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

不得不佩服李秀成的運氣,他選擇今年進攻上海,選定真太是時候了。天籟『小說ww『w.』⒉不但法國人跟普魯士膠着在一起,無力顧及到東方問題,就在他進攻上海遇阻之後,突然滿清那邊也出了亂子。

天津幾千名民衆,在6月21日,圍困了法國天主堂。天主教在中國向來蠻橫,法國主教勒令天津縣令驅散羣衆,沒得到滿意的答覆,竟然當街開槍,當場打死了劉傑的僕人。

這種蠻橫,惹惱了民衆,憤怒的民衆衝入了法國領事館,打死了法國領事和秘書,之後1o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o多名中國信徒,焚燬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

歷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爆了。

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並出動軍艦進行威脅。

此舉爲李秀成大大吸引了火力,一時間清廷跟洋人勾結的可能大大降低,而英國人不得不抽調部分艦隊,也降低了李秀成的壓力,最直接的是大明商人走私來的物資補給更多了。

但最重要的是政治意義,一旦清廷跟洋人鬧翻,太平軍就可以一一擊破他們,這讓李秀成覺得,北伐的成算更大了,一旦楊輔清和汪海洋也這麼認爲,他們北伐的動機就會增大,都不用自己採用勢力威逼,就能讓他們積極去北伐。

廣州的朱敬倫卻開始憂慮起來,他沒想到天津教案還是如期生了,在這個緊張時刻,刺激英國人緊張的神經,鬼知道會不會失控。

尤其是連俄國人、美國人都牽扯進來了,一個處理不好,就是一個八國聯軍提前出現。

萬一出現這種情況,朱敬倫的打算是,乾脆大明先下手爲強,搶先一步再次攻佔北亰,好過英法美俄四國進京,滿清搜刮的好東西,與其被這些人搶奪,不如讓大明佔了。

因此天津教案的消息傳到大明,大明軍隊馬上收到了命令,開始緊急心動起來,休假的軍官取消放假,探親的士兵立刻歸營,6軍開始密集進行演習訓練,海軍開始往廣州集結,隨時準備北上。同時後勤部門開始儲備軍事物資,一時間市面上的糧食、布匹、紗布價格都漲了一成。

大明的動向,讓相關各方更加緊張,因爲他們看到在這個時刻,有餘力干涉東方事務的,好像就只有大明這個國家。

但是沒人想讓大明介入,尤其是英國人,維持英國在長江的利益是他們在東方最大的外交準則,因爲目前上海已經成爲了英國在東方最大的貿易口岸,每年進出口數千兩銀子,無法割捨。

如果大明介入,不管是北上京津,還是再次介入長江流域,英國人都認爲對他們不利,上一次大明解救太平天國,獨佔了天京口岸長達半年,如果大明在玩一次這種手段,獨佔上海利益的話,英國人的損失太過巨大。

大明北上京津的話,英國人又擔心失態失控,歐洲的問題還在焦灼,法國皇帝一心想羞辱普魯士國王,一旦普魯士不肯屈服的話,就又是一場戰爭,英國一時之間無法抽調力量干涉遠東事務,所以他們目前最合理的措施,是保持平衡。

世界霸主有時候也真是不好當,真是操碎了心,不但要保護自己的利益,還需要保護自己的掠奪對象,當真是不好操作。幾年前,英法聯軍一邊進兵北亰,一邊還要在上海幫助清軍防備太平軍,這種奇葩的事情,英國人也不想在做一次了。

這次事件雖然是因爲法國天主堂而起,法國又是教皇授命的保教國,整個東方,都是法國的保教區,所以法國人表現的極爲強硬,他們的軍艦第一時間就跟英國組成聯合艦隊,進逼天津用戰爭威脅,顯然他們並不認爲他們沒有力量,法國人此時驕傲到了極點,根本就沒把可能跟普魯士的戰爭放在眼裡。

美國人一向都希望能夠取巧,也不會採用強硬手段,俄國人在歐洲的印象往往比較野蠻,在歐洲給人一種善於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印象,但是在東方,從上次鴉片戰爭開始,他們反而表現出一種狐狸的性格,可這次他們自己人也有被殺的,顯然不太容易保持中立。

面對如此複雜紛亂的局面,英國人向來喜歡尋找盟友,聯合甚至依賴別人的力量解決問題,但此時他們現,在東方,他們能借用的,就只有大明國的力量。除了這個勢力之外,其他國家此時竟然都因爲某種原因,無力干涉。

所以威妥瑪再次向大明照會,希望能夠在天津教案上保持一致。

大英帝國的邀請,在這個時代是一種地位的象徵,甲午戰爭錢英國跟日本簽訂了平等的通商條約,英國人對日本人說,這份條約對日本的意義,遠勝過戰勝大清國的軍隊。

可問題那是要對誰,換做一個油滑的政府,此時也會非常樂意接受英國的要求,給英國人打工,從而藉助英國的力量,博取自己的利益,然後藉助英國在世界體系中的霸權,維護自己得到的利益,簡單來說,就是給英國打工,然後分享一點辛苦錢,後來的日本就是這麼幹的。

但朱敬倫不是日本人,他沒有日本人身上那種取巧的性格,沒有給人做苦力的覺悟,他有中國老一輩人身上那種以我爲主的自主意識,在這次事件中,他更想大明來主導。

所以面對這次危機,大明有自己的動作。

就在英國人找上大明的時候,大明卻找上了其他人,先是跟美國公使、俄國公使磋商,希望兩國能保持克制,從維護東亞穩定的大局出,儘量保持克制。對於天津生的教案,大明表示遺憾,並且願意出面從中調停,給各國一個公平合理的交代。

顯然大明想在這次事件中扮演更大的角色,而不是甘於做大英帝國世界體系的維護者,不願意充當英國人的馬前卒和爪牙。

俄國人的農奴制改革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但問題依然很多,由於在農奴制改革中,讓農奴承擔了太大的成本,過於保護貴族地主的利益,導致各地暴動不斷,而貴族地主作爲既得利益者,很多也對改革不太滿意,加上中國實在是過於遙遠,所以俄國人也沒有力量,沒有興趣真正介入東方的危機。

歷史上,最後是李鴻章出面平息了這次事件,他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就是說服了俄國人答應不殺人,最後只是賠錢了事,幾個殺人的中國暴徒,反而被清政府給輕判了。

因此這次俄國人也很樂意接受大明的調停。

美國人向來不熱衷於使用武力解決問題,在中國兩次鴉片戰爭中,他們都保持了剋制,他們的外交政策,向來是以利益爲主,希望跟其他國家保持友好來維持利益,在外交上,他們之前喜歡跟隨英法這樣的強國。

這次大明出面,並且向他們保證維護他們利益的態度後,美國人表示支持大明這個東方國家,在教案中揮積極的作用。

至於法國人,他們的政府都即將在普魯士的打擊下倒臺,之後是巴黎公社運動,他們自己把自己的事情搞清楚就得幾年後來,現在法國看起來強硬,那不過是一隻還沒現自己早就老邁的牙齒脫落的野狗最後的狂吠。

但大明還是跟法國人接觸了,告訴法國,大明一貫的政策是維護貿易自由和地區和平,大明願意保證法國的利益,對法國外交官和宗教人員的遇害表示遺憾,但是希望大家能在和平的前提下處理此次事件。

法國人對此表現了不耐煩,但他們也得顧忌大明的態度,朱敬倫稱作鐵甲艦去了法國一趟,不是沒有收穫的,除了讓法國接受了一份平等的關係,比如他們放棄了之前要求跟英國一樣的治外法權,另外也讓法國人明白了大明是東方一個強大的國家,至少擁有強大的軍事工業,儘管這是一個假象,但是在表面上就是這樣,很長一段時間是不會被戳破的,就好像甲午戰爭之前的北洋艦隊,當時全世界都以爲大清是東方第一海上強國。

法國人對大明的迴應是,法國願意保持和平,但是清廷必須給法蘭西帝國一個滿意的交代,清廷必須爲傷害法蘭西帝國公民和神職人員付出代價。

他們提出了要處死負責的官員,懲辦相關的官員,派專使去法國道歉,並給與經濟賠償。並且保證此類事件永遠不再生,還要求保證天主教在滿清內地的傳教自由。

法國人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還自以爲給了大明莫大的面子,卻根本就沒考慮過這次事件中,法國人自己是不是也有責任,這跟西方此時慣常的思維方式有關,他們天然的認定自己是唯一的文明人,如果跟其他國家的人產生了衝突,一定是因爲對方野蠻所致,所以他們直接就提出瞭解決的方式,與其說是尊重大明,願意讓大明調停,不如說是讓大明將他們的裁決結果通知滿清。

但他們似乎沒有考慮過:“我們是不是應該先調查一下事情的原因呢?”

大明的使者向法國人提出這個本應該最基本的建議,法國公使頗爲不耐煩的同意,他感覺這完全是走過場,事情的原因肯定是野蠻的中國人刻意傷害文明的法國人。

而且他們提出由法國人進行獨立調查,大明不同意之後,他們又要求組成以法國人爲主的國際調查團,大明依然不同意。

大明給出的建議是,大明將派出完全中立的調查團,任用富有道德和正義感的紳士,負責調查此事。

結果法國人還是不同意,更不同意大明提出的調查人選,而大明堅持派這個人去,因爲此人是大明的皇帝選定的。

最後跟法國人沒有談攏,大明宣佈將獨自對此事進行調查,照會各國,在大明完成調查之前,希望各國都保持克制,否則視爲對大明的不尊重行爲,大明也必將不再配合各國在東亞維持自己利益視乎的行動。

大明的強勢態度,讓各國產生一種這個新興的國家,試圖在這個地區主導地區局勢,就好像美國人在美洲所做的一樣,他們儘管很不舒服,但是卻不覺得奇怪,因爲以他們的觀點來看,這是任何國家都會做的,這是維護本國利益的合理行爲。

只是各國都對大明要派出的調查人員表示了不理解的態度。

因爲這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是曾國藩,這幾年一直在大明推動興復儒道的曾國藩。

沒人認爲這個極力維持中國傳統宗教的大儒,能在調查天主教教案的過程中保持客觀。

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46節 營救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一客卿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36節 巡撫拉攏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十三節 行動(1)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七節 應募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三百六十九節 全球解讀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一百六十五節 張千山的麻煩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
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46節 營救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一客卿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36節 巡撫拉攏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十三節 行動(1)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七節 應募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三百六十九節 全球解讀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一百六十五節 張千山的麻煩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