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 戶部尚書

方從哲思考了一會說道:“陛下,這樣只怕也還是不行,朝中有許多大臣,家中或者是其親戚等人,就有大量商鋪,如果收稅,雖然他們依然也可以賺錢,但誰也不會嫌錢賺得多,只怕不會同意,而且他們還有堂而皇之的理由,朝廷不可與民爭利,況且先帝剛剛纔廢除了礦稅,陛下立即就收商業稅,會惹羣臣議論。”

朱由校想了想,試着說:“如果朕與首輔都同意了,再強制下旨收稅怎麼樣?”

方從哲連忙阻止:“陛下,萬萬不可,給事中可以封駁聖旨,陛下如下旨收商業稅,臣可以肯定他們一定會封駁的,到時朝廷威信受損就不好了。”

朱由校明白方從哲的意思是皇帝威信受損,原來皇帝也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那麼要如何做才行呢?他就這個問題請教首輔,方從哲沉默半晌後道:“除非讓大多數朝臣都同意。”說罷接着就搖搖頭,他也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朱由校才知道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先一步步來吧。於是提出想讓徐光啓任戶部尚書,要首輔支持自己,方從哲當然是滿口答應。

幾天後,朱由校召集內閣開會,提出要將徐光啓升爲禮部尚書,並因爲徐光啓是自己的第一位日講官,提出要賜給他一面帝師金牌,憑金牌可以隨時面聖,並可管轄三品以下官員,奪職五品以下官員。

內閣強烈反對,除了方從哲,內閣其餘兩人都認爲徐光啓資歷太淺,現在也不過是正三品,而且禮部尚書孫慎行剛剛上任,並無錯處,怎麼能以徐光啓取而代之呢?而金牌對三品以下官員都有管轄權,這會使徐光啓權力太大,更不用說還可以隨時奪職五品以下官員了,這樣會讓徐光啓的權力比內閣首輔還要恐怖,恐非國家之福。

方從哲對徐光啓是很滿意的,不僅是皇帝前幾天給他說了,更主要是因爲徐光啓無黨派,他當尚書總比東林黨人當這個尚書要好得多,只是要他同意徐光啓取代孫慎行的話總不大好意思說吧,何況孫慎行比徐光啓早九年中進士,確實論資歷方面是強於徐光啓的,再說上次皇帝說的是戶部,他也正困惑着,所以只好不表態。

朱由校笑道:”徐先生資歷太淺,如果資歷是指考中進士的年限,這個我承認,但徐先生中進士以來,翻譯泰西書籍,撰寫農業,曆法方面各種著作,且曾開渠種稻,練兵強軍,教育皇孫。有人中進士確實早,卻每日只知蠅營狗苟,爭權奪利,黨同伐異,無一功於國。如此資歷,便如那積年老賊,有不如無。“

皇帝這樣說,這下內閣中人倒不好再從資歷方面反對了,特別是東林二人,生怕皇帝將自己也歸入黨同伐異那一塊裡面,因爲孫慎行也是東林人。劉一燝道:”即便不論資歷,只是禮部孫尚書上任以來,盡心任事,如奪其職,則無法說清原由,且不好安排,請皇上三思。“

朱由校馬上說道:”那各位意思是徐光啓可以升爲尚書,只是孫尚書不好安排是嗎?“

兩位閣臣只好都回道:”正是如此。“

朱由校笑了,轉了話題:”方首輔,前日李尚書告病奏摺還沒有批覆是吧?“

方從哲這才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不由大喜,戶部尚書比禮部尚書當然更重要:”正是,李尚書身染沉痾,然戶部一時無人可繼任尚書,所以還沒有批覆。“

”那好,徐光啓精於算學,可爲戶部尚書。“

這下劉韓二人沒有了辦法,前面既然認爲徐光啓有任禮部尚書的資格,那當然可以任戶部尚書了。但是劉一燝不甘心,又對金牌事提出質疑,認爲金牌權力太大了。既然主要目的達到,朱由校也不爲己甚,就同意將金牌功能下調一個等級,才讓內閣諸人都同意對徐光啓的任命。

不幾日,戶部尚書李汝華第九次上疏求去,皇帝終於准許了,爲獎勵他這麼多年兢兢業業在戶部的操勞,命加封太子太保,賞賜金銀綢緞,讓錦衣衛護送其回鄉。

同時皇帝下旨:擢升徐光啓爲戶部尚書,賜帝師金牌一面,持金牌可隨時進宮面聖,所進奏摺一經註明就可以不經通政司或者會極門(外官奏疏要經通政司,京官奏疏要經會極門),而直呈御前。

徐光啓本以爲皇帝只會讓他任戶部右侍郎,最多左侍郎,想不到卻是尚書,不過他倒是沒有故作姿態地推辭,進宮謝恩後立刻和朱由校開始商量商業稅的收繳方法,兩人商量到吃晚飯時還沒說完,張嫣等皇帝吃飯,左等右等總是不來,派人去打聽後怒了,又是這個徐光啓,上次的事還沒找他麻煩呢,於是帶上段英和王婉,直接求見皇上。

朱由校很是奇怪,於是讓她們進來,也不讓徐光啓避開。三女進來見禮後,張嫣開口道:“皇上,您的龍體乃天下安危之所繫,亦是臣妾等的依靠,更是天下臣民最關心的事,徐尚書耽誤了皇上用膳,影響龍體康健,這個責任不知道尚書大人可擔當得起嗎?“

徐光啓這才發現天色已晚,連忙下跪請罪。朱由校阻止了他,笑笑道:”是朕留先生商議的,與先生無涉。好了,也差不多了,請先生先回去吧。“

徐光啓謝恩退出後,心裡大是疑惑,聽說皇后賢明溫婉,爲什麼今天要特意針對自己呢?自己做了什麼事讓皇后不高興了嗎?想了半天沒想出所以然來,只好搖頭嘆息着回去了。

朱由校待他走後,又笑着對張嫣說道:”明白你們不能恨我,就把徐尚書恨上了,這叫做打魚不到怪魚簍。徐尚書本來是一番好意,下次不要這樣了。念在你們是初犯,今晚家法伺候,朕要親自行刑。“三女羞紅了臉,啐了一口,笑着逃開了。

第八十五 另一個屠夫的產生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稅(一)第五章 坐着上朝(謝謝第一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特意爲盟主加更!)第兩百二十四章 倭國的勞工輸入第十二章 橡膠與大洋洲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路改變生活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五十三章 東林分裂第三百零八章 全軍動員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三十一章 遼東局勢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八章火器改革第三百一十三章 慘勝第三十六章軍銜與勳章第七十七章 捕鯨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一百四十六章 華人哭不如外族哭第兩百七十四章 進攻亞齊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兩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來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龍江將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從歐洲到美洲第兩百五十章 漢人不得爲奴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三百零八章 全軍動員第一百四十二章 議院(中)第兩百零七章 收復河套(十二)第二十二章遼民安置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一章 心臟與手足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稅(四)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十一章 火柴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會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一百一十章簽訂和約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詔第六章 檢舉箱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一百一十章簽訂和約第兩百五十六章 修鐵路的人有了第八十三章初戰平戶第四十四章 敗奢軍第五十六章 孫屠夫的第二擊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五章 錦衣衛第兩百四十四章 開始談判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稅(五)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五十六章建奴來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議院(上)第七十九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歐洲第十六章礦稅之議第三十六章軍銜與勳章第兩百一十一章 收復河套(十六)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貧窮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錘子和釘子第九十九章 遼東策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二章 初見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薩克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復河套(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說服察哈爾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復河套(一)第五十八 北虜犯延安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八十一章朝鮮政變第一章 朱徐初會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八章火器改革第四十六章計劃有變,要守海州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一章 遊西苑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戰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兩百章 收復河套(五)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二十一章 紅丸案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
第八十五 另一個屠夫的產生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稅(一)第五章 坐着上朝(謝謝第一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特意爲盟主加更!)第兩百二十四章 倭國的勞工輸入第十二章 橡膠與大洋洲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路改變生活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五十三章 東林分裂第三百零八章 全軍動員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三十一章 遼東局勢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八章火器改革第三百一十三章 慘勝第三十六章軍銜與勳章第七十七章 捕鯨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一百四十六章 華人哭不如外族哭第兩百七十四章 進攻亞齊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兩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來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龍江將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從歐洲到美洲第兩百五十章 漢人不得爲奴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三百零八章 全軍動員第一百四十二章 議院(中)第兩百零七章 收復河套(十二)第二十二章遼民安置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一章 心臟與手足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稅(四)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十一章 火柴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會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一百一十章簽訂和約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詔第六章 檢舉箱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一百一十章簽訂和約第兩百五十六章 修鐵路的人有了第八十三章初戰平戶第四十四章 敗奢軍第五十六章 孫屠夫的第二擊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五章 錦衣衛第兩百四十四章 開始談判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稅(五)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五十六章建奴來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議院(上)第七十九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歐洲第十六章礦稅之議第三十六章軍銜與勳章第兩百一十一章 收復河套(十六)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貧窮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錘子和釘子第九十九章 遼東策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二章 初見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薩克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復河套(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說服察哈爾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復河套(一)第五十八 北虜犯延安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八十一章朝鮮政變第一章 朱徐初會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八章火器改革第四十六章計劃有變,要守海州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一十一章 遊西苑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戰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兩百章 收復河套(五)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二十一章 紅丸案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