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章 南方戰區(六)

“……綜上所述,郭升所率的順軍中營部分三萬餘人在東進江西袁州府後,因當面清軍數量稀少,故進展較速。”鄞縣府衙內,從山東膠州堡帶着一幫參謀趕到南方戰區協助的挺身隊一等參謀儒尼奧爾中尉,正指着一副手繪大明中部地區地圖說着:“順軍留守部隊已經在辰州府與當地土司達成和解,雙方以當前實際控制線爲界,目前李過正督率後營主力於辰州府新佔土地上進行掃尾工作,相信不日即可撤出,並增援郭升所將中營三萬餘大軍。”

話說爲了策應南方戰場的抗清形勢,去年下半年的時候,東岸派遣內河炮艦前往湖廣,在給順軍送去了一批武器軍資的同時,也建議他們不要再和湘西那些苦哈哈的土司糾纏,而是轉向東方,從東部築壘區(長沙以東山區)前出,進入相對富裕的江西省,以擴展生存空間,同時也能策應在贛南一帶苦苦堅持的王得仁部十多萬人(其人已兼併了逃過去的金聲桓殘部)。

李過也許是看在東岸人常年不懈援助他們的情份上,也許確實覺得東進江西是一步好棋,於是便收攏人馬,對辰州府內一些降清的武裝實力進行堅決打擊,至於那些曖昧中立的,則好言撫慰,輕輕放過,故解放出了大批人馬,這便是郭升這個中營右果毅將軍能夠帶着三萬餘人東進袁州府的原因所在。

清廷的江西戰場,在老將濟爾哈朗率領的一萬多滿蒙八旗調走後,便全靠耿仲明、沈志祥二人率領的四五萬清軍——其中作爲核心的漢軍旗士兵只有六七千,其餘要麼是收編的地方部隊,要麼是收降的金聲桓部降軍、要麼就是新募的營頭,戰鬥力並不是很強。只不過他們的對手王得仁也很渣就是了,他的本部也就一萬多從陝西一路過來的流賊武裝,如今通過強拉壯丁、吞併友軍、收編土匪山賊擴充到了十多萬,但士氣低落得很,軍械不齊、軍制也很混亂,根本不能有效發揮出自己的人數優勢。

反觀兩大漢奸的清軍,雖人數上處於劣勢,但軍械齊整、軍紀也很整肅、物資補給更是充足,因此反倒是壓着王得仁的部隊打了,並且不斷吸引着王得仁手下部分人馬投降過來,雙方之間的勢力對比一直在發生着對清廷有利的變化。

而清廷在江西還有一個絕大的助力,那就是士紳的支持。衆所周知,王得仁匪號“王雜毛”,乃是明末諸路流賊武裝中的一路,此時雖已投靠南明,但仍深受地方士紳的鄙視和忌憚。再加上其部來源複雜、軍紀又很差,這進一步加大了地方士紳的反感,因此使得其在贛南經營數年,卻始終未能建立根基。再加上他吞併了數萬金聲桓的殘部,而這些人當年在江西多地屠過城,江西人深恨之,因此更沒法得到江西的民心歸附了。

這樣一來,江西戰場便出現了這麼一種境況,那就是紀律相對較好的辮子軍竟然得到了地方傳統士紳、讀書人的支持,以劣勢人數壓得佔據優勢兵力的“明軍”節節敗退,也算是難得一見的奇景了。其實,此時如果南明******應對得力,派出德高望重的大臣跑到江西,爲王得仁背書、洗地,同時聯絡當地的士紳,打民族感情牌,未必不能扳回點劣勢。只可惜這個腐朽的朝廷目前政爭不斷、昏招迭出,簇擁在永曆天子身邊的一干大臣不像是能幹大事的樣子,以蠅營狗苟之輩居多,故只能坐看江西戰場繼續沉淪下去。

因此,此番順軍東進袁州府,算是讓正處於劣勢的王得仁部上下鬆了一口氣,他們再沒有對大順上下前來“搶地盤”的憤恨,相反倒是感激涕零,感謝對方援手之恩——都這個時候了,再提門戶之見就沒啥意思了,在這一點上,他們這些武人倒比文人乾脆許多。

郭升所部很快就攻取了袁州府轄下宜春等四縣。值得注意的是,此番順軍進軍江西,並沒有再拷掠當地士紳,也沒有均他們的田地,相反對其秋毫無犯,雙方默契地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有些士紳還偷偷送了些錢糧買個平安。而當這個消息輾轉傳到煙臺後,邵樹德難得地笑罵了一句“大順現在也搞修正主義了,再不復當年均田免糧的口號”。

其實這是邵樹德玩笑之語了,早在之前數年,順軍就在湖南停止了拷掠士紳以獲取錢糧的行爲。當然他們前期沒收的地主土地倒也沒還回去,而是驅使輔兵及其家人在這些土地上開始了軍屯,以獲取大軍長期征戰所需的糧草。湖南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兼之開發已久,大順上下屯田數年,倒也所獲頗豐,雖不足以支應全軍所需,但也能抵消很大一部分消耗了,比起當年被清軍追得東奔西跑只能四處劫掠的窘境是強得太多了。

“不過隨着順軍左營主力在鄧州的失敗,郭升所率的三萬餘人估計不會再得到援軍了,因此他們目前在袁州府和臨江府交界處,一邊派人與南邊的王得仁所部接觸,一邊密切注意清軍的動向。”儒尼奧爾中尉說到這裡頓了一下,然後進行了一些補充解釋:“郭升直轄的五千人,精熟火器交戰,士氣也較爲高昂;麾下所將的其餘兩萬多人也多是上過陣、見過仗的老手,不會那麼不堪一擊,因此在江西戰場倒也不太怵耿、沈二人所率領的幾萬清軍。若是和王得仁好好配合的話,逆轉江西戰場局勢倒也不在話下。如今唯一可慮的,就是隨着清軍滿蒙八旗大舉進入河南,很快就將南下湖廣,李過是否會將郭升這麼一支較爲善戰的部伍調到湖北去堵窟窿……”

話說清軍主力開始陸續進入河南已經是被確證了的消息了,其數目大概有七八萬人,其中三萬餘是精銳的滿蒙八旗,其他是北方綠營,也相當善戰。另外,原本在山西府谷地區清剿殘局的吳三桂部,目前也開始分批進入陝西,準備聯合李國翰、孟喬芳等人平定當地一直沸騰着的局勢,然後再伺機經陝南漢中地區入川,爭取搶在張獻忠徹底控制川北——目前張獻忠因李定國等人在川北進展緩慢而率主力親征了——之前進入四川,以謀取一個不錯的落腳點,利於接下來平定川、黔、桂諸省的行動。

也就是說,在平定山西全省的叛亂後,多爾袞已經厭煩了反覆的天下局勢,因此他不打算將手頭寶貴的滿蒙八旗撤回去,而是派遣了相當部分經河南、江北南下,以期迅速平定南方局勢。其中經河南南下的一支是主力,其前鋒數千人已經在1月份的時候與順軍左營劉芳亮部於鄧州小戰了一場,結果順軍慘敗,戰場遺屍兩千餘具。

慘敗後的劉芳亮算是認識到了自己麾下部隊與滿蒙八旗的差距,雖然在鄧州損兵折將的那支部伍並不算嫡系主力,但被清軍如此乾脆利落地擊敗,也確實讓他有些震撼。如今之計,怕是隻能且戰且退、以空間換取時間了,至於說新佔沒多久的襄陽府,怕是很難保住了。

大順左營出征時十萬人,如今經過一段時間的擴充,已經達到了十四萬餘人的龐大規模,士卒們也飽掠已久,戰意不強。而今還是撤到之前曾重點經營、改建的荊州城,依託那裡堅固的城池以及便利的交通條件進行防守,順便也可與前營高一功、右營袁宗第所部互通聲氣,這樣勝算也會大增。

“大順的破事我們管不了那麼多,我們還是議一議自己手頭的一攤子事吧。”劉海洋在旁邊坐了半天,一直在聽儒尼奧爾介紹着如今湖廣、江西一帶的抗清局勢,心裡爲不太樂觀的未來鬱悶不已,因此便出言轉換了話題,說到:“濟爾哈朗在上個月已進抵杭州城,全面接管了閩浙軍務,張存仁那老匹夫雖然名義上還是總督,但現在其實也就只能管管政務了。如今杭州方面可是大軍雲集啊,濟爾哈朗一萬三千餘滿蒙八旗,田雄、金礪、張存仁本有綠營四萬多,前陣子被我軍擊破了兩萬餘,如今尚餘兩萬;此外,南京方向也增援了數萬綠營過來,目前已經壓到了紹興府,南面陳泰率領的萬把人也已經北上,其中滿蒙八旗約佔一半,戰力、士氣都很不俗。面對這種局面,以後再出去打草谷怕是不太方便了。”

“出去不方便那就不要出去了。”開會到現在還沒發過言的魏博秋吐了口菸圈,施施然地說道:“還是在寧波境內整治一下地方比較好。如今鄞縣我們還沒徹底消化呢,更別提定海、慈溪、奉化以及南面的寧海、象山等地了。諸位,我們沒收的清軍將官以及裡通韃子的士紳的田產可都差不多已經分出去了,如今急需新的土地來源。我前陣子就在鄞縣、定海和奉化這三個縣調研了一番,發現就連最荒涼、最貧瘠的土地如今都他娘滴是有主的,而且地契一般都是近幾年新造的,很多還說不清真假——尼瑪這些士紳的吃相也太難看了。”

“也就是說,我們要想在寧波府這幾個縣站穩腳跟,不想被這些一肚子壞水的士紳們給架空,那麼就得加快分地的行動!只有在這些地方創造出一批由我們背書的既得利益階層,我們在南邊的這場戲才能夠繼續唱下去。移民、分地、打擊士紳豪強、發展工商經濟,只有做好了這四件事情,我們才能夠說在寧波府真正站穩了腳跟,不然始終就是無根之萍,也許戰場上一場失敗就會惹得後方陣腳大亂。”

“我們必須要在地方上有一批和我們利益一致的基本盤、擁護者,不然地方上怎麼執行我們的政策?清軍派來的細作怎麼能夠發現?本地相對豐富的人力資源怎麼動員?諸位,我們要在寧波建立的是一套我們能夠自己掌握、信賴的體系,而不是繼續和士紳妥協,雙方一起魚肉百姓,那樣我們早晚玩完。”

魏博秋一連放了幾炮,衆人一時間都有些沉默。到了最後,還是劉海洋一拍桌子,站起來說道:“我們不搞大順的修正主義,接下來的重點工作就是在鄞縣、奉化、定海三個重要縣份重新丈量土地。一些可疑的、不合時宜的地契就不要承認了,另外財政上拿出一筆錢,向一些對我們還算乖順的地主強制贖買部分土地,分配給從紹興弄來的那批移民。另外,地方生產也不能落下了,糧食、蠶桑、棉花、茶葉種植都不能落下,定海鹽場、鄞縣繅絲廠、奉化茶場的事情也不能放鬆,這些事關未來發展,不可輕忽。”

“對了,文事如此,武事也不能停。挺身隊、南非八旗新軍、東岸陸軍要隨時待命,魯王、鄭氏兩股海上勢力也要加強聯繫,必要時不惜支持他們攻城略地,總而言之就是不能讓清廷如意。現在清廷在福建的主力調到了浙北,地方上就一些戰鬥力奇差無比的綠營,鄭氏要是再沒有什麼想法乾脆就去死好了;魯王在溫臺地區的進展也有些慢了,接下來我們再派人過去詢問詢問,到底有什麼困難沒有,怎麼進展這麼慢?不能給清廷造成足夠壓力,那不就是在混日子划水麼?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劉海洋最後又吩咐道。

現在清廷重兵雲集素有財賦重地之稱的浙北、蘇南地區,因此不可避免地放鬆了對浙南、福建、江西的控制,這個時候本應是鄭氏、魯王、南明等部高歌猛進搶地盤的機會,可不能白白放棄了。必要時,東岸人還會冒着颱風的威脅出動船隻幫助鄭氏、魯王調運兵馬,總之就是要堅決拖清廷的後腿,使其不能從容佈局。

第二百八十六章 聖菲,指日而克!(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熱的經濟(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覽會(一)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過海(五)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戰區(九)第十五章 新發展(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渾水(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一百章 本土的準備(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錢荒與票據(三)第一百零七章 煙臺(二)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九)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爭催化(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民族(一)第八十八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三)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四百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一)第十二章 鬚鯨港的戰鬥第八十五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標題第一百十八章 鬆前藩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四百零五章 既要戰爭,也要發展(二)第八十二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禦第六章 政治與生意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二十四章 卡瑪部落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場面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二百六十章 誤判?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局(九)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亂的巴黎第九章 大建設(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局(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南方戰區(八)第一百零六章 煙臺(一)第二十三章 本土:財稅第二章 非洲航線(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變幻的風雲第三十七章 產業發展規劃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變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國人(二)第一百五十章 亂局(十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篳路藍縷(三)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勢(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九十三章 南方戰區(五)第二百二十章 熱帶沃土(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網(六)第三十一章 黑河之濱(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響(二)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斷(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渾水(十)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間的躁動第一百九十章 丘區(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路時代(二)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篳路藍縷(三)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墾殖局(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布城,不堪一擊!(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過海(九)第三十章 新華堡(三)第五十五章 黑水大開發(一)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談判指導方針第二十一章 深固根本(七)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十三章 新華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七章 狼羣(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漂洋過海(十一)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印度公司(一)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五十三章 漂洋過海(十五)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四十七章 波爾多風雲(四)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變第四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東南太平洋(一)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六章 狼羣(一)第六十四章 決戰:主題(二)第三百十六章 軍隊與財政(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意志
第二百八十六章 聖菲,指日而克!(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熱的經濟(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覽會(一)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過海(五)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戰區(九)第十五章 新發展(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渾水(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一百章 本土的準備(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錢荒與票據(三)第一百零七章 煙臺(二)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九)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爭催化(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民族(一)第八十八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三)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四百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一)第十二章 鬚鯨港的戰鬥第八十五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標題第一百十八章 鬆前藩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四百零五章 既要戰爭,也要發展(二)第八十二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禦第六章 政治與生意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二十四章 卡瑪部落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場面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二百六十章 誤判?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局(九)第十二章 大建設(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亂的巴黎第九章 大建設(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局(九)第一百二十五章 南方戰區(八)第一百零六章 煙臺(一)第二十三章 本土:財稅第二章 非洲航線(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變幻的風雲第三十七章 產業發展規劃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變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國人(二)第一百五十章 亂局(十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篳路藍縷(三)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勢(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九十三章 南方戰區(五)第二百二十章 熱帶沃土(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網(六)第三十一章 黑河之濱(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響(二)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三百四十八章 判斷(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渾水(十)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間的躁動第一百九十章 丘區(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路時代(二)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篳路藍縷(三)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墾殖局(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布城,不堪一擊!(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過海(九)第三十章 新華堡(三)第五十五章 黑水大開發(一)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談判指導方針第二十一章 深固根本(七)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十三章 新華夏殖民地的春天(一)第七章 狼羣(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漂洋過海(十一)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印度公司(一)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五十三章 漂洋過海(十五)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四十七章 波爾多風雲(四)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變第四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東南太平洋(一)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六章 狼羣(一)第六十四章 決戰:主題(二)第三百十六章 軍隊與財政(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