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

曹操明白荀彧心中所急。自己如今處境艱難,如果袁紹的援軍趕到,擊敗了黃巾軍,自己這個兗州牧也就做到頭了。

現在袁紹對自己非常不滿,甚至可能心懷怨恨之意,起因就是因爲自己失信於袁紹,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殺了張邈。

當初曹操聽從了荀彧的建議,要南下兗州圖謀王霸之業,力圖重振社稷。但當時他已經答應了袁紹,要和袁紹一起殺進洛陽,如果突然反悔,必定會引起袁紹的誤會。所以曹操就說了一個讓袁紹非常高興的理由,那就是幫助袁紹殺了張邈。張邈如果在兗州各郡大吏的支持下,趁機自領兗州牧,佔據兗州,勢力必定會迅速膨脹,這對袁紹的威脅非常大。

袁紹信以爲真,果然一口答應了。他和曹操相約,殺了張邈後,立即以“承製”之命,讓自己的堂兄袁微代領兗州牧。

曹操回到兗州東郡的濮陽後,正準備趕到陳留和張邈相見,兗州府的治中毛玠和功曹陳宮到了。兩人本來要到河內請曹操回援兗州的,看到曹操回來了,非常高興。毛玠和陳宮都是曹操的好友,這次聯袂北上,真正的目的是想請曹操趁着這個難得的機會佔據兗州,圖謀霸業。

但曹操此時又猶豫了。因爲當前的形勢對曹操來說,惡劣之極。河北之地遲早要給李弘佔據,關東和荊、豫之地馬上就是袁紹的天下,兗州處在中原中心。黃巾之禍一年比一年厲害,想通過佔據兗州來圖謀霸業,成功的可能小之又小。另外,自己一旦佔據了兗州,就要和李弘、袁紹翻臉,在這兩股強大勢力的夾擊之下,自己要想生存發展,似乎有點癡人說夢。曹操認爲,自己的目的是要儘早平息戰火,穩定社稷,中興大漢,而不是讓大漢走向覆滅。所以從當前的形勢來看,和袁紹緊緊地站在一起最爲可靠,最能節省中興社稷的時間。

毛玠和陳宮不同意曹操的看法。袁紹拒不承認當今天子,和我們拯救社稷之策有天壤之別。將來無論是讓李弘控制了天子,還是讓袁紹重建了皇統,大漢都要傾覆。毛玠隨即就當前的天下形勢和各地州郡大吏做了一番深刻的分析。最後他告訴曹操,拯救社稷首先要強大自己的實力,但強大自己必須要師出有名,要在尊奉當今天子這個“大義”的情況下儘可能尋求各方的支持和幫助。“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曹操其實和他們在如何拯救社稷的觀點上是一致的。早在年初的時候,他就和張邈有頻繁的書信往來。曹操肯定所謂的“中間道路”,在尊奉當今天子的前提下,圖謀王霸之業,然後殺進關中,勤王興漢。但面對滿目瘡痍的兗州,面對經歷了四年戰禍已經殘破不堪的兗州,曹操實在沒有半點信心。

荀彧說話了,“如果兗州現在是完整的,大人能否得到兗州?”

曹操苦笑。如果兗州現在還是完整的,哪裡輪得到他?早被袁紹順勢而下,自領兗州牧了。

荀彧笑道:“那大人還猶豫什麼?等到袁紹佔據了洛陽,擊敗了袁術後,兗州就是袁紹的囊中之物了。”

毛玠也勸道,“如果李弘穩定了冀州,袁紹穩定了關東,大人就沒有選擇餘地了,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大漢轟然倒塌。”

曹操別無選擇。

毛階、陳宮隨即急赴昌邑,勸說兗州府的其它從事掾屬擁戴曹操爲兗州牧。

同時曹操也派荀彧、任峻等人急赴濟陰、任城等地,爲其遊說濟北相鮑信、濟陰太守吳資、任城相鄭遂等州郡大吏和各地的門閥世族。沒有這些郡縣大吏和門閥的支持,他即使做了兗州牧也沒人睬他。

曹操自己親率大軍急赴陳留。

張邈也想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自領兗州牧,但兗州的現狀讓他非常猶豫。黃巾軍勢力太大,依靠兗州各郡的力量,短時間很難平定。袁紹最近被李弘趕出了冀州自身難保,袁術、袁譚叔侄又打得不亦樂乎,朱儁、徐榮在關西戰場上,沒人可以幫自己,兗州看樣子保不住了。想來想去,他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揚州。如果自己能佔據揚州,不但可以避免中原各勢力之間的大戰,保存實力,還可以利用揚州充足的糧食來有效牽制和打擊中原各方勢力。

這時曹操到了,曹操說自己來借點糧食,然後率大軍趕赴前線攻擊黃巾軍。接着他把王匡死了的消息告訴了張邈,說你和王匡要合謀對付袁紹的事,已經被袁紹知道了,這次袁紹讓自己南下,一是爲了平叛,二是要趁着平叛的機會把張邈殺了。

張邈大怒,痛罵袁紹,對曹操非常感激。曹操說,袁紹想霸佔兗州,有意讓袁微出任兗州牧,這對我們非常不利。我看,乾脆你出任兗州牧算了,我堅決擁戴你。

張邈拒絕了,說這個兗州牧還是你來幹吧。他也不隱瞞曹操,說自己打算到揚州去。如果自己佔據了揚州,曹操在兗州,再加上徐州的陶謙,三州結盟,互爲犄角,這樣就能牽制袁紹,抗衡李弘了。

目前我們還不能肯定董卓被殺的消息是真的,但假如這個消息是真的,我們可以率先響應天子和朝廷,給天子和朝廷以強有力的支持。如果此時袁紹還執迷不悟,堅決要重建皇統,拒不尊奉天子,那麼我們就聯合李弘先打袁紹,把天子和朝廷迎回洛陽。

至於李弘,如果他願意放棄兵權去戍守邊疆,那是本朝的幸事,天下可以自此安定下來。但假如他不願意,那這仗還有的打。不過他只有北疆和冀州兩地,叛亂得越快,死得就越早。

曹操吃驚地說:“孟卓兄,如果你要入主揚州,趕快南下,因爲袁紹已經急書九江太守陳溫,讓他代領揚州刺史了。”

張邈胸有成竹,一點也不着急。“我早已派人南下,我弟弟廣陵太守張超也親自趕到了九江郡,只待揚州那邊諸事辦妥,我就南下。”

在陳留太守張邈和濟北相鮑信的鼎力支持下,再加上兗州府從事劉翊、毛玠、陳宮、戲志才、王必等人的大力幫助,曹操非常順利地暫時代領了兗州牧。

任城相鄭遂、濟陰太守吳資、山陽郡太守袁遺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在袁紹沒有音訊,黃巾軍步步緊逼的情況下,也勉爲其難地答應了。

曹操心裡有數,自己出身於顯赫的宦官世家,又沒有什麼出衆的功績,沒多少人正眼看自己。在袁閥勢力遍佈兗州的今天,要想完全佔據兗州,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儘快擊敗黃巾軍,保住兗州,以此來換取兗州門閥世族的好感和支持。如果自己一個敗仗就着一個敗仗,那事情就麻煩了。袁紹只要在關東站住腳,立即就會騰出手來把自己趕出兗州。自己兵微將寡,哪裡是袁紹的對手。

不幸的是,曹操剛剛繼任兗州牧,從關東就傳來了消息。袁紹不但兵不血刃,佔據了洛陽,還逼着袁術和自己講和了,兄弟聯手了。

曹操十分擔心,急忙去信向袁紹解釋。兗州形勢緊張,黃巾軍鋪天蓋地,兗州軍一敗再敗,大軍糧餉全靠陳留郡提供,所以此時張邈萬萬不能殺。如果我把張邈殺了,我在兗州也就待不下去了。我們和張邈都是幾十年的朋友,在今日社稷危難之際,我們應該齊心協力,怎能兄弟相殘?本初兄,還是算了吧,畢竟張邈和你只是政見不同,並無深仇大恨。至於自己繼任兗州牧一事,曹操也有自己的說辭。現在兗州這個樣子,誰願意幹誰來,我還不願意幹呢?要不是張邈、劉翊這些人硬拉着我不放,我纔不幹這個找死的州牧?嫌自己命不夠長啊?

袁紹和曹操自小相識,對他的脾氣一清二楚,知道他在說謊,但袁紹也沒有點破。兗州戰局不利是個事實,既然你曹操和張邈都要在背後陰我,那你們就自己對付黃巾軍去吧。等到你們的軍隊打完了,求我了,我才和你們算算這筆賬。

恰好這時揚州來信,九江太守陳溫在歷陽發動兵變,把張邈、袁術的人都關起來了,把廣陵太守張超也趕出了九江郡,順利代領了揚州刺史。

袁紹大喜,於是回書曹操,那就麻煩孟德老弟先幹着。什麼時候你不願意幹了,說一聲,我派人把你接到洛陽來。

曹操這個時候去向袁紹求援,等於是向袁紹拱手稱臣,幾個月的努力白費了。

荀彧、任峻、劉翊、毛玠、陳宮、戲志纔等人圍在一起商議,衆人認爲袁紹派軍支援的可能不大。袁紹剛剛佔據洛陽,和袁術雖然講和了,但那也就是停戰,他的主要目還是爲了迅速穩定關東。袁氏兄弟至今還沒有手握手,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和解差遠了,兩人遲早還要反目。另外,兗州的仗再這樣打下去,曹操和張邈的實力肯定要折損一盡,等到兗州軍差不多打完了,袁紹再抽調兵力支援,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把兗州拿到手。

說來說去,還是要靠自己擊敗黃巾軍。就在衆人無計可施的時候,東平國的壽張縣令程昱到了。

程昱四十多歲,身材高大,長臉美髯,相貌堂堂。他是兗州東郡東阿人,兗州名士。過去劉岱屢次徵辟,甚至以騎都尉一職授之,但程昱不爲所動,堅不從闢。曹操繼任兗州牧後,徵辟他爲東平國的壽張縣令,程昱欣然而往。他和曹操早年就相識。當年曹操任濟南國相時,曾在濟南國大力整肅吏治,程昱甚爲敬佩,暗中幫了不少忙,曹操一直感激在心。

程昱急告曹操,黃巾軍在任城大捷之後,一部留守任城國牽制兗州軍,一部在徐和的帶領下,調頭攻打東平國。程昱認爲,這是個偷襲黃巾軍的好機會。黃巾軍認爲兗州軍的兵力都被自己的主力大軍壓制在濟陰、山陽郡一帶,所以派回去攻打東平國的軍隊人數不多。如果兗州軍能夠奔襲東平國,重創徐和的黃巾軍,然後再從黃巾軍主力大軍的背後展開攻擊,黃巾軍必將驚惶不安,匆忙撤往泰山。這樣一來,兗州的危局就可以得到緩解。

曹操當即予以採納。他和濟北相鮑信、任城相鄭遂帶着一千鐵騎,五千步卒,連夜離開昌邑,晝伏夜行,急速向東平國而去。

七月下,徐和率三萬黃巾軍,二十多萬流民開始攻打東平國的壽張城。

當曹操率軍潛伏到壽張附近時,被流民發現。徐和一邊向司馬俱、孫觀求援,一邊率領黃巾軍突然向曹操發起了攻擊。

雙方血戰。黃巾軍來得非常突然,兗州軍雖然有準備,但還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雙方將士立即陷入混戰,以命搏命,戰鬥非常慘烈。

濟北相鮑信於亂軍之中被砍死,屍骨無存。任城相鄭遂遭受重創,在回撤途中,被一羣瘋狂的流民撕成了碎塊。

青州黃巾軍首領徐和在激戰過程中,被曹操手下大將李乾、李整、李典叔侄三人指揮精銳圍住,雙方數百人糾纏在一起猛砍。徐和身負重傷,血盡而死。李乾連中數刀,大腿被長矛洞穿,李典拼死護着他撤出了戰場。李整被捨生忘死的黃巾軍團團圍住,危在旦夕。幸好這時史渙、許褚帶着鐵騎殺到,把傷痕累累的李整救了出來。

黃巾軍主帥陣亡,士氣銳減,隨即潰敗。

這一仗,兗州軍雖然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殺死了黃巾軍首領徐和,幾乎全殲了三萬黃巾軍士卒,算是一場大捷。幾萬無辜的流民慘死於這場激戰當中。

曹操不敢久留壽張,匆忙率軍趕到大野澤,和率先趕到這裡設伏的張邈、吳資五千人馬會合。

司馬俱、孫觀得到消息,急速回援。當天晚上,十萬大軍,幾十萬流民宿營於大野澤。

曹操率軍偷襲。黃巾軍和流民本來就人心惶惶,這下突遭襲擊,頓時大亂,被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司馬俱帶着部分殘兵倉惶撤往濟北國,孫觀帶着部分殘兵逃往泰山。

壽張大戰的勝利,徹底扭轉了兗州形勢。

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1章 烏孫公主歌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二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湖湘蠻夷書友提供的營法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
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1章 烏孫公主歌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二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湖湘蠻夷書友提供的營法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