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風吹麥浪(二)

“根據大豐農機廠的數據,目前全國在用的各類農業機械數量如下。”北鴨子湖地區定西堡外,農業部副部長鄭斌的秘書手捧一疊資料,正一本正經地說着數據:“馬拉小麥收割機72臺、馬拉苜蓿收割機49臺、馬拉大豆收割機35臺、馬拉玉米收割機18臺、脫粒機145臺、揚穀機60臺、播種機11臺,其中95%的機械爲畜力,4%爲手動,只有約1%是蒸汽動力機械。”

“蒸汽動力機械何其難也,蒸汽機如何小型化真是我們實行農業現代化的攔路虎之一。”鄭斌嘆了口氣,說道:“大豐農機廠試生產的蒸汽拖拉機完全失敗,根本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不但我們農業系統的人看不上眼,農民用戶們也看不上眼。”

鄭斌嘴裡說到的蒸汽動力機械主要指的是蒸汽拖拉機。由於缺少有色金屬的冶煉,拖拉機的蒸汽動力系統中無論是鍋爐還是氣缸的材質都不是很理想,因此無法做到蒸汽機小型化、輕量化,所以使用現有材質製造出來的蒸汽拖拉機不但質量極不可靠,而且也傻大黑粗,根本沒有實用意義。可以說,農業部花費大量資金搞出來的所謂蒸汽拖拉機目前看來是完全失敗了,搞出來的兩臺樣車已經被鎖進了倉庫,權當給以後做類似的機械搞了技術儲備吧。

其實也不怪農業部花費巨資卻搞出了這麼一個失敗玩意兒。實在是他們根本不清楚歷史上蒸汽拖拉機的雞肋形象,這種在後世19世紀中後期被髮明出來的動力機械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品。質量低劣、可靠性差、笨重、操作複雜等負面評價是它的標籤,這種機器一直到19世紀末纔在北美一些較爲乾燥的農場上才獲得了成功,但在北美大部分地方卻未能獲得青睞——因爲它的自重極大因此只能在乾旱堅硬的土地上工作;而在歐洲,這種動力機器更是完全失敗,歐洲人因爲這種機器的笨重和不靈活而拒絕使用,很多人認爲其是不切實際的東西,因此在歐洲的使用量甚至還不如人口稀少的北美。

因此,可以說在拖拉機的早期,即蒸汽拖拉機時代,這種設備徹頭徹尾地失敗了,幾乎沒有任何實際使用價值。而等到拖拉機獲得成功,那卻已經是內燃機時代了。內燃機的發明拯救了拖拉機,它使得拖拉機自重迅速降低,因此機器也變得比以往更加靈活、更加輕便,使用也更加簡單,因此一舉在歐洲及美洲打開了市場,然後逐漸風靡全世界。

東岸農業部之前確實搞出過蒸汽拖拉機的樣機,但這種設備在降雨豐富的東岸大草原及鴨子湖流域根本無法使用。但凡拖拉機行經的地方,耕地往往遭到破壞,損失較大。再加上農村也缺少供重型蒸汽拖拉機行走的道路,普通的泥土路根本經不起這種大傢伙走幾次就報銷了。而且在使用的時候農民們還要不停地用大馬車將大量燃煤和淡水運到田地邊,然後再吃力地將這些煤水運到蒸汽拖拉機邊以供使用,這其間耗費的人力物力精力簡直大到了沒邊,實際使用成本特別高昂,幾乎每個用過的人都對它進行了否定,因此這種笨重的農業機械很快便被打入了冷宮,就如同它歷史上在歐洲和美國大部分地區受到的冷遇一樣。

不過蒸汽拖拉機受到冷遇,但另一種比蒸汽拖拉機還要原始的蒸汽犁卻意外地獲得了成功。這種設備得原理很簡單,即通過絞盤上的繩索牽引鐵犁在田地內翻耕,繩索可由錨定的滑輪不斷地改變位置,從而可以翻耕很長一段時間才需要移動蒸汽機。這極大地避免了蒸汽機在鬆軟的土地上移動不便的劣勢,使得這種蒸汽繩索牽引犁的實用性大大增強。

據東岸農業部統計,這種蒸汽犁的耕地效率是馬的三到五倍,如果是深耕的話效率還要更高,而且所耗費的成本卻與馬相差無幾,甚至可能還要更少一些,這無疑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目前首都東方縣定遠鄉的大型國營內就使用了幾套這種設備,使用下來據反饋非常不錯,因爲這種設備無需車輪在田間行駛,設備本身也不會碾壓破壞土壤,犁起地來效率還非常高,因此幾乎從一面世開始就受到了大夥的青睞。

也許這種設備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貴了,以至於小農小戶們根本買不起,目前也就只有國營農場這種財大氣粗的單位才能夠購買了。不過隨着農業部“農機下鄉”活動的深入推廣,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就會出現相當數量的農機租賃公司來購買這種設備。

歷史上這種設備在18世紀中後期被髮明出來後立刻在英國、德國這兩個大量使用農業機械的國家獲得了推廣,尤其是德國,1882年的時候才只有836臺蒸汽犁,而到了1895年的時候已經有了1696臺,而到1907年時數量已經暴增到2995臺;而同時期的法國大概有幾百臺,奧地利1902年的調查數據表明有383個農場使用蒸汽犁。而與此相對應的是,這些國家中蒸汽拖拉機的使用量極少,除了英國有一些外其他國家幾乎完全遺忘了這種機械。

“蒸汽犁就目前的使用狀況看來,這是部裡一項極爲划算的發明創造。”聽到自己的老大慨嘆蒸汽動力機械生產、研發的困難,鄭斌的秘書不由得提起了蒸汽犁,只聽他說道:“這種機器的適用性非常廣。前些日子我聽說交通部和國家鐵道總局對這種新機器也非常感興趣,因爲他們發現這種設備在挖排水溝及清理地面雜物時也非常‘有天賦’,以前需要很多人工的活計現在只需要開工機器一小會兒就完成了。因此,他們決定購買一些這種設備到城市建設、鐵道/公路建設上去使用,想必能大大節省他們的工作量。”

“呵呵。”鄭斌聞言微微一笑,說道:“咱農業部好歹終於有向兄弟部門輸出的裝備了,不容易啊。算了,不說這個了,咱們繼續向前,到碼頭上乘坐船隻到對岸的北方植物園裡看看。”

鄭斌今天是和自己的秘書、隨從等人來到北方視察這裡的農業收穫狀況的。他們剛剛從平安縣過來,那裡雖然是工業重鎮,但依然有一些農田在耕種,由於當地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灌溉條件,即便在沒有嚴格施行三茬輪作制度的情況下,該地的小麥畝產依然達到了100斤左右,形勢較爲喜人。

而從平安縣離開後,鄭斌等人又順便來到定西堡一帶轉轉,今年執委會在這裡一氣規劃了好幾個城鎮。他們除了在北方植物園(聖熱羅尼莫)規劃數量不少的村莊,以形成一個定居點外,還在後世巴西塔誇裡河沿岸的卡馬拉將軍鎮、塔誇裡鎮以及南面多斯拉託斯河畔的多斯拉託斯鎮三地各設了一個定居點,並分別命名爲平西堡、塔誇裡堡以及大鼠堡(Ratos意譯)。

這三個新定居點將各有兩千新移民到來,這裡的農業條件尚可——甚至可以說不錯——灌溉取水也非常方便。等東岸人在這三處收拾完畢並紮下根來後,這些新定居點與原定西堡、北方植物園連成一片,將來定西縣的雛形也就出來了。等到定西縣能夠自給且有一定的工農業基礎後,東岸人便可以此爲跳板,繼續向雅庫伊河、塔誇裡河、大鼠河流域擴展,將這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徹底掌控在東岸人的手心裡。

鄭斌等人很快便渡河來到了北方植物園內。農業部這幾年來幾乎每月都要往這裡投入大約五千元的資金以維持其日常科研、育種工作,可謂是不惜血本,而他們拿出的成績卻也還算是馬馬虎虎。除了將大量從別處蒐集來的植物種子在園內各種人工環境下進行模擬培育、選種外,該植物園今年最拿得出手的成果自然就是培育出了高產48小麥種子以及高糖48甜菜種子。

其中,高產48種子是該園在繼承了原首都農技站十多年的研發基礎上繼續深入開發數年,纔得到的一種雜交良種。該種子在植物園內的小環境實驗田(按三茬輪作制度模擬)已經連續耕種了三年,平均畝產在180斤以上,比傳統的小麥種子產量高了15%左右,幾乎轟動了整個農業系統。也許這種種子唯一的缺點就是種子退化速度極快,需要每年培育、優選種子後再出售給農民們,因此就目前來說還沒到大規模推廣的時候,農業部首先需要做的是擴大各縣鄉的種子生產基地。

今年據農業部根據反饋回來的情況估算,全國小麥總產量大概在4.7萬噸以上,平均畝產約104斤。如果這個數字再能上浮15%的話,按照去年出售給荷蘭人的小麥價格,差不多就是28萬元的經濟效益,絕對值得農業部花血本去進行準備了。

而至於另外那個名爲高糖48的甜菜種子,就沒有高產48小麥種子這麼引人矚目了。因爲這種種子的含糖率仍然極爲有限——雖然已經比歐洲的甜菜種子高了十倍以上——需要繼續進行育種工作。要知道當年歐洲人可是花費了一百多年時間才斷斷續續地挑選、培育出了含糖率高的甜菜種子(也就是說這個年代的甜菜根莖部的含糖率並不高),因此若想達到在國內大規模推廣甜菜的程度,這種種子仍需繼續進行深入培育。

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華夏、新危機(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網(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變第九十三章 南方戰區(五)第七十七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七十二章 海軍與海盜(七)第三百零五章 第勒尼安海(二)第四百十五章 圍攻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五十七章 東岸主義(一)第三十五章 繁榮的走私貿易第三百零三章 戰爭歲月(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虎兕出於柙第四百九十四章 篳路藍縷(四)第六十六章 頹勢與調整(二)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二)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二百十五章 熱帶沃土(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八十四章 偉大的航行(九)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十章 新移民(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亂局(八)第六十四章 困難與希望(二)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興趣第一百六十章 伊河(三)第八十一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一)第二十八章 聖奧古斯丁(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合作(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鹼第二百九十一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微調(三)第七十章 決戰:間奏(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場(三)第五十七章 “破浪”號的首航(二)第二十二章 漂洋過海(十二)第七十四章 探險船隊的出發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與外交(六)第三章 新起點(三)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社會變遷(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族(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亂局(十)第六章 鴨子湖(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創業與發展(二)第八十五章 財富與銷贓(三)第十八章 南方共同市場(三)第五十章 南非駐屯軍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東南太平洋(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渾水(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過海(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渾水(十)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應(三)第七十五章 南方戰區(二)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後方(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經濟調查(一)第三十七章 爲王前驅(二)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一)第四十九章 戰備之軌道(二)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九)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魯艦隊的絕唱(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七十八章 邊貿市場(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銅錢(二)第七十七章 西線無戰事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第四百九十一章 篳路藍縷(一)第一百零一章 開拓總局(一)第十章 新移民(三)第七十七章 集體婚禮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一百三十六章 創業與發展(一)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貿易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九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博覽會(二)第九十六章 遠航船隊第六十九章 農業問題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過海(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區(二)第十章 新移民(三)第十八章 鑄炮
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華夏、新危機(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網(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變第九十三章 南方戰區(五)第七十七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七十二章 海軍與海盜(七)第三百零五章 第勒尼安海(二)第四百十五章 圍攻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五十七章 東岸主義(一)第三十五章 繁榮的走私貿易第三百零三章 戰爭歲月(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虎兕出於柙第四百九十四章 篳路藍縷(四)第六十六章 頹勢與調整(二)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二)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二百十五章 熱帶沃土(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八十四章 偉大的航行(九)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十章 新移民(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亂局(八)第六十四章 困難與希望(二)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興趣第一百六十章 伊河(三)第八十一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一)第二十八章 聖奧古斯丁(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合作(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鹼第二百九十一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微調(三)第七十章 決戰:間奏(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場(三)第五十七章 “破浪”號的首航(二)第二十二章 漂洋過海(十二)第七十四章 探險船隊的出發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與外交(六)第三章 新起點(三)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社會變遷(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族(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亂局(十)第六章 鴨子湖(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創業與發展(二)第八十五章 財富與銷贓(三)第十八章 南方共同市場(三)第五十章 南非駐屯軍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東南太平洋(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渾水(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過海(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渾水(十)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應(三)第七十五章 南方戰區(二)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後方(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經濟調查(一)第三十七章 爲王前驅(二)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一)第四十九章 戰備之軌道(二)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九)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魯艦隊的絕唱(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七十八章 邊貿市場(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銅錢(二)第七十七章 西線無戰事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第四百九十一章 篳路藍縷(一)第一百零一章 開拓總局(一)第十章 新移民(三)第七十七章 集體婚禮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一百三十六章 創業與發展(一)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貿易第三十九章 血河(二)第九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博覽會(二)第九十六章 遠航船隊第六十九章 農業問題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過海(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丘區(二)第十章 新移民(三)第十八章 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