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追纔將走不久,嘉安帝便有賞賜到了王府,旨中言明當日傅明華侍奉太后有功,賞玉如意一對。
傅明華拿着那對玉如意時,若有所思。
太后去世,大唐禁婚嫁耍樂,一時間出遊玩耍的人少了許多,宴會也無人敢辦。
傅明華則是忙完這一段,便讓人去探了一回崔四郎,得知他已經好了許多,只是掌心裡留了一道深深的鞭痕。
去送禮的碧雲回來在傅明華耳邊小聲的說,怕是那鞭痕消不掉了。第二日陰氏便遞了拜貼,顯然是要來回禮並謝她的。
傅明華纔剛拿到陰氏的拜貼,外間就有二等丫環綠苒一臉爲難的站在外間,紫亙見着便出去了一趟,進來拿了張貼子,苦笑了一聲:
“王妃,又接到了一張貼。”
這張燙了金的拜貼是右司郎府馮太太遞來的,若不是馮太太是傅明華孃家的時堂妹,這樣的貼子壓根兒就遞不到傅明華面前。
“也不知明日是個什麼樣的日子,竟都選着這一天來了。”
傅明華將貼子接了過去,又看了看陰氏遞來的拜貼,銀疏爲她端來了一端枇杷,今年因爲天氣影響的緣故,枇杷熟得也晚,不過賣相倒也不差,黃橙橙的擺了一盤,十分喜人。
“長樂侯府裡,付嬤嬤爲明薏、明瀾看的人家可有眉目了?”傅明華摸了摸陰氏遞來的貼子,問了一聲。
碧雲侍候在她身旁多年,對她心意瞭如指掌,一聽傅明華這話,便問道:
“您是想將付嬤嬤請回府中來了?”
傅明華點了點頭,一旁銀疏淨了手後,剝了一隻枇杷去了核後以銀叉叉上,送到她的脣邊。
“我想讓付嬤嬤代我回江洲一趟。”
一來上次收到江嬤嬤的回信,得知她冬天時生了一場病,如今也不知情況如何,使人回去瞧上一眼,傅明華也好心安。
二來嘛,就是與崔四郎有關了。
他在洛陽捱了打,雖說因爲太后去世,此事最終結果只是不了了之,但旁人能忘,崔貴妃心裡必是忘不得的,崔四郎是崔貴妃嫡親的侄兒,原本是將來崔家的希望,進了洛陽卻遭了這樣一番折騰,還聽說手掌心中留了疤痕,崔四郎是不能再留在洛陽了。
如今崔貴妃怕是已經愧對孃家,只是當初人是她召來的,如今傅明華也得想方兒替崔貴妃將人送走,也將崔四郎送出洛陽這個漩渦。
三來,便是自己的事了。
她一連吃了幾個枇杷,銀疏見她喜歡,便又要再剝,旁邊薛嬤嬤卻伸手來擋:“不可過量。”
銀疏便看了她一眼,不敢再拿了。
當日傅明華令人去長樂侯府中送了信,便讓人鋪了筆墨,寫了封書信,裝了起來。當天夜裡付嬤嬤得到消息連夜回來時,傅明華便將自己提早寫好的信件交到了她的手中,叮囑她務必要送到趙國太夫人崔氏手上。
她信中所寫,事關重大,付嬤嬤臨行時,指天發誓務必將信件保存妥當,定要交到趙國太夫人手中,不負她所託。
天不亮付嬤嬤便乘了馬車離府,傅明華送走了付嬤嬤,又迎來了憂心忡忡的陰氏。
傅明華與這位出身淮南的表嫂打交道的時間並不多,與嫁入了定國公府的世子夫人陰麗芝相較,這位陰氏與陰麗芝年紀相當,出身陰氏嫡系二房,乃是陰麗芝叔父之女。
在傅明華印象中,這位表嫂向來穿來素淨,衣物首飾雖說樣樣精緻,但處處不求出格,如今崔四郎被打後,她越發謹慎,連頭面都只簪了朵絹花罷了。
“前日得您記掛,四郎便催着我該來謝禮的。”
陰氏客氣的笑,她穿着簡單,但是從一旁碧藍臉上有些詫異的神色來看,她出手怕是十分大方。
“哪兒的話,表哥出事,原該親自前去探望,只是近來實在脫不開身。”
傅明華令人爲陰氏設座,她只沾了些椅子邊沿,緩緩坐下了,腰背挺得筆直,笑容看不出異樣。
“多虧您的惦記,已經是感激不盡,該是我們來探望您纔是。”陰氏客氣了兩句,又看了傅明華肚腹一眼,笑着問道:“我瞧着您這肚子尖,怕是一舉得男。”
傅明華伸手撫了撫肚子,聽了這話,低頭笑了一笑:
“表嫂在洛陽之中住得可是習慣?”
陰氏的雖然仍是在笑,可是那一瞬間,她眼裡卻極快的掠過了一道亮色。
今日兩人見面的原因便在於此了。
誰都知道,崔四郎進洛陽原本就是被逼的,如今又發生了這樣的事,住得習慣纔怪。
可是崔四郎要想回去,也不是那樣容易的,解鈴還需繫鈴人,當日的事情因誰而起,聰明人心裡都知道。
事情的關鍵是在傅明華身上。所以崔四郎捱打之後,夫妻倆並沒有大張旗鼓的鬧,而是默不作聲在府中養傷,如此一來崔貴妃哪怕當日因爲大謝氏的舉動而心中有氣,現今看着侄兒侄兒媳這般作爲,那氣怕也是散得差不多了。
種種念頭從陰氏腦海中掠過,她一時間身體緊繃,好半晌才強作鎮定道:
“原本前來洛陽,是想陪在貴妃娘娘身側,娘娘思念家鄉,只是我們來得並不巧,近來遇着太后薨世,國喪當頭,怕是給娘娘及您添麻煩了,這樣百忙之中,還要抽出空來,分神關照我們夫妻兩個。”
陰氏擡起頭,神情誠懇:“若有我能幫得上忙的地方,您儘管吩咐,雖說婦道人家,人微言輕,大事雖不成,但些許小事,您但有吩咐,是莫敢不從的。”
傅明華微笑着盯着陰氏看,實在是覺得很有意思。
陰氏知情識趣,將話說得滴水不漏,話中處處服軟投誠,同樣是陰氏女,可她實在是比陰麗芝要聰明得多。
難怪年紀相當,最終陰麗芝卻作爲棋子,她卻嫁入了青河崔氏長房之中。
這實在是陰家將次的往外扔,好的留給自個兒了。
想到此處,傅明華嘴角勾了勾,才點了點頭:
“您這份心意,我實在是心領了,只是前些日子,收到了江洲來信,曾外祖母如今年事已高,想着瞧瞧子孫晚輩。”