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芒刺猶在背

《西征記》

“此時展開南征,大司馬和尚書檯有什麼看法?”

“臣附議。”夕日作爲北疆第一智將徐榮,已經在大司馬這個位置上坐了十幾年,可謂德高望重。近年來,隨着天子的成長,徐榮也愈發的低調謹慎起來。除了堅定地維護軍方的利益,並向天子提供軍事參謀外,已經很少對朝政發表意見——關鍵時刻適當地站隊,成了這位大漢最高軍事長官最常做的事情。

尚書令田疇的考量,卻不得不比徐榮深許多。他有些憂慮地奏道:“啓稟皇上:今日朝廷雖然倉廩充足,糧秣甲杖戰馬等一應儲備積存甚多,但畢竟已入西域作戰,若再開戰端,多處供給恐不能兼顧。南方諸賊雖屢有不臣,騷擾邊境,然東起大海,西至巴蜀,要害重鎮均在我手,並無大礙。故爲國家打算,莫如對南賊施以羈摩之策,拖延時日,而一鼓剪滅西域之禍,然後迫荊、交、揚、益諸賊俯首就範;如其仍懷異志,思欲一逞,亦不難次第剿除。一旦大漢無西顧之憂,陛下即可以整全軍南下,對南賊大張撻伐,以圖全功,威加四海,諒彼蕞爾小邦,宵小之輩,偏處一隅,何能與天兵抗衡!以上種種,實乃臣之肺腑,懇請皇上明鑑。”

“田卿所奏,誠謀國之言。”劉朔點了點頭,又問了一句,“列位臣工還有什麼意見?”

殿上其餘衆臣子大都堅決擁護南征之事,只有幾人在補給和路線等細枝末節上提出了一些意見。田疇本不是堅定的主和派,見殿上的聲音如此統一,也就不再堅持。見此情景,劉朔的嘴角露出了一絲不易見的微笑。由於今日並非正式朝會,所以會議事先已經被限定了範圍——也就是說,所有可能持有反對南征意見的官員都被拒之門外。這看似是主戰派刻意作爲,實際上卻是大漢皇帝劉朔的一點小心思。“朕若不是爲體恤民力而隱忍多時,如今天下早該一統啦。”自親政以來,年輕的天子表面上不說,心底卻一直對荊南、孫家和益州南蠻深懷不滿。這些獨立勢力就好象紮在大漢身上的木刺,雖然不是什麼大傷,卻讓人渾身不舒服。

朝廷與荊南和孫家之間,都曾立有一些和議:規定幾家向朝廷稱臣,派遣人質,年年進貢歲歲來朝。但這些並不是什麼大不了問題,朝廷可以隨時以懲治不臣等大義名分,單方面撕毀這些協議。只要協議的另一方完全消失,朝廷也就不存在什麼誠信方面的問題了。

“既然如此,就擬旨吧。敕令徵東大將軍張遼入會稽,督揚、交二州諸軍事,使持節,征討孫氏。徵南將軍魏延入襄陽,督荊州諸軍事,使持節,征討荊南。鎮南將軍關羽入成都,督益州諸軍事,假節,命益州牧陳好從旁輔佐,征討益南。三路大軍軍需、犒賞、抽調、行軍諸事,皆由丞相、大將軍與大司馬居中調度,協商辦理。”

三位將軍出列跪倒,領旨謝恩。

張遼奏道:“啓稟皇上,正所謂南船北馬,揚、荊、交三州都是水網密集之地,舟船便如戰馬一般重要。若無水師協助,縱有十萬大軍南下,亦難成事。臣聞江水(長江)水師編練數年,樓船、艨艟、鬥艦共有千餘,兵卒兩萬,日夜操練,已頗能戰,臣請皇上恩准水師協同大軍南征。”

“准奏。敕令江水水師一分爲二,分撥給二位將軍麾下。兩支水師須各設都督節制,趙卿,有什麼幹練之纔可用?”

趙雲沉吟片刻,答道:“強弩將軍(從四品雜號將軍)甘寧、振威中郎將(從四品雜號中郎將)賀奇,整訓江水水師三年,極爲得力,且二人往日皆討水寇有功,通曉水戰諸事,可爲左右都督。”

“甚好,准奏。”劉朔安排完南征諸事,話鋒一轉,“西征戰事,自貴霜進犯以來,有何進展?”

大司馬徐榮答道:“昨日到的消息,龐將軍已將大軍收縮於龜茲,將在他乾城下與貴霜展開決戰。”

“哦,以龐卿之能,想來無失。那後援情況呢?”

“鎮西將軍馬超的八千涼州鐵騎已先期西進,其餘一萬兩千步騎由安西將軍(三品四安將軍)馬秋率領,並平西將軍(從三品四平將軍)程銀所領敦隍郡邊軍四千人,也將不日抵達。”

“平定西域乃是國策,必須着緊,望諸卿體念朕心,雖有南征之事,斷不可對西征諸事有所怠慢。”

劉朔會選擇在這個當口對南方用兵,緣由起在數月之前:偏安交州的孫家這幾年雖被天下譏爲“與野人居”,卻頗有了些勵精圖治的氣象。孫權花了幾年時間的努力,逐步控制住當地越人勢力,並從謀臣之見,自山越人中選拔數萬彪悍之士編練成軍。山越人本來就兇悍善戰,好割人首懸掛腰間以示其勇,快速奔走山澗之間如履平地,此番再得到正規的軍事訓練,更是如虎添翼。孫權本是梟雄,手中有了這支武力,心思自然就活泛起來。他尚不敢染指朝廷所屬的揚州北部(揚州南部會稽、豫章二郡,此時尚有南部偏遠幾縣在孫氏手中),而把目光投向了北邊的鄰居——荊南四郡。荊南四郡分別是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各由四郡太守掌控,組成一個鬆散的攻守同盟。四郡已有數百年未經戰火,自黃巾之亂後不斷接納中原流民,墾殖至今,人口已達三百餘萬,在孫權的眼中,這片富饒的土地自然成了“王霸之資”。

孫氏暗地裡集結兵馬,從六月起越過荊交二州交界的重重羣山,由南海郡趨荊南,三萬大軍分三路深入:一路由增城出含洭,一路由龍川出湞陽,一路由中宿出桂陽(漢縣名,並非郡治),大有圍攻重鎮曲江(今湖南韶關市)的態勢。到了七月初,孫家主力突然越過曲江北上,直逼桂陽郡治(今湖南郴州市)。桂陽太守趙範本將重兵屯於曲江,如今見孫家大兵到達城下,驚的不知所措。他慌忙向另外三郡求援,卻無人迴應,無奈之下被迫率軍民同爬城而入山越兵巷戰,全族被屠,孫家遂佔領桂陽郡全境。半個月後,劉朔得到了這個消息,很爲震動。“孫家在南面這樣肆意妄爲,如入無人之境,看來還沒忘了圖謀大漢江山哪!”他把荊州刺史徐庶的奏表扔到地上,怒罵道,“這荊南四郡號稱披甲十數萬,一點用處也沒有,連守望襄助尚不能爲,真是一羣廢物!朕早應自取之!”他把一肚子怨氣都撒到不安分的孫權身上,提筆下了一道嚴厲的諭旨:斥責孫權不思守境安民,擅起刀兵,大有不臣之心,責令他立刻退出桂陽郡。劉朔心中明白,這道諭旨對遠在天邊的孫家起不到什麼作用,朝廷的威勢,終究只能靠發兵征討來體現。“夜長夢多,絕不能坐視孫逆吞併荊南!”

於是自八月上旬起,劉朔就下了在近期徹底平定南方的決心。

長安城,未央宮北闕。

丞相李瑋的車駕,在北闕甲地附近被前面街口的大量人流擋住。

李瑋此時正與劉冥在車中閒談,見車停了,便撩開車簾問道:“出了什麼事?”

一名家人從街口跑回答道:“老爺,前面有上百諸生聚集,似乎是集會反對朝廷進行南征,引起大羣百姓圍觀。他們言辭無禮,多有……涉及到老爺和大將軍等。”

“知道了。”李瑋淡然道,“不必管他們,繞過去吧。”

“繞什麼繞!”劉冥生長塞外、長年領兵,雖身居高位多年,仍然是火暴的脾氣,“這些諸生着實可惡,天子腳下,難道沒了王法了麼?仲淵,這些臭小子吃硬不吃軟,我叫隊羽林軍去把他們驅散吧?”

“不必,只不過是一羣年輕士子而已。咱們這些年大風大浪闖過無數,還怕這些諸生的口誅筆伐?”李瑋笑道,“潛思,曾幾何時,我等亦是如此年輕、衝動,我至今尚記得你跪在太學門口、長跪不起的倔強模樣。”

劉冥老臉一紅,露出些許神往之色:“是啊,遙想當年,大家都是如此年輕,你、我、小尹、大斧、雲龍等兄弟同遊洛陽,何等痛快!如今功成名就,弟兄幾個相隔千里,彼此情誼反而生分了許多。惟獨恩師當年的恩德教誨,我劉冥一輩子也不敢忘記。”

李瑋指了指前面愈發洶涌的人羣,正色道:“老師當年能看重我等的,不也是年輕人的一腔熱血麼?我等諸人,皆中人資也,雖有心報國,然碌碌不得用耳。幸拜入晉陽侯麾下,始得重任。彼以國士待我,我等兄弟三十年來艱辛,也皆是以國士報之。今日眼前諸生,雖然年輕莽撞,心情卻也是如此。大漢的社稷,遲早也要靠他們來輔佐。那麼今天我們倆讓一讓,又有何不可。”

“嘿,看你這人,說着說着又透出退的意思了。你服老,我卻還未服老呢。若皇上恩准我再上陣控弦搏殺,那我寧願舍了這光祿勳之位,帶上幾千騎兵,痛痛快快的去幹一場。何況就算你現在想甩手不幹,朝中又有什麼合適人選可以接替你?你現在肩上這副擔子,可是不輕啊。”

“呵呵,心中是有幾個人選。仲達如果不是滿腦子建功立業,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伯言資質上佳,做事幹練勤勉,再歷練幾年的話,也能勝任;對了,隨廣陽王(劉備)過來的那個諸葛亮,才能出衆,政務通達,如今在益州任上功績卓著,連大斧對他都讚不絕口,假以時日,也是個不錯的人選。”李瑋揉了揉太陽穴,“有才華年輕人並不少,但他們畢竟年輕,還得多操幾年心。”

烏孫,赤谷城。

在熱海行宮休整了幾天後,趙廣率衆將士回到赤谷城中。因爲關平和廖化已經先回城主持大局,所以等趙廣率領大隊快到營地時,將士們紛紛出營列隊迎接。這些人中,還夾雜着不少看熱鬧的當地烏孫百姓。趙廣在行宮匆匆與海雅單獨見了一面,互相少敘了離別之苦,又約定明晚在宮內相會,此時不免就有些心不在焉。正在這時,忽然從人羣中走出來一個龜茲人,翦發垂項,頭綁綵帶,馬靴上還帶着征塵,向趙廣拱手笑道:

“老趙,你看不出來是我吧?”

趙廣定睛一看,喜出望外,走近去抓住那“龜茲人”的一隻胳膊,大聲說:

“啊呀,小虎,我簡直認不出你來!你從哪兒來的?”

“從天山裡邊來,離這不很遠。這纔剛到不久,還沒有來得及換衣服哩。”

“都是誰在天山裡邊?”趙廣放低聲音問,不禁心有點跳。

“高將軍、侯將軍、曹將軍、陷陣營的大夥都在那裡。前日下山與牧人交易,得了你們進赤谷的消息,高將軍就派我速來聯絡你們啦。這裡人多,到營裡我再細說。”

“走,快跟我進營!”

趙廣回頭來看看羅安。羅安咧開大嘴只是笑,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

關平聽了張虎稟報,大喜過望,忙命趙廣領三百騎兵,並攜肥羊百口,美酒千斤,前去接應陷陣營弟兄。

衆人出了赤谷城,在張虎的引導下往西南行走大約一日,便來到了白雪皚皚的天山腳下。到了地頭,張虎先行前去通報,不到一頓飯的功夫,對面樹林邊隱約聚集起了數千人馬,飛快地組成陣勢。

趙廣揮手吩咐:“樹旗!”身邊的旗手忙將一杆巨大的“漢”字大旗舉起,展開,迎風揮舞,衆將士齊聲高呼:“大漢天威!大漢天威!”

從對面立刻爆發出一陣歡呼迴應:“大漢天威!大漢天威!”跟着,鼓、角齊鳴,各種簡單的軍樂器都奏起樂來,熱鬧非常。

趙廣帶着衆將士騎馬上前。在暮色中他們看見高順帶着主要將校從陣中走出,鼓樂在後邊跟着他們,而“漢”字和“陷陣營“的大旗也打出來了。大隊騎步在後邊跟着走來。熱情的歡呼不斷,直到高順向後邊揮了兩次手,歡呼才停。雙方走到一起,都趕快跳下馬來。高順心中激盪,覺得喉嚨裡憋有許多話,卻一時不知從何說起。趙廣看見他虎目溼潤,一時也不知說什麼好,連忙上前握住高順的手道:“高將軍,太好了,您果然平安無事!”

“哦,你是子遠吧?高順無能,愧對左翼殞命的將士們啊!”

“高將軍說的哪裡話來,戰死沙場,爲國捐軀,本是吾等之願。陷陣營能突圍而出,弟兄們英靈不遠,必定欣慰……”說着,已是泣不成聲。

高順引着趙廣,與侯成、曹性、王凌等人一一見面。夜色將近,高順便吩咐紮營休息一晚,待明日前往赤谷與關平軍會師。

晚飯時候,衆將士先一同敬了犧牲將士三杯,祭奠英靈,這才敞開了喝酒吃肉。

趙廣被張虎拓拔圭拖着與一衆青年將校拼酒,好不容易纔脫出身來,見高順正遠離衆人一個人發呆,便跑過去爲高順滿上杯盞,藉機問道:“高將軍,蔥嶺河大戰後陷陣營既得以脫出,爲何不向西前往他乾城,卻要藏在天山中呢?下官百思不得其解,望將軍指點。”

“用兵打仗是活的,須要按照戰場變化隨機應變,不可專走直路。”高順微笑道,用手沾了點酒,在案几上簡單幾筆畫出了大體的敵我分佈,用酒杯代替他乾城“就同下棋一樣,只有不斷變化纔不會走成死棋。我們這支奇兵雖然人數不多,但尚可稱精銳,對他乾城下的貴霜人來說,就好比芒刺在背。只要選擇適當的時候發動,或斷其補給,或與守軍夾攻,或擊其歸路,都能決定西域戰事全局!”

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二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湖湘蠻夷書友的北疆兵制七策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東漢末年軍職制度演變轉載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書友閒聊文人和武人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九節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
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二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湖湘蠻夷書友的北疆兵制七策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東漢末年軍職制度演變轉載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書友閒聊文人和武人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九節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