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銀票

銀票顧名思義,是代替銀兩在市面上流通的一種票據,也可以說是一種紙鈔。

銀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初期,那時候的四川便出現了專門現錢保管業務的“銀票商鋪”,也就是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商鋪,商鋪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三十文的利息,即支付百分之三的保管費。

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是最早“銀票”,當然,這種“銀票”還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並非市場流通的貨幣。

後來,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銀票”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銀票鋪,並在各地設銀票分鋪,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爲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銀票”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日漸增多。

再後來,銀票商鋪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銀票”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銀票”,作爲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這時候的“銀票”才真正發展成爲能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

北宋初期爲什麼會出現銀票呢?

因爲宋朝的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金銀銅等貴重金屬短缺,滿足不了流通的需求。

一開始,北宋朝廷沒有辦法,只能鑄造鐵幣來確保流通需求,當時,十個鐵幣才能抵一個銅幣,而一匹布就需要銅錢兩貫,也就是鐵幣兩萬,兩萬鐵幣的重量足有五六百斤,拉一車鐵幣去買一匹布就是當時的現狀,這種交易方式極爲不便,因此客觀上就促成了輕型貨幣銀票的出現。

宋仁宗天聖元年,北宋朝廷設置益州銀票務,由在朝京官監督主持銀票發行,官方銀票正式問世。

北宋時期的銀票發行還是相當規範的,所以應用極爲廣泛,直到宋徽宗大觀元年,北宋朝廷將銀票改爲錢引,使得貨幣與本金脫離,肆意增發,才造成了銀票或者說錢引價值大跌,到了南宋末年,一千文的錢引價值已經不到一百文。

到了元代,銀票制度反而更完善了,元代主要貨幣就是銀票,甚至《馬可波羅記》中都詳細介紹了元代銀票印製工藝和發行流通情況。

明朝也發行過銀票或者說紙鈔,明初洪武八年就發行了替代銅錢的寶鈔,原因也是由於當時缺銅。

洪武八年發行的寶鈔面額爲一貫,也就是一千文,當時的米價就是一石米一貫寶鈔。

到洪武二十二年,大明朝廷又增發了面額分別爲拾文、貳拾文、叄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的寶鈔,而此時因爲發行寶鈔不設置儲備金,想怎麼發就怎麼發,以致寶鈔嚴重貶值。

到永樂五年,一石米已經漲到寶鈔三十貫,也就是說,寶鈔二十年就貶值了三十倍!

到宣德七年,一貫寶鈔只值銅錢五文,也就是說,寶鈔發行五十年就貶值了兩百倍!

到正統九年,一石米的價格已經超過寶鈔一百貫,寶鈔已經不能通行,“積之市肆,過者不顧”。

到正德年間,寶鈔實際已經被廢止,大明朝廷不再發行紙幣。

這就是大明發行紙幣的鬧劇,完全不管經濟發展規律,肆意亂髮,只用了一百餘年時間便使得朝廷信用破產,民間不承認寶鈔!

張斌看着眼前關於大明寶鈔的記載,不由皺眉不已,在大明,紙幣的信用早就被朝廷給摧毀了,自己再發行銀票,有人買帳嗎?

他考慮了很久,還是決定大膽嘗試,循序漸進,慢慢恢復紙鈔的信譽。

他知道,銀票實際上是很有前途的,或者說,紙鈔取代金屬貨幣是一種趨勢。

這個時候大商戶之間的交易已經上升到數萬兩甚至是數十萬兩的級別,數十萬兩是什麼概念,不說什麼十兩一斤與十六兩一斤的區別,簡單換算一下,十萬兩就是一萬斤,一萬斤銀子,最少也要幾輛馬車才能拉的動,拉着數車甚至是數十車銀子去做生意,其麻煩程度可想而知。

不說別的,光是一個安全問題就不容忽視,如果是同城做生意還好,如果是異地,跨越幾個州府,甚至是跨越幾個行省,帶着數車甚至是數十車銀子就很不安全了,防匪盜,防賊,那只是一個方面,有時候,甚至自己人都得防,因爲數十萬兩銀子足以讓人爲之瘋狂,一旦銀子被搶,什麼都沒了,有時候甚至連命都的搭上!

所以,不管怎麼說,現在各地行商的大商戶對銀票是有需求的,而且需求很迫切,這就是恢復紙鈔信譽的基礎,只要各大商幫的商戶都用上東盛堂發行的銀票,民間對銀票的信心就會慢慢恢復,到時候,銀票成爲流通貨幣就會水到渠成。

發行銀票,除了信譽問題,最重要的莫過於防僞的問題了,你不亂印,人家仿製你的,逮着一頓亂印,那時候就不是信譽問題了,整個東盛堂甚至都會因此而破產。

所以,發行銀票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要解決防僞的問題,爲此,張斌特意在福廣調集了十餘戶忠厚老實的印刷戶,將他們全部遷移到大員城,專門安置在一個大宅院裡,跟他們商議起銀幣的防僞來。

這下,他這位總督大人就比較怪異了,正事不管,成天跟十餘戶印刷戶混在一起,也不知道在忙些什麼。

這會兒真沒幾個人知道他在忙活什麼,因爲這十餘戶印刷戶都被他監管起來了,甚至他還下了封口令,嚴禁他們跟任何人談及研製銀票的事情,一旦發現,迎接他們的就是永遠消失!

對於紙鈔的防僞,張斌還是有一定經驗的,他雖然沒有造過紙幣,後世的紙幣卻見的多了,各種防僞方法也有所瞭解,所以,設計起銀票來倒不是很難。

紙幣防僞有很多種方法,結合明朝這會兒印刷和造紙技術的水平,張斌選取了幾種。

首先是紙張,紙張肯定要特製的,用特殊的紙張足以難住九成以上的仿冒者,只要用市面上買不到的特殊紙張印刷銀票,絕大部分仿冒者都得跪,紙都買不到,還仿冒什麼呢?

他徵詢了十多個印刷戶的意見之後,定下了一種紙,這種紙在市面上根本沒有買,這些印刷戶中也只有一兩個人見過。

一般紙都是用稻草、麥稈等原料做的,成本低廉,一百張一尺的稿紙也才幾釐錢,這種是印刷常用的紙,沒什麼柔韌度,一撕就開,也不耐磨。

好一點的紙則是用樹皮做的,成本就比較高了,一百張一尺的紙便宜的也要幾分,貴的要幾兩,這種紙一般用作高檔書籍的封面,柔韌度已經相當不錯了,要費點勁才能撕開,也比較耐磨。

最貴的紙則是用棉絮做的,成本相當高,比布匹都高的多,因爲布匹是直接拿着棉絮做成的紗線去織的,棉絮等於完全被利用了,而用棉絮做紙的話,起碼要煮出一半的渣滓,只用處理過後的棉纖維。

這種紙,相當柔韌,也比較難撕開,相當耐磨,而且白度比較高,不用添加任何增白劑,自然潔白,對印刷顏料的吸附性相當好。

不過,這種紙造價昂貴,差的都要幾釐錢一張,好的甚至要一兩一張,一般只有特有錢的人家做特殊用途纔會專門訂製,而且,會造這種紙的匠戶也不多。

造銀票,要的就是這種紙,造價昂貴不怕,一兩一張也沒關係,因爲張斌準備做的第一批銀票面額都是一百兩的,長度也不到半尺,一張一尺的紙可以造好幾張銀票呢,造紙的成本壓根就不算什麼。

於是乎,他又調來了幾個經驗老道的造紙匠戶,也全部集中在大員城,讓他們專門生產做銀票用的紙張。

紙張的問題解決了,接着就是雕刻和印刷技術,這個雖然不是獨門技術,可以加入的防僞元素卻很多,比如特殊的複雜圖案,比如多層彩印,比如雙面印刷等等。

張斌還決定用特製的銅板雕刻,這樣的話印出來有凹凸感,還可以套用精密的模具,使印刷出來的圖案更加精密,而且還比較耐用,不像木版那樣印着印着印着就花了,線條始終如一。

最後,他還搞了個獨特的條碼編號,正面是阿拉伯數字,反面則是與之對應的條形碼,這個完全是後世的東西,一般人根本不明白這是什麼玩意,而且數字編碼也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人也不會知道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思。

他也不準備將條形碼的識別方法教給太多人,僅限於各區域的大掌櫃和他們的窒息親屬,外人絕對不教,而且也嚴禁他們教給外人。

就這樣秘密籌備了將近一個月,第一批百兩的銀票終於可以印刷了,張斌特意召集了附近幾個區域的大掌櫃,開始培訓他們識別銀票真僞的方法。

還是那幾個離東番比較近的,能通過快船聯繫的,也就是:

福建和江西由大掌櫃黃鵬負責;

廣東和廣西由大掌櫃黃程負責;

南直隸和浙江的大掌櫃曹化春;

北直隸和山東的大掌櫃曹化雨;

東瀛和朝鮮的大掌櫃鄭芝鶚。

之所以只招這幾個大掌櫃前來並不光是因爲他們能夠通過快船迅速抵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爲這幾個地方基本是大明商貿活動最發達的地區,十大商幫大部分都集中在這些區域,而且,這些區域也可以通過快船轉運銀兩,壓根就不用擔心擠兌或者無銀兩可兌的情況。

這些大掌櫃原本也聽張斌說過,要開拓銀票任務,但是他們沒想到這麼快就會開展,在他們想來,起碼要大明兩京十三省,甚至是個州府縣城都有東盛堂的分號,銀票匯兌的業務才能展開,現在東盛堂的分號還遠沒有這麼多,而且,西北各地發賊鬧的正凶呢,很多地方銀子壓根就送不過去,更別說兌換了。

張斌並沒有跟他們解釋這麼多,因爲他準備召集各大商幫的掌舵人宣傳一下東盛堂的銀票,到時候也要詳細解釋一遍,這個時候跟他們解釋有點白費功夫,還不如到時候一起解釋。

沒過幾天,東盛堂五位大掌櫃都培訓的差不多了,第一批銀票也印出來了,張斌直接召集四大商幫的掌舵人在福州聚會,宣傳東盛堂銀票發行的相關事宜。

龍遊商幫、寧波商幫、徽州商幫、江西商幫,四大商幫的掌舵人再次齊聚福州的望月樓,這時候他們的心情已經大不一樣,上次是張斌組織募捐,大家相信他福建巡撫的爲人,冒着一定的風險各自捐出了幾十萬兩。

而這次,張斌已經晉升福廣總督,當初給他們承諾的月港互市早就開通了,他們也因此賺翻了天,後面珠海互市也開通了,各大商幫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可以說,一年利潤翻一倍都算是賺的少的,他們中有很多人在這幾年裡資產都翻了十倍還不止!

正是因爲張斌的提攜,他們纔能有今天,他們對張斌自然是相當的信任,張斌一召喚,這些掌舵人立馬就一窩蜂趕過來了,好像生怕跑慢了會吃虧一樣!

望月樓裡,張斌看着這些熟悉的身影,內心一陣感慨,這些人雖說跟着自己賺了不少錢,但是,當初正是因爲他們對自己無條件的信任,自己才募捐到了第一筆軍費,從而收復了福建附近所有海盜,收復了東番,闖出了一片天。

這些人是應該感謝他,他也應該感謝這些人,他不由站起身來,舉起酒杯朗聲道:“諸位,感謝大家對本官的信任,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大家對本官的信任,本官都銘記在心,來,我敬大家一杯。”

各大商幫的掌舵人連忙站起來,也是一陣感謝。

滿飲了一杯之後,張斌直接道:“這次招大家來,主要是宣佈一件大事,這件事想必大家也有耳聞,這件大事就是,東盛堂準備發行銀票了!”

第一七八章 表明立場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二三九章 推廣經濟作物第三〇八章 開疆擴土第一七七章 開幹第二四三章 向北延伸的鐵路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十九章 朝綱亂第一七九章 跟崇禎硬剛第三一五章 永興盛世第九十一章 安置試點第六章 這傢伙吹牛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七十一章 宮廷三大案的疑雲第九十七章 首輔落誰家第十二章 誰人能評說第六十八章 斥候小隊第一二〇章 重組關寧鐵騎第二二〇章 張香出嫁第五十五章 樂開了花第一〇三章 跟建奴決一死戰第一四二章 氣數已盡第三十六章 消耗第八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九章 不齊心第四十一章 書成第二十七章 佈下棋子第三十七章 是時候研製槍炮了第四十二章 入幕之賓第二〇五章 策反第九十二章 災情蔓延第九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一二七章 火炮不是這麼玩的第七章 奇葩第四章 想辦法募捐第一百章 皇太極發動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二七一章 荷蘭人望風而逃第六十三章 死士第三十六章 榮歸第一三二章 氣得噴血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五十七章 闖王末路第四十六章 海盜來了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五十四章 亂世紜紛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氣吹牛逼第十五章 俞龍戚虎第十章 紅顏禍水第三十六章 消耗第四十四章 驚天逆轉第二十五章 蘄州李氏第三一六章 權臣只有末路嗎(全書完)第四十六章 罪人罪己第四十九章 選拔第三十二章 奸宦和賢宦第三〇七章 永興改制第一三九章 封鎖消息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三十八章 控制輿論第五十四章 要錢要命第四十五章 蒸汽動力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八十七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二三六章 皇室宗親終屈服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一五五章 誰收拾誰第四十四章 驚天逆轉第一一三章 誰的贏面更大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六十六章 無法無天第二九五章 誰的拳頭大第二八三章 夢中的白馬王子第十九章 喬遷新居第二章 瘋狂的計劃第二十二章 新建造船廠第七十章 薩爾滸悲歌的背後第三一五章 永興盛世第八十二章 要翻身了第一六四章 敲響警鐘第四章 這下麻煩了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十三章 囂張無比第十五章 俞龍戚虎第六十章 建奴求和第四十九章 劇情突然反轉第一二〇章 重組關寧鐵騎第三十三章 張斌出手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二九九章 崛起中的大明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八十二章 治國之道
第一七八章 表明立場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二三九章 推廣經濟作物第三〇八章 開疆擴土第一七七章 開幹第二四三章 向北延伸的鐵路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十九章 朝綱亂第一七九章 跟崇禎硬剛第三一五章 永興盛世第九十一章 安置試點第六章 這傢伙吹牛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七十一章 宮廷三大案的疑雲第九十七章 首輔落誰家第十二章 誰人能評說第六十八章 斥候小隊第一二〇章 重組關寧鐵騎第二二〇章 張香出嫁第五十五章 樂開了花第一〇三章 跟建奴決一死戰第一四二章 氣數已盡第三十六章 消耗第八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九章 不齊心第四十一章 書成第二十七章 佈下棋子第三十七章 是時候研製槍炮了第四十二章 入幕之賓第二〇五章 策反第九十二章 災情蔓延第九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一二七章 火炮不是這麼玩的第七章 奇葩第四章 想辦法募捐第一百章 皇太極發動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二七一章 荷蘭人望風而逃第六十三章 死士第三十六章 榮歸第一三二章 氣得噴血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五十七章 闖王末路第四十六章 海盜來了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五十四章 亂世紜紛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氣吹牛逼第十五章 俞龍戚虎第十章 紅顏禍水第三十六章 消耗第四十四章 驚天逆轉第二十五章 蘄州李氏第三一六章 權臣只有末路嗎(全書完)第四十六章 罪人罪己第四十九章 選拔第三十二章 奸宦和賢宦第三〇七章 永興改制第一三九章 封鎖消息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三十八章 控制輿論第五十四章 要錢要命第四十五章 蒸汽動力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八十七章 危機四伏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二三六章 皇室宗親終屈服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一五五章 誰收拾誰第四十四章 驚天逆轉第一一三章 誰的贏面更大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六十六章 無法無天第二九五章 誰的拳頭大第二八三章 夢中的白馬王子第十九章 喬遷新居第二章 瘋狂的計劃第二十二章 新建造船廠第七十章 薩爾滸悲歌的背後第三一五章 永興盛世第八十二章 要翻身了第一六四章 敲響警鐘第四章 這下麻煩了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十三章 囂張無比第十五章 俞龍戚虎第六十章 建奴求和第四十九章 劇情突然反轉第一二〇章 重組關寧鐵騎第三十三章 張斌出手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二九九章 崛起中的大明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八十二章 治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