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

楊嗣昌施禮謝過皇帝的讚揚後坐了下來,心裡自是暗喜不已。

隨着溫體仁舉薦了和州知州荀文禮爲常州知府,江南四府的主官人選終於塵埃落定,其餘空缺的推官、通判等職位自有吏部考察任用,朱由檢並未打算干涉。

監察御史和錦衣衛已經開始分駐大府,監督當地官府主要官員施政履職工作,隨時就其表現呈報皇帝和內閣。

在這樣嚴格監督的舉措下,稱職和瀆職怠政者所作所爲都會被記錄在檔,將會更有利於吏治的高效和清明。

等到這兩個監督機構覆蓋到大明絕大多數州縣的時候,朱由檢相信,世上從未有過的清廉官府將會在自己的執政期間誕生。

這並不是奢望和幻想,因爲相對於後世龐大的人口規模以及同樣龐大的管理機構來講,現在的地方官員太容易被人盯上了。

畢竟朝廷派到下面的經制官員的人數太少了,並且其一舉一動都令人矚目,錦衣衛只要稍微用心便能將他們的日常行爲摸個一清二楚。

其實大明現有的執政體制透明度已經是相當高的,每一個環節基本上都是在公開的情況下進行的,而地方官府的政務透明度更高。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斷案。

地球人都知道,知縣斷案時,大堂中是允許庶民旁聽的。雖然敢去旁聽的除了是與案子有關的人員以外,就是一些閒的無聊的有些身份的人士,一般的百姓還真的不太敢進到衙門裡去。

從理論上講,百姓都可以旁聽,更別提御史和錦衣衛了。只要這兩者在場,知縣斷案時的舉動言辭結論都會被記錄在案,在這種情形下,你讓知縣如何敢徇私枉法?

最重要的是,也許同爲文官,有些御史或許可以採取放任或者睜一眼閉一眼,甚至是與之同流合污的方式來欺上瞞下,但是誰敢去收買錦衣衛呢?就算有人敢,但最後會不會被錦衣衛沾下一層皮來呢?

朱由檢打算將錦衣衛在京師施行的坐班制度推廣到地方官府中去,這種事誰也說不出不字來。

京師部司都有校尉坐班,你一個小小的地方衙門還比得上朝廷中樞?

“昨日朕偶發奇想,於是出宮前往文淵閣巡視一番,此亦爲朕登基以來首次前去內閣署衙。朕雖久聞內閣處置公務之所不甚寬敞,但未想到竟是狹小如斯。朕雖不喜奢華,但亦不能坐視閣臣於此般環境下辦公。昨夜思想過後,朕決意擴修內閣公署,以維護朝廷之體面。範卿可於會後遣營繕司官吏前往勘察,之後制訂修整方案,在不影響內閣公務的同時,擇機予以擴修。擴修時要增設飯堂、值夜歇息處所、以及寬衣沐浴之處,所耗錢糧由戶部覈算支付!”

朱由檢說罷,溫體仁張了張嘴,但最終沒有插言。

因爲他突然之間想明白了,內閣人數很快就會增加到至少六人,那麼兩房的中書舍人、書辦吏員也將會相應的增加,內閣那點鼻屎大的地方一下子多了幾倍的人數,要是再不擴建根本就無法辦公了。

衆臣們對皇帝此舉並無提出異議,尤其是有希望入閣的幾位,都對皇帝這一關愛之舉極爲滿意。

尤其是極愛潔淨的楊嗣昌,每次前往內閣時,都對閣臣值夜時睡在裡間那張小小的牀榻大爲不滿。聽到皇帝特意叮囑的幾項細節,楊嗣昌頓時覺得自己和皇帝其實是同一類人,都是注重生活品質的高雅人士。

接下來就輪到今日的第三項議題了:新設有司。

“啓奏聖上,臣以爲,自太祖開國建制至今,朝廷部司之權責足以應對我朝之狀況,爲何要屢屢新設有司徒耗國帑?此舉將祖制置於何種境地?”

說話的是禮部尚書張國維,這廝自知上次議事惡了朱由檢,入閣已經絕無可能後,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再次站出來找死來了。

“張部堂此言差矣!我朝體制沿襲前蒙元之制,而後太祖自是根據我朝之狀予以相應變革。就拿內閣之前身來講,國初太祖置中樞省,分設左右丞相,以平章事爲次相,中樞省便爲處置朝政最爲重要之有司。而太祖隨後便於洪武十三年將丞相一職予以廢除,改設協辦大學時參與機務。而太宗即位後,以侍講、侍讀、編修、檢討等參預機務,形成內閣,協助君王處理政務,內閣大學士開始公開參預機要事務,協理朝政。而依張部堂之言,太宗之舉非改祖制乎?”

出來打張國維臉的依舊是溫體仁,老溫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將張國維再次痛毆一頓。

昨晚他已經從朱由檢的話語中聽出來了,新設的部門將會關係到自家兒子的前程問題,所以當張國維率先站出來反對的時候,老溫毫不客氣的予以了駁斥。

“新設有司一事卿等不必多言,此乃朕深思熟慮之事。朕觀歷朝歷代之興衰更替,起因皆在田地與糧米之上,而前番流賊崛起之速,也是因了一個糧字。連番乾旱洪澇之下,萬千百姓無餬口之食,加之惡匪蠱惑挾持,方致大明北境糜爛。

今幸得諸臣用心、官軍用命,流賊才得以被剿滅殆盡,朕之子民始無流離失所之苦難。”

朱由檢這番言論並不新奇,朝臣們正襟危坐的同時,都在暗自猜測皇帝打算設置什麼品級的部門,不會又是衛生署那樣的雞肋吧?

“有感於民以食爲天、糧爲天下之本,朕決意仿前宋之制,於外廷復設司農寺,專責田地江河湖海出產之相關。司農寺設正卿一人,爲正三品;左右少卿個一人,爲從四品上;其餘丞、主簿等員數、品階由內閣會同吏部負責設定。司農寺負責全國之勸課農桑、農林牧漁之事,各行省之左參政、各府州縣之同知、主簿與其對接並承擔其下發之律令。司農寺於對接之地方官員升遷調動有建議權,以供吏部考功時參考!”

復設司農寺是朱由檢去年便想做的大事之一,其目的就是爲了逐步改變大明目前落後的生產方式,用更加先進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整個大明的糧食畝產量,讓更多的百姓擺脫飢困之厄。

無農不穩,無商不活,無工不富,這三點貫穿整個農耕社會的發展之中,而第一點則是一切社會活動平穩運行的基石。

在缺乏高效複合肥料的當下,想要提高糧食產量,除卻老天爺幫忙以外,深耕細作、開荒新增田畝、大量推廣先進農具的使用、興修水利、人畜糞便、草木灰漚肥的大面積應用、大型牲畜的利用等等舉措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但這一切有利條件都離不開朝廷的引導和扶持。

說白了,其實就是需要朝廷大規模的撒銀子,而依照現在太倉的收入來說,雖然已經比崇禎八年前有了較大程度的改觀,但要想負擔起如此鉅額的投入還是力有未逮。

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十五章 譁變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九十章 平息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八章 皇莊4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章 客戶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
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十五章 譁變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九十章 平息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八章 皇莊4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章 客戶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