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

許攸一把推開案几上的文卷,把壓在文卷下的地圖抽了出來,十幾卷竹簡“劈哩啪啦”地掉到地上,散落在案几四周。袁紹皺皺眉,對許攸這種有失斯文又沒有分寸的行爲非常不滿。

自從田豐因罪被押回洛陽後,許攸代替田豐成爲朝中的左中郎將兼領大將軍府長史,幫助袁紹處理軍政事務。許攸的權力大了,昔日的對手又被趕出洛陽,這讓他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最近一段時間,大帳內外,到處都能聽到他盛氣凌人的聲音,頤指氣使的背影。積壓已久的鬱悶在得到突然的釋放後,性情孤傲的許攸不禁有點忘乎所以了。

“大人請看……”許攸把地圖移到袁紹面前,手指地圖上的範城,“北疆軍的右路大軍攻克範城後,距離定陶還剩下五百多裡。在這五百多裡的範圍內,夏侯淵還有兩道防線可守。”

“一是距離範城兩百里左右的瓠子河防線。在瓠子河北岸有鄄城和廩丘兩座城池。夏侯淵在連失東阿和範城後,兵力受損,已經無力防守這兩座城池了。而濮陽城的丟失,高幹支援鄄城的失敗,又直接導致夏侯淵失去了最後一線希望。他現在除了撤軍瓠子河外,已經沒有任何辦法。”

“夏侯淵撤過瓠子河後,將到達濮水河防線。濮水河北岸有句陽和成陽兩座城池。北疆軍如果推進到濮水河一線,距離定陶還剩下一百二十里。也就是說,北疆軍只要攻佔了句陽和成陽,渡過了濮水河,也就兵臨定陶城下了。”

許攸看看沉默不語的袁紹,苦笑道:“不出意外的話,七到八天後,北疆軍的右路大軍將殺到定陶城。”

袁紹冷哼了一聲,把目光投向了地圖上的東平國,“北疆軍的右路大軍進展如何?”

“曹仁在求援信中說,目前蔡陽還在東平國的郡治無鹽城堅守,情況非常危急。”許攸把手指向了地圖上的鉅野澤,“北疆軍拿下東平國後,昌邑城以北四百里的廣袤平原上,除了鉅野澤附近的鉅野城對北疆軍還有點威脅外,已經無險可守。北疆軍只要拿下無鹽,壽張和東平陸三城,則可一泄而下,直殺昌邑城。至於戰場側翼的任城國,雖然對北疆軍有一定的威脅,但任城國沒什麼防守兵力,北疆軍只要在拿下昌邑城後,派出數千步騎即可奪取任城。”

許攸細長的手指連點地圖上的昌邑城,“以我的估計,北疆軍不會在無鹽城浪費時間,他們的鐵騎可能利用地形優勢,先行南下包圍昌邑,切斷昌邑和定陶之間的聯繫,以便幫助左路大軍連續突破,直殺定陶,力爭搶在曹操、劉備的大軍回援兗州之前,奪取這兩座城池,確保大軍可以在兗州立足。”

“該死的叛逆……”袁紹怒不可遏,一拳砸到了地圖上,“我現在就是有心支援定陶和昌邑也來不及了。”

“濮陽丟失,白馬告急,高幹這路援軍已經徹底喪失了支援的可能。”許攸手指地圖上的陳留城,“陳留方向還有辛毗的五千人馬,但陳留城距離昌邑有六百多裡,就算你現在下命令,辛毗日夜行軍也來不及了。如果支援定陶,倒還有幾分希望。不過……”許攸稍加沉吟,緩緩說道,“如果夏侯淵能平安撤回定陶,定陶方向就有曹仁、夏侯淵兩人的近萬兵馬,他們完全可以守住定陶,我們似乎沒有必要支援,去了也不過徒增傷亡而已。”

袁紹若有所悟,“你是說,支援昌邑?”

“對。”許攸點頭道,“支援昌邑。高幹支援失敗,不能成爲大人放棄支援的理由,大人應該繼續派兵支援。在河南戰局如此緊張的時候,大人爲了大局,毅然派兵支援,不但可以得到天下人心,更能得到曹操、劉備、劉表等人的信任。”

袁紹臉顯猶豫之色。剛纔許攸說支援昌邑已經來不及了,現在他又說要支援昌邑,什麼意思?

“昌邑很難守住。”許攸解釋道,“昌邑丟了,或者被北疆軍包圍了,辛毗都是無功而返。這樣我們既出兵支援曹操顧全了大義,又保證自己實力沒有受到任何損失,一舉兩得。”

“中牟城的馬延現在在管城,中牟、陳留一線只剩下辛毗的五千人了。”袁紹搖搖頭,“如果顏良從中牟、陳留一線強行突破,和攻擊兗州的北疆軍主力會師於定陶、昌邑,那不但兗州全境丟失,就連河南都要被北疆軍一分爲二了。”袁紹一口否決,“陳留的兵力不能支援昌邑。”

許攸愣了一下,上上下下仔仔細細地看看袁紹,眼裡掠過一絲嘲諷。

“本初兄,難道你沒有發現這次中原大戰,是重振社稷的一次絕佳機會嗎?”許攸臉帶矜色,語調頗爲狂傲地說道,“你是本朝參隸尚書事主掌國事的大將軍,難道你連這麼顯而易見的東西都沒看出來?”

袁紹怒氣上涌,臉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了幾下。這個許子遠,給他三分臉,他就囂張至極,對你指手劃腳,什麼東西?袁紹真的很懷疑,坐在自己對面的這個人就是二十多年前和自己肝膽相照的奔走之友。當年爲營救黨人結下的幾個生死之交,陸陸續續死得只剩下張邈和許攸了。張邈背叛了自己投奔了河北,而許攸因爲得不到自己推心置腹的信任,和自己也越來越疏遠。許攸這幾年一直怨恨自己,但他卻從來沒有設身處地地好好想想,自己爲什麼不願重用他。許攸這個脾氣過去還很收斂,自己也能忍受。但隨着年紀的增長,心中怨憤的淤積,他這個脾氣越來越惡劣,也越來越令人厭惡。

“哼……”袁紹強忍怒氣,重重地哼了一聲,“我老了,眼晴不行了,腦子也不行了,看不到你那麼遠,也想不到你那麼透徹。請子遠教教我?”

袁紹心裡的怨憤許攸何嘗不知,但他被這種口頭報復的快感所刺激,臉上的譏嘲之色更加濃厚,話說得也更加難聽了。“本初兄,人不服老不行。這幾年天下越來越混亂,形勢紛繁複雜,撲朔迷離,你總是感到力不從心,屢屢受制於人,你知道爲什麼嗎?”

許攸指指他的胸膛。“因爲你的心變了,所以……”許攸又指指他的腦袋,“你的才智被矇蔽了,常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舉動。比如在霸業未成的時候奢談什麼王業以致於人心惶惶,霸業不進反退。比如你違反人倫大禮,廢長立幼,以致於早早埋下兄弟鬩牆,霸業敗亡的禍患。”

袁紹的手顫抖起來。他極力剋制着自己的憤怒,兩眼狠狠地瞪着洋洋得意侃侃而談的許攸,恨不得一拳打扁他的臉。

“這些事如果放到二十年前,你能做出今天這些匪夷所思的舉動嗎?不會,因爲那時你年輕,你才華橫溢,你能清楚地看到事情的本原。但今天你老了,你被種種假象所欺騙,你不但老眼昏花,連腦子都開始糊塗了。”

袁紹怒極而笑,“子遠的話,如醍醐灌頂,謝謝,謝謝……”

許攸哈哈大笑,不再在這個話題上刺激袁紹,轉而說到正事。

中原大戰,關係到的不僅僅是曹操的安身立命之所,大人和劉表、劉備等人的生存危機,更關係到大漢社稷的存亡。所以大人一定要在這個關鍵時刻,高舉中興大旗,重新承擔起拯救社稷之責,而不要把目光僅僅侷限在自己的所謂什麼霸業上面。大人的霸業和大漢社稷的安危比起來,孰輕孰重?大漢的社稷穩定了,大人得到的何止是霸業?何止是青史留名?

十年前,當大人離開洛陽遠赴冀州,振臂高呼討伐董卓之時,天下人莫不響應。但僅僅一年後,討董大軍便四分五裂,任由董卓禍亂社稷,把一個四百年的基業推向了敗亡的深淵。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站在河南大地上,當我們再次傳檄天下聯軍討伐李弘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從十年前的失敗中吸取一點教訓?

十年前,討董大軍爲何失敗?是董卓強大嗎?是李弘虎踞北疆威脅到我們的生存嗎?不是,是因爲我們自己,是因爲我們心中各種各樣的私慾,是因爲我們沒有共同的信念,是因爲我們象一盤散沙。當黃巾颶風從泰山呼嘯而來的時候,我們隨即煙消雲散,把拯救社稷的最好機會拱手葬送。

大漢十年的浩劫,禍根源自奸閹,源自外戚,源自西疆北疆武人,源自黃巾蟻賊,但也源自我們這些一直力圖拯救社稷而又一直未能如願以償的士人。

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等到了拯救社稷的第二個最好機會。

看今日天下,奸閹之禍已除,外戚之禍已除,西疆武人已成爲灰燼,黃中蟻賊已日漸凋落。唯獨阻礙我們拯救社稷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北疆的武人,北疆的豹子李弘。

河北只有三州,李弘只有二十萬大軍,而我們呢?我們有天子,有朝廷,有黃河以北的九州大地,有數十萬軍隊,我們爲何不能擊敗李弘,重振大漢?原因很簡單,因爲皇權衰落,朝廷形同虛設,州郡割據一方,一個龐大的有力的拳頭變成了張開的五指,力量驟降。一個指頭伸出去,豹子一口就能吃了,但一個拳頭打出去,豹子不但吃不下,還要被打掉門牙落荒而逃。

如何重振皇權?如何讓朝廷威臨州郡?如何把州郡的力量聚集到一起?過去大人做不到,但今天可以。當李弘統率十幾萬叛軍氣勢洶洶地殺進中原的時候,各地州郡面臨一個共同的敵人。沒有人可以憑自己的力量獨自擊敗他,大家只有把力量聚集到一起,才能挽救自己的生命,才能挽救傾覆在即的社稷。

在各地州郡勢力中,大人的實力最大,大人是對抗李弘的中堅力量。劉表、曹操、劉備等人要想生存下去,此刻只能緊緊依靠大人的力量,緊緊依靠關、洛的強大優勢,齊心協力,共抗叛逆。當大人指揮大軍擊敗李弘後,劉表、曹操、劉備還有足夠的威望和實力與大人相抗衡嗎?

要想達到上述目標,重建皇權的意義舉足輕重。

十年前。討董大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皇權一直被董卓控制着。李弘當年之所以幫助董卓對抗我們,也是因爲皇權被董卓所挾。

十年後的今天,李弘吸取了過去的教訓,在弒殺皇帝后,又重建了一個幼帝。懷裡抱着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攏絡人心,征伐天下,行篡逆之事實,但看今日的河北,李弘這種做法顯然是成功的。

同樣,大人要想擊敗李弘,要想一統黃河以南的九州郡縣,要想在擊敗李弘後讓劉表、曹操、劉備這些人對你俯首聽命,也只有扶持皇權。而不能再像過去一樣搞什麼“承製”了,那種辦法只能讓聯盟分裂得更快。

過去曹操重建皇統後,不但沒能發揮皇權的力量,反而讓皇權更加沒落,是因爲他的實力不夠,是因爲大人你的實力遠遠超過了三家聯盟。

現在大人逼着曹操把天子送到了許昌,大人實際上控制了天子。那麼大人應該立即趁着叛軍南下中原的機會,迅速重建天子和朝廷的威儀,奉天子以號令天下,誅殺叛逆,鎮制郡縣,重振大漢。

如果大人繼續壓制和打擊皇權,繼續讓“袁氏代漢”和“五德始終說”的言論流傳州郡,不但無法得到人心和穩定社稷的機會,無法得到各郡縣大吏的信任和追隨,恐怕最後連關、洛這塊霸業都將灰飛煙滅。

許攸洋洋灑灑,說了很長時間。

袁紹聽得很認真,心中的怒氣早已隨着許攸的述說煙消雲散了。當許攸展露其超絕才華的時候,非常有魅力,言辭也非常富有感染力,而這正是當年袁紹對他極爲欣賞願意和他結爲至交的原因之一。許攸說完之後,也不問袁紹對自己的建議有何看法,站起來深施一禮,揚長而去。

袁紹在大帳內想了很久。

許攸說得很有道理,也有李弘的例子做參考,但此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自討董失敗後已經過去了十年,在十年的戰亂中,大漢十三州的土地上曾經出現了很多割據一方的州郡大吏,但如今只剩下了寥寥數人。除了河北的李弘是敵人外,荊州的劉表,兗州的曹操,徐州的劉備,江淮的袁術,江東的孫策、周瑜,益州的劉璋,涼州的韓遂,青州的臧霸,有誰能遵從天子的號令?有誰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和軍隊,轉而爲天子和朝廷效力?

李弘是河北三州之主,天子的臣僚就是他的手下,他當然能成功了。

但自己呢?劉表、曹操、劉備、劉璋、韓遂這些人,哪一個願意當自己的手下?扶持皇權,不過是一句空話,實力不夠,天子還不如一個討飯的乞丐。

現在李弘打到中原了,李弘的戰刀架到了衆人的脖子上,大家爲了性命,爭先恐後地跑來了。說白了這不是尊奉天子,而是互相利用。等到把李弘打敗了,這些人馬上就會變臉,一個個六親不認了。

意圖靠李弘發動的這場中原大戰來消耗各地州郡大吏的實力,似乎有點一廂情願了。到了戰場上,有多少將士會抱着粉身碎骨的念頭浴血奮戰?想想前年的冀州大戰,袁紹心裡冰涼的。這事一旦弄巧成拙,稍有不慎,死的就是自己。

不過,許攸的建議太有誘惑力了。

如果能趁着這次中原大戰的機會,聯手各地州郡大軍擊敗李弘,和李弘隔河對峙,最起碼在未來數年來可保黃河南部州郡的穩定。另外,雖然這次大戰未必能大量削弱各地州郡大吏的實力,但一定可以消滅曹操。此次戰場主要是兗州,曹操不出力,誰出力?劉表和劉備都是宗室大臣,在自己極力尊奉天子重建皇權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得到兩人的信任和支持。曹操勢單力孤,在自己和劉表、劉備三人的威逼下,要麼到朝廷做個閒職,要麼殺了了事,絕不能再讓他獨霸一方。

解決了曹操後,自己佔據中原,實力突飛猛進,後面的事就好辦了。孫策、周瑜、劉璋這些小輩因爲實力不濟,不足爲慮,只要策略得當,可以把他們一一妥善安置。劉表、劉備爲了中興社稷,會和自己團結一致,聯手共抗李弘。隨着時間的延續,自己的權勢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悍,劉表和劉備迫於壓力,不得不入朝爲卿。自己穩定黃河南部州郡後,將來的事就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

袁紹的情緒越來越興奮,在大帳內來回踱步,仔細思考細節。

尊奉天子重建皇權,這事簡單,自己說了算,但由此引起的其它所有事都建立在擊敗李弘的基礎上。如果不能擊敗李弘,兵敗中原,敗亡的不僅僅是曹操、劉備,還包括自己和劉表,所有人都將陸續成爲李弘的刀下亡魂。什麼王霸之業,中興社稷都是水中撈月一場空。

有沒有把握擊敗李弘?

河北目前的總兵力大約在二十四萬人,有晉陽六萬南北兩軍和分佈各地的十八座軍大營。

塞外的六座軍大營因爲這兩年大漠胡騎頻繁叛亂,最多隻能南下兩萬人,加上美稷的匈奴單于庭鐵騎,中原戰場上最多不過三萬塞外鐵騎。河東的五座軍大營因爲要威懾關中和關西,保護晉陽,不會參加中原大戰。這樣算下來,能參加中原大戰的北疆軍只有冀州的七座軍大營,晉陽南北兩軍和塞外部分鐵騎共十六萬人。這是李弘能徵調的極限兵力了。

自己能徵調到中原戰場上的兵力大約在七萬人左右,如果加上洛陽和河內的軍隊,總兵力大約在十萬人。劉表如果接受自己的建議,他將率領五萬大軍北上中原。曹操回到兗州後,加上夏侯淵和曹仁的兵力,有六萬軍隊。劉備要留幾萬人戍守徐州,估計有三萬人蔘戰。大戰時間如果延續很長,自己還可以以天子的名義徵調江東的孫策、周瑜率兩萬大軍北上支援。這樣算起來,各地州郡聯軍的兵力至少有二十四萬人。

兵力上,州郡聯軍佔據很大優勢。看樣子,只要曹操、劉備能及時趕回定陶和昌邑一線,集結十萬大軍和李弘對抗,戰線就能穩定下來。

戰線穩下來後,就是相持期。

利用這段時間,各地州郡可以從容徵調民夫、糧草和軍械迅速趕到中原。雖然糧草軍械主要由荊州、豫州和洛陽等地支撐,但以這三個地方的富裕,讓二十多萬大軍打個半年應該不成問題。如果財賦太緊張,就以天子名義下旨臨時增收賦稅,無論如何也要撐下去。

大戰持續的時間越長,北疆軍就越困難,河北財賦就越緊張。河北的財賦出自冀州,數量有限。而自己這邊的財賦就要充足很多,主要出自荊州、豫州、洛陽和河南尹,還有徐州南部的數個郡縣,另外,江東四郡也有可能給予一定的支援。

等到北疆軍支持不下去了,決戰時間也就來臨了。這場決戰的勝負,將直接決定大漢王朝的命運。

這一仗,只能贏,不能輸。

袁紹連夜把許攸、逢紀、辛評和袁忠請到了大帳,詳細述說自己制定的迎戰之策。

中原大戰的規模、時間以及重要性遠遠大於前年的冀州大戰,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戰,所以重建皇權的威儀至關重要。如果沒有統一的指揮,沒有鮮明的大義,沒有對大漢的忠誠,沒有對兄弟的信任,失敗的命運將不可避免。

這是各地州郡第三次聯軍抗敵了。第一次討伐董卓,有大義,有忠誠,但沒有統一的指揮,彼此間更缺乏信任,失敗了。第二次討伐李弘,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結果還是失敗了。第三次如果再不吸取教訓,還是重犯同樣的錯誤,大家都完蛋,都到地底下去一爭長短吧。

袁紹決定親自趕到許昌面見天子和朝中大臣,主動承擔起挽救社稷於即倒的重責。

“以八百里快騎急告劉表、曹操、劉備,請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趕到許昌議事。”袁紹神情凝重地說道,“此次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都要在尊奉天子的前提下,依靠朝廷的力量,擊敗李弘,拯救社稷。”

值此生死存亡的關頭,沒有人再說什麼,都聽袁紹的決定。

“大人,袁術的事如何解決?”許攸突然問道。

袁紹正在滔滔不絕地慷慨陳詞,聽到許攸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頓時哽住了,一張臉憋得通紅。

“大人是不是想上奏天子,招撫袁術,以此取得對九江郡的控制,不費吹灰之力得到袁術的數萬兵力?”許攸手捻短鬚,皮笑肉不笑,眼裡露出些許嘲諷。

大概給許攸猜中了心思,袁紹面色一沉,冷冷地哼了一聲,顯得極爲不高興。

許攸不以爲意,連連搖頭,“大人此奏如果遞到朝廷,這一趟許昌之行算是白跑了。”

“曹操、劉備和袁術前前後後打了一年多時間,孫策和周瑜也花了很大力氣,如果不是李弘突然殺進中原,袁術現在大概已經被丟到淮水餵魚了。這個時候你出面撿便宜,請問曹操、劉備會信任你嗎?孫策、周瑜會遵從朝廷的聖旨嗎?”

袁紹沒有說話,眼裡的怒色更甚。

許攸輕輕嘆了一口氣,低聲說道:“大人如果爲了貪這麼點小便宜而失去了擊敗李弘重振社稷的機會,是不是太划不來了?大人到底是爲了照顧兄弟之情還是爲了開創天下大業?”

袁紹臉色極度難看。許攸這幾句話不輕不重,很是傷了袁紹的自尊和麪子。

許攸還要諷刺袁紹兩句,辛評及時出言阻止了,“大人,你已經和袁術斷絕了關係,千萬不要自食其言,失信於天下。此次曹操等人攻打江淮,袁術很多手下都投降了。以我看,大人就做個順水人情,下旨九江,除袁術外,其它官吏一律赦免。大人先把袁術的事處理乾淨了,免得將來和曹操等人發生衝突。”

“目前袁術還在,他也還有一幫人,九江郡一時丟不掉。”逢紀也說道,“袁術那個人是烏龜命,死不掉的。等中原大戰結束了,我們再想辦法解決此事。”

袁紹的情緒受到了打擊,坐在案几後面半天沒說話。

“大人,你去許昌,誰統領大軍?河南的戰怎麼打?”辛評看到袁紹悶悶不樂,故意說了一句笑話,“你不會讓子遠兄一個留下來,舌戰北疆衆將吧?”

幾個人笑了起來,袁紹勉強齜了一下嘴,指着辛評說道:“你留下統領大軍。至於河南的戰怎麼打,我剛纔已經說了,還是老辦法。北疆軍來攻,你就退,不要和他們決戰。我已經急書袁微,叫他暫時不要增援關西,全力支援河內的高柔攻打平皋城。只要拿下了平皋城,北疆軍就無法在河南立足。”

“支援昌邑城的事,大人是否接受了我的建議?”許攸對袁紹的不滿視而不見,看到袁紹開口說話了,馬上追問道。

袁紹氣不打一處來,揮手說道:“既然你這麼關心此事,你親自去辦吧。”

許攸愣了一下,疑惑地問道:“大人的意思,是讓我趕到陳留,領兵支援昌邑城?”

“不行嗎?”袁紹反問道。

許攸瞪了袁紹一眼,冷哼一聲,站起來轉身就走,“此事緊急,我連夜動身。”他也不行禮了,飛步出帳而去。

袁忠詫異地看看袁紹,小聲勸道:“本初兄,此地距離陳留三百多裡,等子遠兄趕到時,辛毗大人帶着軍隊早走了。”

“我不願看到他。”袁紹咬牙切齒地說道,“看到那張臉我就來氣,我恨不得砍了他。”

袁忠、辛評和逢紀面面相覷,知道許攸把袁紹得罪狠了,不好再勸。

“大人,高幹大人要求增援,他要奪回濮陽城。”辛評想了一下,皺眉問道,“大人,你看是不是讓蔣奇大人率軍支援一下?高覽既然拿下了濮陽,自然不會輕易放手,兩軍兵力接近,高幹大人肯定拿不下濮陽。一旦他兵力折損過大,反遭北疆軍的突襲,再把白馬丟了,麻煩就大了。”

袁紹低頭沉思。

“大人,以我們的實力,即使拿下了平皋城,也無法圍殲這股北疆軍。”辛評勸道:“敖倉那裡有張郃、張繡、王當的兩萬多人馬,他們隨時可以回援平皋。只要他們守住了黃河上的幾處渡口,北疆軍就可以從容撤退。既然北疆軍遲早要撤,我們又何苦把兵力全部放在這裡和他們對峙?”

“如果要和北疆軍在定陶、昌邑一線決戰,白馬和濮陽就不能丟,否則將來我們還要騰出一部分兵力防守戰場側翼。”逢紀的手在地圖上劃了幾下,“還是趁着北疆軍在濮陽立足未穩的時候,把它奪回來爲好。”

“好吧。”袁紹點頭道,“書告高幹,先把白馬守好,然後再去打濮陽,不要上當中計,把白馬也丟了。丟了白馬,叫他不要回來見我了,自己跳黃河裡算了,免得丟人現眼。”

清晨,袁紹和逢紀、袁忠等人匆忙出營,急赴許昌。

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二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
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二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