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節 青泥盤盤菊水流

這道符信卻是洞天外,駐守火棗山的執事弟子傳來,和兆宗三十六名執事弟子,寇真將弟子分批到火棗山值守,每兩人一組,在外十天,畢竟可能有訪客,需人通報。現在和兆宗的大多數人都在洞天之中,火棗山當然需要人值守,值守弟子都帶有幾種不同符信,根據不同訪客,使用不同的符信,通知洞天中各人。

這道符信卻是找邵延,邵延一接到符信,符信中顯示了來訪之人居然是五陰,邵延真沒有想到是他,邵延雖與五陰接觸較久,最初甚至算是仇人,關係也能算得上朋友,但絕不算不上好友,他來訪,當然大出邵延意料之外。

邵延一步邁出,人已到洞天出口處,出了洞天,見五陰坐在原來邵延洞府前小〖廣〗場上石桌邊小凳上,面前一杯茶,兩名執事弟子正在一旁侍候。邵延一見,舉手施禮:“五陰真人,邵延來遲,見諒!”又吩咐兩名弟子去打兩隻火棗來,弟子領命而去。

五陰也起身施禮,兩人禮畢,邵延說:“真人光臨,蓬捨生輝,不知有何要事?”五陰一笑,取出一物,遞給了邵延,邵延一看,居然是一本線裝書,再一細看,並不是普通紙質,而是一種經過煉製的特殊紙質,邵延奇怪,翻開一看,當即一驚,而是一本諸子著作《惠子》,這在地球上早已失傳,唯從道家的著名人物莊周留下的《莊子》一書中多次提到惠子,可以說在思想上惠子與莊子不相上下,此書五陰從何而得來?

邵延粗粗翻了一下,擡起頭來,將書放下石桌上,說:“真人,此書得自何處?”

五陰一笑,說:“正是我來此的目的,我知你曾在世間傳上古諸子之學說,知道其淵源,我與東海海聖宮附近一處礁石處發現海底有一洞府,似乎與魔門有關,但好像又與道門有關,洞門之上一個圖案,與你所傳太極圖一樣,不過不是黑白的,而是血色與青淤色兩色,我叫它血太極,我用盡方法進不了其中,不過門口一個類似耳〖房〗中發現一個玉、

盒,玉盒之中就是這本書。”此時,兩個執事弟子託着玉盤而來,上面兩隻火棗,放在五陰面前,邵延請五陰用火棗,五陰也不客氣,取了一隻吃了起來,邵延等五陰用完一隻火棗,纔開口詢問:“真人有什麼要邵延效勞的,儘管開。!”五陰一笑,順手將另一隻火棗收了起來,火棗可是仙果,即使他用不到,煉成丹藥也是效果非凡,陰山宗弟子也用得着。作爲化神真人,自然不想作僞,便率性而爲。

五陰收起火棗,纔開口:“邵真人,《易經》由你傳出,世人才曉太極兩儀之理,太極圖也由此現世,我見鼻海底洞府也有太極圖,便想請你去一趟,看看能否有方法進入其中?”“我也想見識一下,不過,我有一個條件,如有幸入洞府,府中書籍之類我抄錄一份。”邵延說到。

“行!這個條件我答應,另外,如果有其它收穫,一成歸你!”五陰點頭同意,同時提出酬勞。

“真人,你也太小氣了吧!”邵延感嘆。

“我與你不同,陰山宗一大家子,資源有限,你這麼人數連陰山宗一個零頭都沒有。”五陰不客氣,實話實說。

“好,就這樣說定。這本書?”邵延準備將書還給五陰。

“就送給你!”五陰難得大方一回,這本書他已仔細看過,完全可以背出來,修士記憶力都比較驚人。書中也沒有什麼秘訣,對五陰來說,雖有些啓發,但用途不大,而邵延卻喜歡收集這一類書,乾脆做個順水人情。

“那就謝謝真人!”邵延說着,將書收入袋中。

“那我們就出發。…,五陰直接就準備走,邵延也點點頭,隨口向兩名弟子交待了一下,讓他們轉告寇真,自己去了什麼地方。

五陰腳下一片淡淡的天光,向遠方鋪去,邵延也腳下雲光起,跟在五陰身邊,向東海趕去。

兩人速度並不快,雖然他們可以非常快,但兩人都不着急,好似欣賞一路風光,兩人邊走邊聊,不知不覺談到玉晨道君,邵延想起一事,便問到:“當時玉晨道君靈寶渡劫,有三位道友出手搶奪,真人當時神念也在場,真人就沒有想過出手奪取?,…

“你怎麼知道我沒有動手?”五陰反問。

“難道真人當時已動手,也有可能,真人大法無形無色,的確讓人不易發現。…,邵延恍然大悟。

“我當時是動手了,我已用天魔大法想影響玉晨道君的心靈,只要他一受影響,我就有機會奪取那件靈寶。玉晨道君也真是了得,居然絲毫影響不到他的心靈,即使有三位真人出手之時,我也影響不了他的心靈。

”五陰回想當時,不由得讚歎。

邵延聽到此,也不得不承認玉晨道君的了得。五陰忽然咦了一聲,邵延也發現下面亂轟轟的,定睛細看,卻是一羣凡人,在一個山頭之上,圍着一個深深的大洞,大洞之中,有縷縷靈氣上升。

邵延和五陰對望了一眼,準備下去,邵延的本意是落於附近林中,然後裝着凡人到近前看一下,哪知五陰手一垂,一派淡淡天光往下一罩。然後直接落了下去,那些凡人好像根本沒有發現兩人從天而降,落在衆人之中。

邵延望了一眼五陰,天魔大法,果然不凡,不用說,五陰剛纔一瞬間已在不知不覺間,控制了在場所有凡人的意識,讓他們視而不見,就是現在,兩人在衆人之間,大家也以爲此兩人是和他們一起來的,是過來看熱鬧的。

邵延拉住旁邊一個老者,問:“老丈,這麼多人來此做什麼?”老者望了邵延一眼,說:“噢,原來你們是後來的,卻是不清楚此事,這天門山出了一件怪事,此山幾日前忽然陷下一個大坑,深不見底,有個叫李清的人,喜歡探險求仙,今年也是不小,近六十年紀,卻是精神很好,聽說此事,便叫家族中人準備一個吊籃和繩索,已經下去好一大會,不知如何?…,

就在此時,聽到一聲喊:“不好了!”邵延看時,吊籃已拉上,其中空無一人,頓時有些亂了,當時就慌了,只得又把吊籃放下去。等了一會,再拉上來,依舊是個空籃。那夥看熱鬧的人,有人嘆息,也人說風涼話的,不一會都走了。

兒孫輩向着坑口,放聲大哭,埋怨道:“我們苦苦勸阻,就不肯聽,偏要下去!近六十之人,在家死便死了,也留個屍首,也好辦棺槨葬他。如今弄得屍首都沒了,這事怎處?”那親眷們人人哀傷,中間也有豁達的說道:“也該他如此。雖然沒了屍首,他衣冠總是有的,回去弄個衣冠冢,也算對得住他了!”衆人也無他法,只得哭哭啼啼回去依此辦了。

人都走了,只有邵延和五陰在此,兩人神念剛纔就探了下去,卻遇到一種奇怪阻力,不能深入,兩人明白下面必有緣由,見凡人們都離開了,兩人縱身飄落。

飄了一會,兩人已到底,已是一片黑暗,不過對兩人來說,只是暗一些,兩人在黑暗之中都如白晝一樣,地面已比較潮溼,泥土也比較輕軟,地面上卻有一排腳印,向洞穴深處而去,估計就是那個李清的。

坑底靈氣比上面充沛得多,邵延和五陰兩人向裡而去,行不多遠,兩人聞到一股甜香之味,順着香味方向望去,卻是從前面通道中看似淤泥中發出,好像一條淤泥帶,曲直向前方伸出。邵延猛然想起一物,這是邵延從一本修真界許多人認爲是胡說的書籍中看到。

邵延走上前去,蹲下身,伸手取了些淤泥,放在鼻子前聞了一下,很香,送入口中嚐了一下,很細膩,味道不錯,靈氣也非常充沛。

五陰見邵延嘗泥,很是驚訝,邵延微微一笑:“道友,這東西味道不錯,你也嚐嚐。”五陰很懷疑地看着邵延,問:“這是什麼東西?”

“應該是青泥。”邵延微微一笑,說。

“青泥?真有這東西存在!”五陰不用邵延說,上前抓起一把泥土,送入口中,他立刻確定邵延所說不錯。

青泥,那本被認爲胡說的奇聞錄上說是仙人的食糧,邵延現在肯定,那本奇聞錄可能是真的,並不是胡說。

既然知道是青泥,兩人不再客氣,一人一半將之收得乾乾淨淨。此物據說比辟穀丹強多了,一口青泥,可以數年不食,而且,能緩慢改變人的體質。邵延和五陰剛纔一品嚐,知道此言不虛,青泥每一細粒之中都蘊含着極其充沛的靈氣,的確能讓人好長時間不食。而且,靈氣如此充沛,絕對是煉製一些丹藥的好原料。

有青泥,那麼奇聞錄上還記載幾種東西,像菊水和白石,記載中就和青泥類似共生關係,那麼,菊水和白石這裡會有嗎?顯然,邵延和五陰想到一起了,兩人對望一眼,邵延輕輕地說:“菊水!”五陰也輕輕地說:“白石!”兩人同時點點頭,心中都清楚兩人想到一起了。

兩人繼續往裡走去,行不多遠,漸漸變亮,兩人眼尖,見洞壁之上嵌着許多白色石頭,難道這就是白石,兩人上前,各取一顆,感覺洞壁好像有一絲吸力,邵延拿在手中,初時極軟,好像烤熟的芋頭,漸漸變硬,邵延用神念細細查看,內裡類似石髓一樣物質,靈氣充沛,更在青泥之上,知道記載不差,隨手收了起來,扭頭看五陰,居然咬了一口,就像一隻如玉的芋頭子,邵延見此,又取了一塊,也咬了一口,味道香甜,更在青泥之上,兩人之間點點頭,也不客氣,各取一半,全部捲入囊中,白石離開洞壁會變硬,那本奇聞錄記載:白石,仙人之糧,於鍋中煮四十九日,軟甜如芋,食之,數年不飢。

光亮越來越亮,兩人聽到溪水聲,也聞到一股淡淡的菊huā香,往前一看,遠方一派光幕,中有一人,一條小溪從光幕中流出,在兩人前不遠沒入地下,溪邊菊huā盛開,時有huā瓣落入水中。

第571節 今日劫難起魔主第450節 弟子請命探海聖第303節 妖去鬼現誰薄情第129節 天師初臨救聖駕第61節 一身傲骨輕公侯第448節 殺本門弟子者死第346節 天地無情尋常事第477節 三人惡鬥天仙輩第409節 淡淡歌聲何處尋第472節 雷神身死靈在骨第534節 金仙一擊衆心異第176節 借勢鬥法鍊金鱗第481節 誤入冥府疑惑生第540節 佛道兩門雙降臨第27節 一粒金丹吞入腹第126節 收取蟾珠神教動第377節 阻我前行唯一斬第177節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500節 舊仇相爭魔影現第313節 靈仙弟子今歸宗第342節 化神亦是走爲上第430節 浪子回頭金不換第200節 李代桃僵入靈仙第497節 八十一年大夢中第307節 天魔人劫雙雙至第216節 脫胎換骨已非人第321節 初觸底層遇詛咒第108節 劫過丹成收二禽第543節 拂塵方能照自身第326節 薪火相傳魂歸來第584節 初見道祖說三清第487節 只爲傲慢刀槍見第337節 阻路煙羅信手收第126節 收取蟾珠神教動第183節 世事滄桑話當年第160節 陰火漫天磨星光第75節 戰旱魅槍演大道第547節 江心珠現誰有緣第324節 莫謂監視人不知第493節 結盟錢塘拜觀音第145節 舊日蛟龍今又見第275節 又聞道君相關事第444節 爲查兇手入南苗第229節 不信自然無以明第18節 五毒困仙收雷蛛第398節 聲色不動雙鬥智第376節 月降靈露悄然去第185節 靈蛛本就非善物第63節 古墓前頭聽秘聞第134節 道無鬼神獨往來第469節 聞到東海大荒現第379節 爲化一擊閉紫府第263節 真人動心收重水第505節 二妖爲奴水府定第503節 無意相遇刀兵動第431節 三十年來多少事第226節 內心絲毫藏禍端第174節 自取花葉凝刀流第374節 王圖霸業夢一場(下)第246節 待到月明陣易開第116節 桃花影亂敵又來第90節 舊友重逢假虎威第11節 一身轉戰三千里(下)第456節 萬年封印今日解第455節 返源見本大道生第91節 競拍場中仇怨生第165節 毒焰天降幽冥毀第316節 以己度人慾借勢第297節 醫仙一脈傳承現第537節 縱論道魔金仙聚第95節 修行至此當慎言第444節 爲查兇手入南苗第563節 妖人勾結作強盜第115節 修士紛紛入亂世第104節 以一敵三護弟子第217節 今日方明真相出第387節 八風幡成威初現第388節 劫後約戰天下修第492節 衝突有人打落水第333節 事了拂衣入另界第125節 偶救修士到冰魄第492節 衝突有人打落水第364節 一袖罡風逐將去第565節 未釣而至是仙人第141節 凡塵事了秘境開第385節 滅元嬰磨練同夥第147節 依蘭秘境今始出第103節 萬里飛渡人劫兇第267節 南轅北轍是正路第564節 斬妖除盜寶不識第317節 暮雪山頭敵仇驚第390節 善用物者無棄物第32節 中有寶樹喚婆娑第69節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351節 一月修行明劍修第184節 召喚誤請正主來第499節 今日世間因果了第250節 未來之心不可得第382節 罡風激盪風波近第277節 小心駛得萬年船
第571節 今日劫難起魔主第450節 弟子請命探海聖第303節 妖去鬼現誰薄情第129節 天師初臨救聖駕第61節 一身傲骨輕公侯第448節 殺本門弟子者死第346節 天地無情尋常事第477節 三人惡鬥天仙輩第409節 淡淡歌聲何處尋第472節 雷神身死靈在骨第534節 金仙一擊衆心異第176節 借勢鬥法鍊金鱗第481節 誤入冥府疑惑生第540節 佛道兩門雙降臨第27節 一粒金丹吞入腹第126節 收取蟾珠神教動第377節 阻我前行唯一斬第177節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500節 舊仇相爭魔影現第313節 靈仙弟子今歸宗第342節 化神亦是走爲上第430節 浪子回頭金不換第200節 李代桃僵入靈仙第497節 八十一年大夢中第307節 天魔人劫雙雙至第216節 脫胎換骨已非人第321節 初觸底層遇詛咒第108節 劫過丹成收二禽第543節 拂塵方能照自身第326節 薪火相傳魂歸來第584節 初見道祖說三清第487節 只爲傲慢刀槍見第337節 阻路煙羅信手收第126節 收取蟾珠神教動第183節 世事滄桑話當年第160節 陰火漫天磨星光第75節 戰旱魅槍演大道第547節 江心珠現誰有緣第324節 莫謂監視人不知第493節 結盟錢塘拜觀音第145節 舊日蛟龍今又見第275節 又聞道君相關事第444節 爲查兇手入南苗第229節 不信自然無以明第18節 五毒困仙收雷蛛第398節 聲色不動雙鬥智第376節 月降靈露悄然去第185節 靈蛛本就非善物第63節 古墓前頭聽秘聞第134節 道無鬼神獨往來第469節 聞到東海大荒現第379節 爲化一擊閉紫府第263節 真人動心收重水第505節 二妖爲奴水府定第503節 無意相遇刀兵動第431節 三十年來多少事第226節 內心絲毫藏禍端第174節 自取花葉凝刀流第374節 王圖霸業夢一場(下)第246節 待到月明陣易開第116節 桃花影亂敵又來第90節 舊友重逢假虎威第11節 一身轉戰三千里(下)第456節 萬年封印今日解第455節 返源見本大道生第91節 競拍場中仇怨生第165節 毒焰天降幽冥毀第316節 以己度人慾借勢第297節 醫仙一脈傳承現第537節 縱論道魔金仙聚第95節 修行至此當慎言第444節 爲查兇手入南苗第563節 妖人勾結作強盜第115節 修士紛紛入亂世第104節 以一敵三護弟子第217節 今日方明真相出第387節 八風幡成威初現第388節 劫後約戰天下修第492節 衝突有人打落水第333節 事了拂衣入另界第125節 偶救修士到冰魄第492節 衝突有人打落水第364節 一袖罡風逐將去第565節 未釣而至是仙人第141節 凡塵事了秘境開第385節 滅元嬰磨練同夥第147節 依蘭秘境今始出第103節 萬里飛渡人劫兇第267節 南轅北轍是正路第564節 斬妖除盜寶不識第317節 暮雪山頭敵仇驚第390節 善用物者無棄物第32節 中有寶樹喚婆娑第69節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351節 一月修行明劍修第184節 召喚誤請正主來第499節 今日世間因果了第250節 未來之心不可得第382節 罡風激盪風波近第277節 小心駛得萬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