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

八月中,長安。

自從李弘和袁術下令斷絕與京畿的貨殖往來後,天子連續下旨,相國董卓和三公大臣們也連續急書,督請李弘和袁術遵從天子旨,立即重開關隘。現在京畿一帶物資緊缺,百姓生活非常困難,急需北疆和荊、豫等州郡提供幫助,但李弘和袁術絲毫沒有鬆口的意思。

李弘上奏天子,要麼立即廢除小錢,要麼拿五銖錢到北疆購貨,以物易物也行,總之北疆堅決禁止使用小錢。李弘在奏章中說,臣遵先帝遺旨,戍守治理北疆,拱衛京畿,捍衛社稷,臣絕不能任由奸的禍國之策毀了北疆,傾覆了社稷。臣認爲陛下廢除五銖錢之議乃是害國害民之舉。陛下年幼,不能明察國事,因受臣所陷,致有今日之失。陛下應亡羊補牢,立即下詔廢除小錢,重新實行五銖錢,以穩定天下。

袁術沒有上奏勸諫天子,也沒有回書上卿大臣們,而是直接下令駐守各處關隘的將士們,嚴禁京畿的任何人踏足荊、豫兩地,就是天子的特使也不行。京畿和荊、豫兩州隨即被徹底隔絕了,北疆成了京畿唯一的希望。

天子給公主下旨,請她說服李弘。太尉趙謙、司徒王允、司空種拂、河南尹朱儁等大臣也通過自己的各種關係急書北疆諸府的官吏,請他們以天子、社稷和京畿百姓爲重,想盡一切辦法說服李弘重開關隘。李弘受到了來自北疆諸府的巨大壓力,不得不重開了蒲阪津和茅津兩個渡口。但他本人也罷,北疆諸府的官吏也罷,有一點認識是一致的。京畿諸府和門閥世族可以到北疆來買除了糧食以外的各種生活物資,比如鹽。但必須要用五銖錢或者以物易物,北疆任何一個地方一個人都不會接受小錢。

大漢國於是出現了非常尷尬的一幕,京畿各地用小錢,北疆和其他州郡用五銖錢,一個國家竟然出現了兩種幣制。

北疆的做法激怒了董卓和朝中大臣。

董卓得知李弘和袁紹結盟後,極其憤怒。李弘接下來要幹什麼,已經非常清楚了,他爲了北疆的生存,最終還是選擇了袁紹和袁術,拋棄了天子和朝廷。

李弘在奏章中的表述和朱穆頭頭是道的解釋,雖然很華麗,很合理,但根本無法掩蓋其真正的目的。李弘要和袁紹、袁術聯手,先幫助他們平定各地的蟻賊暴亂,然後得到他們充足的錢糧支持,從而讓北疆迅速度過危機。

李弘也許是想等到北疆恢復元氣後攻擊長安,迎接天子回京主政。但從袁紹和袁術這個角度來說,他們不可能讓李弘如願以償。北疆強大了,他們只有挨宰的份,所以他們肯定要利用錢糧充足的優勢制約北疆,要挾李弘同意他們廢除當今天子,重建皇統。從李弘這個角度來說,他不可能沒有想到這一點,從他提出制衡之策就可以看出他已經承認了袁紹和袁術這兩股強大勢力。也就是說,李弘可能已經做出了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廢除當今天子,重建皇統的準備。對於現在的李弘來說,北疆的利益要遠遠高於大漢社稷的利益,高於天子和朝廷的利益。

李弘和袁術藉口反對天子廢除五銖錢之事,從南北兩個方向封鎖了京畿,而與此同時,李弘又和袁紹,和討董大軍結了盟,並且還要和袁術合力去兗青徐三州平叛,這是不是意味着李弘、袁紹和袁術已經達成了某種不利於天子和社稷的協定?

如果李弘決定了放棄當今天子,他在袁紹袁術的鼎力相助下,三方聯手,洛陽和長安必將陷落。目前三方的封鎖已經讓京畿陷入了絕境,十二萬大軍的糧餉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個難題一旦轉化爲叛亂,洛陽和長安也就不攻自破了。

遠征大漠讓朝廷元氣大傷,所以州郡起兵叛亂之後,李弘也好,董卓也好,兩人都不想打,都想利用制衡贏得恢復元氣的時間。現在李弘以犧牲天子和朝廷爲代價換來了這個時間,但董卓什麼也沒有得到。相反,他被逼到了絕路,他只有帶着大軍突破重圍,去打,去搶,置之死地而後生了。

董卓提出主動南下攻擊河東、河內、兗州、荊州和豫州各地。董卓要同時打李弘、袁紹和袁術,三個都打,哪裡有糧搶哪裡。

董卓說,我們的攻擊目的是破壞制衡和解決錢糧,破壞制衡是最重要的。我們先攻擊河東和河內,屯重兵於洛陽,切斷荊豫兩地到北疆的關東通道。這樣李弘就無法得到袁術的幫助,他只能求助於袁紹,而袁紹和袁術已經反目成仇,他也無法得到袁術的幫助。這樣一來,李弘和袁紹就要爲爭奪冀州的錢糧而大打出手。要知道,兗青徐三州經蟻賊暴亂之後,今年田地裡基本上顆粒無收,他們只能指望冀州的錢糧過日子。

只要李弘和袁紹撕破了臉,李弘精心籌劃的制衡之勢也就隨之徹底崩裂。在北疆自顧不暇,袁紹袁術兄弟鬩牆之際,我們不但可以重新掌控主動,擺脫目前的危機,還可以先把實力最弱的袁術給滅了。袁術被滅,袁紹和蟻賊糾纏不休,叛軍大勢已去,此時李弘該如何選擇,他應該很清楚了吧。

劉艾和田儀思慮良久,憂色重重。

田儀說,現在袁紹和袁術的大軍在兗青徐三州忙着平叛,此時的確是我們南下攻擊,毀去制衡之勢的大好時機。不過,我們主動出兵攻擊有三個未知的難題。一個是目前的制衡之勢會因爲我們的攻擊而破裂,李弘將作出何種反應?他會不會趁機攻打長安和洛陽?其次,我們攻擊的時間選擇在什麼時候?是九月底秋收之前,還是十月底秋收結束之後?九月底攻擊,北疆忙於秋收,一時間無力抽調重兵南下,這有利於我們先行達到攻擊目的。十月底秋收結束之後發起攻擊,北疆大軍的反應要迅速得多,我們可能遭到李弘的重擊。第三,西涼的韓遂和馬騰會不會趁着長安兵力空虛的時候對長安發力猛攻?

董卓和劉艾、田儀仔細商量後,均感到此時僅靠軍隊已經解決不了當前的危機。李弘的實力不可小覷,如果把他激怒了,逼得他不得不放棄大漠和邊郡,盡起塞外七萬大軍南下,那時就不是洛陽和長安能不能守住的問題,而是社稷敗亡的問題了。

劉艾建議董卓立即召集朝中老臣議事。這些人都是歷經風雨的大漢重臣,值此社稷存亡之際,他們應該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劉艾說,袁紹因爲遍告天下要重建皇統,加上他又連殺了四位朝中大臣,朝堂上下對他的討伐之聲已經不絕於耳。李弘先是無視天子和朝廷搞什麼三方制衡,後來又背棄盟約,單獨和袁紹結盟,他這種做法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野心。北疆和社稷比起來,孰輕孰重,他難道不知道?顯然李弘居心叵測,另有目的。朝野內外的聲討之聲已經說明了一切。李弘的野心不僅僅是我們看出來了,就連那些餓着肚子的百姓都看出來了。

“李弘和袁紹不除,大漢危在旦夕,所以現在朝中的許多大臣應該比相國大人更加憂心社稷的存亡。”劉艾說道,“此時,他們一定願意與大人共度難關。”

董卓聽從了劉艾的建議,奏請天子請出了前太尉崔烈、前太尉張溫、前大司農袁滂。然後邀請太尉趙謙、司徒王允、司空種拂、太常馬日、太僕陳紀、大鴻臚韓融、尚書令丁宮、御史中丞皇甫嵩、光祿大夫黃琬、楊彪、蔡邕等十幾位大臣,同到相國府議事。

今天的大漢危難重重,搖搖欲墜,陷入絕境的董卓和老臣們坐到一起,齊心合力商量應對之策。

如何拯救社稷於危難之中?

大臣們的焦點全部集中在北疆,在他們眼裡,袁紹、袁術、韓馥等人根本不值一提,只要把李弘馴服了,天下可定。

李弘爲什麼有藩鎮割據之心?因爲他不但主掌幽、並、冀、兗、青、徐六州兵事大權,更從天子手上搶去了北疆十六郡的軍政大權,無人可以約束他。

如何制約李弘的權力?

今天天子威儀盡失,皇權沒落,聖旨已經沒有作用了,強行剝奪李弘的權柄只會把他逼得造反,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北疆實行權力制衡,以權力制衡來制約和削減李弘的權柄。

如何在北疆實現權力的制衡和制約?

皇甫嵩說:“李弘最大的權力不是六州兵事權,而是北疆十六郡的軍政大權。他和朝廷有十年之約,我們不能強行解除這個約定。所以我們只能在北疆設置一個比驃騎大將軍府權力更大的府衙,主掌包括北疆在內的六州軍政大權的府衙。”

董卓和衆臣立即想到了長平公主和長平公主府。

“依照大漢律,公主不能干涉朝政,更不能主掌州郡的軍政權。”皇甫嵩緩緩說道,“但現在正值我大漢存亡之際,爲了能振興社稷,我們什麼事不能做?什麼律法不能改?”

董卓和衆臣頓時興奮起來,討論異常熱烈。

“義真兄,公主即使主掌了六州軍政,但以她的聲望和實力,能制約李弘?”董卓皺着眉頭,懷疑地問道。

“我們可以奏請天子,拜長平公主爲長公主,在晉陽設長公主府。”皇甫嵩從容說道,“然後再從朝廷徵調一批德高望重的老臣到長公主府任職,如此一來,公主的聲望和實力就全部有了。”

“義真兄,此策甚佳。”張溫捋須笑道,“從政事上來說,驃騎大將軍府督領北疆十六郡,完全隸屬於長公主府。從兵事上來說,驃騎大將軍府掌征伐,長公主府掌兵政(軍事行政),兩府互爲牽制。好,好啊……李弘若再想在北疆隻手遮天,難上加難了。只是,長公主尚缺少一支精兵,如果相國大人能再輔以長公主府一支精銳虎賁,那驃騎大將軍真的是仰天長嘆,束手無策了。

董卓撫掌大笑,“好。我立即奏請天子,徵調兩千虎賁衛士到北疆保護長公主。”

天子年幼,他雖然不明白這其中的緣由,但他知道現在自己頒佈的聖旨出了京畿後,就如同一卷華麗的絹帛,除了好看外,什麼作用也沒有。李弘是自己從小就崇拜的英雄,是父皇最爲寵信和看重的國之砥拄,他爲什麼也象袁紹,袁術這些叛逆一樣,不但和朝廷對着幹,公然違抗自己的聖旨,還上書氣勢洶洶地威脅自己?大臣們對自己說北疆擁有十二萬邊軍,實力強橫。既然這樣,李弘爲什麼不率軍平叛?爲什麼不殺掉袁紹袁術,把自己迎回洛陽?李弘難道真象大臣們說的,心懷異志,要圖謀不軌,篡奪漢室天下?

天子驚恐不安,待在剛剛修繕完畢的末央宮內埋頭讀書。天下的事,還輪不到自己這個小孩子指手畫腳。現在自己只能多讀點書,多學點本事了,自己最起碼要弄清楚袁紹和一幫大臣們爲什麼要背叛自己,李弘爲什麼既違抗聖旨又不願幫助朝廷剿殺叛逆。董卓到底做了什麼大奸大惡的事突然成了大漢國的奸這一年來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自己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無所適從,從頭到尾都是糊里糊塗的。自己不明白,問大臣們,大臣們的說法大相徑庭。看樣子,只有等自己長大了,明白事理了,大概才能知道誰對誰錯。

不過,有一點他非常清楚,自己是大漢國的天子,自己的命令沒有人可以違抗。自己低聲下氣地懇求李弘打開關隘,幫助朝廷和京畿百姓度過難關,這個要求合情合理,沒有一絲一毫不對的地方。做爲大漢國驃騎大將軍的李弘,他爲什麼執意不從?就算李弘不聽自己的,不聽朝廷的,他又有什麼理由眼睜睜地看着京畿各地生靈塗炭?

天子直覺地認爲,李弘做得不對。袁紹、袁術等一羣大漢叛逆把自己和大臣們趕到了長安,而李弘不但置大漢社稷於不顧,見死不救,竟然還拿起刀來滅絕京畿,他也是大漢叛逆。想到袁紹一口氣殺了四位朝廷大員,其中還有一位是大漢的九卿重臣,天子頓時不寒而慄。姐姐長平公主就在晉陽,自己現在就這一位親人了,如果李弘……

天子不敢想下去,立即傳詔正在相國府議事的大臣們,要他們立即擬一道聖旨,把長平公主接到長安來。

董卓和趙謙等人接旨後,沒有按天子的意思擬旨,反而急急忙忙趕到了末央宮。

“陛下,長平公主不宜接到長安。”董卓奏道。

天子一聽,心裡非常害怕,呆呆地望着董卓不敢作聲。如果不把姐姐接到長安,姐姐的性命豈不很危險?天子臉上恐懼的表情沒有瞞過諸位大臣的眼睛。太尉趙謙隨即做了一番解釋,最後趙謙說道,“陛下,爲了大漢社稷,長平公主暫時還是待在晉陽爲好。等將來社稷穩定了,陛下可以隨時把公主接回京城,共享盛世。”

董卓、王允等大臣同時跪請,言詞萬分懇切。

天子不懂大臣們爲什麼要把公主留在晉陽,爲什麼公主留在晉陽就能振興社稷,但既然這麼多大臣都異口同聲的強烈奏請,他也只好點頭答應了。

天子心裡十分不樂意,不過他沒有辦法,他知道即使自己不點頭,這份聖旨也會送到晉陽。

天子下旨,拜長平公主劉蕭爲長公主,領幽、並、冀、兗、青、徐六州軍政事,加節傳、斧鉞、虎賁。

太常馬日、太僕陳紀、尚書令丁宮、光祿大夫蔡邕四人爲朝廷使臣,領兩千虎賁衛士,到晉陽宣旨。宣旨完畢後,四人即被免職,奉天子旨受闢於長公主府。

前太尉崔烈、前太尉張溫、前大司農袁滂隨行,一同受闢於長公主府。

八月下,董卓和三公大臣,九卿諸卿等百官相送七位老臣於灞上。

此一去,能否再見,誰都不知道。袁紹能舉刀屠殺大臣,李弘爲什麼不能?

馬日等七位老臣和朝中百官們一一告別,向東而去。

八月下,晉陽,龍山。

朱穆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了驃騎大將軍府。

李弘聽完朱穆的話後,神色凝重,久久不語。

李瑋急切地說道:“大將軍,立即阻止他們入晉,把公主送回長安,否則我們麻煩大了……”

李弘忽然站起來笑道:“走,我們給長公主賀喜去。”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東漢末年軍職制度演變轉載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一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六節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東漢末年軍職制度演變轉載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一節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