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景泰七十年,大限將至:胡濙的秘密

第445章 景泰七十年,大限將至:胡濙的秘密(一)

朱祁鈺精力都在研究新理論上。

在他沒有特別注意到的時候,身體已經急速蒼老,有時候說話的時候,都是剛說完就忘了。

腦子混沌,他心思都在理論著作上,並沒有意識到。

可經常和他在一起的朱見漭發現了。

有些話,老爺子反反覆覆重複,都當第一次在說,而問題的核心他卻說不上來,說明腦子退化了。

且過完年之後,經常有病。

朱祁鈺心情非常好,他所有心思都在理論上,大腦完全放空,什麼亂七八糟的想法都被摒除掉。

所以他並沒注意到自己在急速蒼老之中。

其他人都感受到了,老皇帝真的油盡燈枯了。

到了四月。

朱祁鈺病倒了,他大腦還處於極致興奮狀態,並沒意識到自己病了,每天都在勾勾畫畫。

最近,他腦海中蹦出很多想法,真的想寫一本厚黑學。

可身體撐不住了。

他從去年能撐着六個小時,到了今年也就能撐四個小時,中間還會有一個小時糊塗。

最近,他就能撐兩個小時了。

腦子裡全是想法,卻都說不出來了。

他寫不了一本厚黑學了。

病中,朱祁鈺仍在堅持完善理論,他感受到死神的降臨,想在死亡前的一刻,將所有政治智慧拿出來。

他人雖不行了,但大腦卻還處於興奮狀態。

很多思想,反而碰撞出火花。

他迫切地想將一切書寫出來,傳承後世。

“朕近來反思,發現朕的政治智慧差得遠。”

“老四,你可能忘記了胡濙。”

“那個老頭的政治智慧登峰造極。”

“王恕、楊廷和、楊一清在他面前,差太遠了。”

“他死了這麼多年,朕都快把他給忘了。”

“近來思索理論,朕想起很多當年的事情,這才意識到,今日的朕,朕的政治智慧也達到不了胡濙的地步。”

“若由他寫一本厚黑學,必能寫得登峰造極。”

“朕仔細思索這一生,遠不如他啊。”

朱見漭在旁聽着,老爺子就這幾天老得不成樣子,太醫也說了,油盡燈枯了,老爺子怕是熬不下去了。

不過,他的餘生過得並不痛苦,他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想寫出一套成聖的理論。

他想用這套體系,做萬世皇帝。

甚至他自己都沒覺得自己衰老,這也是一種幸福。

在朱見漭眼裡,他爹做什麼總那麼有信心,對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希望,總是那麼努力勤奮,總是不會輕言放棄。

這就是朱祁鈺。

強大的求生欲之下,促成了他這般極端的性格。

堅韌不拔、勤奮努力、充滿信心、對世界充滿希望、愛大明勝於愛一切。

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不是一個好丈夫,不是一個好父親,卻是一個好皇帝。

他的心裡,總裝着天下萬民。

他的心裡,裝着大明的一切。

縱然他有私心,可誰沒有私心呢?

在他印象中,從來沒見過他爹彎下腰,更沒見過他爹對任何一件事屈服過。

今天,他明明已經油盡燈枯了,大腦還處於極致的興奮狀態,還在完善自己的理論。

他跑贏了時間,跑贏了命運。

“您的政治智慧,已經登峰造極了。”朱見漭道。

“差得遠啊。”

朱祁鈺聲音低弱:“胡濙那老貨,纔是真的登峰造極。”

“他明明位極人臣,卻還能在朝堂上隱身。”

“他明明可以再進一步,他卻選擇明哲保身。”

“朕現在回想起來,景泰朝所有文官,他當屬第一。”

“景泰朝出類拔萃的文官太多了,胡濙、李賢、年富、耿九疇、朱英、白圭、商輅、彭時、王復、王福、蕭維禎、何文淵、葉盛、王竑、馬瑾、寇深、原傑、劉廣衡、軒𫐐、李侃、項忠、韓雍、塗謙、白昂、馬文升、餘子俊、王恕、廖莊、夏壎、高明、劉健、謝遷、李東陽、楊一清、楊廷和等等。”

“數不勝數,實在太多了。”

“可朕看,最厲害的就是胡濙。”

“朕這一輩子,都沒看透他。”

這話引得朱見漭吃驚:“您看不透他?”

“你可知,胡濙是如何崛起的嗎?”

這個朱見漭是知道的,是得了太宗皇帝的青睞,據說是四處尋找建文帝,從而成爲宣德朝重要的文官。

經過正統朝,到了景泰朝,就成爲了中流砥柱。

歷經六朝風雨,屹立不倒。

朱見漭一直想知道,建文帝到底是什麼情況?

“朕其實也一直想知道。”

朱祁鈺笑道:“在他病重之時,朕和他進行過一次密談。”

“他告訴了朕的真相。”

“您知道?”朱見漭吃了一驚,不過想想也是,以老皇帝的性格,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朱祁鈺點點頭,他讓侍奉的人都出去,不許偷聽。

“朕猶然記得,胡濙病重時。”

“朕親自去他府中看他,朕問了他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您走了誰來扶着朕負重前行?”

朱祁鈺陷入回憶之中:“可知,他是如何回答的嗎?”

“他告訴朕,說朕羽翼已豐,因他在而朕尚無察覺,所以處處仰仗他,等他去了之後,朕便會發現,朕已經能獨當一面了。”

說到這裡,朱祁鈺看向朱見漭:“這個問題,朕同樣送給你,伱早就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了,不用朕再給你遮風擋雨了。”

朱見漭心頭一跳,他爹也感受到大限將至了?

“第二個問題。”

朱祁鈺轉過頭,眼睛看向牀幔:“朕問他,朝中誰可爲相?于謙由誰來制衡?”

“他提議李賢,他告訴朕,把于謙恩養起來,每年都給他加官進爵,他加無可加,就給他族人加!讓於氏一族,成爲景泰朝最顯貴的那個!讓天下人眼紅他!”

“放權給李賢和王竑。”

“讓李賢和王竑合二爲一,制衡于謙。”

朱祁鈺聲音很低:“你那師父,其實是朕的心腹大患啊。”

“可知,朕多少個夜裡因爲他睡不着覺啊。”

“朕繼位的前十二年,一直在防備他。”

“一直都在防備他!”

朱祁鈺慢慢轉過頭:“老四,你生下來就由朕全都給你安排好了,你不懂那種恐懼和孤獨之感。”

“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所以不想讓朕的兒子,再走一遍。”

“你長大後,看到的于謙,不過是個人畜無害的老頭。”

“卻不知道,朕活在他的陰影之下啊。”

“很久很久,朕都不曾擡起頭。”

“朕御極之初,大明恰逢土木堡之變,正統帝被俘,大明威望急轉直下,莫說漠北了,整個天下都不聽朕的呀。”

“也先押着正統帝,正統帝叫開了邊關的大門。”

“瓦剌鐵騎長驅直入,漫漫雄關毀於一旦,幾百萬軍民被屠,北方一片狼藉,殘象你連想都不敢想。”

“也先率鐵騎,包圍北京城!大明帝都,差一點就毀於一旦!”

“就是那場北京保衛戰。”

朱祁鈺聲音還帶着幾分恐懼:“朕這藩王,是正統帝封的,你該知道,朕不是庶子,而是偷生子,連庶子都不如。”

“郕王封號,是朕的兄長封給朕的。”

“先帝駕崩時,朕才八歲呀。”

“朕怎麼可能記得先帝長什麼樣子呢。”

“是張太皇太后,可憐我們,纔將我們母子接入宮中,可朕哪裡有哥哥得寵啊,他可以隨便出入仁壽宮,朕不能。”

“他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朕連旁聽的權力都沒有;整個皇宮的人都仰視他,卻無人這樣看過朕。”

“但兄長對朕不薄,他不曾欺辱過朕,對朕還算友愛。”

“可你知道嗎?”

“那種區別對待的感覺,朕很討厭;那種一直仰視他的感覺,讓朕厭惡!”

“可他是皇帝,又是兄長,朕能說什麼?敢說什麼呢?”

“朕不過是偷生子,庶子都不如的東西,能得個皇子的身份,已經是皇天開恩了。”

“只能在後宮中苦熬,你不懂那種苦熬的感覺。”

“若先帝還在,朕不至於被如此薄待。”

“可先帝走了,朕就像是一隻被拋棄的小貓,在路邊可憐兮兮的叫喚着。”

“被接入皇宮後,張太皇太后看不上朕的身份,更瞧不上朕的母妃,自然而然的,在後宮之中就處處被欺辱,那些奴婢都不曾正眼瞧過朕的。”

“朕就盼望着,快些長大,出去繼藩。”

“在宮中,也得小心伺候着兄長,若得幸被太皇太后詔見,便想着法的逗她老人家開心。”

“哪怕受了薄待,也要把眼淚吞進肚子裡。”

“不敢說,不能說。”

朱祁鈺聲音低沉:“可朕的母妃,你皇祖母,還是個不安分的,她非要和孫太后爭個高低,導致朕更不受寵了。”

“小小的人呀,就會巴結自己的哥哥。”

“只有他開心,朕才能開心。”

“更會巴結老太太,她開心朕撒潑打滾都行,就博她一樂。”

“日子過得如履薄冰。”

“終於長大了,盼着盼着,能夠開府了。”

“大婚之時,朕就在想啊,快點飛出在牢籠吧,去封地快活。”

“可哥哥對朕好啊,捨不得朕出去受苦。”

“他越疼朕,朕越心驚膽戰。”

“藩王到了年紀,不盡快出京繼藩,是大罪,他卻留着朕,是何想法啊?”

“朕後來問過他,他只說是愛朕。”

“唉,就當他是愛朕吧。”

朱祁鈺其實對朱祁鎮的感情很複雜,恨他做過的事情,卻也要感謝他做的這些事。

若無土木堡之變,他怎麼會登基呢?

“恰恰,正因爲他愛朕,把朕強留在京師之中。”

“土木堡之變後,羣臣纔會推舉朕來坐皇位。”

“你並不知道,就算正統帝被俘,該坐上皇位的,絕不是朕,因爲朕是庶子啊。”

“該坐上這皇位的,是襄王!”

“他是嫡子,又是有名的賢王,仁宗皇帝駕崩時,他在京監國,當時漢王虎視眈眈,羣臣就建議過,由襄王繼位。”

“張太皇太后動心了的。”

“就在朝中猶豫的時候,宣宗皇帝及時返回京師。”

“這也是民間有人懷疑宣宗皇帝弒父的原因,因爲當時宣宗皇帝去南京巡視,仁宗皇帝駕崩之時,他應該在南京,可宣宗皇帝彷彿提前知道消息一般,已經提前返回京師了,所以纔在仁宗皇帝駕崩第三天,抵達京師,順利繼位。”

朱見漭其實也懷疑過這一點。

不知道老爺子知道不知道真相。

“這是襄王第一次有機會繼承皇位。”

“第二次,是宣宗皇帝駕崩時,因爲正統帝年幼,又有朝臣提出來,由年長的襄王繼位,兄終弟及。”

“民間皆傳聞,襄王拒絕了皇位。”

“可是,正統帝的皇位,是有宣宗皇帝傳位詔書的,他襄王有什麼資格踐臨帝位?”

“張太皇太后,私心甚重。”

“她很想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卻不想讓孫兒繼承皇位!真是可笑!我大明何時淪落到一個女人的手裡了!”

“可大明沒有館陶,沒有殺死樑王。”

“不過朕幫她殺了!讓他去下面伺候他的母親,張太皇太后!”

朱祁鈺面露兇狠:“幸好,朝中還算有忠良,沒讓帝位轉移去襄王那一支去。”

“土木堡之變時。”

“有資格坐帝位的,第一人選是襄王,第二個人選才是朕。”

“而當時,朝野之間,都認爲該迎立襄王的,朕的呼聲是最小的,因爲朕沒有政治勢力。”

“朕也沒想過,會幸運的選到朕。”

“可知原因?”

朱祁鈺倏地詭笑:“朕得謝謝也先,也先朝北京城而來,襄王在湖北,傳位詔書送過去,襄王再入京繼位,來不及了。”

“而且,確實傳詔過去了,襄王因爲膽小又拒絕了,而那時,朕已經登上了帝位。”

“朕是被匆匆忙忙擁上帝位的。”

“朕的傳位詔書,是孫太后草擬的,漏洞百出,全是陷阱。”

“擁立朕的朝臣,看都沒看,直接就讓朕登基。”

“可知爲何?”

“因爲他們想南遷,又不能自己跑,得找個領頭的。”

“襄王是個成熟的政客,又有強大的藩王府邸班底,若由他繼位,不會好控制的。”

“而朕,一個年僅二十二歲,未繼藩的藩王,沒有潛邸之臣,沒有班底,甚至朕的出身更差,種種弱點,成爲了最適合繼承皇位的那個人。”

“所以,朝臣集體選擇了朕。”

“讓朕帶着他們,逃去南京,放棄北方。”

“著名的南遷之議,就發生在那個時候。”

朱祁鈺吐出一口濁氣:“朕雖然22歲了,其實還是個孩子,朕沒受過帝王教育,而且是被家裡慣着長大的,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

“你並不知道,藩王府裡都有大量密探,朕都是後來才知道的,朕所信任的人裡面,很多人都參與了奪門之變,他們都是一早埋下來的暗探。”

“所以,朕就是一個吉祥物,被放在皇位上。”

“當時極力反對南遷的,有兩個人,興安和于謙。”“興安你不知道,他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宮中的代表,皇位空懸,他反而攫取了皇權,成爲皇權的代表。”

“那場南遷之議的小丑,就是徐珵。”

“知道瓦剌打來的時候,整個京畿哀鴻遍野,朝廷也沒有任何辦法,是于謙,站了出來。”

“朕總說他偉大。”

“就在於他做了一件,所有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北京保衛戰,就是他一個人的勝利!”

“初踐帝位的朕,連登上北京城頭的膽量都沒有。”

“朕剛剛住進幹清宮,每晚嚇得不敢睡覺,蜷縮在角落裡,像一隻受傷的小貓。”

“那一刻,朕才知道,羣臣爲何要推薦朕來登基。”

“如果北京城陷落,朕要當劉禪的。”

“朕要託着二十四寶璽,跪在也先的馬下求饒。”

“這是推舉朕的原因。”

“所以,朕的傳位詔書,簡陋至極,登基大典,約等於沒有,所以選擇了朕。”

“因爲所有人都認爲,北京保衛戰,一定會敗。”

“連朕自己都知道,朕就是個被推舉上來的可憐蟲,不過是王朝的替死鬼罷了。”

“可是,北京保衛戰打贏了。”

“贏了啊!”

“也有運氣成分,因爲天太熱了,瓦剌軍隊受不了炎熱,還有就是京畿百姓太富了,他們已經搶夠了,所以該走了。”

朱祁鈺笑了起來:“不管怎麼說,都贏了。”

“滿朝公卿狂歡之時,卻把朕忘了。”

“朕不該坐在皇位上的。”

“等狂歡過去後,就開始不停諫言,迎回正統帝了。”

“他的年號起的好啊,正統。”

“當年襄王要奪走他的帝位,禮部上的年號,就是在和張太皇太后的抗爭。”

“正統,正統。”

“也成爲朕揮之不去的噩夢。”

“景泰,朕的年號起於北京保衛戰之前,所以禮部上了這個年號,希望天下承平,恢復太平。”

“朕沒有班底,整個朝堂上,能相信的人實在太少了。”

“而於謙,北京保衛戰之後,就被捧上神壇,朕怕他、恐懼他,也有文官的挑唆,讓朕開始防範于謙,和于謙劃清界限。”

“作爲政治交換,朕同意把正統帝迎回來。”

“朕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老四,你不懂,那種初登帝位的狂喜和激動,朕根本不知道,這皇位之上,是羣狼環伺,朕沒受過帝王教育,所以不懂。”

“也先就不一樣了,他知道如何給大明添亂,有意將正統帝放回來。”

“這就一拍即合了。”

朱祁鈺呢喃道:“只有朕,傻乎乎的以爲,帝位穩定了,朕就是皇帝。”

“呵,其實朕一直都不明白,朕只是個替代品。”

“當時就有人上疏,讓朕把帝位歸還,朕哪裡肯同意呀,這寶座,坐上來就不想下來了。”

“權力的滋味,品嚐到就永遠都不想放下了。”

“作爲妥協,朕只能奉他爲太上皇。”

“朕不懂政治,總以爲政治的本質是妥協,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協。”

“登上帝位的朕,就想掃清最後一個障礙,將帝位徹底坐穩,也將皇位永遠在朕這一脈傳承下去。”

“心腹都沒有,就開始籌備換太子了,多可笑呀。”

“當時朱見深是太子,朕想讓朕的兒子朱見濟做太子,結果你是知道,易儲風波,害死了朱見濟。”

“朕就沒兒子了,之後的幾年,一直在生兒子。”

“易儲風波之後,朕就妥協了,朕就想着,只要將皇位在朕這一脈傳下來就行,讓朕不要皇權都行。”

“所以朕眼看着皇權被分割,朕卻視而不見,朕就想有個兒子,把皇位傳下去。”

“可朕又錯了。”

“朕當初就是替代品,自始至終都是,因爲朕的年號是景泰,他的年號是正統!”

“朕就永遠要活在他的陰影之下!”

“小時候是這樣,當藩王的時候是這樣,當了皇帝還這樣!”

“朕能甘心嗎?”

朱祁鈺面容猙獰起來:“朕不甘心!朕堅決不讓!”

“景泰八年,朕病了!”

“病得很重,和現在一樣的感覺,朕知道朕要死了!”

“有人給朕下毒!”

“是他的人!”

“朕的親哥哥,被朕關了六年之後,給朕下毒了!”

“奪門之變,就此拉開序幕。”

“朕都沒想到啊,自己身邊竟然隱藏了這麼多密探,這麼多間諜呀。”

“甚至,朕的第一個皇后呀,都是張太皇太后埋下的間諜。”

“整個郕王府,朕所謂的心腹,有很多是間諜。”

“而朕登基之後,給了他們權力,本以爲他們能忠於朕的,可朕錯了,奪門之變中,他們的真面目都露出來了!”

“老四,你可知道,那場奪門之變,有多麼驚險嗎?”

“就差那麼一丁點,朕就死了!”

“是王勤,擋在朕的身前,他被射死了,朕才活下來。”

“而於謙呢。”

“他遲遲沒到啊!”

朱祁鈺目光陰冷:“你說,朕八年來一直在防備他,防備的不對嗎?”

“奪門之變,京中兵力調動,他是兵部尚書,他卻不知道!”

“你信嗎?”

“朕讓他統率京營,他改組京營,京營都是他的嫡系!”

“那石亨,也是他的人。”

“可他爲什麼遲遲不來救駕啊!”

“當時的朕,就想好了,只要活下來,就不再渾渾噩噩了,要做一代大帝,要讓世間所有背棄朕的人,付出代價!”

朱祁鈺目光森然:“千鈞一髮之際,于謙來了。”

“他的到來,給朕的感覺是,朕在求他!”

“他不是護駕來的,是來施捨朕的。”

“從那一刻起,朕就知道,朕是天下官員的玩物,沒人把朕當個玩意兒!”

“別說皇帝了,朕連他們養的一條狗都不如!”

“朕這些年的退讓和隱忍,被他們當成了笑話!”

“他們天天都在笑話朕,笑話朕無能,笑話朕軟弱,笑話朕沒兒子!笑話朕是絕戶!”

“他們雖然沒說出來,但他們的眼神,明明白白的告訴朕!”

“所以!”

“朕變了!”

“朕要殺光他們!”

“朕不要當一個唯唯諾諾的無能之君了!”

“朕要做一個暴君!”

“朕要殺得滿朝血流成河!”

“就在奉天殿外,朕殺了所有間諜,朕懷疑的就殺!不管他是真是假,只要朕懷疑,朕就親手殺了他!”

“然後,烹了襄王!”

“他三次差點登基,有名的賢王,朕最大的競爭者!”

“他該死!”

“朕就烹了他!”

“處死他全家!”

“建文帝要處死他的所有叔叔,宣宗皇帝要殺死他的叔叔漢王,朕也要殺死自己的叔叔襄王!”

“朕還要殺死天下所有不臣之人!”

“朕做到了!”

朱祁鈺面容堅毅:“朕殺得天下瑟瑟發抖,殺得那朝堂上一個個唯唯諾諾,跪在地上,舔朕的鞋,朕賜他生,他就生,朕讓他死,他必死!”

“就連於謙的死活,也逐漸掌握在朕手裡。”

“從那一刻開始,朕纔是皇帝呀!”

“軟弱可欺的不是皇帝,瞻前顧後的不是皇帝,思慮過甚的不是皇帝。”

“殺伐果斷的纔是皇帝!”

“朕防了于謙十二年,都不如朕要剝掉他的光環來得痛快,朕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他成爲朕的忠犬。”

“可是!”

“于謙是不會老老實實臣服的,他給自己澆築金身,想方設法的避開朕的算計,讓朕處處遇阻。”

“你的師父是真厲害呀,他活多久就和朕鬥多久,終究沒有如朕的願,成爲朕的忠犬啊。”

“所以,胡濙臨終前,朕才問他,如何制衡于謙?”

“胡濙的回答,中規中矩。”

“不過,于謙榮譽加身,榮譽恰恰就成爲他的弱點,朕和他鬥來鬥去的,並沒有殺他。”

“或者說,朕殺不死他。”

“唉,算朕給大明立下一個好榜樣吧,朕是仁君,不殺功臣。”

“所以後來,開拓世界纔會那麼順利,連於謙那般大功,朕都拼命賞他,賞他賞到他瑟瑟發抖。”

“這是胡濙出的毒計。”

“要不朕怎麼說,朕的政治智慧遠遠不如胡濙呢。”

“朕問的第三個問題。”

“就是關於建文帝的秘密。”

朱見漭豎起耳朵來。

“建文四年,太宗皇帝攻入南京城。”

“他先入太廟,後入皇宮。”

“而這個期間,建文帝就外逃了。”

“真的逃了。”

“胡濙親口說的,太宗皇帝衝進皇宮裡,並沒有找到建文帝本人,所以太宗皇帝僞造了一場大火,只說建文帝被燒死,便安葬了事。”

“永樂五年,胡濙受密令,遍佈天下的尋找建文帝。”

“找了整整十四年。”

“他以尋訪仙人爲名,足跡遍佈天下,尋找建文帝。”

“胡濙說,在永樂十七年時,他探訪到了建文帝的蹤跡,他還見過一面。”

“建文帝認出來他,所以又不翼而飛了。”

“從永樂十七年,到永樂二十一年,這個期間,胡濙一直沿着這一面之緣尋找,追擊建文帝。”

“這期間,建文帝剃度出家,變成和尚,所以纔在胡濙眼皮子底下消失。”

“終於在永樂二十一年,胡濙再次見到了建文帝。”

“建文帝經過整整二十一年的逃亡生涯,已經不堪重負,奄奄一息的時候,被胡濙找到了。”

“胡濙親眼看見建文帝嚥氣的,這才稟報了永樂皇帝,帶回來信物。”

這就是胡濙尋找建文帝的真相。

朱祁鈺一直隱瞞了這麼多年,從未對其他人提起過。

整個天下,知道此事的,只有他自己了。

“爹,您是說,建文帝是永樂二十一年才死的?”

朱見漭納悶:“那建文帝爲何要在臨死前,見胡濙一面呢?爲何不讓太宗皇帝抱憾終身呢?”

正常來說會這樣的,建文帝恨太宗皇帝奪走他的皇位,他就讓太宗皇帝抱憾終身,很公平。

朱祁鈺輕笑起來:“朕也是這樣問胡濙的。”

“胡濙說,他有了家眷,擔心自己一死,被胡濙查到後,被永絕後患,所以只能求胡濙,求太宗皇帝網開一面。”

朱見漭又道:“既然有了家眷,更應該藏好呀,他遺留在南京的家眷可都被太宗皇帝斬草除根了,爹,您說胡濙是不是在糊弄太宗皇帝?”

朱祁鈺則搖搖頭:“可知胡豅?”

猛地,朱見漭渾身一顫:“您、您是說那胡豅?是、是建文帝的兒子?”

“胡長寧和胡豅歲數相差那麼多,你真當胡濙是神仙呀?六十歲了還能生兒子?”

“而且,胡豅的豅,可不是一般人能叫的。”

朱祁鈺道:“此事乃太宗皇帝和建文帝的一場政治交易。”

“建文帝將正統,給了太宗皇帝,只求饒了這個孩子。”

“所以,胡濙恩寵不衰,和這個孩子關係很大。”

“而胡豅本不該出仕,胡濙也決不允許他出仕,是朕逼着他出仕的,當時朕也不知道胡豅,是建文帝的兒子。”

“而胡濙這個秘密,似乎沒瞞住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在太宗皇帝駕崩後,就冷落胡濙,要對胡豅動手。”

“可仁宗皇帝忽然駕崩,也就讓此事無疾而終。”

“宣宗皇帝並不知道此事,所以才讓這個孩子,順利長大,到了景泰朝,成爲朕的臂助。”

朱祁鈺緩緩道:“這些,是胡濙臨終之前告訴朕的。”

“就算朕不問,他也要說。”

“他怕,胡豅的身份曝光,會給他帶來滅門之災,所以提前告訴朕,而時機掐算的很精妙,在他命懸一線要死亡的時候,才告訴朕。”

“那個時候,胡豅已經封爵位了,朕不能隨便處死侯爵的。”

“所以呀,胡濙到死,都在算計朕呢。”

“那個老頭子,見證了大明六十多年興衰,他肚子裡的秘密太多了!”

朱祁鈺眯着眼,臉上露出追憶的笑容。

今天就這些了,應該不能補了,唉

因爲不可抗力原因,這本書必須在本月內完結,跟作者沒關係啊,所以很煩,煩了一天了,月底之前必須完結了,作者填坑,就準備結局了,唉

本來還有朱祁鈺死後的故事,看來都沒了,作者也很煩,沒辦法。

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231章 你個皇帝的心思壞得很,一句話都不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1章 奪門前夜第135章 朕做了一個夢!(端午節快樂!)第443章 給王守仁上上強度,新時代朱祁鈺 朱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92章 這光頭,摸着上癮!血濺奉天殿,先殺第264章 安南版奪門之變,登基第一劍,血洗第130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第391章 休假和產業鏈,兩醫之爭和發展問題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1章 奪門前夜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215章 遇伏,誰敢殺我歐信?第228章 雙帝會,仁道霸道之爭,請漠北王執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337章 十三件大事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460章 大戰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二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250章 宗室,把你們殺了當肥料養花,花都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224章 名單裡的秘密,先帝的死因!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286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銀行的誕生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252章 朝鮮大亂,出兵吞其民,放其地,當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231章 你個皇帝的心思壞得很,一句話都不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25章 來人,把這個亂臣賊子剮了!(求收藏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第12章 把高閣老舉高點,讓叛軍看到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81章 陛下,陳循的心是黑的啊!這纔是皇權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88章 流民如虎,僧道是馬蜂窩,惡人還需惡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275章 請歷史人傑入武廟(可跳訂,純武廟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293章 清理貴州,共管吐魯番第399章 吳國鄭國周國篇:兩千年曆史的文明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
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59章 以監生爲刀,請陛下修奸臣錄!朕獨愛第311章 陳友死,陳友案終結,緊箍咒再生效第231章 你個皇帝的心思壞得很,一句話都不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1章 奪門前夜第135章 朕做了一個夢!(端午節快樂!)第443章 給王守仁上上強度,新時代朱祁鈺 朱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92章 這光頭,摸着上癮!血濺奉天殿,先殺第264章 安南版奪門之變,登基第一劍,血洗第130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第391章 休假和產業鏈,兩醫之爭和發展問題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第109章 火燒宣府!萬民之罪,加於我身!天第1章 奪門前夜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62章 陳循站在第三層上!該死的商賈,敢欺第6章 拖出去,杖斃!第281章 有仇報仇,血債血償!政治大於軍事第215章 遇伏,誰敢殺我歐信?第228章 雙帝會,仁道霸道之爭,請漠北王執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263章 合縱連橫,出使安南!第337章 十三件大事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245章 來,伺候本官出恭!尹輝,快請坐,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2章 于謙,該不該殺?(求收藏!求追讀!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460章 大戰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二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300章 皇帝的深意,軍糧調包案!第128章 先別說話,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咱第250章 宗室,把你們殺了當肥料養花,花都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224章 名單裡的秘密,先帝的死因!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286章 王越南下,星夜破城!銀行的誕生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132章 你們不要聖人的臉,朕還要呢!賜爵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252章 朝鮮大亂,出兵吞其民,放其地,當第294章 絕密,平黔之策!煤油燈,大明燧人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254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產,逼繳認第231章 你個皇帝的心思壞得很,一句話都不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25章 來人,把這個亂臣賊子剮了!(求收藏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第12章 把高閣老舉高點,讓叛軍看到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81章 陛下,陳循的心是黑的啊!這纔是皇權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88章 流民如虎,僧道是馬蜂窩,惡人還需惡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275章 請歷史人傑入武廟(可跳訂,純武廟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293章 清理貴州,共管吐魯番第399章 吳國鄭國周國篇:兩千年曆史的文明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104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紡織 刊刻皆可設廠第396章 改革本質,大明能統治世界的真實原第345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葉,大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