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太平洋(五)

又一艘南鐵公司買下的廉價明輪小汽船衝進了蒙氏灣內相對風平浪靜的海面上。他們剛剛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72噸級的小船不敢在海上多晃悠,因此便加大馬力一頭扎進了這個以首位探險者蒙虎命名的海灣內,以躲避惡劣的海況。

這個海灣面臨着瓜福口海峽(瓜福島與喬諾斯羣島之間的海峽),位於大瓜伊特卡島北側。這裡最初是兩年前由蒙虎帶人“發現”,因此被命名爲蒙氏灣,而海岸上還居住着幾十戶流放至此的八旗俘虜,他們由另外幾十戶山丹或巴塔哥尼移民監視着,兩者共同組成了一個小小的漁村——蒙氏港。

蒙氏港是前往毛林港進行貿易的東岸船隻的最後一個補給地,這個窮得叮噹響的港口以向途經的船隻出售蔬菜、土豆以及新鮮肉食(主要是山羊)爲主要收入來源,平日裡進口得最多的物資便是烈酒、菸草、布匹和穀物了。而在東面與大瓜伊特卡島僅隔着一條狹窄水道的阿森松島上、後世智利的梅林卡港的原址上,也有一個東岸共和國的流放地——藍鯨港,目前這個定居點有刑事犯及其家屬73人、清軍俘虜88人、不服管教的波蘭戰俘(一般是貴族出身)95人,此外還有自由的火地島奧納人、巴塔哥尼人以及蝦夷人、山丹人之類的外來移民計226人,全港總計人口不超過500人。

蒙氏港、藍鯨港的存在,已經清楚地證明了,華夏東岸共和國至少從兩年前開始——就是南鐵成立的第二年——就已經開始往智利南部海岸線上那些破碎的小島上流放犯人,作爲早期的嘗試性移民。而這,很可能也是南鐵公司敢於往西班牙人廢棄的奇洛埃島南端偷偷移民的底氣所在。反正,在《巴拉多利德和約》中,西班牙王國已經把智利南部的東南太平洋海域的捕魚權出售給了東岸人,那麼東岸人在這些海域內就近設立一些臨時休憩補給的據點,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反正這事有的扯皮呢,到最後多半也是東岸政府花一筆錢補償,西班牙人順勢就坡下驢。

不過要說東岸政府往這些地方流放罪犯純粹是閒得蛋疼,卻也不甚準確,因爲他們還真考慮到了如何利用此地較爲豐富的漁業資源了。由於秘魯寒流的影響,智利近海上升的海流使得海水中營養物質大增,因此形成了本地豐富的漁業資源。除了著名的竹莢魚以外,本地的鮭魚、蝦蟹的資源也十分豐富,在藍鯨港以北、奇洛埃島以東、巴里奧斯港(後世蒙特港)以南的科爾科瓦海灣這片海域,一直是藍鯨活動的主要場所,其密度之大,是世界其他海域所不多見的。後世曾經有過統計,當時存世的三千餘頭藍鯨,竟然有超過十分之一生活在這片海域內,由此可見一斑。

而爲了有效發掘本地的鯨魚資源,提高公司收入,南鐵已經打算向現代特種船舶廠再專門訂購一些捕鯨船,然後以藍鯨港和觀海港爲基地,在科爾科瓦海灣內開展捕鯨作業。捕獲的鯨魚出於隱秘的關係,將拖往藍鯨港進行加工,然後再將各種產品運回阿勞坎港,最終運回本土進行銷售獲取利潤。

當然了,藍鯨港的作用顯然遠不止於此!從這裡往南,一直到南緯50度左右的海域內,生長着數量極其豐富的鮭魚。後世的智利人在梅林卡港往南的莫拉萊達海峽(喬恩斯羣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內,除了夏秋季節定期過來捕魚外,還在此半封閉的水域內,設置了數量極多的鮭魚養殖場,而智利也憑此成爲了世界上最大的鮭魚養殖國家,每年出口大量的優質鮭魚到外國市場,所憑藉的便是這片冰冷而又幹淨無比的水域。

更何況,後世智利的大部分鮭魚養殖場都在莫拉萊斯海峽內(這片海域是智利的國家級保護區)——此地數量多如牛毛的小島給鮭魚養殖網箱提供了天然的掛靠點——而在此往南,一直到阿勞坎港以北的海域,其實都是可以用來養殖鮭魚的。也就是說,智利南部地區的鮭魚養殖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產量還能有一個很大幅度的提高。

這種天賜財富怎麼能夠放過!無論是東岸執委會還是擁有此地捕魚權的南鐵公司(東岸政府將獲得的捕魚權作爲投資置入南鐵公司),都不會眼睜睜的看着這筆財富白白流走。這不,他們從兩年前就開始往這裡流放犯人、安置移民,先期建設了兩個港口小鎮,以能夠給過往船隻以及後面可能前來的移民提供充足的補給。

在建設完這兩個小定居點後,南鐵公司已經開始了緊鑼密鼓的下一步的準備工作:養殖網箱的定製——這個需要專門向新華夏島訂購專門用劍麻製作的高級網箱,普通漁網恐怕扛不住在這片冰冷水域內養殖着的巨大的鮭魚;捕魚船隻(部分爲捕鯨船和加工船,部分爲鮭魚、竹莢魚捕撈船)的訂購、水手的招募;數量同樣不少的海產品加工人員——這個其實好辦,只需從明國移民中抽出一部分稍加培訓就能勝任。

做完這一切以後,南鐵公司還將在海峽南側的阿圭羅港(Puerto Aguirre)設立一箇中途避風港,以給在這片海域內捕魚以及進行鮭魚養殖的漁民們提供補給及避風地點。與此同時,島上還計劃設立一個氣象觀測站和一個植物園,這兩個機構分別由海軍和農業部掌管。氣象觀測站負責觀測並記錄附近海域的天氣,同時還額外承擔着測量附近海域水深、繪製島嶼地圖等多項工作——當然這是一項長期任務,倒也不急着在短期內完成。

而植物園就比較有意思了,因爲農業部的專家在這個島上發現,整個智利南部山區的各類樹種,如山毛櫸、柏樹、松樹等都可以在此見到。此外諸如黃腿狐、智利鹿、智利河狸、小水獺、海豹等動物也能偶見其蹤,有時候如果運氣絕佳的話,你還能夠有幸一瞥鯨魚那龐大優雅的身姿,總而言之,這裡你能夠見到在智利南部其他地方所能見到的一切。

當然了,以上這些並不是農業部決定在這個理論上是東岸國土之外的地方設立植物園的全部因素,真正使得農業部下定決心在此設立植物園暨種子培育基地的最主要原因,還是這個島上發現了獨有的野生馬鈴薯品種。

東岸首席農業專家、前農業部部長、現南鐵公司副總裁金科拉知道這個消息後,曾經苦思冥想了半天,最後在仔細研究了探險隊員們帶回來的土豆樣品後,推斷這裡大概是土豆最初的原產地之一,土豆基因資源極爲豐富,值得專門在此設立國家級的育種中心。

衆所周知,土豆適合生活在相對寒冷的高原地區,如果生活在溫暖溼潤的平原,那麼就很容易得病,品種也很容易退化。而智利南部喬恩斯羣島,終年潮溼陰冷,各島懸崖高山聳立,這裡適合馬鈴薯生長,也就不那麼令人感到奇怪了。而把馬鈴薯的育種中心設在這裡,自然也就能夠利用本地豐富的野生馬鈴薯資源,以及極爲適合馬鈴薯生長的環境,來培育出高產的馬鈴薯種子或秧苗,這對於提高東岸共和國的糧食產量有着極高的意義。

目前,這個島上已經有了幾十名農民,他們在幾名兵團堡學兵幹部的帶領下,一面建設着自己的居所,一面等待農業部專家的到來,然後開始研究、培育這種被附近島嶼上的印第安人稱之爲“阿奎那斯”的馬鈴薯品種。對了,這個島上預定要建設的港口,被農業專家金科拉起名爲“慶豐港”——一個極爲惡俗的名字——寓意未來華夏東岸共和國馬鈴薯和鮭魚的產量將會喜獲豐收,漁民和農民們將會爲此大肆慶祝。

不過慶豐港的這些農民們顯然不是本地第一批外來者,本島及附近一些散碎小島上最初的移民,自然還是來自北美大陸的野牛以及東岸人培育出的各種山羊綿羊了。這些動物在這些破碎的無人小島(有些上面居住着少量印第安人,他們以獨木舟爲主要交通工具)自由自在地繁衍着。沒有天敵、食物豐富(這些島上到處是丘陵、幽暗的樹林和密佈的荒草)、相對封閉的環境(意味着疾病不易傳播),相信假以時日,這些放養的動物的種羣數量,必將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從南緯42度一直到52度,智利沿海分佈着數量龐大的破碎島嶼。在正常人看來,這些高山聳峙、冰川林立、陰暗潮溼,且終年西風怒號的散碎島嶼,大概是沒有絲毫價值的累贅之地。可在東岸人看來,這裡確是一塊天尊賞賜下來的寶地,冰冷清潔的水域裡生長着數量龐大的鯨魚、鮭魚、竹莢魚及珍珠資源,島上森林密佈(大部分可以用來造船),海豹、河狸、水獺、狐狸等具備極高經濟價值的動物也比比皆是,此外更是適合培育一些高產的馬鈴薯品種。綜合上面這些因素來看,這裡明明是一塊寶地嘛!恐怕也就西班牙人看不上這種地方了,對於以農耕和漁業爲主的東岸人來說,這確是一塊難以割捨的財富源泉,是必須緊緊攥在手裡的。

而東岸執委會當然也是這麼看的,在他們的眼裡,南錐地區的土地,以後都是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天然領土。誰要是不承認這一點,那麼他們自然會“幫助”他深刻認識到這一點!

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九十九章 東方戰略的開啓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二十四章 漂洋過海(十四)第四十四章 戰備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覽會(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民族(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一)第一百零七章 哥薩克與滿洲人第二十章 人代會第三十三章 東岸見聞錄(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經濟學(一)第四十六章 外交與危機(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艱難的談判(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艱難的談判(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十七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五十六章 波爾多風雲(十三)第六十六章 海軍與海盜(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後方(二)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六十四章 決戰:主題(二)第四十八章 戰備之軌道(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七章 第一件工業製成品第八十四章 財富與銷贓(二)第八十九章 表兄(二)第四十五章 戰爭結束的曙光(二)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四章 安齊拉納納(四)第三十九章 河中堡的困境(三)第十五章 混亂與秩序(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場面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墾殖局(一)第八十二章 大河以西(五)第十八章 鑄炮第八十二章 大河以西(五)第五十章 波爾多風雲(七)第七十六章 決戰:尾聲(三)第三十九章 平安堡(一)第五十二章 戰備之船舶(二)第四十二章 血河(五)第七十六章 參謀旅行(二)第五十一章 繳公糧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十九章 南方共同市場(四)第二十二章 漂洋過海(十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橋口屋第九章 狼羣(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篳路藍縷(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十三)第七十三章 斬波第五十七章 黑水大開發(三)第三百章 戰爭歲月(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太平洋(四)第九十二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農業第五十四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炮擊事件第一百三十七章 創業與發展(二)第九十一章 表兄(四)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去國離鄉(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區(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一百六十章 伊河(三)第九十九章 重返黑水港(三)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八十五章 偉大的航行(十)第五十七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五章 財富與銷贓(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合作(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篳路藍縷(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漂洋過海(十一)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場(三)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業與外交(二)第二十七章 大開發:“剿匪”第四百零八章 風吹麥浪(二)第八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十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與外交(六)第六十二章 炮艦外交(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六十章 東岸主義(四)第三十七章 河中堡的困境(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一百六十章 西印度洋(十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資本(二)第五章 安齊拉納納(五)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荷蘭的壞消息第六十五章 決戰:主題(三)第一百七十章 奧斯曼之行(二)第二章 還是政治任務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過海(四)第三十七章 爲王前驅(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與外交(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調(一)
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九十九章 東方戰略的開啓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二十四章 漂洋過海(十四)第四十四章 戰備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覽會(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民族(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一)第一百零七章 哥薩克與滿洲人第二十章 人代會第三十三章 東岸見聞錄(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經濟學(一)第四十六章 外交與危機(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艱難的談判(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艱難的談判(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十七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五十六章 波爾多風雲(十三)第六十六章 海軍與海盜(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後方(二)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六十四章 決戰:主題(二)第四十八章 戰備之軌道(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七章 第一件工業製成品第八十四章 財富與銷贓(二)第八十九章 表兄(二)第四十五章 戰爭結束的曙光(二)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四章 安齊拉納納(四)第三十九章 河中堡的困境(三)第十五章 混亂與秩序(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場面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墾殖局(一)第八十二章 大河以西(五)第十八章 鑄炮第八十二章 大河以西(五)第五十章 波爾多風雲(七)第七十六章 決戰:尾聲(三)第三十九章 平安堡(一)第五十二章 戰備之船舶(二)第四十二章 血河(五)第七十六章 參謀旅行(二)第五十一章 繳公糧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十九章 南方共同市場(四)第二十二章 漂洋過海(十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橋口屋第九章 狼羣(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篳路藍縷(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十三)第七十三章 斬波第五十七章 黑水大開發(三)第三百章 戰爭歲月(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太平洋(四)第九十二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農業第五十四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炮擊事件第一百三十七章 創業與發展(二)第九十一章 表兄(四)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去國離鄉(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區(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一百六十章 伊河(三)第九十九章 重返黑水港(三)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八十五章 偉大的航行(十)第五十七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五章 財富與銷贓(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合作(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篳路藍縷(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漂洋過海(十一)第二百章 山雨欲來(二)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場(三)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業與外交(二)第二十七章 大開發:“剿匪”第四百零八章 風吹麥浪(二)第八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十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與外交(六)第六十二章 炮艦外交(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六十章 東岸主義(四)第三十七章 河中堡的困境(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一百六十章 西印度洋(十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資本(二)第五章 安齊拉納納(五)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荷蘭的壞消息第六十五章 決戰:主題(三)第一百七十章 奧斯曼之行(二)第二章 還是政治任務第四百二十九章 漂洋過海(四)第三十七章 爲王前驅(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與外交(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微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