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官員實習

沒有來到大明之前,朱由校對這個科舉制度,所知甚少,通過了前任的一些記憶以及學習,方知科舉制度,是讀書人蔘加人才選拔考試的制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一直到了大明。學而優則仕這句話是整個科舉的最終目的,說白了就是讓讀書人中的優秀者來當官。

所謂的分科就是“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爲可以進受爵祿之義。

隋煬帝草創這項制度的時候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形式並沒形成制度,隋煬帝很快就掛了,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之後到了唐玄宗卻更發揚光大了。

明王朝建立,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也是臭名昭著的八股文盛行之時。主要取決於八股文的優劣,所以,一般讀書人往往把畢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聖賢立言。格式也很死。結構有一定程式,字數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對偶。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時藝、八比文、四書文。八股文即用八個排偶組成的文章,一般分爲六段。以首句破題,兩句承題,然後闡述爲什麼,謂之起源。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四個段落,每個段落各有兩段。篇末用大結,稱復收大結。

在朱由校看來,八股文就是一個固定的格式,這個格式限制的相當死而已。八股文寫出來的文章的確是相當的華美,大氣,相當的嚴謹。題目只准從《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中出。有四付對子,要求平仄對仗,但又不同於作詩。詞語典故都要在經書中、正史中提到的,不能用風花雪月等詩詞典故褻瀆聖人。字字都要代聖人立言,就是主要文字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這些就把遊戲難度加大了。就象是眼前的宋應星,雜學很多。但一旦玩八股,就不一定能玩得過,只能是一次次的敗北。

所以纔有了黃尊素的兒子大呼:“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二十一史廢”。又說:“愚以爲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其實萬事都有一個度,八股文的確是華美異常,讓人看得是賞心悅目交口稱讚。但那只是一個種類的文學修養,把這種規則應用在爲國家選拔官員這樣的事上,的確是有些過了,限制了大批的人。比如說李白的文采好不好?他能當官嗎?能當一個好官嗎?宋氏兄弟都是舉人,終生與進士無緣,但他們卻可以當個好官。

而從考試的內容上看,就是四書五經。僅僅有這些,就能做官了?顯然是不夠的。

朱由校現在銳意改革。但能動的東西他去動,不能動的東西,他一般就不去動了。科舉事關整個文人階層的利益,是他們的命根子,而且目前來看,也是最公平的一種制度,朱由校肯定是不會動的。最起碼說不會大動。但隨着學校的增加,文人數量也必然會增加,倒是可以在‘科’字上下手。

在朱由校看來科舉就象高考一樣,只是把語文、歷史、政治三門當成了全部而已。而其中語文成績又佔了這次考試成績的百分之八十的成績。雖然語文是最重要的,但那隻能顯示出了文采、文學修養而已。擺得太高了,佔分太多了。下一步就需要把歷史政治的分提一提,把諸如經濟、生物、物理、數學等成績給加上一些進去,那人才的知識就會豐富了一些。而宋應星所問的這次的科舉,朱由校卻是另有一番說辭。

“宋兄,全民教育普及在際,許多的事情需要規劃、草建、實施。而隨着讀書人的增加,科舉制度雖不會改變,因爲此制度對於選拔官員相當的重要,對於莘莘學子來說,更是最公平的一種方式。但內容上肯定是會有所增加的,不會僅僅的限於八股文。此次因爲事前沒有通知,所以這次的科舉,朕不會干涉什麼。但選拔出的官員,均要再行學習一番。一甲三人可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選精英考試纔可成爲庶吉士,他們的職責是給皇帝講解經史書籍,並幫皇帝起草詔書。所以在下認爲,這三甲之人,都不能單純的走以前官員的老路。”

“那楚公子認爲他們應當如何?”對於皇上的這個說法,宋應星倒是挺贊同的。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作爲一個文人,雖然幾次沒有中了進士,但宋應星是相當的不服氣的。如果真做皇上所說增加科目來考一些實用的東西的話,他自認不會輸於他人。但偏偏要考那個他頭疼的八股文,偏偏自己對那東西就是掌握的不好。如同一位會寫詩的詩人,你非給他個詞牌讓他寫一樣的難。現在看來,皇上是打算在下一步改革科舉內容了。而這一步則是任由科舉選拔,但三甲裡的人才,他卻要先攬過去再說了。

“很簡單,實習。”朱由校很輕鬆的說了一句,信心百倍,實習兩個字他可是太熟悉了,因爲在他的前世,幾乎沒什麼工種是不需要實習的。

“實習?”這個詞還沒在大明流行起來,所以宋應星一時沒弄明白。“請問楚公子何解?”

第483章 候家半朝第381章 大兵壓境第454章 總體佈局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626章 建奴退兵第780章 錦衣開查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327章 驚人逆轉第239章 自如自首第647章 虐俘事件第194章 集 體閹割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322章 奇襲連雲第519章 叢林訓練第508章 行車之改第618章 歷史爛帳第144章 大名官田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330章 見好就收第815章 狙擊威風第339章 同樂開業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773章 紅顏禍水第642章 架架大鷹第525章 西北戰事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119章 可綱進宮第613章 文龍之害第16章 造衛生紙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794章 談判開始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607章 兵發鄭屯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819章 皮島之仇不可忘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593章 長街送行第7章 賑災事宜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768章 羣臣密謀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135章 海洋強國第618章 歷史爛帳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38章 皇莊御苑第263章 大破蒙軍3第290章 錦衣屠奴5第505章 北伐東征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779章 這事大了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331章 遼東鐵心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288章 錦衣屠奴3第336章 明軍內戰第39章 御駕京城第515章 京城規劃第257章 可綱遇伏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593章 長街送行第690章 拙劣演技第562章 漢5奸之路第638章 陰謀再現第146章 雲貴總督第412章 營寨之設第237章 重見張嫣第429章 明皇智慧第420章 榆林大火第142章 義子國棟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564章 對付遠程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494章 河套產權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730章 爭搶交卷第777章 萬般無奈第696章 風水輪流轉第542章 近臣產業第238章 留聲制謠第654章 一死一生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758章 信王清醒第341章 兩套班子第152章 準備兵變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26章 晚宴試金2第76章 又聞遼東第407章 親軍之熱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536章 歌功頌德
第483章 候家半朝第381章 大兵壓境第454章 總體佈局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626章 建奴退兵第780章 錦衣開查第222章 大同血戰第327章 驚人逆轉第239章 自如自首第647章 虐俘事件第194章 集 體閹割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322章 奇襲連雲第519章 叢林訓練第508章 行車之改第618章 歷史爛帳第144章 大名官田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330章 見好就收第815章 狙擊威風第339章 同樂開業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773章 紅顏禍水第642章 架架大鷹第525章 西北戰事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119章 可綱進宮第613章 文龍之害第16章 造衛生紙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794章 談判開始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607章 兵發鄭屯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285章 可立逆襲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819章 皮島之仇不可忘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593章 長街送行第7章 賑災事宜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768章 羣臣密謀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135章 海洋強國第618章 歷史爛帳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38章 皇莊御苑第263章 大破蒙軍3第290章 錦衣屠奴5第505章 北伐東征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779章 這事大了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331章 遼東鐵心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288章 錦衣屠奴3第336章 明軍內戰第39章 御駕京城第515章 京城規劃第257章 可綱遇伏第122章 浮力大解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593章 長街送行第690章 拙劣演技第562章 漢5奸之路第638章 陰謀再現第146章 雲貴總督第412章 營寨之設第237章 重見張嫣第429章 明皇智慧第420章 榆林大火第142章 義子國棟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564章 對付遠程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494章 河套產權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730章 爭搶交卷第777章 萬般無奈第696章 風水輪流轉第542章 近臣產業第238章 留聲制謠第654章 一死一生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758章 信王清醒第341章 兩套班子第152章 準備兵變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397章 大同之防第26章 晚宴試金2第76章 又聞遼東第407章 親軍之熱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536章 歌功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