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

就在大明揹負着沉重的救災負擔,向災區送去各種物資,糧食、藥品和布匹等,將災民送往外地,東北以及海外的時候。

李秀成大軍一直在圍攻揚州,李鴻章的淮軍其實並不缺什麼,缺乏的只是軍心士氣,最開始李鴻章採取了殺人和厚賞的方法,殺了一批逃跑的軍官,整肅了軍紀,又給堅守的部隊發放厚賞,甚至上書朝廷,給立下大功的洋人戈登賞賜了一件黃馬褂。

但是後來李鴻章一走,軍紀又開始敗壞,揚州之戰始終打的很被動,被太平軍壓着打,兩個多月之後就被圍死了,情況比上次汪海洋包圍揚州更嚴峻。

上一次汪海洋部包圍揚州,但始終都無法完全封鎖,所以曾國藩在安慶待了兩年,最後找到機會才一發制敵,因爲揚州始終能通過運河得到來自北方的補給,可這次揚州城被完全包圍了,運河也被切斷,如果再沒有援助,恐怕撐不了多久。

於是李秀成過江後第三個月,曾國藩就出兵了,但安慶距離揚州太遠,可是距離南京很近,唯一的困難是曾國藩的水師始終比不上太平軍的水師,幾年前太平軍陸續得到了大明建造的十艘鐵甲艦,而曾國藩手下的水師儘管也得到了重建,最由於財力窘困,軍艦主要還是自造的木船,可是在容閎幫忙打造的安慶軍械所的努力下,他們已經能夠自產蒸汽輪船,並且按照美國工程師的技術設計,在木船外加裝了鐵甲,算是木製鐵甲艦。

戰爭果然是技術進步最大的驅動力,在不斷建造的木殼鐵甲艦投入水師中後,湘軍水師力量大大增強,數次跟太平軍的戰鬥中,這些木製鐵甲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儘管無法長時間跟太平軍的純鐵鐵甲艦對轟,可是也能堅持相當長一段時間而不被摧毀,甚至又一次雙方在江面上狹路相逢,相互炮擊了一天,都沒有鐵甲艦沉沒,只是湘軍軍艦受創嚴重,而太平軍的鐵甲艦基本上沒什麼損傷。

因此現在湘軍水師還沒有奪回制江權,但已經能夠基本保證從漢口到安慶的水路暢通了,能夠保證湖廣地區龐大的物資順利送到湘軍手中。

沒有制江權,就沒辦法直接給南京帶來威脅,而揚州又鞭長莫及,此時好像曾國藩的選擇也不多,他選擇了渡江攻打蕪湖。

湘軍在蕪湖勢如破竹,因爲當地守軍是楊輔清部,根本就沒有戰心,這兩年被李秀成牢牢按在蕪湖這個狹小的地方,哪怕楊輔清自行其是在周圍設卡徵稅,但日子依然過的堅信,只靠李秀成每年給的那點軍費,只能讓他的士兵餓不死,先進的武器裝備根本就不可能買到。

所以楊輔清幾乎是一觸即潰,馬上帶人撤出了蕪湖,朝着天京方向撤退。

李秀成大軍還在揚州圍攻淮軍,此時哪裡敢放任湘軍逼近天京,也不敢讓楊輔清帶兵退往天京,這時候他哪怕再困難,都必須馬上支援,不然楊輔清被湘軍逼到了天京,他放楊輔清進城是麻煩,不放他進城也是麻煩。只有打退了湘軍,纔有理由讓楊輔清回駐地,至於向他問罪的問題,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既然決定救援,李秀成也能拿出孤注一擲的魄力來,動用他能動用的最大力量,從天京抽調了五萬精兵,這已經是極限了,他留在天京的嫡系,就只有十萬人,要防備鎮江的汪海洋,還要防備楊輔清,再不敢抽調了,但他派出了全部的水師,只要能斷了湘軍的後勤,湘軍遲早得後撤。

可沒想到湘軍水師一改往日儘量不跟太平軍水師決戰的做法,這次竟然死戰不退,跟太平軍水師在長江上連番惡戰,力保蕪湖港口不失,多次打退太平軍水師的攻勢,一時間殺的難解難分,大家都認爲曾國藩是拼了老命了。

結果就是湘軍繼續進發,楊輔清繼續後退,李秀成多次斥責他,楊輔清則回覆說湘軍火力強大,而他手下都是老弱殘兵,武器彈藥甚至糧草都缺,就差直接罵李秀成虧待他的士兵了。

楊輔清從蕪湖退到太平府,又從太平府撤到大勝關,這裡已經接近天京城了,當年曾國荃包圍天京的時候,外圍包圍圈甚至就設在這裡,李秀成覺得退無可退了。所以李秀成的五萬精銳就駐紮在大勝關,死死封閉這座關卡,即阻擋湘軍,其實也是阻擋楊輔清退往天京。

可楊輔清在前,湘軍在後,所以他第一個堵住的是楊輔清的退兵,頓時就讓楊輔清憤憤不滿,兩個太平軍的大王把官司打到了洪秀全面前。

湘軍水師以付出沉重損失的情況下,不斷的向前推進,竟然打的太平軍水師節節後退,加上考慮陸路安危,不得不直接退守西關。

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有可能發展成另一次天京圍城,當年李秀成帶領十三個王爺,集齊六十萬大軍,裝備十幾萬只火槍和大量火炮,在絕對兵力和絕對火力的情況下,也沒能打破曾國荃率領的區區一兩萬人的防線,所以李秀成絕對不能再冒一次天京被圍的險,所以才調回了水師,有水師在,太平軍始終有一條通往外界的通道,能夠得到外界的援助,大明不肯賣物資給太平軍,上海有的是洋人願意做這筆生意。

可是楊輔清部實在是不堪一擊,十萬人在大勝關下,竟然被區區五萬湘軍打的大敗,流散四野,潰不成軍,李秀成的精銳確實戰鬥力很強,他們牢牢守住了湘軍的攻勢,保證這座關卡不失。

湘軍這一次出擊,都認爲是曾國藩的圍魏救趙之計,在不能直接救援揚州的情況下,就通過威脅天京,讓太平軍主動撤退,而李秀成就偏不撤退。

可是大家都看錯曾國藩了,攻打天京還真的不是什麼圍魏救趙,當然也不是什麼真想趁李秀成主力未歸偷襲天京,打天京的目的,只是爲了混淆視聽,就在湘軍還在大勝關下跟李秀成精銳對峙的時候,突然一隻沒有任何旗幟的部隊,出現在了揚州北邊,跟揚州以大運河相連的高郵。

這隻部隊還頗爲兇悍,竟然突破了太平軍沿河設置的防線,突入了揚州城中。

可是這隻部隊的數量太少,總共不過五六千人的樣子,即便攻入了堅城之中,也不過是讓孤城中多幾千個待死的亡魂罷了,太平軍隨即再次完成了合圍,並且加固了防線,認爲不過是一次大意,並沒有將這件事太過重視。

可當半個月後,瓜洲附近也突然冒出來一隻軍隊的時候,太平軍想重視也已經晚了。

因爲這隻軍隊打着吉字旗幟,竟然是湘軍中的王牌精銳,曾國荃的吉字營!

突然出現的吉字營,勢如猛虎下山一樣,不做停頓的向瓜洲發起了猛攻,竟然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攻佔了這裡,讓李秀成想救援都來不及,當然如果能夠救援的話,也不至於被攻陷了,雙方都在行險,都在賭命,曾國荃賭贏了。

如此,江北形勢突然逆轉,之前是太平軍在進攻,可現在進攻部隊的後路突然被斷了,讓他們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李秀成想派水師去攻打瓜洲,但湘軍水師緊咬不放,另外水師即便能夠過去,可又如何攻佔曾國荃把持的堅固水寨呢。

李秀成這時候才明白,原來曾國藩從沒有想過什麼圍魏救趙,曾國藩的目標,從一開始就盯上了他那十萬過江的精銳,是打算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想要卸掉他李秀成一隻臂膀啊。

此時李秀成有兩種選擇,趁着包圍揚州的太平軍還沒有陷入反包圍之中立刻突圍,瓜洲被斷,那就往東從南通撤退。另一種選擇,則是一鼓作氣,拿下揚州。然後李秀成孤注一擲,壓上所有兵力,在請天王降旨令汪海洋部北上,沒準可以通過一次大戰,殲滅湘軍、淮軍兩個心腹之患,這樣整個江北地區就唾手可得,相信在這種情況下,楊輔清和汪海洋是十分願意北上的。

但是李秀成陷入兩難的決定中無法抉擇,選擇後者,風險太大,一旦短期內無法打下揚州,攻城部隊彈盡糧絕,就只有崩潰一條路,這可都是他的嫡系精銳,是從天京圍城的死亡邊緣拉回來的堅韌老兵,全都折在了這裡,李秀成以後拿什麼繼續把持朝綱。

可他這次北方,就是想趁着北方爆發了罕見的天災,趁機殲滅淮軍勢力,挽回上次北伐後下降的威望,本就是一次政治行爲,是失敗不得的。現在無功而返,哪怕就是全身而退,也會讓自己在政治上陷入不利境地。

就在這種時候,一向不怎麼管事,即便求見也未必能見到的洪天王,突然召見李秀成,告訴李秀成,天父降下旨意,要李秀成命令在揚州的部隊馬上南下瓜洲,一定要殲滅曾國藩這個大清妖。

天父都搬出來了,李秀成還真的不好勸阻,另外現在的洪天王偏執的厲害,雖然很少做決定,可一旦做了決定,那就絕對不會改變,不管是李秀成還是洪姓諸王都勸說不動。

不過李秀成覺得,洪秀全的命令,也未嘗不是一個辦法,就當是從瓜洲突圍好了,只要打敗了曾國荃,沒準都不用突圍,還能繼續北上再打揚州。

就是心裡總有一股陰影,讓他之前甚至都沒想過要打瓜洲,寧可選擇繞道南通。

因爲他從曾國荃身上吃的虧太多了,還沒有任何一隻部隊,曾讓他們覺得那麼的無力,不管是其他湘軍也好,楚軍也好,淮軍也罷,就算是洋人的軍隊,也不曾讓他有那種感覺,那是給他打上精神烙印的一隻軍隊。

但一隻優秀的統帥,是不會被這種心理所嚇到的,不過李秀成還是準備全力以赴,不但要求揚州大軍全力南下,暫時放棄包圍揚州的堅固要塞,集中最大的兵力,對付曾國荃,還打算動用所有的水師,從長江上轟炸瓜洲,兩面夾攻曾國荃部。

此時,天王又降下了旨意,要求天京的水師不能動,告訴李秀成說,用陸師攻打清妖,必有天兵相助,用水師就破了法術。

剛剛打算用牛刀殺雞的李秀成,頓時被天王的這個命令搞的鬱悶無比,進攻再三申辯,可洪秀全根本不聽,甚至第一次之後就不再見他。

李秀成哪裡知道,在洪秀全心中,曾國荃留下的印跡比留在李秀成心中的更深。

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十一節 謀城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着當打手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二十一節 取信(5)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七百九十節 給滿遺找個去處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十五節 行動(3)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五百七十三節 打斷日本伸出的爪子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七十四節 想要改變種姓嗎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六十四節 發動總攻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六十五節 底線請假幾天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
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十一節 謀城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着當打手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二十一節 取信(5)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七百九十節 給滿遺找個去處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十五節 行動(3)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五百七十三節 打斷日本伸出的爪子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七十四節 想要改變種姓嗎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六十四節 發動總攻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六十五節 底線請假幾天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