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

海軍之前的行動受到了兵部的嚴密約束,堅決不肯同意海軍的請戰要求,代價高昂的艦隊怎麼能冒險砸在一次劣勢的決戰之中呢,這大概也是李鴻章甲午時候的心態,文人總是缺乏冒險精神。

所以之前海軍只是零散派出巡洋艦在大海上搜索,只希望發現對手的弱點,比如法軍無故分兵,給明軍留下一個吃掉他們分艦隊的機會。

主力艦隊始終在海防休整,因爲缺乏無線通信的時代,他們只能在這個地方等消息,一旦有法軍分兵的消息,他們才能第一時間生火起錨,衝向法軍。

但他們一直沒有等來這個機會,因此戰爭打了一年多,他們只有零散的跟對方小股部隊的相互試探,東亞的海面上異常平靜,沒有一場曠世的大戰發生。

但這次他們要行動了,十艘前年下水的3000噸級裝甲巡洋艦,將編成快速艦隊南下,第一次越過法國人佔據的峴港,深入南方海域,作戰目標不爲與法國海軍決戰,而是要進行破交作戰。

一部分目的是騷擾從西貢到海防的法軍運輸線,峴港被包圍後,就只能通過海運獲得物資補給,法國海軍不敢分兵,因此並不是每一艘運輸船都能得到海軍的保護,對於這些船,直接打沉,因爲根本就沒有俘獲的機會。

十艘二等鐵甲艦則繼續向南,繞道暹羅灣一帶,在新加坡到曼谷一線巡航,隨時截斷通過馬六甲海峽的法國運兵船隊。

英國控制的新加坡並不會向大明海軍開放,但是英國人不會拒絕有商人在新加坡購買煤炭等物資出港補給大明海軍,他們打算採用這種方式規避中立法,而曼谷卻嚮明軍開放了,不是暹羅不怕法國,而是因爲他們選擇了站隊,他們看到大明佔據的優勢,認爲大明有希望將法國徹底趕出越南。

把法國人趕出越南,是暹羅這個越南歷史上的死敵十分願意看到的,因爲先比越南,法國人帶給他們的壓力更大,印象更惡劣。法國人奪走了柬埔寨,讓柬埔寨成爲了法國的保護國,在此之前,柬埔寨可是暹羅的保護國,同時也向越南稱臣,夾在越南和暹羅之間,始終是越暹南中國半島爭霸的犧牲品。

法國人一來,別說柬埔寨了,越南自身難保。一開始暹羅或許還會覺得高興,看到死敵的樣子讓人痛快,但總有眼光長遠的人會感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越南抵擋不住法國,法國人下一個目標顯然就是暹羅了。

之前越南好歹能保住他們的江山社稷,這次法國直接進入了越南京師,顯然有滅絕越南之意,越南的今日,難保不是暹羅的明日。

在對國際外交的瞭解上,暹羅跟越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越南跟滿清一樣,極爲保守,以中華禮儀自傲,自認爲是小中華。而暹羅是一個印度文化國家,歷史上婆羅門教和佛教先後從越南傳入,並征服了這裡,現在是一個純粹的佛教國家,對儒家那一套並不感冒。

所以暹羅本身並不封閉,加上皇帝也比較開明,拉瑪五世(朱拉隆功)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了逐步改革,1874年設立恣議員,逐步推行新的行政機構,建立常備軍,改革稅賦制度,興建鐵路網。

拉瑪五世之所以跟其他東方君王不同,最大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爲他自小受西方教育,他父親就是一個比較開明的人,認識到西方入侵的大勢,從小請了一個美國女教師教授拉瑪五世,這就是有名的安娜與國王的故事。

自己受西方教育,思想相對開明,拉瑪五世改革之後,還不斷的選送皇族子弟出國,這給他培養了一大批相同世界觀的改革派,讓他的改革不至於孤立無援。

但暹羅不是一個性格強烈的民族,無法像日本那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只能採取小步慢跑的方式,改革進行的很慢,國力提升有限。這導致他們根本無法對抗殖民者的入侵,先後跟英法等國都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這次明軍進行的外交活動中,也沒有少了聯繫暹羅,最開始主要是希望暹羅能在政治上發聲,譴責法國。但暹羅認爲自己個法國勢力近在咫尺,保持了沉默。這次明軍決定南下,需要一個南方的補給基地,再次找到了暹羅,希望暹羅提供支持。

爲此明軍許諾,一旦明軍將法國從越南驅逐出去,將允許暹羅佔有柬埔寨。

並且允許暹羅在明軍和法軍決出勝負之前,不需要進行實質性的軍事行動,只需要提供一些非軍事的幫助即可。

在厚利的吸引下,在危機的壓力下,暹羅覺得結好大明,對抗甚至驅逐法國勢力,這對暹羅是有利的。

同時他們還徵求了英國人的意見,發現英國人雖然沒有明確表示支持,但卻強調他們不會干涉越南和大明的正常外交活動,暹羅判斷,英國在這次戰爭中,是支持大明的。他們對大明取得最後的勝利,就更有信心了。

於是他們接受了大明的要求,向大明開放了曼谷,允許大明軍艦和商船在這裡進行補給,並且暹羅還願意提供糧草幫助。

就這樣,大明南下分艦隊找到了一個位置合適的基地,至此大明主力艦隊分爲三隻。

第一支,以一等鐵甲艦爲核心的艦隊,以海防爲基地,定期出海向南巡視到峴港;第二支,則以順化爲基地,南下直到西貢一帶巡航,伺機打擊越南運輸船隊;第三支,直接南下南洋,作爲阻擊法軍運兵船的攔截艦隊。

大明海軍的分兵,給了法軍機會,讓他們有可能將明軍艦隊分批吃掉。但同時也加重了他們的威脅,因爲隨時面臨大明主力艦隊南下峴港的威脅,法軍主力艦隊只能繼續留在峴港防守。還擔心大明巡洋艦隊對運輸補給的安全,他們還必須分兵給運輸船隊護航。

結果是大明放棄了集中艦隊決戰的戰術後,法軍也放棄了集中軍艦進行決戰的計劃,雙方竟然都分兵了。

明軍分爲三支,法軍也分成了三支,主力還是駐紮峴港,主力艦隊在這裡,大明海軍就不能放心大膽的南下,但在西貢保持了一支快速巡洋艦隊,主要目的是護航,至於第三支,也是去南洋追擊大明分艦隊去了。

顯然法軍打算利用自己的海軍優勢,分兵聚殲大明南下艦隊,大明一直等待法軍分兵,沒想到最後反而是先給了法國人機會。

此時法軍留在峴港艦隊是二十艘主力鐵甲艦,西貢艦隊是十艘裝甲巡洋艦,而南下的艦隊也是二十艘軍艦,十艘主力鐵甲艦,十艘快速巡洋艦,用這種搭配目的很明確,靠巡洋艦的高速度搜尋明艦,給主力艦製造機會。

法國人對鐵路的破壞沒有構成障礙,大明的技術人員已經培養了出來,而越南的民夫也不懶惰,法國人炸燬的鐵路橋,明軍工程師用木橋暫時替代,美國太平鐵路上的大橋,很多也都是木橋,木材的承載力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大的多,完全可以支撐臨時通車。法國人拆除的鐵軌並不多,因爲他們沒有時間把一寸一寸的鐵軌都扒了。或許也沒有這個意願,也許法國殖民地總督還抱着援兵一到,反攻的美夢呢。

在鐵路基礎基本完好的情況下,大明工程師們很快重新鋪軌,火車一公里一公里向着西貢前進。

而就在西貢周邊,小股的明軍和越南當地民團,已經普遍活躍了起來。他們在這裡的作用,不是打擊法軍,主要是跟法國組建的當地僞軍戰鬥,戰鬥的目的不是消滅多少敵人,而是阻礙戰略物資向西貢集中,說白了就是攻擊當地的運糧隊。

整個越南都在戰鬥,有正面戰場的炮聲隆隆,有海上艦隊的破交護航,有廣大鄉村的抗糧抗捐。

法國的援軍也越來越近,從馬賽坐船,經過蘇伊士運河到越南,最快只要一個半月,蘇伊士運河是法國人修通的,儘管英國攫取了大部分股份,但法國人從這裡通航,英國人也攔不住,但英國卻能向大明通報法軍的動向,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英軍已經開始傾向於大明儘快打贏這場戰爭,然後北上抗俄。

至於法國退出越南,甚至提出整個東亞,那對英國來說,只不過是減少了一個競爭對手而已。

法軍通過了蘇伊士運河,法軍經過了本地治裡,法軍進入了馬六甲海峽。

在此期間,法國二十艘鐵甲艦和巡洋艦組成的混合編隊,始終在跟大明南下艦隊進行周旋,多次險些咬住大明艦隊,都給大明艦隊成功逃離,又一次法國海軍甚至開進了曼谷,卻發現大明艦隊提前一個小時出港了。儘管法國很想轟擊曼谷一番,但在暹羅人的抗議下,英國的交涉下,他們強忍一口氣撤出了曼谷。此時的法國還不想再將暹羅逼進戰爭,但他們恐怕已經下定了決心,只等戰爭結束就要給暹羅一個深刻的教訓,順手從暹羅手裡奪取寮國。

就在法國運兵船,在二十艘軍艦護航下經過新加坡海面的時候,他們追尋了一個多月的大明艦隊突然出現在了他們面前,此時法軍驚恐的發現,集中在這裡的明軍艦隊,不是情報中顯示的十艘,而是三十艘,大明主力艦隊竟然悉數抵達!

原來掌握着信息主動權的大明海軍,一直在給法國人設一個套,讓法國人以爲大明海軍一直分成了三隻艦隊在進行破交,大明南下艦隊也始終在跟法軍兜圈子,讓法國人一直都以爲只有這十艘軍艦在暹羅灣一帶活動。

可是當法國運兵船進入馬六甲海峽的時候,大明三支艦隊在昨夜就悄然南下匯合,只等着給法軍一個深刻的印象了。

就在大明艦隊自認爲自己佔優,以三十艘軍艦對法軍十艘的時候,突然發現背後出現了一支法軍艦隊,原來法國人也留了一手。

大明艦隊立刻分出十艘巡洋艦掉頭去攔截背後的法軍艦隊,主力二十艘一等鐵甲艦和二等鐵甲艦,徑直向前迎上了法國護航艦隊,二十對二十,旗鼓相當。

隆隆的炮聲很快就在新加坡南方的海面上響了起來。

1843年修建的武吉知馬山的馬車路上,西式馬車一輛接一輛,這座山雖然只有一百多米高,但站在山頂修建的公園裡,遠方海面上的戰鬥依然可以一覽無餘!

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44節 逃亡(一)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五節 離開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四百零八節 宰相找事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十八節 取信(2)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五百八十三節 改革的實質第一客卿第一客卿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着當打手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五節 離開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十九節 取信(3)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
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44節 逃亡(一)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五節 離開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四百零八節 宰相找事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十八節 取信(2)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五百八十三節 改革的實質第一客卿第一客卿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着當打手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五節 離開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十九節 取信(3)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