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山東之軍

建文二年二月底。燕王出奇兵命大將張玉在容城縣大敗朝廷西路軍吳高部,隨即張玉揮師南下,一舉攻佔河間府,斷了朝廷大軍的糧路,此時的李景隆已經進退兩難,他遂橫下一條心,派兵四處劫掠糧食,並命大軍全力壓上進攻北平,四十餘萬大軍晝夜不停地攻打北平九門,北平十萬將士則在燕王世子朱高熾及大將朱能的率領下奮起抵抗,兩軍戰況異常激烈。

這天傍晚,一輛馬車在數百名巡哨士兵的押送下,來到了明軍的東大營,東大營也就是盛庸交出來的十五萬山東軍的駐地,由大將陳暉率領。

經過八天八夜的攻城戰,山東軍也傷亡慘重,十五萬大軍損折了四萬餘人,令陳暉十分悶悶不樂,他已經看出來了,李景隆那邊的攻城並不盡心,不僅投入兵力不足。而且一旦遇到挫折就立刻後撤,所以守城的燕軍基本上把主力壓到他這邊來,使他損失慘重,這明顯是用犧牲他的軍隊來保存自己的實力。

陳暉既憤憤不平,但也無可奈何,此時,天色已晚,夜戰對攻城不力,陳暉遂下令收兵,準備明天天亮後再戰,一隊隊士兵如潮水般地退下來了,他們扶着受傷的軍士,疲憊不堪地回營療傷休息,今天一天,他陣亡了三千餘人,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陳暉一邊探望傷兵,一邊心煩意亂地聽着伙頭營的報告,今天大營那邊撥來的糧米少了四成,而且肉蛋的數量也極少,士兵們只能吃半飽了。

陳暉半天說不出話來,他心裡有數,肯定是糧食不足了,想着李景隆不聽勸阻,一意孤行,陳暉不由長嘆一聲,對左右將士道:“若盛將軍在,我們怎麼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這時。一名士兵飛奔來報:“陳將軍,遼東李維正派人來見將軍。”

陳暉精神一振,連忙道:“有請!”

他想着如果李維正肯從山海關送糧過來,那這場戰役說不定還有希望,片刻,幾名士兵領着邵聞達進來了大帳,邵聞達一進帳便厲聲道:“將軍死期將至,難道自己還不知曉嗎?”

陳暉一怔,他連忙拱手道:“請問先生貴姓,何出此言?”

“在下華陰邵聞達,現在李總兵帳下幕僚。”

陳暉覺得這個名字有點耳熟,他想了想,忽然道:“莫非先生就是從前秦王的......”

“不錯,就是我,秦王薄情無德,我已經另投明主。”

陳暉點了點頭,立刻道:“先生請坐!”

邵聞達坐下,陳暉命人上了茶,他沉吟一下便問道:“適才先生說我死期將至,這是何意?”

邵聞達冷笑一聲道:“陳將軍以爲燕王現在何處?”

陳暉一驚,連忙道:“難道燕王已經不在山西了嗎?”

“莫非真是近墨者黑。將軍也變得和李景隆一樣蠢嗎?”

說罷,邵聞達仰頭大笑,直笑得陳暉面紅耳赤,半晌才道:“其實我們都認爲既然張玉軍已出現,燕王必定不遠了。”

“看來陳將軍還不算太蠢。”

邵聞達走到地圖前,指着北面的昌平縣道:“據我們的最新情報,燕王十八萬燕山鐵騎已經在昌平縣以南的小榆河休整兩天了,他們在等待最佳的出擊機會。”

陳暉被驚呆了,燕王主力離他們竟不足百里,呆立了一會兒,他才喃喃道:“先生的意思是說,我將死於燕王突擊之戰嗎?”

“非也!”邵聞達搖頭道:“陳將軍將死在李景隆的手中。”

這下,陳暉終於沉不住氣了,他連忙命親兵到帳外去守候,任何人都不得進來,他這才低聲問道:“請先生詳解。”

邵聞達笑了笑問道:“我先請問將軍,四十萬大軍的糧草還剩多少?”

“這個我不知,不過今天只送來了六成糧食,我估計不多了。”

“我們卻很清楚,連同你們在附近劫掠的糧食,你們的糧食最多隻能維持四天,四天後,四十餘萬大軍將彈盡糧絕,那時,就是燕王全線反擊的時候。”

“沒想到竟然只有四天了。”

陳暉自言自語,他忽然又問道:“可糧食斷絕完全是他李景隆自己獨斷專行造成,和我有何干?他豈能又將罪責推在我身上。”

“將軍想得太簡單了,我可以斷言此戰李景隆必敗,但他決不會承擔責任。他可以說,八天攻不下北平城完全是因爲將軍怠慢攻城而造成,把失敗的責任推給將軍。”

陳暉大怒,指着城牆道:“是我怠慢進攻嗎?十五萬山東軍已經損失了三成,數萬將士慘死城下,連城牆都染紅了,而城中不過十萬守軍,卻有七萬部署在我這一面,但凡他李景隆肯盡力一點,這北平城早就攻下來了,現在居然想把責任推在我身上,天日昭昭,他憑什麼?”

邵聞達也毫不客氣地道:“就憑他是皇親國戚,就憑皇上對他的完全信賴,就憑他是北伐主將,他就可以說是因爲你們盛將軍不服調遣,暗中命你掣肘,陳將軍,你說到時皇上是信你,還是信他?”

陳暉無力地頹然坐了下來,他知道邵聞達說的是對的,以李景隆那種小人,他肯定會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朝廷五十餘萬大軍敗退,這種損失皇上豈能輕饒,最後自己真的就是死期到了。

邵聞達見他已經醒悟,便懷中取出李維正的信遞給他道:“這是我家總兵大人給將軍的親筆信,總兵大人已領山東半島,不忍山東兒郎敗亡在李景隆手中,特在河間府沿海建立大營,接應陳將軍撤退。”

陳暉接過信看了一遍,不由面露難色,他當然明白李維正的意思,就是要接受自己手中的山東軍。可是這樣一來,盛將軍那邊怎麼辦?

邵聞達明白他的心思,便最後勸道:“李總兵也是朝廷倚重的大將,對陳將軍而言都是效忠朝廷,而且李總兵能保住陳將軍無恙,盛將軍那裡則不同了,恐怕他連自己都保不住。”

陳暉嘆了口氣道:“這件事,請我容我三思。”

“好!請陳將軍記住,大營糧草只夠四日,若朝廷大軍敗退,請陳將軍沿運河撤軍,李總兵會來接應。”

...........

邵聞達離開了東大營,他卻又輾轉來到主營外十五里處的一片柳林裡,他招來一名軍士道:“毛華果真是你同鄉嗎?”

軍士笑道:“先生儘管放心,毛華不僅是我同鄉,他還是我的妻舅,我非常瞭解他爲人。”

邵聞達點點頭,取過一袋金珠,又對他囑咐幾句,“此事事關重大,一定要說服他,你告訴他,事成之後,我還會有白銀萬兩酬謝,絕不食言。”

“我一定辦好此事。”

軍士行了一禮,便帶着禮物向主營方向匆匆而去,邵聞達望着他的背影,心中着實有點擔憂。

主營的帥帳內,李景隆也一樣地心急如火焚,他揹着手在大營內來回踱步,他剛剛接到行軍司馬的報告,軍營糧食僅僅只能維持全軍四天,而北平城他已經進攻了八天,卻絲毫沒有進展,李景隆終於意識到自己決策的發生了重大失誤,自己數十萬大軍北上,竟只留一萬軍隊留守糧草重地。他也萬萬沒想到,吳高竟如此不堪一擊,七萬大軍會遠遠不是三萬燕軍的對手,現在糧草已經斷絕,而攻下北平更是短時間難以辦到,這該如何是好?李景隆走到大帳前,望着夕陽下的巍峨高聳的北平城,他不由長嘆一聲。

這時他的軍師毛華從後面慢慢走上來道:“大帥,我有個保存實力的辦法,不知大帥願不願聽?”

其實糧道被斷後,李景隆手下的許多大將都強烈要求立即後撤,返回山東,但就是這個毛華給他提出了背水一戰的建議,集中軍隊奪取北平城,既立下大功,也能解決糧食危機,求功心切的李景隆便採取了毛華的策略,強行命大軍攻打北平。

雖然現在戰局不利,但李景隆並不承認是毛華的策略有誤,承認毛華的問題也就等於說自己無能,他聽毛華又有建議,立刻精神一振問道:“你快說,什麼辦法?”

“大帥,我計算過,如果我們現在撤軍返回山東,以最快的速度行軍,需要六天時間,可我們只剩四天的軍糧,關鍵是如何增加這多出來的兩天軍糧,如果我們拋棄一部分軍隊,比如陳暉的軍隊,那我們的手中的糧食就正好可以返回德州。”

“這個.....”李景隆有些猶豫,畢竟他是主帥,擅自放棄一部分軍隊,他要擔這個責任。

“大帥可別忘了,皇上可是對拿下北平城信心十足,但大帥卻最終拿不下來,難道大帥想自己擔這個責任嗎?”

“你的意思是說,把責任推給陳暉嗎?”李景隆忽然明白了毛華的意思。

毛華陰陰一笑道:“正是如此,大帥撤軍而走,在給皇上的奏摺中又可指責陳暉不聽指揮,不肯隨大軍撤離,這樣皇上自然就會相信大帥所言,攻不下北平就是山東軍怠慢軍令的緣故,然後再找機會以軍法殺了陳暉,讓此事死無對證。”

“讓我再想想!讓我再想想!”李景隆連連拍額頭,心中緊張得怦怦直跳。

就在這時,門外一名軍官飛奔來報:“大帥,大事不好,斥候發現北方七十里外出現燕軍騎兵主力,有近二十萬人之衆,請大帥定奪!”

李景隆的臉刷地變得慘白,燕軍主力來了,這必然就是燕王回來了,他再蠢也知道,燕王是在等自己糧食斷絕後再發動攻擊,他的嘴脣一陣哆嗦,忙問毛華道:“這、這如何是好?”

“大帥,趕緊撤退吧!讓山東軍殿後,否則你我都逃不過這一劫了。”毛華聽說燕王出現了,他也心慌意亂之極。

李景隆終於下定了決心,他立刻下令:“傳我的命令,主營各軍立刻收拾行裝,連夜撤軍。”

.........

陳暉左思右想邵聞達的話,幾乎一夜未睡,天還沒有亮,剛剛睡着的陳暉突然被一陣吵嚷聲驚醒了,他披上外衣來到帳外,見是一羣軍官在憤怒地叫喊着什麼,他的親兵正在極力阻攔,“大將軍剛剛睡下,你們讓他再多睡片刻吧!”

“大將軍不能再睡了,再睡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發生什麼事了?”陳暉陰沉着臉問道。

衆軍官見他出來,立刻衝上來大聲道:“陳將軍,李景隆那狗賊已經撤軍了,根本就沒有通知我們,他把我們出賣了。”

“什麼!”陳暉眼前一暈,險些栽倒在地,他呆呆地站在那裡,真的被邵聞達說對了,現在怎麼辦?

“大將軍,我們沒有糧食,怎麼撤軍啊!”

“大將軍,不如投降燕王算了。”

“大將軍,快做決定!”

“你們不要吵了!”陳暉怒吼一聲,他轉身對一名軍官道:“你立刻率人殺一千匹戰馬,先充作軍糧。”

“遵命!”軍官轉身便跑去了。

就在這時,一名斥候跌跌撞撞跑來稟報:“大將軍,大事不好,燕王的大軍殺來了,已經在二十里外。”

陳暉大驚失色,他來不及再想,對衆軍官大吼道:“即刻撤軍,沿運河南撤!”

.............

建文二年三月,李錦隆輕敵北上,在糧路被劫後倉惶南撤,卻被燕軍主力追擊,在良鄉縣被燕山鐵騎追上,李景隆棄軍而逃,朝廷軍大敗,被斬殺者不計其數,幸虧後軍大將平安的拼死抵擋,朝廷大軍才最終得以逃脫,但三十萬大軍還是損失了近十萬人,而另一支山東軍被燕王次子朱高熙率軍追趕,但追至直沽時,前軍忽然來報,遼東十五萬大軍在前方出現,朱高熙不敢再追,只得率軍退回北平。

此時,南撤的山東軍糧草盡絕,主將陳暉又懼朝廷怪罪,走投無路之下,他便率大軍加入了遼東軍,自此,轟轟烈烈的第二次北伐,還是以朝廷大敗而告終。

...........(!)

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98章 各方所謀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4章 遠房二叔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182章 大棒蘿蔔第165章 平衡之術第50章 王府夜宴(二)第53章 最後爭奪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176章 未雨綢繆第286章 紅參案(一)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258章 小露鋒芒(上)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69章 返回故里第281章 燕王之怒第14章 神秘路人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250章 大軍北上第272章 眉資大戰(下)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4章 遠房二叔第72章 發現端倪第235章 奉旨奪權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239章 齊王之爭第115章 羅家盛宴(下)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270章 眉資大戰(上)第220章 風雲疾變(上)第102章 蘇童報信第44章 順藤摸瓜第54章 藏身武當第98章 各方所謀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122章 一身輕鬆第131章 寶船起航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29章 太子屈尊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268章 初抵重慶第163章 最後爭鬥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17章 驚天內幕第250章 大軍北上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76章 走漏消息第78章 啞妹歸來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17章 驚天內幕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33章 意外收穫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19章 絕境求生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91章 初任千戶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84章 藍玉請罪第195章 步步連環第102章 蘇童報信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225章 京都風雲(四)第96章 種馬意外第199章 東征日本(二)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86章 三王進京第100章 逐步收網
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98章 各方所謀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4章 遠房二叔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182章 大棒蘿蔔第165章 平衡之術第50章 王府夜宴(二)第53章 最後爭奪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176章 未雨綢繆第286章 紅參案(一)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258章 小露鋒芒(上)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69章 返回故里第281章 燕王之怒第14章 神秘路人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250章 大軍北上第272章 眉資大戰(下)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4章 遠房二叔第72章 發現端倪第235章 奉旨奪權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239章 齊王之爭第115章 羅家盛宴(下)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270章 眉資大戰(上)第220章 風雲疾變(上)第102章 蘇童報信第44章 順藤摸瓜第54章 藏身武當第98章 各方所謀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122章 一身輕鬆第131章 寶船起航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29章 太子屈尊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268章 初抵重慶第163章 最後爭鬥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17章 驚天內幕第250章 大軍北上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76章 走漏消息第78章 啞妹歸來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17章 驚天內幕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33章 意外收穫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19章 絕境求生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91章 初任千戶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84章 藍玉請罪第195章 步步連環第102章 蘇童報信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225章 京都風雲(四)第96章 種馬意外第199章 東征日本(二)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86章 三王進京第100章 逐步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