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

聽聞是苞谷,這令林延潮來了興趣。

林延潮知道後世有人用苞谷來稱呼玉米。

林延潮心底打着鼓,探身問道:“此物從何而來?”

徐貞明回道:“是下官一位同鄉在陝西任官時,聽說下官在尋屯墾旱田之道,故而推薦此物給下官的。”

林延潮有些沒底,這恐怕就不對了。

玉米是產自美洲的,要進入中國,也唯有緬甸至廣西,或東南沿海,怎麼能是從陝西而來。

徐貞明見林延潮露出疑惑之色,當即道:“部堂大人明鑑,此苞谷確實乃耐旱之物,此物花開於頂,實結於節,實乃是異谷。”

林延潮一聽倒是有幾分相似玉米的樣子,於是道:“仔細說來。”

徐貞明詳細道:“此物苗葉如荔林而肥短,末有移如稻而非實,實如塔,如桐子大,生節間,花垂紅絨在塔末,長五六寸,三月種,八月收。”

林延潮聞言大喜,當下拍腿,這正是玉米的樣子。

此舉卻是將徐貞明嚇了一跳。

徐貞明不知林延潮爲何如此高興,因爲林延潮當初以爲玉米是從海路傳入中國,所以讓人往東南沿海去找,但沒有料到玉米卻是最早在陝西傳入的,一開始錯了方向,幸虧有徐貞明誤打誤撞,蒙對了。

至於原因如何,林延潮自也不去考究而是向徐貞明問道:“此物確實乃番物嗎?”

徐貞明道:“確實如此,但如何傳入實已無法考究。”

“無妨。說說此物可否大規模在京畿屯墾,用來備荒?”

徐貞明道:“下官不敢保證,不過已是請了當地老農到京。下官覺得大約十有七八,可以試一試。”

林延潮心想,這還有什麼好懷疑的,玉米雖不如番薯耐旱,但是番薯的缺點是,只能當作雜糧,不能當作主糧,當然備荒是沒有問題。但玉米不同,玉米是可以拿來當作主糧的。

尋到了玉米,徐貞明本該高興纔是。

但林延潮見徐貞明一臉憂色,徐貞明道:“部堂大人,自下官再任屯田御史,可謂是戴罪立功。戶部那邊屢次催促,要我責效,但屯田之事,一歲一秋方才一收成,哪裡是旦夕之間可以辦到呢?”

“下官擔心若是明年拿不出像樣的政績,怕無法向皇上交代,所以在下官任內最後的關頭,下官沒有功夫再將玉米拿來試種,而是打算立即推廣栽種。此事甚冒風險,下官遲遲不敢作決定,故而今日來請教部堂大人,該不該下這決心?”

林延潮看着徐貞明道:“孺東兄,你方纔說此事的把握只有十之七八。”

徐貞明一臉慚愧道:“不敢欺瞞部堂大人,確實只有這麼多。下官不敢多說,也不敢少說,若是大規模屯種要當風險,此事懇請部堂大人明鑑。”

林延潮點點頭,這徐貞明還真是一個謹慎的人。

林延潮佯裝出再三慎重的樣子,然後道:“本官以爲這點風險值得去冒,只要有利於百姓有利於國家社稷的事,別說十之七八,就是十之四五,也當去辦。”

徐貞明聞言驚喜道:“部堂大人願意……願意支持下官。”

林延潮點點頭道:“你是林某保薦的,而林某信得過孺東兄。”

徐貞明聞言眼眶紅了,當即站起身來向林延潮長長一揖然後道:“多謝部堂大人的信任,大人的大恩大德,下官不知如何報答纔是。”

林延潮離椅扶起徐貞明道:“孺東兄,言重了,這屯田御史的事吃力不討好,之前興修水利,得罪了勳戚權宦,而今改治旱田卻是更不爲人所理解。你能當此,殊不容易。”

林延潮這話說到徐貞明心底了。

徐貞明道:“下官也是知道,百官們不知道番薯,玉米之重要,當年秦漢時,百姓不喜麥子。麥子是夏商時傳入華夏的,當年董江都曾向漢武帝上書,言關中不種麥,提議將麥引至關中種植,此實有大功於社稷,但是後世的讀書人只知道他的經學。”

林延潮聞言感嘆道:“是啊,都說盛唐,但就算貞觀開元這等氣象,天下百姓也不過五六千萬,但到了宋後,雖未見盛世之詞,但天下戶數卻翻了一倍,爲何如此?其中一因,在於引進了佔稻。佔稻耐旱,不擇地而生,實乃天降甘露於我華夏。”

徐貞明不住點點頭道:“正是,正是。”

林延潮道:“而到了眼下我朝在籍戶口加上隱匿,流民,百姓之數不亞於宋時,眼下各省雖有小災,但無大害,一旦……”

“一旦……遇到大旱大災,任何之民變,皆能席捲天下,朝堂上人治不修是一方面,加之天災必至人禍,到時由盛至衰,再從大亂而後大治,這治亂循環何時停止?我竊以爲就在這番薯,玉米可以緩解。”

“可惜滿朝諸公卻沒有放在眼中,在他們眼底,能否規勸陛下立國本,是否免朝,或者能罵閹逆,不阿諛執政,纔是君子所爲。所以我才言這屯田御史的差事,吃力不討好,辦成了理所當然,辦不成就要貶官,就算將來番薯,玉米之物在京畿屯墾成功,他們也不會放在眼底的。”

徐貞明聽了林延潮這一番話,數度轉過身去擦去了眼淚。

林延潮嘆道:“孺東兄這等迴天之功,卻默默無人知曉,就算史書提及,也不過略略代過一筆,林某實在替你不值。”

徐貞明深吸了一口氣,肅容道:“也不是無人知道,不是還有部堂大人嗎?徐某一直記得部堂大人那句話,只要有一點利於國家與社稷的事,就是生死也當以之,豈能因爲個人的禍福而避開呢?”

“徐某當初興辦屯田的事,也知道會得罪人,但只要有利於老百姓的事,徐某就一定要去辦。不爲人理解,不爲人所知也沒有什麼,當年鄭國爲秦修鄭國渠,雖爲了韓,但鄭國渠卻助秦一統天下,秦又何曾感激鄭國。”

“而今官員們不放在眼底,那是因爲朝堂上,讀書人裡沒有崇尚事功的風氣,但是隻要部堂大人這樣的官員在朝,徐某相信徐某爲了天下百姓做的事,總有一日……總有一日天下人會明白徐某的苦心。”

說到這裡,徐貞明已是泣不成聲,說不下去了。

林延潮不由也有些傷感,一時也說不出什麼話來安慰徐貞明,徐貞明半響後方才停住,然後站起身來道:“徐某的個人禍福早已不計在心底,今日來能得到部堂大人的支持,明白徐某這一番用心,足矣!士爲知己死,徐某必以死報答部堂大人的知遇之恩。”

徐貞明如此,卻令林延潮一時語塞,半響道,不要說這樣的話,孺東兄,記住你我都是爲了百姓做事。

徐貞明點點頭當下道,部堂大人,眼下手中之事千頭萬緒,下官就不多留了,曾着還未天明,徐某再趕幾個章程出來,告辭。

“好,濟川替我送一送孺東兄。”

徐貞明走後,林延潮當下回到了書房沉思。

眼下商業經濟眼下十分不發達,故而歷史上紅薯,馬鈴薯之物推廣,朝廷起了很大作用。

比如在清朝,乾隆皇帝親自下旨,將種植紅薯作爲國策推行,當時各種條件已是成熟。

至於爲什麼趕着,因爲林延潮知道最少二十年後明朝將進入嚴重的小冰河期。

這時從陝西陸續至各省已亂成一鍋粥,以政府在地方的基層力量,根本無力推行紅薯,馬鈴薯之物,所以自己才倚重於徐貞明,藉助於朝廷。

然而這樣的事卻是吃力不討好。

北方民間主糧上還是以大小麥爲主,番薯,玉米就算落地推廣,肯定會受到阻礙。

朝堂上不少官員質疑,朝廷在屯田之事裡,不去種植稻麥這等百姓習慣的主糧,而去種不合口味的玉米,番薯,此舉如同今天有人嫌棄雜交水稻口感差一樣。

不被理解,加上移風易俗,所以說林延潮與徐貞明現在乾的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但儘管如此,去依然要去辦。

既然是身居高位,不可沒有這點擔當,連徐貞明一個屯田御史都敢不惜烏紗,自己身爲部堂級官員就更不可落於人後。

想到這裡,林延潮當即回到案上寫信,他想讓自己的門生戶部郎中郭正域,在這件事上幫忙一二。

不過林延潮隨即想到,戶部有十三個清吏司,郎中級官員有十幾個,小事還能幫忙,但屯田之事上郭正域就難說得上話了。

所以林延潮想了想,還是擱筆,過幾日他見戶部尚書宋纁時,給徐貞明說幾句好話就是。

所幸他現在已非人微言輕。

甚至一些事上可以與宋纁這樣的大佬作一些利益交換。

此外在新民報上,自己也可以爲他鼓催一二,官員們讀書們百姓們不理解,不是因爲無知,而是沒有人告訴他們。

幸虧自己先一步搶佔了輿論的陣地,那麼就將來而言,就有很多事可以做了。

如何引導輿論如何,如何潛移默化,這一件件事都要他來操這個局。

雖說長夜漫漫,但林延潮升官的第一個晚上,就在書房裡踱步沉思,不知不覺天邊已明。

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九百零四章 榜樣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第二十八章 民意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六百一十九章 先要好處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第九十一章 民心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四百七十一章 ********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六百二十六章 矯旨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九百五十章 價碼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第五十九章 天生我才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一千零五章 歲初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六百三十章 講學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
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九百零四章 榜樣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第二十八章 民意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居正的決定六百一十九章 先要好處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第九十一章 民心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四百七十一章 ********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六百二十六章 矯旨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九百五十章 價碼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第五十九章 天生我才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一千零五章 歲初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六百三十章 講學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