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劍指淮南

光陰荏然,一轉眼又是三年,時間來到了公元前185年。

此時,漢王劉邦已經七十一歲了,楚王項莊也四十歲了。

這三年來,華夏基本上沒爆發什麼大的戰爭,齊國正在舐舔傷口,楚、漢則在拼命地積蓄實力,準備着最終的決戰。

不過,天下格局的變幻卻讓人目不暇接,先是趙國突然跟楚國結盟,接着燕國、韓國也先後背棄了漢國,跟楚國結成了同盟,顯然,對於韓、趙、燕等國來說,齊國、漢國的威脅要遠遠大於遠在南方的楚國。

然後南越國又加入了齊、漢陣營,從背後對楚國構成了威脅。

然後就是半個月前,淮南國突然背棄了跟楚國之間的盟約,轉而跟漢、齊兩國結成了同盟,並且還出兵屠戮了九江郡的兩個縣,殘殺了好幾萬楚國人。

項莊聞訊大爲震怒,當即召集文武大臣,齊聚楚王宮議事。

“英布薄信寡義、背盟投漢,淮南軍殘暴酷虐,殺我無辜百姓,此事若不追究,寡人豈不枉爲國君!”項莊盛怒之下拍案而起,又拔劍斬下面前桌案一角,厲聲大喝道,“諸位愛卿都說說吧,應該怎麼懲罰英布,怎麼懲罰淮南國?!”

太尉項佗應聲出列,奏道:“大王,這沒什麼好說的,起兵滅了淮南國就是!”

說這話時,項他底氣十足,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經過三年的勵精圖治,荊襄、巴蜀的府兵已全部練成,根據拆衝府的名冊,現在江東計有府兵三十萬。荊襄有府兵十萬,巴蜀計有府兵二十萬。再加上六萬禁軍、兩萬水軍,楚國已經有了近七十萬大軍!

有了將近七十萬大軍,要滅掉區區一個淮南國,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對,英布如此可惡,絕對不能輕饒,正好趁這個機會滅了淮南國。”

“太尉所言極是,如此惡行若是不加以懲誡,置我大楚國威於何地?”

“大王。臣願領兵十萬渡江北伐,若不能滅掉淮南國,就提頭來見。”

“殺雞焉用牛刀,區區一個淮南國。用不着太尉親征。末將去足矣。”

霎時間,大殿上便如煮開的滾水沸騰開了,現如今。項莊的威望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是較之大秦帝國的秦始皇也是不遑多讓了,既便是最有權威的令尹項他,也是唯項莊馬首是瞻,遑論其他大臣了。

此刻,項莊史無前例地表態要嚴懲英布和淮南國。羣臣那還不得羣情激奮?

項莊輕輕舉手,正在激烈聲討英布和淮南國的文武大臣便不約而同地閉上了嘴巴。剛剛還喧譁無比的大殿頃刻間靜至落針可聞。

“如此,寡人決意起兵攻伐淮南。”說此一頓,項莊又道,“大將軍!”

已經晉升大將軍的畢書應聲上前,拱手長長一揖,恭聲應道:“臣在。”

如今楚國的官銜制度比較混亂,有秉承自前楚的令尹等,有秉承三公九卿制的太傅、太師、太尉等職,更有項莊增設的大將軍、驍騎將軍、衛將軍等等,項莊正考慮引入品級,將朝官的等階加以區分,當然,那絕不是九品中正制。

事實上,既便實行九品中正制,楚國也不可能出現士族門閥羣體了。

現在的楚國,只要你有能力,不管是當兵打仗,行商販貨還是當工匠做苦力,都有機會因功獲得爵位,從而躋身貴族行列,但是,如果你的後代沒有能力,從貴族淪爲平民也是很容易的,因爲按楚法徹侯以下爵位是不能世襲的。

所以,現在的楚國根本不可能出現階級固化。

沒有階級固化,士族門閥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項莊望着畢書,問道:“大將軍,若由你領兵,多少兵馬可以滅了淮南國?”

項佗聞言便有些失望,看來這次北伐又沒他什麼事了,桓楚、季布、周殷更是滿臉的遺憾,錯過了這次機會,他們這輩子是難得有領兵的機會了,畢竟也是快六十歲的人了,說不定哪天就追隨先王去了。

畢書道:“若只是淮南國,十萬兵馬足夠,不過臣以爲漢國、齊國斷然不會袖手旁觀,屆時肯定會發兵相救,所以,至少需要十五萬大軍。”

項莊沉吟了片刻,斷然道:“寡人給你二十萬府兵,外加虎賁軍,定要滅了淮南國!”

“喏!”畢書長揖到地,心下也是不無激盪,一轉眼,距離上次淮南之戰已經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此次淮南之戰,卻不知道是否還有跟韓信對陣的機會?

項莊詔令一下,楚國的戰爭機器頓時開始全速運轉了起來,一車車的軍糧、一車車的輜重、一架架的器械出武威門,沿着凱旋大道源源不斷駛往江邊,然後在水師的接應下渡過烏江、浩浩蕩蕩地開進了九江。

正在休假的不更爵位以上的將士也紛紛結束了休假,將纏着自己想學武藝的幼子交給了泫然欲泣的嬌妻美妾,然後親自從馬廄裡牽出養得膘肥體壯的戰馬,又從侍從手中接過擦得雪亮的橫刀,最後回頭向親人們揮揮手,縱馬揚長而去。

與此同時,一個個農夫放下了手中的鋤頭,一個個獵人放下了手中的短弓,一個個工匠放下了手中的鐵錘,一個個漁夫放下了手中的漁網,然後回家挎上環首刀,披掛上擦得鋥亮簇新的皮甲,再跨上剛買的努馬,前去拆衝府應卯。

如此龐大的物資調度、如此大規模的軍隊集結自然不可能瞞過各國的眼線,很快,楚國正往九江大規模集結軍隊的消息便通過數以百計的信鴿紛紛傳到了咸陽、傳到了臨淄,傳到了彭城,也傳到了邯鄲、安邑還有薊縣。

聽說楚國大軍正源源不斷地向九江集結,淮南王英布一下就慌了神。

此時的英布,已然年過六十步入了暮年,早已經不復當年的氣概了,由於終日沉迷於酒色之中,剛過六十歲的英布看上去卻像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不僅挺拔的背佝僂了,臉上也佈滿了斑駁的老人斑還有縱橫交錯的皺紋。

大難臨頭,英布趕緊召集文武大臣商討對策。

朝堂之上,肥銖把楚軍一通狠貶,還揚言只要五萬軍隊就能拒敵於國門之外,朱建、馬業等奸佞之徒也在旁邊添油加醋,蒯徹看得直搖頭,這些鼠目寸光的蠢貨,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麼寫的,竟然還妄想憑一國之力擋住楚國大軍?

不過,英布卻終於難得地清醒了一回,把目光投向了蒯徹。

蒯徹嘆了口氣,出班奏道:“大王,如今楚國治下十一郡的府兵已經全部練成,總兵力已經超過了六十萬,畢書更是可以跟齊王韓信相媲美的大兵家,這次畢書統兵三十萬前來攻伐淮南國,其勢絕非我淮南國所能抵擋……”

“蒯徹,你竟敢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

“就是,什麼六十萬大軍,那叫虛張聲勢。”

“還有那個什麼畢書,根本就是浪得虛名。”

蒯徹話音未落,便遭到了肥銖、朱建、馬業等人的連聲喝斥。

換在平時,蒯徹定然就不說了,不過這次,蒯徹卻罕見地沒有理會肥銖等人,而是繼續向英布諫議道:“大王,還是趕緊譴使向漢王、齊王求援吧!等到楚國準備停當,三十萬大軍大舉攻入淮南,那就什麼都晚了呀。”

英布正召集羣臣商討對策時,劉邦也正在召開御前會議。

兩年前,劉邦也效仿項莊搞了個間諜組織,往江東、荊襄、巴蜀派了大量細作,雖然被楚國的烏木崖殺了不少,可還是有少量的細作成功地潛伏了下來,並且形成了完整的情報機構,所以,劉邦得以第一時間知道楚國的動向。

聽說楚國要對淮南國動手,劉邦便趕緊召集右丞相蕭何、右軍師張良、左軍師陳平、左丞相白墨、太尉周勃以及上將軍呂臺等文武重臣商討對策。

“諸位愛卿都說說吧。”劉邦雖然已經七十二了,卻還是顯得精神矍鑠,“據說,項莊小兒這次調集了三十多萬大軍,還把最精銳的虎賁軍也派了出去,看來是志在必得了,單憑淮南國是肯定抵擋不住的,咱們救還是不救?”

蕭何看看張良和陳平,說道:“臣以爲該救。”

蕭何話音方落,白墨、周勃和呂臺便紛紛點頭附和。

劉邦的目光便落到了張良身上,問道:“子房,你的意見呢?”

張良沉吟了片刻,低聲說道:“大王,臣也以爲淮南國該救,不過怎麼個救法,卻還需要好生斟酌。”說此一頓,張良又道,“畢竟我大漢國跟淮南國之間還隔着個齊國,若要直接出兵淮南國,則大軍勢必要通過齊國國境,齊王會不會有什麼想法?”

劉邦道:“這都是爲了救援淮南國,韓信應該不會有什麼想法吧?”

“那可說不準。”陳平接過了話茬,說道,“大王,臣也以爲子房兄言之有理,與其直接出兵淮南,還不如徵發大軍攻伐荊襄,迫使楚軍回師自救。”()

第565章 父子(上)第155章 聯姻第106章 虎牢關(四)第465章 背盟第19章 炸營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218章 上萬大軍第456章 兵鋒直指秭陵第170章 欺榨林胡第267章 滅楚第556章 激將第13章 氣數未盡第560章 兄弟鬩牆(上)第201章 江東格局第244章 堅如磐石(下)第274章 鬼谷門人第245章 重歸大楚第539章 遷徙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307章 明攻暗襲第276章 均瑤役、平算賦第451章 主動出戰第198章 韓信的野望第121章 疾馳第363章 陳平獻計第464章 匈奴膽寒第472章 休養生息第211章 鐵劍死士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306章 決死一戰第14章 猛將樊噲第126章 函谷關?殺戮第326章 輕敵第145章 大秦鐵騎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249章 破解第331章 巔峰對決(四)第151章 美人心計第6章 十面埋伏-火攻第79章 十面之網第517章 洗劫關中(四)第289章 耕戰商讀第79章 十面之網第402章 虎賁軍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569章 東征高句麗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94章 意外發現第305章 與時間賽跑第246章 三虎競食第507章 詔獄第465章 背盟第572章 三十年後第22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344章 漢軍之復仇第421章 趙炎獻計第412章 蜀西陰雲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11章 狼奔三百里第385章 厚積薄發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525章 祥瑞之兆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51章 項氏宗族第454章 大破漢軍(中)第480章 合縱連橫(八)第270章 巔峰對決第435章 大勢已去第436章 狗急跳牆第463章 漢家風骨第496章 冒頓暴斃第384章 凱旋大道第85章 急進第410章 漢軍重騎第206章 造紙第77章 棋差一着第242章 堅如磐石(中)第193章 交好趙國第44章 斬殺劉邦第285章 大漢驃騎(三)第113章 最壞的打算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457章 瘟疫(上)第158章 渾水摸魚第154章 蕭何中計第134章 攻陷咸陽(下)第369章 圍齊救趙第232章 速戰速決第544章 滅火第243章 重騎逞兇第518章 洗劫關中(五)第385章 厚積薄發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442章 投石車的兇威第349章 挑釁、誘敵第439章 英布之謝幕第561章 兄弟鬩牆(中)第477章 合縱連橫(五)
第565章 父子(上)第155章 聯姻第106章 虎牢關(四)第465章 背盟第19章 炸營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218章 上萬大軍第456章 兵鋒直指秭陵第170章 欺榨林胡第267章 滅楚第556章 激將第13章 氣數未盡第560章 兄弟鬩牆(上)第201章 江東格局第244章 堅如磐石(下)第274章 鬼谷門人第245章 重歸大楚第539章 遷徙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307章 明攻暗襲第276章 均瑤役、平算賦第451章 主動出戰第198章 韓信的野望第121章 疾馳第363章 陳平獻計第464章 匈奴膽寒第472章 休養生息第211章 鐵劍死士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306章 決死一戰第14章 猛將樊噲第126章 函谷關?殺戮第326章 輕敵第145章 大秦鐵騎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249章 破解第331章 巔峰對決(四)第151章 美人心計第6章 十面埋伏-火攻第79章 十面之網第517章 洗劫關中(四)第289章 耕戰商讀第79章 十面之網第402章 虎賁軍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569章 東征高句麗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94章 意外發現第305章 與時間賽跑第246章 三虎競食第507章 詔獄第465章 背盟第572章 三十年後第22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344章 漢軍之復仇第421章 趙炎獻計第412章 蜀西陰雲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11章 狼奔三百里第385章 厚積薄發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525章 祥瑞之兆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51章 項氏宗族第454章 大破漢軍(中)第480章 合縱連橫(八)第270章 巔峰對決第435章 大勢已去第436章 狗急跳牆第463章 漢家風骨第496章 冒頓暴斃第384章 凱旋大道第85章 急進第410章 漢軍重騎第206章 造紙第77章 棋差一着第242章 堅如磐石(中)第193章 交好趙國第44章 斬殺劉邦第285章 大漢驃騎(三)第113章 最壞的打算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457章 瘟疫(上)第158章 渾水摸魚第154章 蕭何中計第134章 攻陷咸陽(下)第369章 圍齊救趙第232章 速戰速決第544章 滅火第243章 重騎逞兇第518章 洗劫關中(五)第385章 厚積薄發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442章 投石車的兇威第349章 挑釁、誘敵第439章 英布之謝幕第561章 兄弟鬩牆(中)第477章 合縱連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