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超越時代的火器

吳城。

隨着正月的到來,這裡四處開始張燈結綵,逐漸有了過年的氣氛。

畢竟朱元章也來了,作爲大明皇帝,當然要把排場搞起來。

不過這裡的漢人百姓並不多,大多數都是路過的商人。

只是聽說陛下南巡到了吳城,並且還會在這裡過年,越發多的大明商人朝着這邊趕了過來。

對於他們來說,陛下在的地方,就會有一種家鄉的感覺。

海商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舒服,他們長期漂泊在大海之上,總是要面臨數之不盡的危險。

這些危險有些是來自於大自然,有些則是來自於其他商人。

雖說在靠近大明的海域,因爲大明水師的鎮壓,不存在什麼海盜之類的,但是海上的事情,誰能管得了那麼多。

茫茫無際的大海之上,別說是死幾百人,哪怕是數千上萬人,也不會有任何的響動。

大海是最好毀屍滅跡的地方,朝着海面一丟,什麼都不需要管了,哪怕是包青天再生,狄仁傑現世,也不可能查出任何的蛛絲馬跡。

因爲開海的關係,加上現在大明的工業越發繁榮,也變相的刺激了海上繁華。

萬國商船來往更加的密切,但凡是沿海的國家,都會投入到這海上貿易中來,巨大的利益推動,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海上絲綢之路。

比起做買賣來,毫無疑問黑吃黑來得更快。

也許只需要打劫一條商城,就會獲得難以想象的財富。

大明的商船並沒有那麼好打劫,一般來說都會配備強大的火力,火繩槍或者火炮,普通商船連近身的機會都沒有。

好在一般來說大部分大明商船都比較講規矩,很少會有打劫的舉動。

或許是因爲看不上,或許是因爲忌憚大明律法。

而在大明,除開絲綢,茶葉,瓷器等暴利潤的貨物之外,目前最流行的火繩槍,更是暴利中的暴利。

火繩槍隨着不斷的裝備軍中,已經是在大明軍隊徹底的擴散開來。

並且大量的兵工廠於各省建立。

火繩槍的工藝說起來並不算複雜,主要還是在設想方面,即便是顆粒火藥,也只需要幾次摸索就能達成。

唯一有點技術難度的,大概也就只有火彈了。

只是隨着大明的火藥工匠越來越多,火彈的技術保密也很難不泄露。

這年頭,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律法都沒有束縛的可能。

一些大的家族,已經是在暗中開始構建火藥工廠了,然後通過海上貿易賣給其他國度。

工藝粗糙不是問題,價格昂貴也不是問題,這些地下工廠所產出的火繩槍,已經成了最受歡迎的貨物。

即便是朝廷已經發現這樣的違禁品存在,並且開始進行嚴查,甚至於不少家族被發現而導致滿門抄斬,後繼者依舊趨之若鶩。

地下工廠的建設,也變得更加的隱秘起來。

這些地下工廠的選址,往往是在人跡罕見的地方,遠離大明城池,搜尋的難度很高。

甚至有一些大家族,乾脆找海上偏僻的荒島,在上面建設火藥工廠,然後走海路進行販賣。

這樣一來也能很大程度的避免在港口就被查探發現。

目前來說,火繩槍的技術不管是在南洋地區,亦或是在更遙遠的國度,都開始蔓延開來。

畢竟這樣的單兵作戰神器,或許在大規模的軍團戰爭上表現要差勁一點,可小規模的對戰上,幾乎有着決定性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造價。

火繩槍的造價低廉,拋開人工來說,一兩銀子就能造幾支了,況且地下兵工廠還會對材料進行節省,根本不會說考慮耐用,只要是能夠開火,也就無所謂了。

這些火繩槍出廠是不會通過檢測的,更不會有什麼試射,只要是做出來了,就只能進行販賣。

對於炸膛來說,早已經是司空見慣。

是否在瞄準敵人的時候把自己打死,這個就需要看上天的垂憐了。

不過一般來說,至少在前面十幾發,還會是比較穩定,畢竟多數是劣質材料,承受不住是很正常的現象。

這樣的情況更加符合火器走私商販利益。

若是一把火繩槍還能用上個一年半載,搞得跟官府製作差不多,那後面的怎麼賣得出去。

“還真是沒有什麼安全感啊。”

朱英帶着幾個侍衛在吳城內散步,視線所見的商人,包括他們的護衛們,幾乎清一色的都帶着火繩槍。

不僅僅是漢人,包括是其他國度的商人。

畢竟這裡不是大明直屬領地,沒有禁槍的律法,顯然朱允炆跟呂氏也都沒有在乎這麼多。

“雖然他們所攜帶的火繩槍看上去很粗糙,但隨着需求的出現,好的槍支將會逐漸淘汰其他的殘次品。”

“在利益的推動下,發展出精品火繩槍並不會需要多久的時間。”

“目前大明的兵工廠已經越來越多,只要耗費足夠多的代價,想要找到好的火藥工匠並不是什麼難事。”

“看上燧發槍的更新換代,已經是要提上日程了。”

親眼見識到海外的情況,這比簡單的在紙上情報要更加醒目。

燧發槍其實在大明京師的火藥司,已經是造出來的。

雖說密封的工藝要求很高,但這不要小看民間的藝人,要知道在捶打工藝上,像是金銀首飾這類的小飾品,都可以做到極爲細緻的地步,找幾個技藝高深的大師傅,手搓燧發槍不算太難。

只是在密封工藝上,比之火繩槍的技術要求更高,這完全是靠大師傅的打磨加工,製作的速度跟烏龜一樣。

主要是失敗率很高。

即便是大師傅,十支燧發槍,平均下來就有六支不合格。

這裡頭還涉及到了燧石。

尤其是在彈黃方面,也是個精細的手工活,若是彈性不夠,擊打的力度過小,燧石也很難點火。

純度高的燧石大明根本沒有庫存,雖然現在已經在尋找並且開採,但產量一下子提不起來。

現在市面上普遍用來點火的火石,也就是燧石,一般都要通過數下,甚至是十多下,才能夠點頭成功。

這樣的燧石完全沒有辦法應用到燧發槍上。

總不能瞄準敵人後,還得是開個五六槍,甚至是十來槍才能射擊吧。

在這樣的對比下,真就不如火繩槍來得更加穩定,燃油的麻繩極其廉價,隨便就能造出來。

這也是一直限制燧發槍量產的關鍵因素。

目前來說,精品燧發槍在大明已經有將近三百支的庫存,這還是差不多兩年內的產出。

燧發槍的精度跟射程,都是火繩槍難以比擬的。

不過再多造沒意義了,高純度的燧石太少,況且燧石本身就是消耗品,也需要一定的儲備。

這次南巡的隊伍裡,就有兩個百人隊,作爲朱英跟朱元章的貼身衛隊,其身上所裝備的就是燧發槍。

就現在朱英的腰間,還有一支短管燧發槍。

這短管燧發槍,已經是超出目前時代的火器了,甚至可以用藝術品來形容。

裡頭的彈黃,槍管,用的是經過了千錘百煉的精鋼打造。

槍管更是用打造黃金飾品的工藝,一絲絲的磨製出來。

在槍身之上的木材,採用昂貴的金絲楠木,上面還有目前大明凋刻大師所凋刻的龍紋。

最主要的是,現在朱英手裡的這把短管燧發槍,是正兒八經的後膛槍。

後膛槍最大的工藝問題,就是在於火帽擊打,這並不算什麼難題。

難題的關鍵就是在於後世十九世紀初才發明出來的雷酸汞。

雷酸汞這種活潑的小東西對震動非常敏感,一受到衝擊就炸,像是後世很多小孩子玩的‘砸炮’,便是往地上一丟就響的鞭炮裡,就有雷酸汞這東西。

朱英前世又不是什麼化學大家,自然不可能說現在就能發明出雷酸汞這玩意。

但是火帽如果沒有這個東西,很難做到後膛擊發。

不過思維起來,也並非是完全沒有法子。

可以採用手工製作。

朱英手裡頭的短管燧發子彈,是單獨用白銀製作而成,外部有貼合槍管內的膛線凋刻,可以更好的提高精度。

薄如紙張的白銀,包裹着顆粒火藥,在子彈的底端,是用一層高精度燧石包裹。

爲了更好的達到引燃效果,這層燧石薄片,還會在油脂裡浸泡十個時辰以上,纔會加入到白銀子彈的底部。

槍管的擊發處,有一根細針。

當擊打的時候,引燃的燧石就會帶着火花由細針傳遞到白銀子彈底部進行點燃。

這些精密的部件,都是那些手藝非常精巧的工匠精磨而成。

單單就一顆白銀子彈,哪怕是沒有任何流程出錯,至少也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才能造出來。

主要是燧石薄片失敗率太高了,大概連十分之一都沒有。

畢竟高精度的燧石,稍微不注意就會引燃。

現在朱英手裡頭這短管燧發槍,跟後世的手槍其實已經沒有了太大區別。

只是即便如此,這槍的壽命也是非常有限。

預估計可能開個幾十槍,內部的結構就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出現炸膛的可能。

因爲涉及到精密部件的構造,沒有後世的高精度加工,只能用黃金或者白銀來代替,變形也會比較容易。

一旦氣密性出現問題,自然就會炸膛。

不過對於朱英現在來說,完全是夠用了。

在朱英的腰間,有專用的皮袋,裡頭是用油紙包括的白銀特質子彈。

雖然要跟後世的狙擊槍一樣,每開一槍就要進行裝填,但這作爲防身來講,簡直是無敵神器。

這是往後槍支發展的方向,超出現在的火器至少兩百多年。

在吳城逛街,當真可以感覺到兩個世界。

一個是商人。

這些人相互之間的交談,多數都以漢話爲主,哪怕是外國商人,漢話說得很是彆扭,吐詞不清,也都在用漢話。

這是因爲對於所有海商來說,最大利潤貿易地就是大明。

哪怕再是難學,也得沉下心思去學習,通過翻譯很容易導致被賣,或者是理解上出現誤差。

其次大明開海後,從事海貿的商人跟雨後春筍一樣密集,這也導致於海貿上,數量最多的就是大明人了。

這就使得漢話普及更廣。

但凡是想要從事海貿的商人,不管是哪個國家,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學習漢話。

不然即便是到了大明,沒法交流也是睜眼瞎。

吳城內除開商人,就是當地土着百姓。

這些百姓完全聽不懂漢話,因爲朱允炆沒有開設漢學堂的關係,除了少數貴族有財力來進行學習,九成都只會佔語。

並且因爲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高種姓的占人甚至不用佔語交流,而是使用梵語。

如此一來,底層的百姓不管是跟貴族,亦或是跟外界,很難進行溝通。

佔語並沒有文字傳承,梵語纔有梵文。

這些百姓連識字都不可能,更加不要說什麼文化傳承了。

占城國的典籍文字,公告律法全是梵文,等於是把普通百姓完全隔絕出去。

“多好的機會啊,怎麼就不能懂得把握呢。”

朱英有些慶幸,還好是自己過來看了,不然這些風土人情,是很難說通過一些情報就能明白的。

這些百姓是被貴族所拋棄的存在,不需要多大的手段,就能輕易的拉攏到大明的隊伍裡來。

加上現在學習漢語的風氣,很容易就能讓他們所接受。

到了現在,朱英也明白了爲什麼朱允炆呂氏都沒有開設漢學堂。

這大概是受到了吳城內佔國貴族的阻力。

這些貴族自然不想讓賤民們擁有學習知識的權力,所以自然會想盡辦法,哪怕是讓出利益,都會影響朱允炆跟呂氏。

這裡沒有漢學堂,但是有私塾。

貴族們寧可花費更高的代價,聘請漢人當老師教授漢學,也不想跟低種姓賤民作爲同窗。

站在朱允炆的角度上來看,似乎這樣的方式也可以更加穩固自身統治。

畢竟在吳城裡,除開朱允炆帶過來的五萬精兵外,幾乎沒有多少漢人。

暫時只能依賴於吳城內原本有的貴族統治體系。

但是這些,不符合朱英的利益,更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第705章:瘋狂的懸賞第432章:股份售賣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635章:新羅婢,菩薩蠻,崑崙奴第773章 朱元璋病重,太孫監國第217章:鍍金的朱英第668章:不受降者,殺!殺!殺!第122章:孝陵衛殉葬第178章:只能處死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343章:陸家的態度(求保底月票)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453章:天下豈有六十年太孫第141章:朱英的恐怖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564章:礦藏優先權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343章:陸家的態度(求保底月票)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五十七章:咱的玉佩呢第689章:大明簽證的風聲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359章:學堂之爭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397章:大婚第682章:我怎麼就選了文科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233章:買賣同罪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817章 遠征軍的返回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175章:爺孫辯論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第506章:敕封涼王的可能第616章:吳哥王朝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662章:叛亂四起的安南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618章:你可知道我是誰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609章:黑衣宰相在京師的底蘊第539章:改名長安第679章:海外共同繁榮計劃的開端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472章:夷三族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595章:終於明白老祖宗爲什麼打西域了第294章 :冊封前夜,太孫妃人選(求月票求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716章:藍玉吃虧,朱英無語第354章:棄筆從戎第671章:大開殺戒第238章:東家,謝謝你!第635章:新羅婢,菩薩蠻,崑崙奴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238章:東家,謝謝你!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第九十二章:關於朱英的安排(求訂閱,月票)第743章 梨園看戲勾欄聽曲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452章:狄仁傑後世子孫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758章 大明的未來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七章:孤獨的朱重八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
第705章:瘋狂的懸賞第432章:股份售賣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635章:新羅婢,菩薩蠻,崑崙奴第773章 朱元璋病重,太孫監國第217章:鍍金的朱英第668章:不受降者,殺!殺!殺!第122章:孝陵衛殉葬第178章:只能處死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571章:朱英親臨草原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343章:陸家的態度(求保底月票)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453章:天下豈有六十年太孫第141章:朱英的恐怖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564章:礦藏優先權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343章:陸家的態度(求保底月票)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五十七章:咱的玉佩呢第689章:大明簽證的風聲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359章:學堂之爭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397章:大婚第682章:我怎麼就選了文科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233章:買賣同罪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817章 遠征軍的返回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175章:爺孫辯論第221章:長孫對長孫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第506章:敕封涼王的可能第616章:吳哥王朝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662章:叛亂四起的安南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585章:古往今來第一代風水大會開展第618章:你可知道我是誰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597章:少女情懷總是詩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609章:黑衣宰相在京師的底蘊第539章:改名長安第679章:海外共同繁榮計劃的開端第三十八章:朱英的錦囊妙計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472章:夷三族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595章:終於明白老祖宗爲什麼打西域了第294章 :冊封前夜,太孫妃人選(求月票求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716章:藍玉吃虧,朱英無語第354章:棄筆從戎第671章:大開殺戒第238章:東家,謝謝你!第635章:新羅婢,菩薩蠻,崑崙奴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238章:東家,謝謝你!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第九十二章:關於朱英的安排(求訂閱,月票)第743章 梨園看戲勾欄聽曲第192章:安南借兵?要多少給多少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452章:狄仁傑後世子孫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758章 大明的未來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七章:孤獨的朱重八第341章:江南八大家(求月票)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