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六章 《忠貞大將軍》

馬祥麟還未回答,朱由校笑道:“爹爹和你說過,海盜之所以有人帶眼罩,是因爲搶劫時被打傷了眼睛所以才戴的。馬將軍是在天啓元年守山海關時,爲建奴射傷一目。馬將軍將箭撥出,然後連發三箭,殺死三名敵將,建奴大驚,才緩緩而退。從此以後,軍中便呼之爲“小馬超”,又稱之爲“獨目馬”。所以海盜的眼罩代表着血腥,而馬將軍的眼罩則代表着榮耀。”

馬祥麟便欲跪下致謝,朱由校道:“這不是朝會,不要來這些虛禮。我們看戲吧。”

這齣戲共分爲三幕,第一幕是破七寨。講述的是秦良玉與丈夫擊敗楊應龍,乘勝追擊,接連攻破金築關等七個營寨。這一幕中,着重表現了秦良玉善謀,勇猛,果敢的個人品質,以及在戰鬥中表現出來的卓越軍事才能。

第二幕是戰建奴。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表現秦良玉在夫死後激烈的心理鬥爭。夫死後殉情,對於一個女子來說便是最完美的人生,可以被後世女子奉爲圭臬。但秦良玉勇敢地拒絕了這一條路,她在兒女年幼無助的情況下,接過了丈夫去世後的重擔,而渾然不顧別人的看法。並且喊出了:“我只會按着我自己的意志來行事,我不會在意這俗世強加在女子身上的枷鎖”的心聲。

看到這裡,朱由校有些尷尬地對馬祥麟說道:“這只是戲而已,如果忠貞伯不喜歡,便可以來信商榷,朕可以讓他們改。”

馬祥麟笑道:“家慈倒確實說過類似的話,家慈出身書香門第,卻常常說有些人讀書讀傻了,根本就沒有理解書中真正的含義。”

朱由校這才放下心來,這一段本來便是他要加進去的,此時女子受到的束縛較多,他也希望能借秦良玉這位英雄之口,說出一些有利於女性思想解放的話語來。想不到卻是歪打正着了。

後面在山海關與建奴激戰,馬祥麟的英雄事蹟也在上面呈現出來,不過戲中馬祥麟三箭中的一箭是射中了努爾哈赤的腿部,讓建奴驚懼而退。馬祥麟面色發紅道:“陛下,此事與真實不符。”

朱由校輕笑道:“藝術嗎,允許誇張,不要在意這些細節,你看那些歡呼的人羣,不就說明這樣的改動更加符合大家的心願嗎?”

第三幕是平內亂。奢安之亂中,秦良玉怒斥畏戰的卻又嫉妒她的明軍將領道:“六尺男兒竟然嫉妒我一巾幗女子,靜夜回思,就應當羞愧而死。”引起了下面雷鳴般的掌聲。

在秦良玉等人的努力之下,奢安之亂很快就被平定,大明西南安穩如山,衆人又是一片歡呼。

當演員們出來謝幕時,觀衆一起站立鼓掌,久久不願意離開。馬祥麟跪倒對朱由校道:“下官代家慈謝過陛下,石砫願永爲大明守邊。”

朱由校扶起他道:“忠貞伯之忠心,朕早已知。大明還多有倚重馬將軍之處,希望馬將軍他日亦能早早封爵。”

馬祥麟道:“臣惟有鞠躬盡瘁,爲陛下死戰。”

朱淑娥在旁邊道:“父皇,我要向秦將軍學習,成爲我大明的第二位女將軍。”

朱由校笑道:“我的寶貝努力吧。好好學習武藝和謀略,你打下哪裡,我便把你封在哪裡。”

盧象升笑道:“公主呀,你打下一個地方,第一件事便是要改名。外國有些地方的名字很奇怪,做爲封號可不大好聽。”

朱淑娥眨了眨眼睛道:“到時我便讓盧伯伯幫淑娥取名字,聽父皇說,盧伯伯身爲探花,可厲害了。”

朱由校笑道:“這你可找到一個好幫手了,盧伯伯幫你制定計劃,你帶兵打下地方,盧伯伯還要幫你取名字,合着你就帶兵耀武揚威就行了,這樣的女將軍是不是太容易了。看看秦將軍,那可都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功勞。”

朱淑娥不服氣地道:“淑娥也武藝高強喲,我可以打贏弟弟呢。”

衆人一起大笑,只有朱慈燃翻了個白眼。

皇家大劇院第一場戲便排的是讚美秦良玉的《忠貞大將軍》,自然有人看得懂如此安排背後的意思。第二天便有大臣要求給秦良玉嘉獎,爵位已經不可能再升,但賞賜一些物品以示天子寵重還是可以的,何況這也是皇帝出錢,自己不但沒有損失,還可以得到識才惜才的美名,這樣的好事當然會有人做。

朱由校淡淡地回道:“已經賞賜了,此事不須再議。”讓這些人碰了一鼻子灰。

而在報紙上,圍繞着《忠貞大將軍》自然也是展開了大討論。皇帝這幾年在不準纏足,允許寡婦再嫁,三十歲前不守寡不發貞潔牌坊等方面都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所以討論中認爲秦良玉應該殉夫的倒是少了,但那句“不會在意這俗世強加在女子身上的枷鎖”倒是惹得一些衛道士不滿。不過大明女子本身地位便不低,象女子便有繼承權,所以這些人嚷嚷了幾聲後,見沒有出現羣情涌動的局面,便很快銷聲匿跡了。

而更多的人則是讚揚秦良玉忠心爲國,爲大漢民族立下的功勞而喝彩(秦良玉本是漢人,馬千乘也是漢人)。而在有心人的提點下,大明農業合作社製作了一幅非常精美昂貴的《巾幗英雄》錦旗,托馬祥麟送給秦良玉,以表達全國民衆的心意。

而皇帝則乘勢將秦良玉之女封爲郡主,馬祥麟被封爲前將軍,秦民屏被封爲後將軍,秦翼明秦拱明等四兄弟均封爲都督僉事。

秦良玉接收了錦旗,並專門讓人來京向農業合作社表達了感謝,還邀請農業合作社在石砫地區開辦分社。而兄弟及侄兒的封賞她無法推辭,但兒子女兒的封賞她直接推掉了,在給皇帝的奏摺中說:“臣子之功,陛下已經酬過。臣女在家中繡花,何來功勞?無功而受賞,則法度何在,故而臣請陛下三思而收回成命,以成全臣之薄名。”

朱由校嘆道:“果然不愧爲忠貞伯呀,罷了,等下次她立功後再賞其女吧。”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五章 坐着上朝(謝謝第一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特意爲盟主加更!)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路改變生活第兩百九十九 科舉與文化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變第兩百九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兩百七十九章 雲南備戰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長的科學研究第八十四章琉球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一百章兵器局裡論氣壓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二十九章 初戰(一)第十四章 獨斷專行第兩百一十四章 收復河套(完)第兩百八十五章 血戰東枝第八十二章 對女真的分化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約第六十八章商量對策第八十二章 對女真的分化第二十六章 搞定東江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變東林第一百五十五章 呂宋和蝦夷第兩百三十八章 對蒙古的分化第四十六章 馮夢龍第十一章碧雲寺遊記第六十章 秦軍第三十五 戶部尚書第三章 魯欽的進擊第六章科學實驗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轉變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四十四章 一個國家,一個領袖第兩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歸降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十三章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二)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五十八章 火柴造出來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九十八章 取瀋陽第兩百五十七章 修鐵路的鋼也有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勝第九章 一月平教亂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稅(九)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第兩百三十八章 對蒙古的分化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呂宋的反華運動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四十七章撤海州遼民第三百零五章 對宗教的管理第一百二十二章 覺華島之戰(下)第六十章四面困遼東之蒙古第十四章 獨斷專行第二十七章京師大學堂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兩百三十七章 戲劇的宣傳作用第兩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六十六章 玻璃鏡子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一百二十二章 《婦女兒童保護法》第三百一十三章 慘勝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貧窮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多俊才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兩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決定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兩百九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四章大考試第兩百零二章 收復河套(七)第三十九章遼東開發公司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四十四章 敗奢軍第四十四章先下蓋州第六章 檢舉箱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準備戰鬥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將軍曹文詔第三十五 戶部尚書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
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五章 坐着上朝(謝謝第一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特意爲盟主加更!)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路改變生活第兩百九十九 科舉與文化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變第兩百九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兩百七十九章 雲南備戰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長的科學研究第八十四章琉球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一百章兵器局裡論氣壓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二十九章 初戰(一)第十四章 獨斷專行第兩百一十四章 收復河套(完)第兩百八十五章 血戰東枝第八十二章 對女真的分化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約第六十八章商量對策第八十二章 對女真的分化第二十六章 搞定東江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變東林第一百五十五章 呂宋和蝦夷第兩百三十八章 對蒙古的分化第四十六章 馮夢龍第十一章碧雲寺遊記第六十章 秦軍第三十五 戶部尚書第三章 魯欽的進擊第六章科學實驗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轉變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四十四章 一個國家,一個領袖第兩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歸降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十三章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二)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五十八章 火柴造出來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九十八章 取瀋陽第兩百五十七章 修鐵路的鋼也有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勝第九章 一月平教亂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稅(九)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第兩百三十八章 對蒙古的分化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呂宋的反華運動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四十七章撤海州遼民第三百零五章 對宗教的管理第一百二十二章 覺華島之戰(下)第六十章四面困遼東之蒙古第十四章 獨斷專行第二十七章京師大學堂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兩百三十七章 戲劇的宣傳作用第兩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六十六章 玻璃鏡子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一百二十二章 《婦女兒童保護法》第三百一十三章 慘勝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貧窮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多俊才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兩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決定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兩百九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四章大考試第兩百零二章 收復河套(七)第三十九章遼東開發公司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四十四章 敗奢軍第四十四章先下蓋州第六章 檢舉箱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準備戰鬥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將軍曹文詔第三十五 戶部尚書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