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朱氏父子

就李維正進京城的同一時刻,太子朱標也被太監請到了乾清宮,皇上有事要召見他,穿過奉天殿、華蓋殿和謹身殿,朱標的坐轎匆匆來到了父皇生活起居所在的後廷,朱標回到京城剛剛七天,正如他後來的醒悟,刺殺案瞞不過父皇,果然,他回京師第二天,父皇便將他叫去,詳細詢問了刺殺一案,儘管朱標極力爲地方官開脫,但朱元璋還是勃然大怒,命錦衣衛前去杖斃定遠縣知縣、縣丞、主簿、典史等一應失職官員,並將鳳陽知府和英武衛指揮使革職流放,又急令左都御史詹徽前去調查此案,但頗有戲劇性的是,詹徽還沒出京城,朱元璋又將他叫了回去,不再承認有刺殺一事,鳳陽、定遠諸官改爲懈怠祭祀而獲罪。

定遠刺殺案雖然被父皇壓下了,但李善長卻因向湯和借兵一事引起了父皇的震怒和猜疑,朱標也想不通,怎麼會這樣巧,就在刺殺案的前一天,李善長派人去問湯和借兵三百修定遠老宅,雖然湯和借的都是一些老兵,但李善長卻有了刺殺之嫌,這讓朱標不得不感嘆李善長天命已定,就算李維正嫁禍李善長的方案被自己放棄,但他李善長還是自己跳了進來,不過有一點讓朱標欣慰的是,父皇似乎不想用刺殺案來給李善長定罪,從父皇對刺殺案前後態度迥異來看,父皇或許真是不願意家醜外揚。

正想着,朱標的轎子已經到了乾清宮,轎子停了下來,太監上前道:“殿下,請容老奴前去稟報。”

太監匆匆地去了,朱標卻有一種不安的感覺,父皇召見自己,恐怕和李善長有關了。

......

乾清宮內設有朱元璋的御書房,這位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大明開國皇帝極爲勤奮,每天都會批閱奏摺到深夜,他今年已經六十二歲,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但恰恰相反,即位二十三年,他卻越來越困惑,他出身貧農,深知耕者之苦,從立國之初,他便輕徭薄賦,廣授田產與貧農,他堅信‘民安其生,君才能安其位’,爲此他千方百計使富者自安,貧者自存,但他的困惑卻是來自於此,他費盡心機,苦心經營,卻受到了來自農民和地主兩個方面的抵抗。

洪武一朝,各地造反此起彼伏,甚至不少農民爲逃避賦稅,藏匿山中,寧可刀耕火種也不願赴平原接受官府給予牛種的優待。

他以駭人聽聞的重法堅決懲治貪官污吏,甚至剝贓官之皮立於衙門公坐之側,以儆後者,但貪者殺之不絕,雖朝有十人棄市,暮仍有百人爲之,貪官污吏並不因此裹足,一發繼續如水之趨下。

他自問勵精圖治,勤政勘與千古帝王比肩,他自問輕徭薄賦,只讓百姓空閒時間服役,民田畝稅也只收三升三合五勺,他如此善待百姓,爲何蒼天卻對他不公,遲遲無法讓他看到‘大治’之世,難道他定下的種種規矩都錯了嗎?民不可逾規、臣不可逾上;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只有皇帝的權力纔是不受任何限制,這些難道這不是天道嗎?

朱元璋從立國之日便開始困惑,這江山明明是朱家的私產,爲何相國可以擅自批權、爲何尚書可不用奉他之旨,臥榻之側有他人鼾聲如雷,這皇帝的夢還做得安穩嗎?

不!他決不能容忍。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立國後,他大開殺戒,炮製胡惟庸案、郭恆案、空印案,屠盡權勢愈重的淮西集團,屠盡所有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威脅他皇權的敵人,君臨天下,他絕不要掣肘君權的相權,他要獲取絕對的權力,他要家國天下,家即是國,國即是家,皇權之威,一日可行千里。

爲此他謀劃了二十三年,直到今天,他的棋還沒有走完,還有最後收官的一步,現在是落下最後一顆子的時候了,李善長已經七十七歲,已經活不了幾年,他絕不能讓他善終,他要李善長死在自己手中,要讓他的死來警戒世人,也爲自己的棋局走完最後圓滿的一步。

此刻,這位勤政的大明天子正奮筆疾書,批覆來自各地的奏摺,他疲憊的擡起頭,揉了揉眼睛問道:“朕的太子怎麼還不來?”

腳步聲正好遠遠傳來,太監在門外稟報:“陛下,太子殿下來了。”

“宣他覲見。”朱元璋放下了筆。

片刻,太子朱標快步走進了父皇的御書房,他屈膝跪下,“兒臣叩見父皇。”

“皇兒免禮平身。”

朱元璋見長子身子似乎又單薄了幾分,氣色也太不好,不由關切地問他道:“聽宮人說皇兒這幾日睡覺頗晚,這是爲何?”

“回稟父皇,兒臣每年初春皆寢食難安,今年稍重,這是常態,請父皇寬心。”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又道:“可是因爲朕不想追究刺殺一案,皇兒有怨在心?”

朱標一驚,他慌忙搖頭道:“皇兒不敢,刺殺一案也是皇兒大意所致,不該堅持微服私訪,以致被盜匪所窺,父皇不予追究,乃是寬仁之慈,皇兒絕無怨言。”

‘寬仁之慈?’朱元璋自嘲地笑了笑,他話題一轉,又微微一笑道:“朕即位之初,正值元末大亂,人口稀少、民生凋敝,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朕起於微末,對此知之甚深,所以朕即位後,鼓勵農桑,開墾荒田,以輕徭薄賦來使民生漸漸恢復,與此同時,朕唯恐商賈與農爭利,民間興起鑽營投機之風,又害怕奢侈*之氣盛行,使貧民遮體之衣變爲富人錦上之花,故朕嚴禁商賈,但朕也深知,鹽鐵茶油安能己出,所以這商賈還是少不了,朕其實也睜隻眼閉隻眼,加上二十幾年的民生恢復,我大明已不再似建國之初那般貧困窘迫,所以朕思之再三,準備略略放寬商賈,在民戶中設立商籍,以便徵商稅,但民間商人情況朕也知之不多,故想命皇兒替朕出巡於江浙,看一看蘇杭一帶的商業發展實情,你順便也去散一散心,可好?”

朱標知道父皇名義上是調查商業,其實是把自己調離京城,以防止自己干涉即將爆發的李善長案,他暗暗地嘆了口氣,躬身答道:“兒臣願爲父皇分憂。”

“如此甚好。”朱元璋心情開朗起來,“皇兒好好休息幾日,三天後出發。”

.......

太子朱標走了,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之中,在他的御案上有一份錦衣衛的報告,關於正月初七發生在定遠縣的太子被刺案件,一切都被記述得詳詳細細,連被太子侍衛掩埋的部分刺客屍首也被挖出來仔細分別,記錄了客棧掌櫃的口述和幾名幫助太子的臨淮縣衙役的詳細情況,也包括藍玉假子前一天拆橋的細節,最後錦衣衛的報告中指出,這是一次極爲周密的計劃,辨認出的三名刺客都是官府所通緝的汪洋大盜,但從他們身上找不出任何幕後人的線索。

儘管如此,朱元璋還是立刻判斷出這極可能是他兒子之間的自殘,這既讓他痛心、讓他憤怒,但又使他無奈,自古以來皇權爭奪的殘酷他不是不知道,所以他早早地訂下了以嫡長子繼位的原則,但是他還是沒有能逃出皇位爭奪的怪圈,朱元璋疲憊地嘆了一口氣,無論如何,家醜暫時不能外揚,不過報告中牽涉到了藍玉,讓朱元璋起了另一種心思,這件事以後倒可以好好利用它,朱元璋將卷宗一合,把這份錦衣衛的報告放進了他的密櫃中。

這天晚上,朱元璋一直批閱奏摺到深夜才休息,御書房內燈火明亮,只見朱元璋的身影映照在窗紙上,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拍桌大怒、時而仰天長嘆。

這是個沒有月亮的夜,陰雲密佈,使夜晚格外的黑,在宮中一處假山旁,一名太監提着燈籠匆匆走過,假山的縫隙裡卻留下了一卷小小的絹綢,片刻,一隊侍衛巡邏過來,從假山旁擦身而過,而走在最後的一名侍衛卻趁前面人不注意,動作極爲迅速地將假山縫隙裡的絹綢插出,塞進了腰帶中。

.......

侍衛們交班了,疲憊的侍衛們各自回到營房中,有的洗腳睡覺,有的跑去廚房尋找夜食,各自忙碌着。

“王伙伕,給個饅頭吃!”

幾名侍衛衝進廚房便翻蒸籠,身材矮胖的王伙伕跑上一人給他們一巴掌,“去!去!我馬上要回家了,別來搗亂。”

侍衛們哪裡肯聽他的,從櫥子裡找到了一籠包子,一人抓了兩個便飛跑而去。

“你們這幫龜兒子,那是明天的早飯。”

王伙伕在後面追着破口大罵,他一把抓住了跑得最慢的一個,“你把包子還我!”

從他手中奪過包子,王伙伕這才罵罵咧咧地回了廚房,關上門,他的臉上的表情忽然變得嚴肅起來,從包子裡抽出了一卷很小的絹綢,將它展開,小心翼翼地塞進了自己的帽子夾層中。

......

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44章 順藤摸瓜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15章 仗義出手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211章 權力染缸第22章 父子夜談第72章 發現端倪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286章 紅參案(一)第16章 霧裡觀花第178章 潛龍出海(上)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135章 炮轟釜山第203章 東征日本(六)第131章 寶船起航第1章 重回大明第103章 紫童進門第47章 各自出招第20章 取捨之間第107章 北使被殺第30章 風雲再起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80章 新店選址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5章 孤女無助第40章 葉家姐妹(上)第275章 述職前夕第27章 蘇州舅舅第245章 機密文件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243章 藍玉生亂第157章 沆瀣一氣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71章 京城買房第132章 蓄勢待發第22章 父子夜談第248章 朝廷借糧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185章 明暗兩線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283章 大明變天第267章 調糧事件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71章 京城買房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92章 兩個副手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99章 等待機會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292章 收網前夕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177章 困獸欲鬥第103章 紫童進門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250章 大軍北上第206章 家有虎子第277章 深遠佈局第250章 大軍北上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69章 返回故里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54章 藏身武當第253章 致命錯誤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74章 太子力薦第97章 千戶受傷第87章 秦燕之別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29章 軟硬兼施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39章 意外發現第237章 燕王之斷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99章 等待機會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7章 有了牽掛第84章 藍玉請罪第215章 高麗雜報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77章 秦王幕僚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225章 京都風雲(四)第203章 東征日本(六)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92章 兩個副手
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44章 順藤摸瓜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15章 仗義出手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211章 權力染缸第22章 父子夜談第72章 發現端倪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286章 紅參案(一)第16章 霧裡觀花第178章 潛龍出海(上)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135章 炮轟釜山第203章 東征日本(六)第131章 寶船起航第1章 重回大明第103章 紫童進門第47章 各自出招第20章 取捨之間第107章 北使被殺第30章 風雲再起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80章 新店選址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5章 孤女無助第40章 葉家姐妹(上)第275章 述職前夕第27章 蘇州舅舅第245章 機密文件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243章 藍玉生亂第157章 沆瀣一氣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71章 京城買房第132章 蓄勢待發第22章 父子夜談第248章 朝廷借糧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185章 明暗兩線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283章 大明變天第267章 調糧事件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71章 京城買房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92章 兩個副手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99章 等待機會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292章 收網前夕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177章 困獸欲鬥第103章 紫童進門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250章 大軍北上第206章 家有虎子第277章 深遠佈局第250章 大軍北上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69章 返回故里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54章 藏身武當第253章 致命錯誤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74章 太子力薦第97章 千戶受傷第87章 秦燕之別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29章 軟硬兼施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39章 意外發現第237章 燕王之斷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99章 等待機會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7章 有了牽掛第84章 藍玉請罪第215章 高麗雜報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77章 秦王幕僚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225章 京都風雲(四)第203章 東征日本(六)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92章 兩個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