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誤會

想了片刻,晁蓋又說:“還是不妥,此時大人府上多是老弱婦人,我等去了是不怕。可是她們怎辦?到時大人回來,非怨恨我們不可。”

宋江說:“婦人如衣服,天王擔心甚過。”

晁蓋說:“其中還有大人老孃,這總不能不顧。”

這話一出,宋江不再堅持,畢竟他還有個江湖名號,忠義孝三郎,只是皺眉問道:“他不是杭州人氏嗎?怎得做官連老孃也帶了出來?”

又覺這樣問,似乎不好,立即又說:“異地爲官可以帶家屬。”

不知他是明白,還是問。不過有人立即回答他道:“是寧大人老孃自己找來的。”

宋江點了點頭,似乎是明白寧母爲什麼出現在寧採臣家中,又問道:“那我等現在往何處去?”

“現下人多,不好走陸路,不如弄些船隻直走梁山。”

晁蓋一出聲,立即便有阮小五帶了人去取舟船。宋江看了,卻是沒說什麼。

在說和尚奔回大相國寺報信,衆僧聽說他們選中的引劫人與寧採臣又有瓜葛,不由大是尷尬。

“福緣深厚之輩,果然是哪兒都有機緣。”是羨慕似嫉妒。

“那師兄是否令我弟子信衆,不再幫扶於他?”

“不可,此次已然發動,便無可阻擋。最多我等兩不相幫,看他造化。”

“那童貫尋求支援,我等是幫,不幫?”

“此事我等還是不再參和的好。”

他們是怕了,上次參與,賠了一尊羅漢,可是賠慘了,哪兒還敢再加參和。

沒人想死,就是可入西方極樂的僧人也是如此。

大相國寺調子剛定,卻哪裡知道人家已然走脫了。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插手了。

別忘了汴京是什麼地方,沒有他們插手,僅僅方臘一行想奪取城門,雖說不一定會失敗,但也絕對不會這麼簡單,一人不傷。

幾百人便大鬧了汴京,無形中,便影響了方臘宋江他們今後對宋軍的態度。

連京師都守不住的軍隊,想讓別人尊敬,那也是難,只是現在還沒有精力細思這點罷了。

大宋水運極其便利,不大會功夫便弄來三艘大船。

宋江看了,先是問道:“這船可是賒買而來?”

梁山財政,他最是清楚,知道買不起這樣的大船。

他的問話,沒人出聲,一看便知是偷奪的船隻。

宋江不由感慨道:“想我宋江雖爲小吏,卻從未取過百姓一針一線,不知不想逃命在此,卻奪了百姓舟船,實在是羞煞我也。”

彷彿間,宋江成了天下正義的化身,大有爾等誤我之態。

衆人齊說:“哥哥仁義,此是不得已而爲之。”

“不得已也當付錢。”宋江說,“如此我等與那惡官又有何差別?”

“可梁山無錢。”

聽到梁山無錢,宋江嘆了一口氣,與杜遷說:“還請杜頭領代爲告知寧大人,把這銀子付了。宋江再三拜謝。”

杜遷說:“師父已經奉皇命出使他國了。再說宋頭領欠下的銀貨,師父已然付上。”

這是杜遷在堵他的嘴。雖然他不懂宋江耍的手段,但是他知道自己是誰的人,是師父案主一系的。

宋江和他們不是同路人,宋江要花他們的銀子,他也是會堵他的。

這番話可是把宋江臊到裡子裡去了。

宋江自己跑去瓢記,沒有見到李師師本尊不說,銀子也沒帶夠,遭了官司,入了大獄。這絕對是他一生的污點。

現在有杜遷指出來,臉上仿若開了個染料鋪,紅的(黑)、白的(黑)、綠的(黑)……全都過了一遍。

只是他人黑麪黑,看上去仍是黑的。突然,他對晁蓋拜謝道:“不是哥哥相救,幾在夢中相見矣!”

聽他說的悲苦,梁山衆人也便不再想宋江被捕的原因。

只覺宋江分外可憐。

李逵更是怒火沖天,轉身就走。

宋江趕忙叫住:“兄弟!哪裡去?”

李逵便道:“殺入城去,連那個鳥皇帝,一便都砍了快活,與哥哥報仇。”

戴宗趕快拉住他說:“兄弟!使不得莽姓!城裡有八十萬禁衛軍馬,若殺入去,必然有失!”

李逵卻是不信,說:“再多人又有何用,俺看也不過切瓜砍豆一般。”

起了殺姓,又見軍隊不過如此,李逵纔不怕他們。

“不成,人數太多,就是殺軟了手腳,又殺得幾個?不如坐船先回梁山再做打算。”

這邊一鬧騰,奪舟船的事,宋江被捕的原因,全然無人在想。這時還是先逃得姓命再說其他。

這邊剛剛開始登船,便見外派觀察敵情的幾個嘍羅慌慌忙忙入廟來報道:“汴京城裡,鳴鑼擂鼓,整頓軍馬出城來追趕。遠遠望見旗蔽曰,刀劍如麻,前面都是帶甲馬軍,後面盡是擎槍兵將;大刀闊斧,殺奔這兒路上來!”

李逵聽了,大叫一聲“殺將去!方纔還未殺得快活,這次必要殺個快活!”提了雙斧,便闖出去。

晁蓋叫道:“一不做,二不休!衆好漢相助著晁某,直殺盡這波軍馬,方纔回梁山泊去!”

舟船雖然快捷,但是一旦上了船,岸上弓矢齊發,連個躲處都沒有,只能殺退他們,纔好再走。

衆人齊聲應命:“願依尊命!”

就是嘍羅們也叫得山響,方纔一戰,使得他們覺得官軍也不過如此。

李逵提兩把板斧,先出,衆好漢吶聲喊,都挺手中軍器,隨後迎敵。

戴宗先把宋江護送上船。李俊同張順,阮小五,整頓船隻。就江邊看時,見城裡出來的官軍約有五七千,馬軍當先,都是頂盔衣甲,全副弓箭,手裡都使長槍,背後步軍簇擁,搖旗吶喊,殺奔前來。這裡李逵當先輪著板斧,赤條條地飛奔砍將入去;背後便是花榮;黃信,呂方,郭盛四將擁護。

花榮見前面的軍馬都托住了槍,只怕李逵著傷,偷手取弓箭出來,搭上箭,拽滿弓,望著爲頭領的一個馬軍,颼地一箭,只見翻筋斗射下馬去。那一夥馬軍吃了一驚,各自奔命,撥轉馬頭便走,倒把步軍先衝倒一半。這裡衆多好漢們一齊衝突將去,殺得那官軍屍橫野爛,血染江紅,直殺到汴京城下。城上策應官軍早把擂木炮石打將下來。官軍慌忙入城,關上城門,好半晌不敢出來。派人飛報童貫府上。

梁山衆人這才大笑而退。

“師叔,那人已然逃出京城,更使人打了京城城牆。”

大相國寺慢了一步,終究沒有在宋江脫身前抽身事外。

不過現在得的消息,同樣讓他們是又驚又喜。

只見一老和尚高宣佛號道:“我佛門濟蒼生,大開方便之門。然戰亂不祥,殺伐不利,非我等可以力抗。”

“阿彌陀佛,首座所言有理。”衆僧一片肅穆。

不知還以爲他們在削肉喂鷹。然眉宇間藏不住的喜色,說明他們不是在削肉喂鷹,而是從削肉喂鷹中解脫出來。

上一次,他們與寧採臣鬥法,不得已接了超渡皇城鬼魂的差事。

雖說超渡本是和尚本職,但是超渡到連自己修行的時間都沒有,任誰也不會高興。和尚也是人,是人便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

藉着梁山打汴京之機,趁機擺脫這樣的重負,他們自然高興。

佛門誓言有渡天下蒼生,但也有殺生是罪。

只要有了名義,就是不渡,也是無損。

這邊大相國寺一停下佛門超渡法門,城中的城隍便知道了。

判官說:“想不到即將渡完的冤魂孤鬼,他們竟以戰爭之名停下了。”語氣中,不免有着可惜。

城隍卻說:“天下沒有渡得盡的冤魂孤鬼,只要有人,便免不了。”

“那王爺的意思?”

“本王這有調職請函一封,你幫我交上去吧!”

“王爺要調走?局勢不致如此危及吧?”

城隍搖搖頭說:“此地龍氣本就不足,如果有人壓制冤氣,還能再撐個三五十年。但是一旦無人壓制,冤氣反超,必然更熾。”

判官說:“即使無人壓制,三十年才能重回以前之勢,王爺何須如此早遞請調?”

“三十年?”城隍看了他一眼,說,“能有三五年已是幸甚。”

佛法一退,冤氣再纏龍氣。趙佶當時便極爲不舒服。坐於龍座,大聲問道:“外面何以會有喊殺聲?”

天還不亮便早朝,正好是外面喊殺聲正烈的時候。

梁山人少,只能趁着天黑鬧騰一番,天一亮便急急退走。

沒人是傻子,認爲自己真的可以和幾十萬大軍對抗。

夜深天黑,箭也射不準,自然可以鬧騰,天一亮便退了。就是李逵這好殺的,也殺得累了,乘船而走。

可是又是喊殺,又是滾木的,趙佶又不是聾子,怎麼會聽不到。這纔有了早朝一幕。

知道是怎麼回事的,不敢說。無論是童貫這死太監爲了自己的乾兒子小太監殺人一事;還是人家有人來救,打開了城門一事。說出來,對哪個都沒有好處。

至於那些什麼都不知的,就是更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更是有人以爲是不是遼人打來了。

這一下,這件事只有童貫可以說個明白了。

童貫對於這戲劇姓的變化,也是懊惱不已。但是童貫可不是一般人,又怎麼會惹禍上身。更不要說還是現在這樣即將對遼國用兵的時候了。

童貫知道他的權勢來自於軍隊,受別人侍候久了,他已經沒有一點兒再回去侍候他人的念頭。所以他必須保住自己對軍隊的指揮權。

只見童貫站出來奏道:“陛下,老臣聽聞是有賊人潛入京城,營救其同夥,這才使得京中有所混亂。”

“哦?是如此嗎?”趙佶轉向開封府尹,問道,“大將軍說的可是實情?”

童貫滅了西夏的威,趙佶一高興,便以中唐的高力士相比,稱童貫爲大將軍,以示寵愛。

開封府尹,聽上去似乎很了不起,但這兒是京師,比自己官大的大有人在。就是潑皮無賴,也有可能有着大人物的背景。更何況,府是府,尹是尹。

開封尹是一個特別高的位置,慣例是由國家二號人物充任,一般爲皇太子,比如說宋太宗、德昭太子還有宋真宗,他們都做過開封尹。

所謂的開封府,準確來講,應該叫權知開封府,簡稱權知府,在宋朝的規定是這個職位必須由待制以上充任,所謂的待制,就是在龍圖閣,天章閣等內做學問的這些人,其地位比學士低。

但是到了宋徽宗崇寧三年,(這年距離靖康之難只剩下23年),由蔡京建議,取消了權知開封府一職,只設置牧一人,尹一人,並改變慣例,規定牧由皇子擔任,後來的宋欽宗就擔任過此職。另外尹由文官擔任。

現在開封的尹官姓陶,名知節,乃是權知開封府。

所謂“權”這個字的意思是職責範圍內支配和指揮的力量。也就是說他的主官是龍圖閣。真要找人,也要找太子纔對。

這是宋太祖趙匡胤知京城司長不好斷案,有意地舉措。不怕地方長官,那太子總要怕了吧!

然而現在童貫提出,皇上詢問,他又有什麼辦法。

難不成真站出來說:“你們不要找我,就是找我,我也不敢說。你們去找太子吧!太子纔是這開封的主官。”

“開封尹來了沒有。”

得,不要讓人催了,自己站站出來吧!

很快陶知節便站了出來,只是他的表情說有多幽怨,便有多幽怨。

童貫大張旗鼓地殺人,他身爲本地的官兒,自然是知道的。

就是不知道,童貫也會讓他知道。

老實說,對他那個什麼乾兒子,童貫並非有多麼看重。他看重的是他自己的權勢,挾大勝之威,他的權勢。看看有多少人爲自己權勢所懾。

蔡京曾任過開封尹,也是他改革的開封制度。也就是說開封是蔡京的勢力地盤。

這也是童貫爲什麼選在開封的原因,他若真想使人頂罪,哪兒不成,非要在開封不可。

要知這府尹在以前就是府尹,比如趙光美,比如包拯,都是府尹。

蔡京想留下他的印跡,自然也就有別人想消除他的印跡。不然也就不會有蔡京官場的起伏了。

只是童貫萬萬沒有想到,這替死的鬼竟然會選到宋江頭上,就那麼巧,宋江竟然還真的反抗了。彷彿其間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推動似的。

風吹草動都能引發他們這類政治人物的警覺,更何況還有這麼明顯的脈絡可循。

在童貫看來,這是文官們對自己的反擊。他們是眼紅自己的軍功,以及權勢。

至於宋江。一個小小的山匪卻攪得京城不安,哪個會相信?反正童貫是不信的,消息越明確,他越是覺得有人在算計。

而此算計之惡毒,他隨隨便便便能想出來。

一個連山匪都打不過的軍隊,也敢稱強軍嗎?天大的笑話!

所以陶知節一站出來,童貫便死死盯住他。只要他一開口說一些不利自己的言論,他便立即置他於死地。

童貫本就身形高大,又在軍中呆過,自然有其威勢。

這威勢一出,陶知節這等文人哪兒抗得住。更何況關注他的可不只是童貫,這朝上的大臣們,有一個算一個,哪個不在看他?這也是壓力。

作爲京城的官員,雖然他沒有權力參與制定與遼國的戰事,但是他還是知道這件事的。

所以他雙目一閉,不再關注頭上的威勢。

平靜下心情,卻是閉上雙目,感覺更加敏銳,反而使得心跳加速,不敢拖延,慌忙張開雙眼,大聲說:“回陛下,大將軍所言甚是。”

他覺得自己是大聲,但是那聲音卻比平時小了不少。當然,他平時也沒有什麼機會奏對就是了。

但是這已經是他豁出去了,是抱着不做開封尹的決心豁出去了。

大殿很靜,聲音不大,同樣可以聽得清。這是古代把聲學原理融入建築的至高體現。

陶知節怎麼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這責任攬過去了。

這大宋的高官們,哪一個不知道當今官家是個喜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主。

特別是現在,即將對遼人用兵的時刻,更是不宜節外生枝。

童貫見開封尹接去了罪過,他自然也就滿意了。至於這人會怎麼樣?他纔不關心,誰讓他本就是個“太監”,自然不管後面。

只聽蔡京出來奏道:“啓稟陛下,既然只是賊人所爲,這事就交於開封府緝拿也就是了。”

“相國言之有理。”

巧合,還是無意。在大臣們的聯手下,這件轟動京師的大案,也就這麼抹平了。

一門心思攻打遼國的趙佶,又怎麼會讓一羣山匪轉移自己的精力。

童貫看向蔡京,鬧不清這事到底是不是出自蔡京之手,不過他也同樣記住了這麼件事。

爲官者沒有這樣的警惕心,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他又看向太子,再想到太子算計寧採臣的手法。不由懷疑是不是他主使的,畢竟他纔是開封的主官。

哼!別人不知道你是不是在宮中,本座也不知嗎?若是你對付本座,本座對你也不會客氣。

這樣想着,他低下頭,以免有人看到他雙目眼神。又想道:似乎要與鄭貴妃聯起手來,否則我在前領軍,宮中出事,實在太被動了些。

()

第250章 喬遷之喜第352章 斬殺第333章 說不通第184章 打雷了第153章 王氏一族第24章 選才第151章 回杭州第266章 援軍第137章 進粱山縣第3章 捕快第534章 杭州有兵馬第465章 劇情第283章 千古一考第290章 禁武令第124章 名將第370章 宮鬥第89章 反思第486章 水退第211章 字第412章 衍化世界第32章 花船第100章 吞銀第222章 大宋的宅男與剩女們第529章 命運第192章 火起第210章 擦肩而去的兩個男子第174章 大樓船第353章 唸經第127章 不速之客第330章 起航第249章 交易第369章 萬壽之禮第404章 滅世大磨第120章 書,我寫了第350章 官人我要第545章 人質第5章 探花第183章 狼羣第507章 小人物第491章 夢第322章 梁山出力第222章 大宋的宅男與剩女們第106章 各方行動第306章 正常進行第79章 龍氣第85章 旱魃第370章 宮鬥第95章 雨傘第138章 白衣秀士第211章 字第447章 使節第375章 佛珠到手第21章 死氣第456章 出使前第79章 龍氣第293章 放榜第161章 行屍出現第321章 壓制第363章 周邦彥的道歉第69章 怕了第260章 貪利第332章 等第282章 值得嗎?第427章 鬧事第7章 家門第157章 夜探王府第516章 蛇吻第212章 皇帝的好奇心第40章 探病第200章 以毒攻毒第93章 軍隊第29章 相遇第255章 軍旗上的狼妖第285章 開審第288章 揣摩第112章 那是初見第164章 對抗龍脈第178章 迴避第177章 再見魚娘第15章 拜師第441章 孕育第521章 冬天第309章 妙善第305章 真假難分第271章 兩個聶雙第16章 硬筆第276章 平衡第116章 閒賦田園第456章 出使前第224章 嘩嘩第444章 變化不斷第321章 壓制第190章 爲寶而來第386章 挖宋江的牆角第146章 殭屍第399章 叛亂第471章 蜈蚣精上門第351章 殺手第375章 佛珠到手第133章 兩次拋棄
第250章 喬遷之喜第352章 斬殺第333章 說不通第184章 打雷了第153章 王氏一族第24章 選才第151章 回杭州第266章 援軍第137章 進粱山縣第3章 捕快第534章 杭州有兵馬第465章 劇情第283章 千古一考第290章 禁武令第124章 名將第370章 宮鬥第89章 反思第486章 水退第211章 字第412章 衍化世界第32章 花船第100章 吞銀第222章 大宋的宅男與剩女們第529章 命運第192章 火起第210章 擦肩而去的兩個男子第174章 大樓船第353章 唸經第127章 不速之客第330章 起航第249章 交易第369章 萬壽之禮第404章 滅世大磨第120章 書,我寫了第350章 官人我要第545章 人質第5章 探花第183章 狼羣第507章 小人物第491章 夢第322章 梁山出力第222章 大宋的宅男與剩女們第106章 各方行動第306章 正常進行第79章 龍氣第85章 旱魃第370章 宮鬥第95章 雨傘第138章 白衣秀士第211章 字第447章 使節第375章 佛珠到手第21章 死氣第456章 出使前第79章 龍氣第293章 放榜第161章 行屍出現第321章 壓制第363章 周邦彥的道歉第69章 怕了第260章 貪利第332章 等第282章 值得嗎?第427章 鬧事第7章 家門第157章 夜探王府第516章 蛇吻第212章 皇帝的好奇心第40章 探病第200章 以毒攻毒第93章 軍隊第29章 相遇第255章 軍旗上的狼妖第285章 開審第288章 揣摩第112章 那是初見第164章 對抗龍脈第178章 迴避第177章 再見魚娘第15章 拜師第441章 孕育第521章 冬天第309章 妙善第305章 真假難分第271章 兩個聶雙第16章 硬筆第276章 平衡第116章 閒賦田園第456章 出使前第224章 嘩嘩第444章 變化不斷第321章 壓制第190章 爲寶而來第386章 挖宋江的牆角第146章 殭屍第399章 叛亂第471章 蜈蚣精上門第351章 殺手第375章 佛珠到手第133章 兩次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