章 突然發難第三十六章 旋渦第一百零二章 七殺堂第七十九章 幽靈莊第二十八章 擒拿第七十六章 斬殺海獸第四十四章 退縮第一百一十章 山谷敵蹤第九十八章 丹王洞第七十六章 夜宴第一百三十七章 翻臉無情第五章 三階九境第五十一章 白虎堂(上)第一百三十章 酒桌談話第一百零八章 黑袍人第八十六章 誤闖第一百二十三章 設計第二十三章 恐怖強敵第二十章 五萬生靈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風漫卷第三十九章 議定第二十章 冒險第五十八章 千萬小心第六十一章 考覈(四千字大章)第十七章 烈火玉符第七十九章 五雷天心正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翻臉無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約會第七十一章 金色符文第二十章 冒險第一百三十四章 劫後餘生第一百一十章 山谷敵蹤第二十一章 挑撥第六十三章 帕卡道長(四千字大章)第七十九章 歸途偶遇第三章 煉丹第二十七章 接近第九十七章 各自盤算第八十一章 禁鞭第一百零三章 七星海棠第十九章 殺虎第十九章 樂空陰陽法第四十六章 直上九霄第四章 濃霧第一百四十七章 星君序章第二十八章 隔岸觀火第一百三十三章 計劃之中第八十五章 風雨欲來(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九章 修羅念土戰衣第一百零五章 同行第一百四十章 就任第十二章 屍變第二章 徭役第九十章 說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夜戰第十三章 離開第十七章 議定第三十九章 議定第五十八章 結盟第五十九章 形勢突變第五十章 淵源第五十二章 白虎堂(下)第二十一章 交談第三十一章 約定第三章 鐵箭頭第九十六章 水龍第五十一章 偶遇第六章 計劃第八十二章 算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費九宮第三十二章 同行第一百十四章 鬥劍第一百二十章 挑明第一百四十八章 逃遁第二十七章 接近第二十三章 恐怖強敵第六十章 百般試探第一百零七章 殺心第二十二章 交手第四十四章 退縮第二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後安排第五章 三階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