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

朱敬倫在城牆上觀戰,東南角的蠍門城樓上,黃宗漢放心不下也在觀戰。?

看到洋人水6並進,他也知道炮臺危險了。

這時候他身邊的一個讀書人模樣的中年幕僚向他報告:“大人,南雄擒張千山請戰!”

穆克德訥帶領的八旗和綠營避戰都來不及,竟然還有請戰的。

這個南雄擒黃宗漢是知道的,柏貴爲了給他請功跟自己還爭執過,雖然知道這是柏貴的人,可是黃宗漢心裡還是有些寬慰,說到底柏貴也是讀書出身,是正經的科班進士,不是穆克德訥那樣的尸位素餐的八旗權貴。

政見不合歸政見不合,到了關鍵時候,還得靠他們這些讀聖賢書的讀書人。

黃宗漢這麼想着,他顯然以爲張千山請戰是柏貴授意的。

但是他拒絕了:“這時候他能幹什麼?”

城外的情況已經是那樣了,炮臺被洋人壓制住了,炮臺孤懸水中,雖然有概跟6地相連,可是洋人水6並進,此時出城去剛好跟岸上前進的洋兵短兵相接,黃宗漢認爲,還是把守城池穩妥些,畢竟有城牆可以依持。

幕僚卻繼續道:“張擒說他可以帶着馬隊衝一下。”

黃宗漢瞬間猶豫了一下,他雖然駁了張千山的功勞,認爲張千山帶兵進廣州不合章程,但也承認這廝是一個悍勇之徒,上次兩座炮臺就是他一個人攻下來的,要是讓他帶着馬隊衝一下,能打退岸上的洋兵,華庭傑和林福祥守衛炮臺也容易一些。

但是他很快就收回了這個想法,洋人緊靠江岸,灘塗、沙地太多,騎兵根本施展不開,用馬隊去衝,怕是要陷進去。

黃宗漢不過是一個文人,戰陣一事並不精通,當然他自己未必這麼認爲,讀書出身的文官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軍事當然也知道,他們可是讀過孫子兵法的。

朱敬倫卻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瞭解的軍事知識雖然不少,可是完全沒有實戰經驗,腦子裡唯一的戰爭記憶,也是上次跟着林福祥守衛廣州的經驗,但那次的經驗完全是一次失敗的經驗,冷兵器對抗洋人的火槍大炮,大敗虧輸損失慘重的經驗。

所以他只是觀察着,分析着,卻暫時不打算介入戰場,第一也沒人派自己去,華庭傑是自己名義上的上司,可實際上不管是華庭傑還是黃宗漢都把自己看作是柏貴的人,怕是不會自討沒趣調動自己;第二自己手下那些尤兵現在能不能用,朱敬倫心裡也沒底,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他不想派那些尤兵出去,一旦順利還好,一旦遇到阻力,這些人恐怕逃的比誰都快,那樣不但沒好處,反而要壞事。

炮聲突然停了,不但是炮臺上的大炮停了,英軍軍艦上的大炮也停了。

原因很簡單,炮臺是一直被壓制着,炮手們自顧自的躲避,無暇炮,軍艦停止炮擊,則是因爲英軍登陸部隊已經到了炮臺附近,距離炮臺不過兩三百米的樣子,此時開炮容易誤傷自己人。

岸上的英軍也行軍到了距離炮臺不到一里的位置,但是他們卻往北移動了一些距離,佔領了三界廟一帶,在廟前開闊地列隊,他們甚至還帶了步兵炮,已經擺開了陣勢,但是炮口卻不是朝向炮臺。

朱敬倫明白了,這隻英軍部隊,根本就不是爲了進攻炮臺的,進攻炮臺的是江面上那些划艇上的士兵,這些人根本就是來幫茫制城中援軍的。一旦開始進攻炮臺,城裡派出援軍的話,他們就會阻截。至於他們的炮兵,也絕對不會朝炮臺開炮,除非他們不顧及攻打炮臺的英軍的性命。

炮臺坐落在一個沙洲之上,叫做竹橫沙,英軍的划艇靠近了沙洲岸邊,他們自信滿滿,因爲去年西馬糜各釐率領3艘軍艦1o餘隻划艇就敢進攻虎門炮臺。在他們看來,眼前這座炮臺還不如虎門炮臺呢,而他們派出了15艘划艇,登陸兵力3oo人,沒有道理拿不下來,最可能的就是他們一登陸,中國人就跑光了,就跟他們這次進攻大沽口一樣。

所以他們只求度,在最近的地方登陸,以最快的度攻向炮臺,然後戰爭就結束了,他們是這樣想的,但可惜這一次不是上一次了,這一次他們面對的是戰鬥意志更高的鄉勇,面對的是做好了準備的南海縣和林福祥勇營。

他們只看到沙洲岸邊擺滿了中國人的拒馬,看不到的是水面下還佈滿了陷阱,就等他們踩上去的。

沙洲像英國人想的那樣擱淺在淺灘,然後一個個士兵以最快的度跳入水中,快朝岸邊跑去,眼看就要涉水登岸了,突然一個士兵大喊一聲,栽倒在水中,接着喊的更大聲了,而且在水中翻滾,翻滾之間一片血紅漫了出來。

他的同伴還不知道這個士兵是先踩到了一根竹籤,尖利的竹籤扎透了他的皮靴,於是他摔倒了,可是身體直接滾在了竹籤和尖木上,大大小的傷口加上失血,很快他就不動了。

他的同伴還以爲是中了炮臺上中國人的子彈了,因爲他們衝下小船的時候,由於炮聲停了下來,中國人已經開始反擊了,他們零星的射着火槍,難免有倒黴蛋中槍。

但是接二連三有人呼痛,終於有人喊了出來水裡有陷阱,一個士兵在同伴的攙扶下擡起了自己的腳,看到一根削尖的比拇指略粗的竹尖扎進了士兵的鞋底,他們不知道水下埋了多少這種東西,於是一個個大聲呼喊提醒戰友。

真被竹尖扎死的英軍士兵沒幾個,扎傷的都不多,可是造成的恐慌卻讓英軍暫時停下了登陸,一個個站在淺水中,沒有辦法,軍官們很快就開始組織大家排除陷阱,一個個士兵在淺水中摸索下面的竹尖子。

朱敬倫此時看到了華庭傑的身影,看到他在炮臺圍牆的廢墟後揮舞着手臂,雖然聽不到他說什麼,但是知道他是在催促他的士兵。他手下可是有一百個火槍兵的,此時一股腦都塞在炮臺裡,英軍的炮擊摧毀了圍牆,卻對一些防禦工事沒有辦法,這些火槍手大都沒有受傷,此時被華庭傑驅使着,一個個爬出了堅固的掩體,爬上了圍牆的廢墟,一下一下的朝着不遠闖水中的英軍射擊。

只可惜他們的槍法實在是不怎麼樣,而且槍聲零零星星,要麼是緊張,要麼就是不熟練,裝填度根本就跟不上,一時間沒打死幾個英軍士兵,反倒是看到英軍排除了許多竹尖子。

朱敬倫很快又看到了林福祥的身影,他同樣也在招呼他的手下行動,林福祥的平海營人數八百,但在炮臺上也就百來人,實在是放不下太多,但這一百來個人,絕對是精銳。只可惜林福祥比華庭傑還窮呢,他的手下大多都是冷兵器,配的是弓箭長矛和單刀。

不過朱敬倫想起林福祥在波羅廟一戰中,可是消滅了三百英法聯軍的,繳獲的步槍不少,不知道爲什麼不裝備,到底是不會用,還是看不上呢。

朱敬倫不知道什麼原因,也沒空去想,只看到林福祥的人已經衝了上去,他們沒興趣躲在廢墟中向英軍有一下沒一下的射擊,竟然要趁着英軍立足未穩直接短兵廝殺。

“半渡而擊,這林福祥果然深通兵法!”

城樓上的黃宗漢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讚歎一聲,目光卻緊緊盯着炮臺方向,而且還拿着一隻望遠鏡。

只看到林福祥的人前面有二三十個,拿着盾牌和單刀衝在前面,有二三十個拿着長矛跟在後面,在最後則是四五十個拿着弓箭的鄉勇,邊跑邊張弓搭箭,箭羽拋射出去,很快就落到了英軍的頭上。

英軍聚集在灘頭,一部分人繼續排除陷阱,一部分人則開始反擊,只可惜他們前面的陷在泥水中,後面的已經下了划艇,過於擁擠,戰列沒有排開,步槍子彈可不會拐彎,因此只有最前邊的十來個人能夠從容的射。

雙方都有傷亡,總體來看,還是英軍的更大一些,林福祥的跳蕩兵死傷了十來個後,長毛手就已經貼近了英軍,跨過拒馬與英軍廝殺在了一起,此時後方英軍的火槍無法射,前面英軍則來不及裝填,挺着刺刀跟長矛對攻。

這可給了弓箭兵好機會,他們有的半跪在地,有的站直身子,不停的彎弓搭箭,向水面上的英軍拋射着弓箭,英軍不斷的倒下。

終於承受不住,有軍官命令一一聲,迅的回撤,朝着江面上的擱淺的划艇跑過去。

但是擱淺的划艇距離岸邊也就是十幾米到二三十米,依然在弓箭的射程之內,所以他們並沒有脫離危險,到是有英軍上了划艇就開始反擊,但軍官的命令很保守,他們瘍了撤退。

射箭是一個體力活,一個人七八之箭射出去,胳膊就會酸,所以不可能跟步槍比耐力,鄉勇也是見好就收,炮臺上,林福祥旁邊一個手下果斷的拿起銅鑼敲了起來,這些鄉勇也識相的後撤了。

船上的英軍是邊划船邊射擊,這邊也是邊射箭邊撤退,很快一方回到了炮臺,一方遠離了射程,激烈的短兵相接結束了。

戰果不錯,江面上漂了一層紅衣英軍的屍體,跟紅色的江水混在一起,目測有四五十個,鄉勇這邊只丟下了十來具屍體,大部分都安然無恙的退了回來,這一仗算是打贏了。

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七百六十二節 朝鮮東學道起義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十八節 取信(2)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六十四節 發動總攻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46節 營救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44節 逃亡(一)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七百三十二節 巨人的落幕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二十節 取信(4)第八十節 練兵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
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七百六十二節 朝鮮東學道起義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十八節 取信(2)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六十四節 發動總攻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46節 營救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44節 逃亡(一)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七百三十二節 巨人的落幕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二十節 取信(4)第八十節 練兵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