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

張希孟在前面講過天子使命,歸結到了均分田畝上面,由此可以說是確定了朱家軍的最高準則。

不過彼時的張希孟還有一半的東西,沒有說透,或者說沒有來得及講清楚,爲什麼兼併土地是錯的,世家大族是擁有了土地,但是很多世家豪族不是壞人,至少表面上不是,他們主持公道,照顧孤寡,在地方上修橋補路,興辦學堂,教化風俗,鼓勵良善……

真的仔細去觀察,從裡往外審視,你會發現,世家地主也並非一無是處,老百姓也不都是視地主如寇仇。

張希孟主張打擊豪強,均分田畝,雖然在朱家軍中,得到了支持,但是在李善長統轄的文官體系中,並不是那麼受歡迎,或者乾脆點說,陽奉陰違的人多了。

這裡面既有利之所在,可也有部分道理沒有講清楚。

時至今日,總算能夠說透了。

一個人的最基本需求,就是吃飽穿暖,有一塊地,幾株桑樹,男耕女織,自自然然。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幾千年的農村,也都是這麼過來的嗎?

至少說, 自從秦漢, 乃至更早的春秋戰國時期,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衆所周知,犬戎滅了西周,戰國年間, 匈奴不斷南下進犯……中原大地, 分成一堆國家,彼此攻伐不休。。

爲了應付內憂外患, 建立統一的國家, 已經成了諸子百家大多數的主張,只不過是對於哪國能統一天下, 用什麼手段策略統一天下,有所分歧而已。

自從秦漢建立大一統之後, 中原的格局爲之一變, 對外建立赫赫武功, 解決匈奴威脅,對內勵精圖治, 天下安寧, 百姓樂業, 取得了難得的發展。

但是大一統王朝也不是沒有代價的,那就是需要維持龐大的官員行政隊伍, 養一支強大的常備軍。

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看,就是在男耕女織的基礎上, 每年都要固定拿出一部分收穫,去奉養皇帝百官,支撐兵馬開支。

而在農業社會裡,可以充當一般貨幣的, 除了部分絲綢絹帛布匹之外, 最是糧食!

糧食是一切的根本,填飽肚子, 繳納賦稅,地租,存糧備荒,對抗各種風險……所以身強體壯的男人, 纔是天然的一家之主。

就算女人心靈手巧, 能掙更多的錢,也不管用,畢竟錢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糧食才行!

這是農業時代的一條基本法則, 不過這只是事情的一半,還有另外一半,是很多人忽視的。

每當天下太平,人丁滋長之後,土地都會變得緊張,而且農業社會發展雖然緩慢,但是卻並非不發展。

經過漫長的積累,總會有新的農具,高產作物出現,土地在精耕細作之下,能產出的糧食也會更多。

以宋代爲例,在引入占城稻之後,一個農夫耕種一年下來,產出的糧食大約能養活三個人,是遠遠超過前代的。

家裡的勞動力有了富餘,又該怎麼辦呢?

聰明如你,會不會立刻想到,發展工商業,吸納多餘勞動力,創造更多財富呢?

順着這個思路,是不是該提升女人的地位,把她們從家庭的束縛中釋放出來……進作坊工場,從事手工業,繅絲織布,改善家庭狀況,順便也增加朝廷稅收,實現國富民強。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來考慮,其實張希孟做的事情,在宋朝就該做了,甚至說在府兵制崩潰的唐朝,就可以做了。

順理成章,水到渠成,這事情並不超前,而是恰到好處。

不過再看看歷史,就會發現,並沒有走這條看似理所當然的道路,而是選了另外一條路。

自宋代開始,尤其是南宋之後,理學漸漸興起,男女大防也越來越嚴重……北宋時期已經把女人裹小腳與洛陽豔麗的牡丹、建州馨鬱的香茗並指爲天下之奇!

南宋初年,趙令時撰詞《浣溪沙》,其中一句:“穩小弓鞋三寸羅。”從此,“三寸金蓮”成爲婦女小腳的代稱。到南宋末年,婦女裹腳已經比較普遍。到元代,竟使婦女以不裹足爲恥辱了。

當然了,此時裹足還只是社會上層的選擇,普通婦女裹足並不多,但是總體趨勢還是越來越多,裹得越來越嚴重。

到了歷代聖明天子臨朝,從無一個昏君的太平盛世,婦人不但大半裹足,而且還要裹到骨頭斷裂,雙腳變形,如同殘疾,當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了。

順着這個思路看下來,就會得到一個很殘忍的結論。

農業技術提升,勞動效率增加,農業產出變多……並沒有釋放出來更多的勞動力,恰恰相反,有人弄出了另外一個奇怪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把女人徹底拴在家裡,廢掉一半的勞動力。

而且一旦女人離不開家門,男人也要留在家裡照顧妻兒老小。

這樣一來,就把衆多的勞動力,死死鎖定在土地上,讓他們除了穩定輸送田租之外,別無選擇。

明明有更好的工作,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也沒有辦法掙脫束縛。

而給這種選擇背書,提供支持的,正是南宋崛起的理學……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存天理,滅人慾,綱常倫理,宗法順從……不管怎麼解讀,但事實上這一整套東西,都像是一層層的枷鎖,把人鎖在裡面,斬斷選擇的餘地,把一個個人變成田間地頭的牲口。

死氣沉沉,再無任何進取的可能。

繼續這條路思考下去,似乎閉關鎖國一類的政策,也就說得通了。

程朱理學是人們的思想,是上層的建築,男耕女織,土地租佃是經濟形態,是理學的基礎……這二者互爲表裡,互相配合,親密無間。

在這一套體系當中,得到最大好處的,正是士紳集團,最捍衛這一套體系的,也是士大夫……至此爲止,張希孟的主張已經徹底邏輯自洽了。

提升女人地位,給予女人財產權利,讓女人入學讀書,乃至更多的選擇,不是什麼太過超前的主張,事實上,如果南宋能這麼幹,釋放出女人勞動力,或許南宋就能有更多的財富,能調動更多的男人從軍。

蒙古鐵騎是厲害不錯,但是武裝出來五十萬人,一百萬人,二百萬人……總還是能打贏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張希孟只是亡羊補牢而已。

假如現在不做,歷史的慣性發展下去,均田制在幾十年後崩潰了,土地兼併,士紳地主掌控地方,爲了拴住勞動力,沒準還會遍地裹足,不許女人離開家門。

鎖住了女人,拴住了男人,把一家子按在砧板上,就可以予取予求了。

什麼改革最大,什麼改革最根本,毫無疑問,是能夠促進生產發展的……均田的目的就只是讓人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嗎?

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分給百姓一塊田地,是讓這個家有最基本的保障,能夠生存下去。

作爲家族的成員,不管是男是女,都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可以讓男人在家裡耕田,女人去作坊織布。

也可以讓女人看家,男人在農閒的時候,進城打工,賺錢補貼家用。

甚至乾脆夫妻都出去,土地租給別人,收一份田租。

唯有如此,纔有充足的勞動力供應,想要發展手工業,搞海外貿易,纔有紮實的基礎。

不然的話,依舊保留豪強地主,依舊處於租種土地的狀態,也就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了。

不要以爲租種土地只要定期給地主繳納租子就夠了,事實上地主家還有那麼多活兒,要長工,短工……你不給地主幹活,大約就租不到土地。

而且還會出現一個很糟糕的局面,那就是作坊工人的成本要增加,而且還是大大增加。

按照張希孟的這套做法,不管是男女,離開家之後,掙一筆錢回來,不管多少,都能補貼家用,改善生活。

可是一個佃農之家,有人想出去做事,地主就未必會租給你土地,然後一家人都要跟着你生活,那你的工錢就要能養活一家老小。毫無疑問,這筆錢是要算到作坊成本上面的。

反過來,有了土地之後,家人可以安心在家生活,而你則可以安心出賣勞動力。作坊的成本也就下來了,競爭力也就來了。

張希孟信心滿滿,他就站在應天府衙前面,直接跟應天百姓算這筆賬……究竟讓女人出來做事,好還是不好?

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儘快積累財富,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多掙一點錢,讓日子過得舒服一些,都是不可抗拒的誘惑。

“我知道大傢伙或許還有所擔心,覺得讓女人出來,會有種種不好的事情,什麼傷風敗俗啊,什麼綱常敗壞啊……其實我想告訴大家,這裡面有些事情可以解決,比如要求各級衙門,要妥善保護女人,誰敢亂來,就嚴懲不貸!至於一些單純的偏見,就是不許女人出來做事的,我倒是想問問大傢伙,有人不讓你們過好日子,不許你們發財,當你們的攔路虎,絆腳石,你們要怎麼辦?”

怎麼辦?

張希孟的問話,擲地有聲,百姓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漲紅了臉,突然有人大吼,“砸碎他們的狗頭!”

“對,全都砸碎,一個不留!”

張希孟含笑點頭,再回頭看堂上的那幾位耆老名流,此刻已經是汗流如注,渾身哆嗦……

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七十章 好官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
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七十章 好官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