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第441章 大明的困境!風氣!

第441章 大明的困境!風氣!

‘太子這都看不明白?’

胡惟庸微微錯愕,緊接着,想到了什麼,便明白了。

以太子的才智,理應能看出,朱四郎行爲所表現的意圖。

之所以看不明白。

因爲太子是儲君!

是未來大明的皇帝。

太子打心底裡認爲,他給朱四郎的尊重,已經足夠了。

但他不能直接與太子明說,得迂迴提醒太子。

胡惟庸眼珠子微微一轉,擰眉道:“太子可注意到,燕王與陛下說話時,如何自稱?”

朱標微微皺眉。

回想一路而來,朱棣和朱元璋談話情景。

“孩兒……”

話音剛響起,朱標好似已經意識到什麼,眼底失望之色一閃而逝。

老四對父皇自稱孩兒,而非兒臣。

也就是說,在老四心中,他已非大明之臣,只是父皇的兒子。

燕藩是燕藩。

大明是大明。

至於對他含糊其辭。

都想通關節之處,他又豈能不知,老四含糊其辭的原因。

如果大明想要老四的岸防炮、水泥就得拿出等價的東西交換。

老四要和他,親兄弟明算賬。

他對老四還不夠好嗎?

難道,真要他親手殺了常茂,把北征發生的那些,一定會影響他的事情搬到檯面上,老四才滿意?

一剎那。

朱標控制不住有些生氣。

當初父皇忙於打天下。

他協助母后,長兄如父般教導老四他們。

他實在難以接受,老四剛剛翅膀硬了,就擺出一副與他親兄弟明算賬的姿態。

‘罷了……’

朱標失望搖搖頭,轉而看向胡惟庸二人,“今天的事情你們知道就行了。”

胡惟庸、呂本領命後,從朱標書房出來。

胡惟庸親切的替呂本推着輪椅,呂本觀察着燕王府的建築風格。

不夠精雕細琢。

更有些像漢唐時期,生產力落後、低下時,整體建築風格偏向粗獷恢弘。

某刻,收起欣賞思緒,確定走遠了,扭頭往朱標書房看了眼,脣角漸漸浮現笑意,“胡相,經此之後,太子爺恐怕會很生氣,很失望吧!”

他們心心念念想破壞朱四郎和太子的兄弟關係。

進而促成太子爲首大明與朱四郎燕藩反目成仇。

沒想到,朱四郎不知死活,脾氣還挺傲,竟然主動和太子、和大明脫鉤切割。

離了大明,他朱四郎不足爲懼!

胡惟庸笑笑。

現在的情況,的確很好。

不斷的勝利和取得的成就,顯然讓朱四郎有些膨脹了。

“呂大人,吾等大事可期!”

呂本含笑點點頭,兩人來到一顆芭蕉樹下停下。

呂本伸手戳了戳寬大翠綠的芭蕉葉,看着上面結出的青綠芭蕉,“胡相,朱四郎那種岸防炮咱們要搞到手,咱們應該學朱四郎那些提升實力的奇淫巧技,但絕不能學朱四郎這裡的風氣,和他那些邪門歪道的理念……”

胡惟庸看看呂本,點點頭。

若是全學朱四郎,豈不是變成了朱四郎?

真如此,恐怕到時候軍心民心都不願將矛頭對準朱四郎,還如何報仇雪恨。

……

呂氏下榻的房間。

呂氏沐浴出來。

見朱允炆悶悶不樂坐在窗前,盯着院子外面,順着朱允炆視線看去,就見祈嫿、雍鳴、朱玉秀、朱允熥一羣孩子,在別院外面玩彈彈珠。

呂氏摸了摸朱允炆腦後。

朱允炆被驚動,扭頭,“娘。”

呂氏笑笑,反問:“怎麼不去外面和大家一起玩兒,坐船不舒服嗎?”

朱允炆搖搖頭,“娘,你們不是說,四叔的東番很落後嘛,四叔開發東番才幾年,怎麼給孩兒的感覺,比咱們大明都繁榮?”

那種還未參觀,但已展露威力,幾發彈丸,便將一艘大船擊沉的岸防炮。

還有那種光滑堅硬的水泥。

……

東番的一切都處處透露着聞所未聞的衝擊。

“將來,四叔的燕藩,會不會超過咱們大明,超過父親?還有休息好後,才帶咱們去參觀的工坊,是不是還有更令人震驚的存在?”

朱允炆霜打了茄子般,低下頭。

呂氏頓時明白了。

笑着摸了摸朱允炆腦袋,在對面坐下,語重心長道:“你皇祖父都來了,這些技術,咱們肯定要學習的,咱們大明有廣袤的疆土,無數的人力物力,一旦咱們學會了,咱們很快就能反超伱四叔……”

朱允炆聽着,緩緩擡頭,眼中漸漸出現亮光。

……

朱元璋、馬秀英所在主宅。

書房。

藍玉屁股下,好像粘了釘子,坐臥不寧。

湯和、李善長、沐英、耿炳文等老臣也位列其中,等朱元璋沐浴結束。

湯和瞥了眼藍玉,沒好氣笑罵:“你坐不住就出去!都多大年紀了,還這麼急急燥燥。”

衆人齊齊看向藍玉。

藍玉絲毫不生氣,視線環顧衆人,最後落在湯和身上,起身,苦笑:“二哥,你們就真的不急切嗎?這還沒看多少呢,你們看看燕王展示出來的東西!”

“工坊區咱們還沒參觀呢,光是岸防炮和水泥,就足夠讓人震驚了。”

“要是有水泥,我就能利用陰山取之不盡的石頭,沿着陰山山脈,建築堡壘,同時在示範區重點位置,修建城池,無論是對於防守,還是將來逐步向陰山以北蠶食,都有無窮盡的好處!”

……

“可現在,咱們要首先想想,燕王燕藩掌握的這些技術,咱們能不能得到!”

湯和臉上笑容消失。

其實,他們這羣人默契聚集在陛下書房,等着陛下。

說到底,都是看到了老四燕藩這些技術,對於大明的價值。

同時,也都明白,今時與往日不同了。

哼!

微哼聲從外面傳入,“咱們拿到這些技術,你們確定,咱們真的能很好的利用嗎?”

聽聞門外傳入的聲音,衆人紛紛起身。

朱元璋走入剎那,齊齊行禮,“拜見陛下。”

朱元璋擺了擺手,在書案後落座,等衆人坐下後,重複道:“還是剛纔那句話,咱們得到這些技術,能像東番這樣,很好的利用,把技術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你們說說,爲什麼這些技術,出現在老四的東番,而沒有出現在咱們大明?”

“是咱們大明的能人巧匠沒有老四燕藩多嗎?”

“爲什麼,燕藩僅靠從福建江浙等地,招攬的萬餘名各種匠人,就能不斷涌現這麼多新東西,而咱們大明,匠人有多少?爲何卻無法做出這些成績?這其中的原因,你們想過嗎?”

“老四麾下的文官,爲首的蔣進忠資質恐怕也就是中平,甚至是中下,爲何他們到了東番後,就有這麼大轉變,協助老四,把東番治理的井井有條,而朝廷那麼多更聰明的官員,卻比不上一羣中平、乃至中下之姿的人?”

……

朱元璋一連串發問。

湯和、李善長微微點頭。

陛下已經意識到問題的關鍵了。

藍玉等人陷入沉默,默默琢磨。

“技術的問題,咱會去想辦法,你們能來這裡,就證明,你們比那些只知道仇視老四的人強多了,接下來參觀,你們就好好看,仔細看,認真看,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一樣的人,在咱們中原做不出成果,可來了東番卻能!”

據他了解。

老四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很小。

岸防炮、還有尚未見過的高爐,都是老四在大明北征期間,東番的匠人搞出來的。

而這些匠人,以前就是大明人!

尚未去工坊區參觀。

但他肯定。

老四這裡,一定有什麼和大明不同。

一樣的種子,只有土壤、氣候不一樣,收成纔會不同。

他是不懂什麼技術、工業。

但他懂種地。

在他看來,這技術、工業應該和種地一樣。

……

朱元璋休息了三天。

期間,朱棣帶着朱元璋等人在雞籠嶼海灣內,隨意走訪了百姓家、商行。

並且在海灘上辦了一場篝火煙花晚會。

愜意休整三天。

第四天,衆人早早收拾。

王美人房間,王美人一邊爲朱標整理衣着,一邊柔和寬慰:“太子爺,妾不懂其他的,但妾知道,即便是民間百姓家的兄弟,成家立業分家後,也分彼此,燕王雖然不懂事,無法體會太子爺一片良苦用心,可燕王出海,自立燕藩,本質上,就是和咱們大明分家了,和其他王爺不同了……”

看了燕藩後。

她打心底裡覺得,即便燕藩做的有些過分了。

太子爺對燕藩最好還是不要撕破臉皮。

按照民間分家的兄弟一樣相處就行了。

真的有困難是,可以搭把手。

如果是日常相處,親兄弟明算賬,誰也不欠誰,也挺好的。

朱標伸手捏捏王美人臉頰,笑道:“孤知道了,孤已經調整好了。”

“你以前不是說,想讓允熞跟着老四學嗎?還有沒有這個想法,孤相信,這個要求,老四身爲允熞四叔,不會拒絕的,你若還有這個想法,孤來和老四說。”

王美人含笑搖搖頭,“太子爺,妾就是嘴上說,妾沒有太子妃姐姐的本事,妾想到允熞留在這麼遠的地方,恐怕睡都睡不着。”

其實,她的確想讓允熞和這個小叔子學。

來時,也的確有這個想法。

可現在情況變了。

她不想讓太子爺去求燕王。

允熞也就是個普通皇孫,不需要多麼有才能,只要老老實實不去妄想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輩子,榮華富貴,養尊處優肯定少不了。

即便如此,回到高麗母國。

他的父王、王兄也得高高捧着。

這就足夠了。

沒必要讓太子爺爲了允熞,去對燕王低聲下氣。

……

朱元璋院子外。

朱棣、朱樉一羣兄弟等着。

朱樉攬着朱棣肩膀,笑問:“老四,你給我們提供的顧問團呢?答應我們的火銃、火炮呢!”

聞言,朱棡、朱橚、朱梓等人也紛紛開口。

“四哥,你可不能食言而肥啊!”

“四哥,朝廷匠作監的製作速度太慢了,還要裝配朝廷軍隊,輪到我們,真得等到猴年馬月了,我們現在可就指望着四哥了,這次,我把購置的錢都帶來了!”

“老十一,好你個雞賊的小子!你帶錢,怎麼沒和兄弟們商量?”

……

朱棣瞧着衆人從討伐他,瞬間轉爲討伐老十一,頓時笑了。

“放心吧,雖然這次擴編四個混成協,把儲藏下來的來福銃,我都基本裝備了,不過給我一兩年時間,保證陸陸續續把你們所需的火銃、火炮給你們送去,你們先確定一下順序,整編顧問團會和裝備一起去,先裝備,顧問團先幫你們訓練。”

“我看還是先從我們這些塞王開始吧。”朱樉看着弟弟們,“二哥可不是以大欺小,實在是我們最需要儘快整編,裝配。”

“對對對,先從我們這些北方塞王開始吧。”

“二哥,你臉皮可真厚,北征之後,你們這些塞王,短時間內,還有仗可打嗎?”

……

“聊什麼呢,聊得這麼高興?”

爽朗聲從裡面傳來。

爭論熱鬧的兄弟們忙轉身,循聲看去……

朱元璋、馬秀英、朱標帶着一羣家眷,聯袂走出來。

“拜見父皇。”

朱棣一羣兄弟給朱元璋請安後。

朱棣笑着解釋,“二哥他們想從孩兒這裡購置來福銃和火炮,順便想讓孩兒給他們派幾個編練顧問團,他們正在爭論誰先誰後。”

朱元璋看向朱樉等人,笑道:“從大到小吧。”

老二老三他們,馬上要接受大批武勳心腹兵馬。

趁機以編練新軍的名義,直接讓老四派出的顧問團整編了,就能很大程度,切割這些兵馬和武勳之間的聯繫。

這是好事。

朱樉頓時高興道:“父皇英明!”

哼!

朱元璋哼了聲。

看向朱棣,“百官到了嗎?”

“到了,已經在王府外宅等着了。”

“那就走吧,去你的工坊區看看。”

在朱棣陪同下,朱元璋和百官匯合後,前往工坊區。

工坊區坐落在雞籠嶼西南深處,雞籠河谷兩側。

……

“父皇,整個工坊區沿河谷兩側,佔地將近百畝,現在開發使用的大概只有五十畝左右,河谷北邊主要是火藥工坊,冶鐵工坊、鑄炮坊、鑄銃坊主要集中在河谷南岸,火藥坊由於安全性要求很高,而且也十分容易發生危險,所以暫時單獨設置在北岸,咱們先去南岸……”

朱棣邊走邊給衆人,先大體介紹工坊分部情況。

朱元璋等人聽的認真。

大約半個時辰徒步路程後。

叮叮噹噹聲,隱約傳入耳中。

一座巨大工坊,映入衆人眼簾。

朱棣指着工坊介紹:“父皇,前面是水錘坊,就是咱們在福建看過的,福建的水錘坊技術,就是照搬這裡,現在水錘坊有兩個區,一個區主要負責對鐵胚進行各種鍛造,有的直接鍛造成鐵皮,製作高爐,有的用來製作炮管或者銃管……”

高爐內直接練出來的生鐵,太脆,延展性不夠好。

燒紅鍛造的過程中,把生鐵中,過多的碳燃燒、擠壓出來。

經過鍛造的鐵,其實就是鋼。

只不過是,被稱之爲鍛鐵罷了。

匠人們已經掌握了冶煉熟鐵的辦法。

就是把第一次練出來的生鐵,回爐重新融化,在融化過程中,不斷用風箱,往高爐內吹送空氣。

熟鐵好煉製。

只要重新回爐融化,不斷讓生鐵溶液中的碳和氧氣進行反應即可。

但介於生鐵和熟鐵之間的鋼,如何在再次精煉生鐵過程中,把握氧氣含量,控制碳含量。匠人們還在反覆琢磨。

恐怕還得需要一段時間。

畢竟,現在匠人們連碳和氧氣的化學反應也不知曉。

更別提,鋼中碳含量的鑑定了。

這也是技術發展的必然階段。

製作炮管、銃管需要韌性好,延展性,同時還具備一定強度的‘鐵’。

需求催動下,匠人們根據經驗,不斷反覆試驗。

最終,憑藉經驗,找到製作方法。

未來,必然有人會出於好奇,去探究其中的元素,以及在冶煉過程中的化學反應。

慢慢往更細微的方向研究。

這是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歷史上,西方的現代科技,也是由此衍生。

“另一個工作區,主要是製作水泥,水泥以熔漿的形勢,從高爐內流出,隨着冷卻會形成類石頭的塊狀物,需要重新進行粉碎處理……”

在朱棣的講解中。

朱元璋一羣人蔘觀了水錘坊。

在福建他們就見過水錘。

唯一不同之處,就是這裡的水錘坊,規模更大。

一個區內,就有上百個水錘。

無論是鐵,還是水泥塊,都要經過一個個力量大小不同的水錘捶打。

雖然十分嘈雜。

可也十分壯觀!

從水錘坊出來後。

朱棣指着百步外的廠房,“父皇,前面是製作銃管和炮管的工坊。”

聞言,朱元璋不由加快腳步。

朱標等人眼中也流露出迫不及待之色。

朱棣把衆人神情收入眼中,笑笑,加快腳步。

“王爺!”負責工坊的大匠等在門口,見朱棣走來,給朱元璋行禮後,帶着朱元璋等人走了進去。

入門就是一排排小爐子。

朱棣介紹道:“父皇,這是坩堝爐,鍛造後的鐵重新融化,用來直接鑄造炮管,或者定型成鐵棒,等到下一道工序,鑽孔製作銃管……”

朱元璋拿起旁邊擺放的一摞摞鐵棒,掂量了一下,目光投射到前面。

朱棣忙帶着朱元璋來到立式鑽孔,腳踏‘車牀’。

一個壯漢坐在車牀側面,蹬着腳踏板。

一名匠人,緊盯着被固定在立式車牀中間的鐵棒。

尚且微微泛紅的鐵棒,在鑽頭研磨下,不停卷出一圈圈鐵屑。

朱元璋看着,說道:“和你之前提供給朝廷的那種手搖式車牀不同。”

“嗯。”朱棣笑笑,“這是他們洪武十六年才搞出來的,基本原理差不多,就是把手搖式車牀立起來,放大,匠人在製作銃管過程中,有感於,手搖力量太小,製作慢,所以才搞出這種立式腳踏車牀,這種車牀,一架,每天能製作三十根銃管,若非他們改進了車牀,孩兒新編練的四個混成協,恐怕也無法全部裝備來福銃……”

朱元璋仔細盯着兩個匠人相互配合製作銃管的過程。

笑道:“等參觀完工坊,就去看看你的五萬陸軍。”

隨後,朱元璋親自動手,踩着腳踏板,在朱棣的協助下,製作了一根銃管。

朱元璋拿着已經淬火冷卻的銃管,擦着汗,轉身把銃管交給朱標,笑道:“這根銃管父皇送給你了。”

“兒臣謝父皇。”朱標接下後,含笑謝恩。

後面,百官紛紛狐疑對視,暗道:‘陛下此舉,想要表達什麼?’

皇帝的每一個動作,都不能等閒視之。

而此舉,肯定暗含深意。

只是大家一時間猜不透罷了。

朱棣看了眼朱標,笑着點點頭,繼續帶着朱元璋在廠房內參觀。

參觀鑄炮坊後。

要從後門出門時。

“張師傅,我認爲必須建立新的度量標準,並且以十倍累進……”

經過鑄炮坊後門的一個房間時,朱元璋聽到裡面傳來的爭論聲,好奇停下腳步。

狐疑看向朱棣,“咱好像聽到了原吉那小傢伙的聲音了?”

朱棣點頭,“就是原吉和其他幾個孩子,正在和幾個大匠爲了長度如何細分爭論,咱們現在最小的一寸,精度太低,十分不利於作高精度的東西……”

“去看看。”朱元璋來了興趣,好奇推開門。

裡面衆人被推門聲驚動,瞬間息聲。

夏原吉等人看到是朱元璋時,忙行禮:“拜見陛下!”

朱元璋擺了擺手,看了眼擺放在旁側,寫滿了東西,還配有尺子圖案的黑板,笑問:“原吉,和師公說說,你們在爭論什麼。”

夏原吉領命後,轉身,指着黑板,“師公,我們正在對一寸,進行等分,可三等分,十等分,無論是怎麼分,總是無法進行再次等分……”

朱棣含笑聽着。

當然不好分了。

一寸3.33釐米,越往後面分,就越發難分割。

其實,現在只要分割到毫米就滿足需求了。

“我們希望重新確立一套長度標準,我們提出兩種設想,一、以一根髮絲的直徑爲度量長度的最小單位,然後以十倍的關係進行累進,這種辦法的精度是足夠了,可在標尺上刻畫髮絲的距離,現有的條件做不到……”

“二、取十粒大小均勻的黍子,以一粒黍子的直徑爲最小單位,按照十倍的關係,進行累進……”

“黍子滿足兩個條件,他的直徑很小,同時,現有的條件,黍子的直徑,可以在標尺上刻畫出來……”

朱棣聽的眼睛不由一亮。

十倍關係累進。

其實就是十進制。

度量單位採用十進制有個很大的優勢。

那就是每個單位都是加個零,或者減個零的關係。

便於計算。

這對於實際應用中的便捷性十分大。

“我們反覆試驗,一寸始終無法容納整數倍的黍子,現在張師傅他們認爲,如果重新推翻設置全新的長度單位,就意味着,工坊所有的一切標準,都要重新推倒,就連現在軍中使用的火銃、火炮,都因爲新標準,要麼專門保留一套彈丸製作設備,要麼極有可能,在新標準確立後,全部退役,耗資太大,張師傅他們捨不得現在這些家當,也擔心給我師傅增添麻煩……”

朱棣若有所思。

現在設立全新標準,的確意味着,現有的工坊設備,以及製作出來的成品。

都面臨着退役。

火銃、火炮使用的彈丸,或許能想辦法克服。

但工坊設備,肯定要全部大換血。

可現在這套度量單位,的確已經嚴重製約了技術發展。

朱棣看向夏原吉和幾名大匠,“不要擔心錢,我們技術發展,已經被度量精度嚴重製約了,現在不改,將來迫不得已改,投入必然更大,你們先按照黍子直徑,以十倍關係,搞一套全新度量標準出來,搞幾個小型車牀,咱們試一試效果如何。如果反覆討論後,無法確定路線,咱們就把所有的路線都試一遍,找出那條最好的路線!”

原吉幾個孩子激動笑了。

就連幾個固執的大匠也笑了。

……

看的衆人面面相覷。

朱元璋勉勵夏原吉等人幾句,從研討的小房子內出來,好奇問:“原吉他們高興,咱能理解,怎麼那幾個反對原吉等人提議的匠人,也高興笑了?”

朱標、常氏等人紛紛看向朱棣。

朱棣苦笑搖頭,“父皇,你被那幾個大匠的憨厚給騙了,他們巴不得折騰試一試所有路線呢,可又擔心浪費錢,我生氣,故意唱白臉,糊弄原吉等人,等着我發話呢!”

這羣匠人‘狡猾’着呢。

雖然還保留着,對權力的畏懼。

不敢在他面前一哭二鬧三上吊,要人才、要經費。

可卻通過這種辦法來達成目的。

他早看出來了。

原吉他們還年輕,纔沒有發現,這幾個大匠在利用他們唱雙簧。

朱元璋看着朱棣絲毫沒有因此生氣,若有所思。

參觀到現在。

看着那些匠人和老四相處的方式。

他隱約找到,一樣的匠人,在大明不行,來了東番卻屢屢創造出新成果的原因。

老四給了匠人極大尊重。

極大支持!

大明能嗎?

他倒是願意給。

只要有利於大明,有利於朱家天下,他什麼都能做。

可這種對匠人尊重、支持的風氣。

大明現在那種尊貴卑賤,陳腐之氣,能容忍嗎?

風氣不改。

恐怕朝廷就是把老四這套技術全都照搬回去。

也不會有雞籠嶼這般欣欣向榮,更別說發展創造了。

大概率,會像貧瘠土地中的莊稼,病懨懨。

想要改變風氣,絕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何況,他都這個年紀了。

還能再活幾年,都不清楚。

總之,老天爺,絕不會再給他二十年了。

恐怕十年時間,都未必肯給他。

標兒明白,他送那根親手製作銃管的用意嗎?

這根銃管是他身爲帝王,在雞籠嶼親手做的。

代表着,他希望,全面學習老四燕藩治下的一切!

眼下老四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不會再費力不討好,推動大明變革了。

哇!

皇女一聲驚呼,打斷朱元璋思緒。

原來,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到高牆門口。

順着大門向內看。

裡面豎立着八座高聳,冒着滾滾濃煙的巨型鐵爐子。

“這就是高爐吧?”朱元璋詢問同時,眼睛緊盯高爐,腳下步伐不由加快。

朱棣忙跟上。

其他人也迫不及待緊隨在後。

隨着靠近高爐。

熱浪撲面而來。

火紅的鐵水流出來,直接流入一個個模具中。

匠人們兩人一組,光着膀子,用鐵鉗子夾着模具去遠處,一口口生鐵鍋倒扣擺放在旁邊。

朱元璋目測,微微驚訝。

至少有上萬只鐵鍋!

“王爺,你們製作這麼多鐵鍋做什麼,要販運回中原售賣嗎?”胡惟庸突然插口詢問。

所有人齊齊看向朱棣。

這麼多鐵鍋販運回中原。

對中原的衝擊十分大。

更主要,這得讓朱四郎賺走多少錢?

他們就是不清楚此處製作鐵鍋的成本,但也判斷,如此大的高爐鍊鐵,鐵鍋的成本一定極其低廉!

朱棣瞥了眼胡惟庸,卻笑着對朱元璋說:“父皇,這批鐵鍋,孩兒準備發放給將來呂宋治下百姓,收攏民心的同時,以此爲報酬,換取呂宋百姓,爲新朝有償徭役,建設新朝,未來,呂宋要建設官道、孩兒的王宮、農田水利等等……”

這個時代。

中原的鐵鍋。

那就和後世的芯片一樣。

屬於卡脖子技術。

歷史上,朝廷就靠着卡住鐵鍋,就能讓草原人,連煮飯的鍋也沒有。

不光草原。

大明周邊倭國、呂宋這些地方,做飯用的鍋一直都是硬通貨。

一口廉價鐵鍋。

足以穩定民心,讓呂宋百姓,歡天喜地的服徭役,建設呂宋了。

反正,這種鐵鍋,對於東番來說,簡直不要太容易了。

一爐生鐵水,一兩噸,就能煉製數百隻,上千只鐵鍋。

而爲了給朝廷製造點震撼,又增加了幾座高爐。

總共八座高爐。

產能也沒處用。

唯一的難處,就是鐵礦石。

不過,這玩意兒,周圍的占城、南朝十分歡迎他的海船去購買。

那些王族,到處以各種罪名抓青壯,然後扔到礦山內採鐵礦。

搞得天怒人怨同時。

每年從他這裡換取大量絲綢,陶瓷製品,滿足其窮奢極欲。

他也樂的如此。

他在等,占城、南朝民怨沸騰的時候,便可乘機出兵,救民於水火,一舉兩得。

“父皇,我們規劃不合理,導致製作的高爐多了,現在產鐵量太大,沒處用,用來製作鐵鍋,爲將來統治呂宋做準備,很合算……”

朱棣故意在衆人面前凡爾賽。

就差暗戳戳說:想要這些高爐嗎?只要你們出得起價,我可以打包售賣!

在場都是些老狐狸,豈能聽不出朱棣的暗示。

不過,這種凡爾賽的嘴臉太討厭了。

百官暗暗咬牙。

很多人冷哼暗道:“等你朱四郎攻打呂宋戰敗,有求於朝廷時,朝廷再和你談判吧!”

所有人都已經意識到,朱棣想和朝廷談判。

但他們不想這個時候談。

呂宋集結了十八九萬兵力。

朱四郎若是打敗呢?

到時候,再談判,朝廷就能佔據上風了!

朱元璋參觀煉製水泥的高爐時,見到了王靳宓。

從冶鐵坊出來後。

朱元璋詢問:“你的學生,怎麼全都安排做這些奇巧研究了?”

參觀下來,老四的學生幾乎都是如此。

一會兒,老四要待他們去參觀春曉和民豐的大藥房。

貌似,老四的學生,全都做了些雜術之事。

朱標看向朱棣。

這個問題,他早發現了,也充滿好奇。

只是不方便問罷了。

260.第260章 父親與皇帝的對話!咱最優秀的409.第407章 朱棣失蹤了!428.第426章 我藍玉服你朱老四!第46章 妙趣橫生,大姑娘們都被吸引!384.第382章 朱雄英攤牌!(謝來而不往非理197.第197章 馬秀英擔心,父子關係再起波瀾441.第438章 東番是不是比福建更加震撼!449.第446章 腸子悔青了!305.第303章 朱棣坑了百官,春闈考!117.第117章 藍玉的細微轉變,朱元璋爽朗大244.第244章 遼陽驚魂夜,乃兒不花舉刀向朱135.第135章 棋逢對手,元庭官員!第12章 徐妙雲十面埋伏,大潰敗被俘第1章 我要奪嫡!344.第342章 朱四郎有,太子爺必須有!307.第305章 震驚衆人!金陵城沸騰!第58章 靠水吃水,阿姐你好幸福哦!394.第392章 父子兄弟攜手,日月山河永在!270.第270章 積攢班底!158.第158章 馬秀英種下一顆‘種子’!399.第397章 大捷!大捷!捷報!捷報!第45章 課,全村兒情妹妹都來了!479.第476章 倭國響起燕藩軍靴的震動聲!第502章 消息飛赴金陵!第527章 朱棣的籌碼196.第196章 夫妻兩不同的選擇(感謝肥會飛101.第101章 朱四郎,別太囂張了!163.第163章 朱棣將國公氣吐血的傑作358.第356章 藍玉 沐英迫不及待觀摩新軍!這385.第383章 燕王之威!‘炮擊’金陵!100.第100章 馬秀英:朱重八,小心栽跟頭!282.第281章 朱棣分化瓦解,朱元璋爽朗大笑第556章 朱標選定的決戰戰場!407.第405章 朱允炆出訪‘燕國’的小心思!157.第157章 馬秀英授課奇詭舉動,朱元璋翹314.第312章 猜不透太子情緒,翁婿夜談:別307.第305章 震驚衆人!金陵城沸騰!第552章 朱標終於動手了!第514章 立足戰爭,爭鋒相對!第21章 蠻橫的庶民朱棣345.第343章 培養日奸,匍匐跪拜!97.第97章 大明,四十七戶!458.第455章 一定要把燕王請回去!260.第260章 父親與皇帝的對話!咱最優秀的223.第223章 朱棣入北平,東風起,各方摩拳第86章 算計親弟弟!兄弟情,家人220.第220章 開城門,迎燕王!第528章 第一次談判破裂!272.第272章 馮勝死!朱允炆生!284.第283章 朱棣的學生,轟動大明朝堂!172.第172章 掉腦袋的風險又少了一點!284.第283章 朱棣的學生,轟動大明朝堂!137.第137章 從軍!土橋村被任命爲出關前鋒140.第140章 命運齒輪鉅變之夜!409.第407章 朱棣失蹤了!142.第142章 風風光光見同僚246.第246章 徐達疾馳,馮勝被迫用兵,朱棣277.第277章 重任!朱四郎督查百官!第13章 腳在水中戲,人在榻上滾374.第372章 倒燕聯盟,朱棣參謀軍事!第88章 快去請姚先生!478.第475章 從此世間再無倭國!第553章 朱棣:燕華與大明斷交!第484章 爭氣機!給燕王爭氣!第58章 靠水吃水,阿姐你好幸福哦!264.第264章 等朱四郎的態度!134.第134章 御賜劍式肩標!山海關!第82章 姚廣孝星夜兼程見朱棣第68章 朱元璋:咱要看老四如何應對!第541章 爆炸!朱棣的戰爭宣揚!第78章 朱元璋:老四不會!不會就好!(求首第525章 朱棣在佈局!344.第342章 朱四郎有,太子爺必須有!第499章 朱元璋霸氣!下戰書!第59章 朱棣爲縣尊大人,提供了‘創意’!146.第146章 最靚的仔!回家嘍!223.第223章 朱棣入北平,東風起,各方摩拳448.第445章 這一仗不好打!341.第339章 敗!敗!敗!深遠影響!263.第263章 朱元璋又犯老毛病,推崇朱四郎第519章 掃朱標的臉!第540章 重回故地,不得入城!194.第194章 咱不怕沒面子!234.第234章 誘殺朱四郎和大遼河衛!282.第281章 朱棣分化瓦解,朱元璋爽朗大笑376.第374章 朱棣教子,徹底清洗!第50章 勞動布!衙役橫衝直撞入村!109.第109章 赴東宮,奇遇 妙趣461.第458章 朱標,不希望朱棣回去398.第396章 塑軍魂,凝兵魄,強無敵!359.第357章 觀摩團開始沉默,壓抑!329.第327章 蔣進忠:他一定會後悔!建安的第540章 重回故地,不得入城!179.第179章 百官腸子悔青,心驚膽戰!401.第399章 朱棣 朱標兄弟間的分水嶺,閃擊371.第369章 胡惟庸需要朱允炆!楊東旭的抉244.第244章 遼陽驚魂夜,乃兒不花舉刀向朱188.第188章 配享宗廟!咦!真香!396.第394章 大明人心不齊,陸軍第一鎮現身221.第221章 朱高熾嗞了朝臣一臉童子尿
260.第260章 父親與皇帝的對話!咱最優秀的409.第407章 朱棣失蹤了!428.第426章 我藍玉服你朱老四!第46章 妙趣橫生,大姑娘們都被吸引!384.第382章 朱雄英攤牌!(謝來而不往非理197.第197章 馬秀英擔心,父子關係再起波瀾441.第438章 東番是不是比福建更加震撼!449.第446章 腸子悔青了!305.第303章 朱棣坑了百官,春闈考!117.第117章 藍玉的細微轉變,朱元璋爽朗大244.第244章 遼陽驚魂夜,乃兒不花舉刀向朱135.第135章 棋逢對手,元庭官員!第12章 徐妙雲十面埋伏,大潰敗被俘第1章 我要奪嫡!344.第342章 朱四郎有,太子爺必須有!307.第305章 震驚衆人!金陵城沸騰!第58章 靠水吃水,阿姐你好幸福哦!394.第392章 父子兄弟攜手,日月山河永在!270.第270章 積攢班底!158.第158章 馬秀英種下一顆‘種子’!399.第397章 大捷!大捷!捷報!捷報!第45章 課,全村兒情妹妹都來了!479.第476章 倭國響起燕藩軍靴的震動聲!第502章 消息飛赴金陵!第527章 朱棣的籌碼196.第196章 夫妻兩不同的選擇(感謝肥會飛101.第101章 朱四郎,別太囂張了!163.第163章 朱棣將國公氣吐血的傑作358.第356章 藍玉 沐英迫不及待觀摩新軍!這385.第383章 燕王之威!‘炮擊’金陵!100.第100章 馬秀英:朱重八,小心栽跟頭!282.第281章 朱棣分化瓦解,朱元璋爽朗大笑第556章 朱標選定的決戰戰場!407.第405章 朱允炆出訪‘燕國’的小心思!157.第157章 馬秀英授課奇詭舉動,朱元璋翹314.第312章 猜不透太子情緒,翁婿夜談:別307.第305章 震驚衆人!金陵城沸騰!第552章 朱標終於動手了!第514章 立足戰爭,爭鋒相對!第21章 蠻橫的庶民朱棣345.第343章 培養日奸,匍匐跪拜!97.第97章 大明,四十七戶!458.第455章 一定要把燕王請回去!260.第260章 父親與皇帝的對話!咱最優秀的223.第223章 朱棣入北平,東風起,各方摩拳第86章 算計親弟弟!兄弟情,家人220.第220章 開城門,迎燕王!第528章 第一次談判破裂!272.第272章 馮勝死!朱允炆生!284.第283章 朱棣的學生,轟動大明朝堂!172.第172章 掉腦袋的風險又少了一點!284.第283章 朱棣的學生,轟動大明朝堂!137.第137章 從軍!土橋村被任命爲出關前鋒140.第140章 命運齒輪鉅變之夜!409.第407章 朱棣失蹤了!142.第142章 風風光光見同僚246.第246章 徐達疾馳,馮勝被迫用兵,朱棣277.第277章 重任!朱四郎督查百官!第13章 腳在水中戲,人在榻上滾374.第372章 倒燕聯盟,朱棣參謀軍事!第88章 快去請姚先生!478.第475章 從此世間再無倭國!第553章 朱棣:燕華與大明斷交!第484章 爭氣機!給燕王爭氣!第58章 靠水吃水,阿姐你好幸福哦!264.第264章 等朱四郎的態度!134.第134章 御賜劍式肩標!山海關!第82章 姚廣孝星夜兼程見朱棣第68章 朱元璋:咱要看老四如何應對!第541章 爆炸!朱棣的戰爭宣揚!第78章 朱元璋:老四不會!不會就好!(求首第525章 朱棣在佈局!344.第342章 朱四郎有,太子爺必須有!第499章 朱元璋霸氣!下戰書!第59章 朱棣爲縣尊大人,提供了‘創意’!146.第146章 最靚的仔!回家嘍!223.第223章 朱棣入北平,東風起,各方摩拳448.第445章 這一仗不好打!341.第339章 敗!敗!敗!深遠影響!263.第263章 朱元璋又犯老毛病,推崇朱四郎第519章 掃朱標的臉!第540章 重回故地,不得入城!194.第194章 咱不怕沒面子!234.第234章 誘殺朱四郎和大遼河衛!282.第281章 朱棣分化瓦解,朱元璋爽朗大笑376.第374章 朱棣教子,徹底清洗!第50章 勞動布!衙役橫衝直撞入村!109.第109章 赴東宮,奇遇 妙趣461.第458章 朱標,不希望朱棣回去398.第396章 塑軍魂,凝兵魄,強無敵!359.第357章 觀摩團開始沉默,壓抑!329.第327章 蔣進忠:他一定會後悔!建安的第540章 重回故地,不得入城!179.第179章 百官腸子悔青,心驚膽戰!401.第399章 朱棣 朱標兄弟間的分水嶺,閃擊371.第369章 胡惟庸需要朱允炆!楊東旭的抉244.第244章 遼陽驚魂夜,乃兒不花舉刀向朱188.第188章 配享宗廟!咦!真香!396.第394章 大明人心不齊,陸軍第一鎮現身221.第221章 朱高熾嗞了朝臣一臉童子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