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

當初張浚爲了挾制陝西諸將羣起攻漢而施詭計,實有不得已處,因那時陝西民意受中原兩河輿論的影響,已漸漸擺脫趙姓私權之籠罩,“華夏重於一君”之觀念漸入人心,所以趙構要發動一場利金損華的戰爭,便不得不託於詭異。而且當時趙構又沒給張浚留下多少時間,張浚要在反手之間挾制諸將,也唯有出此下策。

但是,張浚的這個謊言實在太過脆弱,南北戰事一起,趙構的醜行便揭然無遺。這一來連帶着陝西兵將也糟了殃。秦川與河東、河南本屬一體,兩地士林武將或聯姻或結朋,關係極爲親密。秦人這次幹出來的惡事不但大利於金人,而且還間接害死了數十萬在燕趙作戰的同胞,在已經脫離趙宋行政權控制的情況下,兩河、齊魯乃至汴洛知道此事者無不痛罵,賣國賊的帽子扣將下來,陝西兵將無不引爲奇恥大辱——他們都覺得自己是被張浚騙了!

不過,秦晉對峙的軍勢格局一成,張浚便能以軍法來威壓全境,許多兵將雖然不滿卻是敢怒不敢言,更不能付諸行動——因爲一旦行動那就意味着對大宋的背叛。宣泄憤怒洗刷惡名的衝動和正式叛宋之間畢竟還有一定的距離。張浚也正是料到會有這種局勢,當初纔敢這麼幹。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只要小心謹慎,以對河東發動攻勢爲藉口,慢慢加強對各軍州的控制,便能順利完成趙構交給他的任務了。

曹廣弼的第二個使者施宜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渡河入陝。這時張浚正在黃河西岸的同州,與河東軍在河中府的駐軍對峙。本來河東軍在河中府的駐軍不過數千人,無論兵力還是戰鬥力都不能和張浚麾下的陝西軍團相比,但在這個輿論一邊倒的情況下,張浚卻不敢貿然進兵。果如曹廣弼、劉錡所料,他雖號稱東進,實際上一開始就沒有渡河的打算,只是要作個姿態對漢軍形成威脅而已。

施宜生是以使者身份光明正大前來交涉,但張浚心虛,早已伏下人馬在河西等着,一聽是曹廣弼的使者馬上以奸細爲名捉了起來。但施宜生這次是大張旗鼓地來,他還沒過河陝西軍的許多兵將便都知道他要來,其中一些人甚至還讀過他帶來的檄文,所以施宜生被捉起來以後,陝州守將李彥仙便第一個來尋張浚問故。

張浚道:“確是一個奸細,並不是什麼使者。”

李彥仙不悅道:“宣撫!施宜生可不是什麼無名小卒!他是太學生員,在汴梁時已頗有文名。自他隨曹廣弼渡河抗金以來,忠武軍的抗金檄文多是由他起草,因其文章理氣甚壯,故士林都頗爲看重,甚至我秦川武將也多有因讀其文而感激流涕者。曹廣弼便要派奸細,也不會派這樣一個人來!說他是奸細,天下誰信來着?這等藉口,便是拿來哄目不識丁的武夫,恐怕也哄不過。”

張浚惱羞成怒道:“李大人,你這是什麼意思,說本宣撫欺人麼!”

李彥仙冷笑道:“是與不是,宣撫心中自知!”

張浚大怒道:“好哇!這軍中的上下尊卑,朝廷的禮儀次序,你如今竟然都視若無物了!哼,卻不知是誰給你撐的腰,曹廣弼麼?折彥衝麼?”

李彥仙眼睛一睜,竟然毫不示弱:“誰給我撐腰?給我撐腰的是聖賢的教誨,是朝廷的法度!有道是: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何況漢部與我本是盟友,當他們戰事正急之時我們起兵攻漢,已是理虧。現在曹廣弼派使者來,宣撫便是不願接見,也不當作奸細囚禁起來。”

張浚怒道:“反了!反了!你如此詆譭朝廷,究竟是何居心!”

“反?”李彥仙冷笑道:“卻不知是誰假傳戰報,累得我陝西全境都成了背信棄義之人!”

張浚暴怒,拔出劍就要來殺李彥仙,旁邊諸將慌忙勸住,李彥仙卻延頸待戮,大聲叫道:“來啊,宣撫!你便殺了我吧!自起兵以來你便以諸多借口將我們羈留在身邊,還不是爲了一己專權?如今殺了我,正好去接收陝州!”

張浚心中一震,惱怒更甚。其實以他的修養,本不至於如此暴躁,但這段時間來的所作所爲實亦非他所願,從接過趙構密旨的那一刻起,他便知道這罵名自己是背定了,但知道歸知道,當衆挑破他心思的,李彥仙還是第一個。

陝西將帥紛擾之中,探子匆匆來報:河東軍竟發兩路大軍來攻,要吞秦川。張浚和諸將聞言無不大驚,吳玠道:“他們不是剛剛大敗麼?怎麼還有力量來攻我們?可別是誤報!”

那探子道:“這消息已打聽得確實。河東軍對此事似乎也並不隱瞞。”

王庶問道:“來犯的是哪兩路兵力?主將爲誰?”

那探子道:“兩路人馬都從太原出發。北路之帥是漢部名將劉錡,據說將由大寧渡河,入延安,犯我轆州、坊州;南路之帥是已故種少保之孫、忠武軍都統種彥崧,據說將經由解州,先取陝州,再入潼關,和北路會師於長安。”

聽到種彥崧、劉錡這兩個名字,在場諸將無不尷尬。漢部的這兩個年輕將領威名雖盛,但曲端、王庶、李彥仙等未必便會怕了他們,問題是這兩人不但是名門之後,更都是從陝西走出去的子弟,又常年活動在兩河的抗金戰場上,陝西武人提起他們來無不引以爲榮,就是市井小民、邊寨農夫,只要是知道這兩人的也都會豎起大拇指。如果種彥崧、劉錡是在別的情況下引兵攻陝,那陝西人都會罵他們賣鄉求榮。但現在陝西諸將卻沒這份底氣,甚至有些不敢面對這兩個人。

王庶問那探子道:“這兩路兵馬進軍的路線,你們是如何諜知的?”

曲端哼了一聲冷笑道:“那還用什麼諜知?他們這次來是光明正大地來興師問罪,又不是來偷襲,還怕我們知道不成?”

王庶與曲端勢同冰火,但聽了這話卻是默然無對。趙哲問張浚道:“宣撫,如今卻該如何是好?”

張浚哼了一聲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會師長安?我怕他們有這口氣,沒這本事!”他又睨了一眼劉錫道:“劉大人,令弟已經背叛朝廷,你看我們該如何處置?”

劉錫不但是劉錡的兄長,而且還是曹廣弼的妻舅,當此之時也自知身涉重疑,嘆道:“宣撫這般問,想必早有打算,劉錫該殺該囚,宣撫一言可決,何必多言?”

諸將聽了劉錫這話都感有些悲涼,一起望向張浚看他如何處置。張浚環顧諸將,見衆人眼光多有異色,不敢從重處置,只是道:“朝廷相信劉大人的忠心,只是當此瓜田李下之際,卻要解劉大人的兵柄了。”

劉錫嘿的一笑道:“劉錫謝過張宣撫不殺之恩!”

當下張浚分派諸將,防守各路要津。各地中以陝州最危最重最急,但張浚偏偏就沒安排李彥仙回去,而李彥仙竟然也不提起此事,似乎是大敵當前有意和張浚合作了。

當晚張浚,既擔心劉錡、種彥崧,又有些顧慮着劉錫等人,正自輾轉難眠,直到四更,忽然親衛叩門急報,張浚出來問是何事,那親衛道:“李彥仙大人的營房空了!人不知往哪裡去了。”

張浚大驚,慌忙讓人搜尋,過了好久纔有消息回覆:“二更時候有人縋出城去,當時以爲只是普通間諜,因發現時已逃得遠了,天色又暗,所以未曾窮追。”

張浚大急,略一沉吟,忙命吳璘引輕騎去追,又命吳玠權代陝州通判,前往陝州接掌兵權防務。

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162章 講演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142章 入太行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184章 戰第203章 鉅變第177章 勢第168章 偶遇第167章 裂變第184章 戰第354章 審判(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343章 罷相(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76章 詔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2章 立法規(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楔子終極遊戲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15章 誓約(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192章 密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3章 狼羣(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6章 邊關(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197章 聯姻
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162章 講演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142章 入太行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184章 戰第203章 鉅變第177章 勢第168章 偶遇第167章 裂變第184章 戰第354章 審判(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343章 罷相(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176章 詔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351章 囚君(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2章 立法規(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楔子終極遊戲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15章 誓約(上)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192章 密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3章 狼羣(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48章 寄籬的麻煩(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6章 邊關(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197章 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