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六郎?”太皇太后昏昏沉沉, 搖動枕邊的金鈴。他怎麼會在自己寢殿裡?人都去哪裡了?模糊間看見趙栩身後人影綽綽, 這幾日的事情翻涌上來, 太皇太后一震, 心驚膽戰。

“來人——”太皇太后奮力呼喚。

向太后走近牀前見了禮, 柔聲道:“娘娘?”自從太皇太后在雪香閣舊疾發作, 回隆佑殿靜養後一直未曾下過牀, 究竟是毒還是病, 御醫院堅稱是病, 仍舊按上次的方子在治理。宮中幾個太妃和公主們輪流侍疾,不過在外殿略坐一會就被尚宮們請回了。縱然孫尚宮說娘娘無需侍疾,她身爲太后, 卻還是理應每日前來探視。

孫尚宮隨即帶人服侍太皇太后靠了起來, 伺候了茶水,低聲稟報道:“太后娘娘和殿下前來探望娘娘,帶了方醫官來。”

太皇太后胸口更是煩悶,搖了搖頭:“無需,有院使他們就好。”

孫尚宮轉頭朝向太后行了一禮, 默默退到一旁。

太皇太后側目見趙栩還是那樣悠閒地搖着手中宮扇,雖然在輪椅上坐着, 依然容顏絕色姿態脫俗。她想起阮玉真年輕時的模樣和趙瑜來, 更是難受, 閉起眼輕輕擡了擡手:“你退下吧。”

“娘娘。”向太后坐到牀前繡墩上輕輕給她打扇,緩緩地道:“宮裡朝中有幾件事,需得請娘娘知曉。十五郎年幼, 我又不通政務。昨日大起居,衆臣和宗室商議了,定下由六郎監國攝政,裁定軍國大事,仍兼開封府尹,加檢校太傅。以後我便隨大起居五日一垂簾,也好多些時候教導十五郎,陪伴娘娘。”

太皇太后忍着氣血翻滾,低喝道:“胡來,有兩宮垂簾,何用親王監國?大趙立朝以來從未有過親王監國,這豈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她難壓怒火:“陳氏呢?內廷宮妃私會外男,那完顏似都投案了,豈可如此不了了之?她有何面目去見大郎?”

趙栩手中的紈扇依舊風輕雲淡一下一下扇着,目光卻落在了太皇太后臉上。

向太后喟嘆道:“娘娘,阿陳昨日已自請出家,往瑤華宮修道。禮部擬了玉淨清悟法師的法號。娘娘請別再耿耿於懷了——”

太皇太后慢慢轉向趙栩:“你還想要即位?陳氏這是捨棄自身給你鋪路?你母子二人好心機——”連生母品行不端這個缺點都沒有了趙栩,一旦腿傷痊癒,還有什麼理由擋得住?她竭力撐着牀沿,就要下地:“來人,傳閣門舍人,召二府相公們入宮去福寧殿——”

趙栩注視着被向太后攙住的太皇太后:“娘娘,西夏兵臨京兆府城下,相公們正在都堂集議京兆府戰事。天波府穆太君昨日已掛帥出征。女真已攻下了契丹上京,不幾日怕就要一統北國。娘娘還欲糾纏於一己之恩怨至何時?”

太皇太后一怔,停了下來,看向一旁的孫尚宮。孫尚宮屈膝道:“殿下所言,皇榜均已張貼,確有此事。”

向太后看着太皇太后呼哧呼哧喘着氣,揮手摒退衆人,泣道:“娘娘,那阮玉郎作惡多端,害死先帝,至今尚未歸案,四郎五郎那般樣子,皇叔翁又年事已高,若沒有六郎接手撐着,大趙宗室仰仗何人?我和十五郎又能依靠誰去?”

提及先帝,太皇太后捂住心口,靠回了身後的隱枕上,竭力平復着自己。

“五郎呢?”賀敏應能保得住他纔是。

向太后輕聲道:“還在大理寺。”

趙栩長嘆了一聲:“娘娘放心,賀敏的妻子和五哥的生母都是娘娘的遠親,賀敏無論如何都會感念娘娘當年幫他離開儋州的恩德,給五哥一條生路的。”

太皇太后喉間發出格格的聲音,頭又暈眩起來,手緊緊攢住了身上的絲被,眼前的趙栩似乎變成兩三重人影。

“你,說什麼?”太皇太后難以相信趙栩竟然知道了這個,更不敢相信賀敏竟然會投向趙栩。

趙栩語帶憐憫:“賀季正雖有報恩之心,意欲法外容情,在國之大義上卻也立身甚正,他特來同微臣坦誠相待。特來稟報娘娘,好讓娘娘安心。”

向太后點頭道:“如此甚好,娘娘便安心休養。”

“若不是國家蒙難,這許多臣子恐怕還放不下黨派之爭。”趙栩感嘆道:“那諫官曹軻,同知太常禮院張師彥,禮部尚書徐鐸之,吏部尚書李瑞明,吏部司封郎中費行,刑部郎中何輔,侍御史範重……朝中愈三十位各部各寺監官員皆上了劄子,一表忠君愛國之思,共度難關之意。可見知恩圖報者,皆忠義之輩也。娘娘可要一觀?”

太皇太后看着趙栩從袖中取出三份上殿劄子,只覺得渾身火裡來冰裡去的,幾乎要打起擺子來,卻強撐着接過那劄子,展了開來。

“聖體既安,燕王監國。太皇太后、皇太后皆當深自抑損,不可盡依明肅皇太后故事,以成謙順之美。”落款是諫官曹軻。曹軻當年因諫阻楊相公變法被貶去川南,司馬相公起復後,是她力主調回京城的,此時竟上疏勸自己謙順?

“自太皇太后降手書,今二十日矣,惟御寶尚未致上前。今有燕王攝政監國,符寶之重,與神器相須,久而未還,益招羣論,臣竊以爲殿下惜此,宜戒職掌之吏,速歸還御用之寶,不可緩也。”落款乃侍御史範重。太皇太后渾身發抖,他父親範文正若不是自己一路護着,怎能從陝西入京拜相,又怎能在兩次趙夏之戰失利後僅被貶任知州,過世後還被諡爲國公?範重這廝忘恩負義,竟上疏要她歸還御寶——

太皇太后猛然地將三份劄子擲在趙栩身上,嘩地散落在輪椅前頭的地上:“豈有此理!大膽——”她死死瞪着趙栩,怒不可遏,眼前金星直冒。

趙栩俯低了身子,宮扇輕抄,將三份劄子抄了上來,慢慢整理妥當。

向太后默然了片刻:“娘娘息怒,衆臣齊心和六郎、皇叔翁一起輔佐十五郎,也是好事,我等後宮原本就不該干政。相公們都已請奏,有朝一日六郎腿傷痊癒,還是要承先帝遺願,還政於六郎的。”

太皇太后嘴脣翕了翕,忽地笑了起來:“你的腿,好不了。孫安春說了,好不了。”

趙栩擡起眼,寒聲道:“娘娘您乃大趙至尊至貴之人,若能全心全意維護大趙宗室,爲爹爹守好這深宮內廷,也是國家之幸。奈何娘娘既貪圖好名聲,不願爲人詬病,卻又忍不住效仿明肅皇太后的專權。”

他看着太皇太后的笑容凝結在臉上,清越之音不斷:“娘娘實有妒心,被賢后之名強壓嫉恨之情,積壓了幾十年,卻只拿微臣和生母出氣,真是可憐。娘娘實有私心,寧可不見親子和高氏族人,卻忍不住將孃家侄兒放在觀察使之位上,以通內外,可謂掩耳盜鈴?這賢良二字,實在和娘娘毫無關係。”

太皇太后牙縫裡好不容易擠出一句:“你膽敢污衊尊長,趙栩——”

趙栩搖頭道:“娘娘如今已無可用之人,無可信之人,外朝內廷,亦無敬重娘娘之人,娘娘一生好不容易得來的英名,最終依然毀在阮氏手中,悲哉。”他拍了拍自己的右腿:“微臣失去了爹爹,生母又已出家修行,了無牽掛。上天有好生之德,微臣這腿必定能好,屆時奉天命,承趙室之德,也會多謝娘娘的逼迫。”

趙栩頓了頓,從懷中取出張子厚給他的那份太皇太后立後手書:“微臣還要多謝娘娘特意賜婚孟氏女爲微臣之妻。孟家有文臣有武將,乃汴京世家大族,族學名揚天下,士子多推崇,既是清流又有勳貴之封號。娘娘用心良苦,微臣感念不盡。”

太皇太后伸出顫抖的手,耳中嗡嗡響,卻止不住口涎直流,全身一麻,終歪倒在牀沿邊,一雙老眼死死看着向太后,似在喊她制止趙栩。

向太后含淚搖響金鈴:“來人,傳醫官。娘娘的病又犯了。”

一陣忙亂後,御醫院的醫官們頹然退了出來,對向太后和趙栩跪了下去:“娘娘性命無礙,只怕再不能言語也不能行動了,臣等死罪。”

隆佑殿通往福寧殿的夾道並不長,兩側宮牆因日頭略斜,一明一暗。趙栩的輪椅在青磚地上發出規律的響聲。向太后的輦車旁,尚書省的尚宮垂目抱着一個盒子,裡頭是官家的御用之寶。

趙栩看着越來越近的福寧殿,輕輕籲出一口氣。

太皇太后的病情很快送到了都堂,二府三省六部的臣子們面朝隆佑殿方向跪拜下去,不少人大哭起來。其中便有諫官曹軻,侍御史範重等人。

張子厚隨衆拜了三拜,面無表情地站了起來。多虧了九娘所給的信息,能被殿下所用。他想起殿下臨摹曹軻範重等人的筆跡,恐怕他們本人也分辨不出來,營造出衆叛親離之像,再加上賜婚手書和殿下之言,太皇太后竟然還未被氣死,果然命硬得很。

不過須臾之後,都堂內又如常響起了議論前線事務和先帝大祥之禮的聲音。

***

兩日後的傍晚,陳太初一行人已臨近會州的會寧縣,自離了靜塞軍司屬地,他們就進了趙夏邊境。

這裡的烽煙已消退了幾十天,但幾個村落,依舊是數裡聞寒水,山家少四鄰。衆人在馬上都默然不語。戰爭席捲之處,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作爲征戰沙場的將士,廝殺時他們不顧存亡,策馬一路來卻都不免念之斷腸。

陳太初和種麟見天色漸暗,前方一條河流橫穿過這片山林,便下令就地歇息,待稍作休整後再往會寧縣去,看看能否尋幾家大趙農戶投宿。

穆辛夷乖巧地幫着陳太初換馬具。接過乾糧時她忽地輕聲道:“對不起。”

陳太初淡然遞給她水囊:“兩國交戰,和你並沒有關係。”

穆辛夷掰碎了餅分給陳太初:“太初,你恨我阿姊嗎?”

陳太初順了順馬鬃,看了她一眼:“你阿姊用我爹爹教的槍法箭法冒充我大哥,害我大哥背上叛國投敵的罪名,我不是聖人,沒法子原諒她。”

穆辛夷塞了一口餅在口中,輕聲問:“那麼,你要殺我阿姊嗎?”

陳太初接回水囊,看着穆辛夷滿是憂愁的大眼,輕聲道:“對不起。”他不會騙她,早晚都是敵人,無需矯飾。

穆辛夷泫然欲泣,大眼轉了兩轉,忍回了淚水,嚥下口中的餅,顧不得脣邊還留着碎屑,鄭重其事地說:“陳太初,你別殺我阿姊,實在恨的話你就殺我吧。你要是殺了我阿姊,我就沒法子不恨你,可要我恨你,還不如殺了我。這樣你也報了仇,我阿姊也能活下去。你悄悄地殺了我,別給我阿姊知道,她就不會找你報仇。不然你們報仇來報仇去,永遠也結束不了。”

她看着吃驚的陳太初,點了點頭:“我是認真的,反正我原先就是個傻子,什麼也不會,又找到了你,已經很好了,好得不得了。你是不是不捨得殺死我?”她眼睛一亮:“那如果我自己不小心死了,或是被人殺死了,你能不能就不要再去殺我阿姊?”

旋即穆辛夷又蹙起眉:“我阿姊是個好人,她對我最好了。可她生下來就是西夏的公主,又不是她自己想要做公主的。她爲了我纔去冒充你哥哥去打仗,也不是她自己想要去冒充的。她一直帶我住在蘭州,離興慶府遠遠的。可她也沒得選,現在就成了太初心裡的壞人、仇人。”

穆辛夷仰起臉:“我阿姊不想和你們打仗,不想和大趙打仗,陳太初你相信嗎?我阿姊不喜歡樑太后,党項人也不喜歡樑太后,不只是你們的百姓苦,我們西夏的百姓也很苦。你記得前天鳴沙的那些農人嗎,他們也吃不飽,糧食都被徵用了,還給了我們這許多餅,也不肯收錢——”

“我相信,我知道。”陳太初轉開眼,走到小河邊。他剛要蹲下淨面,就聽見河流上游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不遠處,兩三百騎者飛馳而來,遠遠地也看見了他們,大聲吆喝起來。幾句吆喝後,已有流矢飛來,風中傳來女子的哭喊聲。陳太初不假思索,立刻下令全部上馬迎戰。他所率領者,是精兵中的精兵,以一當十,皆毫無懼色。

兵器出鞘聲中,陳太初伸手就要將馬邊上站着的穆辛夷拉上馬:“小魚——上來!”

穆辛夷卻喊了聲:“我上去只會給你添麻煩。陳太初,你千萬要小心——”說話間她已經奔向旁邊密林中,選了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手腳並用地迅速爬了上去,還轉頭朝離自己近的種麟喊道:“小魚就躲在這裡,種大哥你們打贏了記得回來接我,千萬別丟下我——”

陳太初轉頭看着昏暗天色濃綠樹葉中那小小的身影,咬了咬牙,舉起手中劍厲聲喝道:“大趙境內,犯我百姓者,殺——””

作者有話要說:注:

1、劄子:劄zha,這是北宋官員上殿時攜帶的寫有奏事內容的文書,奏事完畢後直接呈遞給君主,又稱上殿劄子,主要是面奏用的。北宋前期,有上殿奏事權的官員包含了幾乎所有官員,甚至布衣也有機會,是不需要通過閣門或內侍傳遞的,也不經過二府三省,不受時空限制,這是對君主決斷的一種擁護。

2、兩份劄子的內容,第一份出自司馬光諫曹太后的上書,《長編》卷198。第二份劄子出自英宗親政後侍御史知雜事龔鼎臣上疏。《長編》卷201。

3、御用之寶:皇帝所用的印章,不是一個哦,玉璽只是其中之一,而是一整套。本章十五郎雖然即位,但御寶卻掌握在了太皇太后手中。《文獻通考》裡有說起宋制:天子之寶,皆用玉,篆文……皆飾以金裝。常用的有“天下合同之印”、“御前之印”、“書詔之印”。宮中有內尚書“掌印璽”。

第53章第95章第264章第225章第38章第209章第27章第181章第99章第112章第206章第127章第12章第73章第280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第182章第三百一十章第101章第一百七十七章第 371 章172第一百七十二章第131章第238章第三百三十章第243章第262章第75章第三百四十三章第295章第三百二十六章第147章第三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52章第12章第154章第93章第297章 (捉蟲)第294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284章第53章第232章第244章第4章第246章第99章第11章第183章第205章第43章第96章第230章第229章388.番外第三百六十九章第136章第88章第80章第125章第230章第三百六十九章第265章381.番外第11章第三百一十二章第52章第271章第194章第222章第2章第18章第290章第269章第三百六十二章第 371 章第一百六十章第35章第45章第277章385.番外第259章第191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第三百六十六章第69章第210章第223章第72章第54章第252章第三百二十三章第253章第196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253章第81章
第53章第95章第264章第225章第38章第209章第27章第181章第99章第112章第206章第127章第12章第73章第280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第182章第三百一十章第101章第一百七十七章第 371 章172第一百七十二章第131章第238章第三百三十章第243章第262章第75章第三百四十三章第295章第三百二十六章第147章第三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52章第12章第154章第93章第297章 (捉蟲)第294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284章第53章第232章第244章第4章第246章第99章第11章第183章第205章第43章第96章第230章第229章388.番外第三百六十九章第136章第88章第80章第125章第230章第三百六十九章第265章381.番外第11章第三百一十二章第52章第271章第194章第222章第2章第18章第290章第269章第三百六十二章第 371 章第一百六十章第35章第45章第277章385.番外第259章第191章第三百五十三章第三百六十六章第69章第210章第223章第72章第54章第252章第三百二十三章第253章第196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253章第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