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

雖然同爲殷商頑臣之後,但秦的祖先比趙氏還混的差,趙造父已經得到封地成爲大夫寵臣,秦卻還在做周室的戍卒和牧馬人。

直到周宣王即位後,以秦仲爲大夫,命令他討伐西戎。秦仲死於與西戎的交戰中,周宣王乃召其子秦莊公昆弟五人,將七千青壯交還給他們,讓他們繼續伐戎,五兄弟不知戰死戰隕幾人後,終於將西戎驅逐百里,得到了犬丘,並得到了”西垂大夫”的封號!

這就是秦的起源,充滿血與火的起源。

冥冥中,秦軍的統帥子蒲知道,數百年前,秦仲、秦莊公,還有秦襄公、秦文公,肯定也曾帶着他的將士,高唱着慷慨悲壯的秦歌,爲了讓秦人從戎狄雜處的河渭平原上殺出一片天地,而毅然朝屬於他們的戰場邁步。

今日的河西戰場上,也有三萬秦人,他們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獵戶,家裡都不富裕,父子無別,一家老小几人擠在一間屋子裡,所以東方諸侯鄙夷地說他們:“與戎狄同俗”,而且私鬥之風盛行,每年的流血事件數都數不過來。

但也正是這些沾染了野蠻的秦人,拿起武器後,就變成了不死不休的銳士!

當初周天子命令兄弟五人討伐西戎的那首歌,至今傳唱。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子蒲起了個頭,三萬人用乾澀的秦腔齊聲同唱: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這是一首視死如歸的詩,也是一曲不屈不撓的歌,歌罷,秦人發動了衝鋒……

然而這一曲豪邁秦歌,在遠遠觀戰的郵成等趙氏騎兵和羽林侍衛聽來,除了嗓門大一點以外,並沒有什麼卵用……

……

“秦人到底會不會打仗啊……”郵成踩着馬鐙,踮起腳望着兩軍接陣。

趙無恤派他們過來的目的,當然不是支援魏氏,而是爲了就近觀察秦魏的戰鬥。

“在戰場上,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身臨其境,用汝等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腦子去想,把戰役的過程,敵人的戰術戰法,優點缺點,都給我記下來!”

郵成和這一批羽林侍衛,是趙無恤重點培養的基層軍官,無論是受教育的程度,還是對軍旅的熟悉,都不是半路出家的武夫能比的。

當然,趙無恤也沒說明魏、秦兩方究竟誰纔是“敵人”,所以郵成等人便東面看一會,西邊看一會,在交戰之前,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魏氏和秦人,勝負當在七三。

因爲魏氏的戰法和趙氏的太像了,尤其是魏氏的中軍,是數千被稱爲”魏武卒“的重裝甲士,雖然在郵成看來,只是趙武卒的粗劣模仿,但其裝備大概達到了趙氏在汶水一戰前的水平。

魏軍已經早早擺好了一塊塊的方陣,與趙氏的大方陣不同,他們沿用了魏獻子五陣,不夠堅韌,卻更靈活些。但在郵成看來,若趙魏交戰於平原,這種縱深較薄的”五陣“肯定會被趙氏的長矛堅盾碾成碎片。

只可惜,他們今日面對的敵人是不是趙兵,而是秦卒。

面對秦人那看上去亂七八糟的衝鋒,魏氏中軍巋然不動,前排的甲士一一豎起了大櫓,而後排則朝前發射弓弩,魏弩沒有趙弩那麼強勁,但和弓箭搭配也是不錯的選擇。

秦人也有少量的弩,畢竟其中不少人是參加過救楚之役的老兵,正是在那場戰爭裡,楚國工匠琴氏發明了單兵手弩。但更多用的是弓,秦國除了渭河平原外,周邊還是一堆原始森林,有膠材皮革之利,“秦弓”是馳名諸侯的好弓,但僅僅是少數善射者擁有,其餘人用的,多半是製作簡單的單體小弓,箭矢也品種多多,鐵、銅、石、骨,不同時代不同質地的箭簇在兩軍中間飛舞。

於是往往在秦人能射到魏軍之前,他們就被弩矢射翻一片,像是在風中伏倒的麥子……

而衝到魏軍陣前的人,也紛紛被矛戟刺中,無法再前進一步,好似轟擊礁石的巨浪,秦人的攻擊從一開始便受阻了。

“秦軍要敗啊……”郵成等人感覺有些無趣,他覺得秦人的戰術,比起和他交手過的代戎,並沒有高明到哪去,倒是魏軍很值得注意,倘若這支軍隊多打幾次仗,多積累一些經驗的話,魏氏,當爲趙氏的大敵!

……

與此同時,秦國大庶長子蒲也心急如焚……

在子蒲看來,秦人似乎總有一種悲壯的命運,失而復得,得而復失。

很久很久以前,他們的祖先在牧野戰敗,失去了惡來,失去了諸侯顯貴的地位,一落千丈。

經過不知幾代人的忍辱努力,他們終於混成了“西陲大夫”,有了一定的實力,這意味着他們有了被人利用的資本,於是在驪山之變的紛繁變故中,與申侯關係非同一般的秦人搖身一變,成了勤王的功臣。

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爲諸侯,終於恢復了他們在殷商時的地位。從秦正式建國這一天起,秦人就一直在戰鬥,和犬戎、西戎、白翟打個不停,最終勝利突破重圍,重新和東方的王室取得聯絡,並得到了最美妙的饋贈:宗周故地。

當時秦國隱隱有稱霸之勢,然而卻被晉國的崛起阻斷了,秦穆公夢寐以求想得到河西,爲此不惜連續資助晉惠公、晉文公兄弟回國,但卻屢屢被晉人欺騙,泛舟之役、崤之戰,秦人都吃了血虧。

這讓他們明白了一件事情,也成了後來幾百年秦人信之不疑的準則:用外交手段得不到的地方,那就只能用劍來奪取!

結果,秦國三傑兩戰兩敗,連同他們本人也做了俘虜,受盡屈辱。但秦穆公沒有問罪他們,而是官復原職,他就是賭着一口惡氣不願意放棄。到了第三次,秦穆公親征,他對着來送別的國人大夫們說,假如這次出征還不能獲勝,任好決不回國見昆父兄弟!

帶着不勝寧死的信念,秦人終於還是贏了,贏得了河西,封崤之戰的屍骸,載譽而歸,遂霸西戎,滅國十二,拓土千里,天子也派卿士前來祝賀,雖不至於說“稱霸”,但四大國之一的地位是板上釘釘的……就在這不斷的尋求和收復中,他們逐漸在雍州壯大,有了不同於東方諸侯的文化和自豪。

只可惜秦穆公之後秦國被晉國圍堵得死死的,再無東進之機,河西也逐漸丟失,甚至一度被晉人打到了涇水,麻遂一戰,秦人又蒙受了恥辱,作爲霸主的敵人,他們甚至被剝奪了與東方諸侯會盟的權力,日益狹隘封閉……

子蒲作爲秦的大庶長,終於得到了機會,去幫助楚國驅逐吳人,重新讓秦得到大國地位,又乘着晉國六卿內亂,重回河西。今天三萬秦人也毫無畏懼地與敵交戰於原野,爲了守住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的這片沃土!

但看這架勢,秦軍是要敗麼?

子蒲不甘心,他一把奪過鼓椎,奮力敲打,指着魏軍大聲疾呼道:”撕開魏軍的陣列!“

他的呼喊嘶啞而憤怒,鼓聲悲壯而狂躁。

在主帥的激勵下,攻勢已經一滯的秦人再度哇哇大叫,前赴後繼地朝魏軍衝了過去,他們前排尚有甲衣,後排卻衣衫襤褸。看着這一幕,再回想”豈曰無衣“和”修我甲兵“,就能夠恍然大悟了。

因爲秦人的甲衣甚至軍糧都是自帶的,富裕的小貴族穿的好些,貧窮的庶民就破破爛爛,有的人索性就赤身裸體地衝鋒,武器也層次不齊。

他們就這麼不要命地,往裝備精良的魏軍五陣殺去,像一羣狂奔的野馬。

郵成看得咋舌:“這不是作戰,這是在拼命啊。”

他說的不錯,“秦陣散而自鬥”,這就是吳起對秦軍的評價,這個不會擺陣的軍隊打仗就只能靠拼命。

魏軍則不同,深受趙軍影響的他們在迅速的調動着,和那些打仗亂來的秦人不同,魏軍戰鬥更講陣法和紀律。不過因爲指揮官也不是什麼軍事大才,“魏武卒”成軍後也沒打過什麼硬仗——若是長平之戰魏駒大喊着“義在東軍”倒戈一擊不算的話。以至於有些拘泥不化,變陣和調動頗有些生硬。

而相對的,秦軍的瘋狂起到了一定效果,他們從幾百年前就一直與戎狄作戰,將全民皆兵發揮到了極致,個人能力倒是不遜色於最精銳的魏卒。一羣人嗷嗷叫地躍進魏軍方陣的空隙裡,然後利用好勇鬥狠的戰技,將武器捅入敵人的軟肋裡,隨即自己也被戳死,一命換一命,這種瘋狂之下,還真的把魏軍陣列攪得有點亂。

在秦人那不要命的攻勢下,魏軍也不由有些駭然,畢竟他們人數較少,五陣縱深太薄,更適合丘陵作戰,這種大平原上,能不能擋住萬人衝鋒的瘋狂一擊還是個問題。

於是魏駒心一緊,便動用了兩翼的預備隊,想要加強中部的縱深,同時包夾秦人。

然而就在魏軍令旗揮動的時候,戰局卻出現了有趣的變化。

“啊嗚嗚嗚嗚嗚……”

魏駒目光一凜,感覺到一絲不妙……

郵成則猛地擡頭,因爲他聽到了熟悉的號角聲……

但見戰場西北面的樹林處,無數飛鳥驚慌地四散飛離……

ps:晚上還有一章

題外話,不少讀者說這時候的秦很弱啊,魏軍應該很輕鬆打敗他們,七月你這是扯淡吧。“秦從穆公到商鞅變法期間都弱的不行”,其實有這想法的人是被《大秦帝國》裡的描寫坑了,春秋末期的秦國,恰巧是一個小小的上升期。

首先是前506年救楚之役,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支援楚國。“子蒲曰:「吾未知吳道。」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自稷會之,大敗夫概王於沂……秋七月,子期、子蒲滅唐……吳師敗楚師於雍澨,秦師又敗吳師。”--《左傳.定公五年》

吳軍有孫武、伍子胥打造的強軍,能打敗吳人,秦軍戰鬥力沒有後人想象中那麼弱。

至於秦這時候的國力,大概在小說時間後十多年的厲共公時期:厲共公二年,蜀人來賂。十六年,塹河旁。以兵二萬伐大荔,取其王城。二十一年,初縣頻陽。晉取武成。二十四年,晉亂,殺智伯,分其國與趙、韓、魏。二十五年,智開與邑人來奔。三十三年,伐義渠,虜其王。--《秦本紀》

這期間秦略有中興的態勢,對周邊都有擴張,秦的衰落,一方面是因爲厲共公死後幾代內亂,二是三家分晉後,魏國向西擴張,有了吳起這個大才,纔打得還停留在春秋的秦無還手之力,以現在還沒歷史上三分之一強的魏氏想要輕鬆吊打秦國,說實話還是有點難的。(~^~)

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1017章 馮翊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91章 子產之政第865章 大業第939章 嘎嘣脆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545 師徒、父子第793章 四君子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18章 趙氏公議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396章 鴛鴦陣!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47章 心懷愧疚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81章 收之桑榆第602章 知瑤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482章 戰和第27章 遠送於野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91章 子產之政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74章 射你一眼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814章 遷都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196章 成鄉!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742章 暴行第894章 孫武子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711章 葉公好龍番外13 秦皇紀(上)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817章 河西第546章 墮郈(上)第743章 想跑?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982章 虎頭蛇尾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504章 夫差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65章 暮春三月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31章 成氏一族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515章 勝負手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
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1017章 馮翊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91章 子產之政第865章 大業第939章 嘎嘣脆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545 師徒、父子第793章 四君子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18章 趙氏公議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396章 鴛鴦陣!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47章 心懷愧疚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81章 收之桑榆第602章 知瑤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482章 戰和第27章 遠送於野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91章 子產之政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74章 射你一眼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814章 遷都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196章 成鄉!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742章 暴行第894章 孫武子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711章 葉公好龍番外13 秦皇紀(上)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817章 河西第546章 墮郈(上)第743章 想跑?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982章 虎頭蛇尾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504章 夫差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65章 暮春三月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31章 成氏一族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515章 勝負手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